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狄金森(Dickinson)《它假如沒有鉛筆》(Fr184)
狄金森(Dickinson)《它假如沒有鉛筆》(Fr184)
(前麵帖子裏回覆如斯時提及狄金森與塞繆爾·鮑爾斯三世的來往。貼一首狄金森寫給他的詩作。)

(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
0184. 它假如沒有鉛筆
(美)狄金森
舒嘯 譯
它假如沒有鉛筆,
可會拿我的試試 -
已是 - 又禿 - 又鈍 - 又甜蜜,
為你寫了多多許。
它假如沒有言辭 -
可會畫那枝雛菊,
大小尺寸就類似 -
當我被它采擷時?
(J921 / Fr184)
譯記:這首詩作於1861年。狄金森把它和一個寫禿了的鉛筆頭一起送給了朋友塞繆爾·鮑爾斯三世(Samuel Bowles III,1826 – 1878)。貌似溫婉,實則“問罪”:顯然這位朋友收到了詩人許多信件,卻沒有回複。
於是詩人很“體諒”地問到:你沒回信是因為沒有鉛筆吧?不妨,用我的。嗯,隻不過我的隻剩下了一個又禿、又鈍、又甜蜜的鉛筆頭。為什麽禿、鈍、而且甜蜜呢?哦,因為我就是用它給你寫了太多太多的信!
或許你是無話可說?那就用鉛筆畫一下那隻雛菊吧。(這裏的雛菊很可能是指狄金森自己。)你近來沒有見到那雛菊,沒關係,就按照我們初次見麵時我的樣子畫。
狄金森與塞繆爾·鮑爾斯三世夫婦均有來往,還曾在鮑爾斯主編的報紙《共和黨人》上匿名發表了幾篇詩作。詩人大約(至少曾經)對鮑爾斯懷有超出友誼的愛慕,曾為他寫過大有“小鳥依人”姿態的情詩,甚至稱以“master”(主人)。
為什麽狄金森會以無性別的”它“來代替”他“呢?也許是不願讓人知道這是寫給男性,也許是進一步地責備:但若有生命就會回信的。
經過弗洛伊德先生啟蒙,大多數讀者或許不會輕易放過“鉛筆頭”和“采擷”的別樣深意。不過請注意,這鉛筆頭是詩人的。有時,一個鉛筆頭或許真地就隻是一個鉛筆頭。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第十四變奏)
Dickinson 原詩:
“If it had no pencil”
If it had no pencil,
Would it try mine —
Worn — now — and dull — sweet,
Writing much to thee.
If it had no word -
Would it make the Daisy,
Most as big as I was -
When it plucked me?
(J921 / Fr184)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點點所言正是。這是《哥德堡變奏曲》中帶有這裏“逗一逗”、那裏“戳一戳”的譏諷意味的一段變奏。
spot321 發表評論於
哈哈,喜歡這首詩的些許詼諧!配上這首變奏曲更加的有意思。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醫生:“……或者精神科”。:-)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蓬萊閣' 的評論 : 如果醫生隨後開的處方上包括了橡皮擦、轉筆刀,那就說明醫生讀狄金森。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Throbbing大約就是腦子裏“鉛靴齊步踐踏”的感覺。
一步一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蓬萊閣' 的評論 :
醫生說:"你應該去看神經科…"
蓬萊閣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倘若你認真地回答“dull and sweet”,我們來預測一下醫生的反應將會如何。^_^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蓬萊閣' 的評論 : 才知道dull和sweet可以配對,經常被醫生問是Dull還是Throbbing的頭痛,搞不清啊,哈哈哈。:)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承蒙暖冬惠顧。暖冬若自稱讀書少,是給我出難題了:難道我要自稱文盲不成?:-)
我們常讀的詩作,每每直抒胸臆,任情感奔流激蕩。狄金森的詩作常常靜水流深,或如她所好奇著迷的火山,外表安靜,內心熾流翻騰。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xyz' 的評論 : 謝謝小C光臨。大家對“dull”和“sweet”的品味,會令喜歡咬文嚼字反複推敲的狄金森大為高興。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如斯' 的評論 : 感謝如斯光臨、討論。經得起多種解讀,也是狄金森詩作的特點與妙處之一了。她一生大多數時間隱於家中,後來甚至很少離開自己房間。今天,我們對她的了解,主要是從她的詩作和書信。她的詩作每每與謎語相似,然而是那麽豐富、立體的謎。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嗯。俺應該去搶注個“初戀”商標,再以濃黑咖啡、烈酒、蜂蜜配出“極甜、高苦、略澀、超高酒精、超高咖啡因”的“飲料”。廣告詞嘛,要和日本酸奶爭一爭:“這,才是初戀的味道!”哈哈。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學習了,我讀的書少,看大家的評論和舒兄的解釋漲了見識。這首看似簡單,卻有可能如大家這裏討論的,隱含著某些情感。
cxyz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蓬萊閣' 的評論 : 這首詩中比較讓我關注的是“dull”和“sweet”二詞。
+1 dull 和sweet的相輔相成的關係
如斯 發表評論於
謝謝舒嘯進一步介紹這一首詩,對了解女詩人非常有幫助。很不喜歡那種深意解讀,我情願理解成反應出她不經世事的天真。把絕望寫成這樣真是不忍心讀,鉛筆頭和雛菊。是不是有些像張愛玲的低到塵埃裏?
一步一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舒嘯' 的評論 :
一款小日本的酸奶廣告,很久很久以前…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多謝小冒惠顧。第一次聽到初戀比成酸奶的說法。為什麽呢?酸澀感?(俺喜歡希臘酸奶,濃稠無糖。扔一把藍莓,再扔一把堅果。)
我覺得初戀是極甜、高苦、略澀、超高酒精、超高咖啡因 -- 一時想不到這是什麽飲料/食品。:-)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蓬萊閣' 的評論 : 多承蓬萊閣駐足。這首詩尚且是在“問罪”。再試試 Fr161:
雛菊輕柔地追隨著太陽 -
當太陽堂皇的巡行收場 -
就羞答答地坐在他腳邊 -
他 - 醒來 - 發現那裏的花朵 -
流寇 - 你在這兒 - 為什麽?
因為,先生,愛的甘甜!
我們是花朵 - 你就是太陽!
…………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正是。讀到各種不同解讀是快事妙事。隻是有些帶“主義”(包括弗洛伊德主義)的解讀感覺很牽強,特別是個別出於某種政治原因的綁架 -- 盡管我可能同情支持那份政治訴求。
另:狄金森的初戀很有可能是在鮑爾斯三世之前。
一步一景 發表評論於
剛剛在小小家見到"又禿 - 又鈍 - 又甜蜜"的鉛筆頭。
"雛菊比作她的對初戀般珍惜",以前有人把初戀比喻成酸奶。
我也喜歡“dull”和“sweet”二詞的合作關係,隻可意會。
蓬萊閣 發表評論於
這首詩中比較讓我關注的是“dull”和“sweet”二詞。
中文裏有“鈍痛”一說,用來形容內髒引發的持久的疼痛。英文中與之相對應的是dull pain。狄金森竟然把dull和sweet並列使用,表達了自己苦痛與甜美交織的複雜心境。
這首詩讓我對詩人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她所流露出的卑微是在以前那些詩中不曾有過的。
覺曉 發表評論於
舒嘯列出幾首有雛菊的,看來是狄金森早期作品,那更可以理解她自比雛菊的年輕情懷。詩人用鉛筆是極為正常,他人亂想也是走火入魔解讀方式。
舒嘯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覺曉光臨、討論。狄金森的詩作中確有激情與情色。令我不以為然的是有讀者以末行來作為狄金森與鮑爾斯上床的“證據”,或是對著鉛筆頭浮想聯翩。
狄金森在其它詩作中有以雛菊自比。比如“他說‘他們沒有選擇我’”(Fr87),“人說 - 在我沒有見過的大陸”(Fr108)或“雛菊溫柔地追隨著太陽”(Fr161)等。
覺曉 發表評論於
很難解釋詩人心理活動,畢竟她寫過“狂野之夜”這樣的名作。把雛菊比作她的對初戀般珍惜,倒是更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