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到金陵便斷腸(1)《桃花扇》看舊院毀滅

如斯 (2025-11-06 17:27:31) 評論 (0)
這兩年埋頭查資料,漸漸有了一個看法:南京雖稱是六朝古都,卻沒有多少古跡存留下來,可說是幾乎沒有。它有的,隻是一些對曆史的記憶。這裏匯集一些手邊的資料,從中可以看到這個城市曾經擁有過的文明(文化?),也看到它的文明怎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動亂中一點一點底毀掉 。還有些別的。-- 楔子

明代從南京始。如果算上那個讓詩人謂歎“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昏君弘光帝的南明小朝廷,它也終結於南京。順治二年多鐸率清兵來到城下,一眾文武官員出城門跪降。投降也無濟於事,城市並沒有因此而逃脫兵燹。

劫後景象,可以看孔尚任《桃花扇》續四十之“餘韻”,其中金陵舊院的部分抄在了分隔線下麵。

有清人的絕句《金陵舊院》寫得更簡潔:

錦袖歌殘翠黛塵,樓台塌盡曲池湮。 荒園一種瓢兒菜,獨占秦淮舊日春。

明太祖攻下元大都,命城中所有在冊樂籍之人遷來金陵,將她們悉數安置在秦淮河邊的舊院,使其悅他朱皇帝的賓客。多鐸進城畫在《多鐸得勝圖》中,聚寶門外降官來迎。多鐸31歲,降官中的尚書錢謙益63歲。舊院隱在門內,寶塔巍峨,青山綠水。

不然我們也會有自己的京都藝妓和花見小道,,,,不知道怎樣“不然”。現實是我們現在隻有自己看著都不像的"秦淮八豔",那餘韻已經斷絕。

===《 桃花扇》續的分隔線 ==========================

這續仿《漁樵閑話錄》,設景在乙酉年後三載,乙酉年即多鐸取南京的順治二年。正劇裏的柳敬亭成了漁翁,買隻小船在龍潭江邊捕魚為業;蘇昆生採樵度日,往來牛首、棲霞山。正劇裏唯一無史可考的人物老讚禮是一管祭禮的壇戶,住燕子磯邊。三人巧遇,老讚禮帶了酒。寡酒下肚,樵夫打開話匣........

(樵)不瞞二位說,我三年沒到南京,忽然高興,進城賣柴。路過孝陵,見那寶城享殿,成了芻牧之場。(老)嗬呀呀!那皇城如何?(樵)那皇城牆倒宮塌,滿地蒿萊了。(副末掩淚介)不料光景至此。(樵)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沒一個人影兒。(醜)那長橋舊院,是咱們熟遊之地,你也該去瞧瞧。(樵)怎的沒瞧,長橋已無片板,舊院剩了一堆瓦礫。(老搥胸介)咳!慟死俺也。(樵)那時疾忙回首,一路傷心;編成一套北曲,名為《哀江南》。待我唱來!(敲板唱弋陽腔介)俺樵夫嗬!------------

(省去描述皇宮、皇陵的段落)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你記得跨青谿半裏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牢牢。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儘意兒採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竃?

(終了一段含現代人一再引用的那個金句)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