美國大學左傾,我們把它作為既成事實,而很少去反思。這裏我分析美國大學為什麽左。左派有不同的表述。有時叫自由派,強調其包容,主張多元;有時叫進步派,強調其開放、思想前衛。這些不同側麵都有助於對大學左傾做全麵分析。
一、大學的本質是自由
大學是新思想的發源地, 思想自由是大學的根本。保守派強調尊重權威與傳統,而大學是懷疑一切的地方,所以保守派與大學的精神不合拍。大學老師如果真都是挑戰權威與傳統的鬥士,那麽自由派liberal 自然是多數。
二、左瘋壓倒右瘋
美國的大學主要分為文理學院和研究型大學。前者主要設置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理科。有的更有職業學院,如法、商和教育學院。研究型大學往往還有工科和醫學院。藝術這樣的創造性專業不打破傳統就沒出路,天生是自由派的。社會學、人類學、犯罪學等社會科學研究弱勢群體,容易有悲天憫人的慈悲心,也是進步派的。文學、曆史等人文學科馬克思主義是一大流派,也容易激進。女性研究、非洲研究等專業是專門挑戰舊秩序的(男權社會、西方中心論),必左無疑。
理科本來是中性的,但保守派的反科學一麵會把理科老師推向左翼。保守派為了《聖經》否定進化論,為了煤油氣等傳統行業否認氣候變暖都讓科學家難以與他們為伍。中小學教師和公立大學教師是吃官飯的,靠民主黨保護他們的利益。教育學院往往是學生最多的專業,基本左傾。
右傾的專業也是有的,隻是很少。神學院必然是保守的。商學院親市場,信奉放任主義的多,往往是大學裏比較保守的專業。小農保守,引起和他們打交道的農學學者也保守。
三、象牙塔理想主義
很多大學老師一輩子在大學裏,脫離現實。有些專業的老師有大學外的工作經驗,如法學院、教育學院,但都是本專業的經驗。脫離現實為什麽使人左傾?首先,理想主義者不知民眾疾苦。一個研究非法移民的社會學家往往呼籲保障非法移民的權益。她的工作不會受到非法移民的競爭,但是底層民眾會覺得非法移民搶了他們的飯碗,至少是壓低了工資。這個社會學家的慈悲心是以老百姓的工作和工資為代價的。這裏社會學家的眾生平等就和老百姓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起了衝突。其次,理想主義者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大學老師關注弱勢群體,提出各種政策建議,比如普及學前教育,搞全民醫保,發紓困金。這些支出意味著增加稅收或債務,令那些想過自己小日子的保守派反感。
四、左傾幼稚學生軍
法國政治家克萊蒙梭有一句名言:一個二十歲時不是自由派的人沒有良心,一個四十歲時不是保守派的人沒有頭腦。大學生從年齡上來說是天然的自由派。一個學生上萬的大學大概有千八百的老師,即使老師不左,光是學生就夠大學左的了。老師左,學生更左,大學怎能不左?
從克萊蒙梭這句話來看,大學之左,責任在於學生。學生涉世不深,比老師還要理想主義。學生在各國都是鬧事的主力:中國、緬甸、北非... 六十年代中國的紅衛兵批鬥、抄家、除四舊的時候,歐美的學生在反戰。現在的黑人命也是命運動,學生也是主力。雖然大學生隨著年齡增大會趨向保守,但他們把左傾狂熱留給了大學。
大學之左,不隻是老師左老師的,學生左學生的,這裏還有個互動的過程。左傾的老師帶出左傾的學生,左傾的學生成為大學老師,就形成了大學的左傾傳統。學生天性左,逼得老師不左也得左。老師不順學生來,學生就要他下台。
五、政治正確
著名喜劇主持人比爾-馬厄有一句名言:“自由派保護人而政治正確者保護感情。” 政治正確要保護的是弱勢群體(如婦女、少數族裔、殘疾人)和他們的感情。政治正確的判官是誰?是知識分子,而大學是知識分子紮堆的地方,所以是最講究政治正確的地方。
政治正確主要是左派搞的。美國婦女1920年才獲得普選權,八十年代女大學生的比例才超過男生。美國南方的種族隔離1964年才因為《民權法案》的通過終結。一百年前白人被認為是優秀種族,黑人是劣等種族,現在講究平等了,再有類似的言論就零容忍了。2007年DNA 的發現人之一華生說非洲的前景很悲觀,因為黑人的智力低。他工作的冷泉港實驗室馬上和他劃清界限,隻保留了他的榮譽稱號。2019年他在PBS的紀錄片裏又說黑人和白人智力測驗分數有差異而他認為是基於遺傳的。這一次冷泉港實驗室徹底和他劃清界限,把他的榮譽稱號也剝奪了。
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千差萬別的稟賦),但是美國國父根據啟蒙運動的觀念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這在用民權取代君權上有積極意義,但也埋下了隱患。各個群體來索要這個平等權利,科學就得為政治讓位。華生作為資深生物學家對黑人智力作的斷言顯然不是信口胡說,但因為他的話傷害了黑人的感情,他這個級別的大佬也得被拋棄。
儒家文化講究勤學奮進,就不用趟個體差異的渾水。聰明人不努力會讓人鄙視,勤奮的笨人成為勵誌故事。這是中華文明的高明之處。
政治正確製造了一種零容忍的肅殺氣氛,讓很多人不敢講真話。弱勢群體是自由派的基本盤,所以保護弱勢群體感情的重任就落在左派知識分子肩上。左派掌握了大學的話語權,嚇得右派不敢暴露自己,左派的勢力因為政治正確的肅殺氣氛被誇大了。
六、領導世界新潮流
大學生不受家長的監督,自由狂野,做各種生活方式試驗:吸毒、未婚同居、同性戀、變性。很多這種打破傳統束縛的行為都是大學生發起的。大學裏信息靈通,思想前衛,一個地方出現的新時尚、新活法,很容易在大學裏蔓延開來。保守派捍衛傳統和權威,明顯不對想開風氣之先的大學生的胃口。
七、民主黨--助人者和求助者的聯盟
美國大學,尤其是名校,強調領導力。中學生為上好大學,早早就開始琢磨如何救世,而拯救的對象是弱勢群體(如窮人、老人、殘疾人、非法移民)。美國的知識人就這樣早早地和弱勢群體建立起聯係,而兩者都是民主黨的基本盤。美國的兩黨,一邊是需要幫助者和幫他們的人,另一邊是不需要幫助的自助者。助人者為求助者爭取福利,而自助者捂緊口袋,認為不勞者、少勞者得福利不公平。
八、為人師表的道德高地
大學和其他知識分子紮堆的地方不同,學生的存在要求老師有更高的道德標準,一個小過錯就可能丟了職位。勞倫斯-薩摩斯在擔任哈佛校長期間,在2005年一個會議上說搞理工的女性少是遺傳原因。教授對他投了不信任票,他2006年提前離任。其實薩摩斯不是一個歧視婦女的人。臉書的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是他的得意門生,在薩摩斯任克林頓財政部長期間是他的辦公室主任。薩摩斯的話會打擊女性學理工的積極性。哈佛是大學中的珠穆朗瑪,不能做壞榜樣,所以校長必須辭職,以保證哈佛的神山地位。
大學裏搞平權運動,限製華人的錄取比例。華人的一個解釋是大學需要招愛捐款的族裔,但非裔和西裔不會比亞裔捐款更多,為什麽要照顧他們呢?其實可以用這個道德高地來解釋。各大學的非裔和西裔學生比例擺在一起比較,誰也不想做後進者。既然不得不招,那就搶在別的學校之前把素質高的非裔和西裔學生抓到手。這就是為什麽百發百中,拿了上百萬獎學金的申請者往往是非裔或西裔。大學招領導者,它們之間也在比誰是道德領袖。這就是大學左的動力之源。
九、異見集中營
大學作為知識分子紮堆的地方,向來有批判政府的傳統。右派執政,大學異見者炮火猛轟。左派上台,左得也不到位,也得鞭策。
美國的終身教職製度為發表異見提供了土壤。麻省理工學院的喬姆斯基五十年代提出生成轉換語法,然後就做起公知,此後出的書主要批美帝和以色列,和他的理論完全不沾邊。
大學被左派霸占,保守派金主想打破左派的壟斷,就捐錢搞宣揚保守觀念的中心。簡-梅耶的《黑金:激進右翼崛起背後的億萬富翁秘史》就講了科赫(寇克)兄弟如何在大學裏扶植保守派勢力。
十、不爭氣的保守派
保守派有個形象問題。它有反科學的一麵,為《聖經》而否認進化論,為保護煤油氣等傳統產業而否認氣候變暖。大學裏的保守派一般不會否認進化論和氣候變暖,他們是不得已與基督徒呆在一個陣營。保守派的候選人也讓大學裏的保守派很沒麵子,比如川普。支持川普就意味著默認性侵、讚同種族歧視、笑話殘疾人、撒謊成性、沒有教養。左派的政策可能令人討厭,可是他們的候選人一般很體麵。在大學裏臉皮薄的保守派隻好做地下黨,大選時露一小手,搞一次小突襲,這麽幹的人多了,就有了川普驚奇。
中國呢?
美國大學左傾,中國的是什麽傾向?中國政府是保守的,所以中國的大學也是偏左的。溫鐵軍這樣的左派學者很受歡迎,大學生也關心弱勢群體。大學也是公知的大本營,批評中國體製下的各種不自由。公知象五十年代的右派,那中國大學到底是左還是右?中國的一黨製使這個問題成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