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選民腦子沒有進水!

林向田 (2025-11-05 13:29:19) 評論 (17)

馬姆達尼當選紐約市長,網上中文圈大都對紐約選民冷嘲熱諷甚至詛咒,沒人談論紐約年輕選民的艱辛和失望,病急亂投醫。當職業老牌政客無力解決時,很多人就會嚐試新路。這也是一種賭博吧 ,這是對建製派的警鍾。

看懂了上麵這個圖表就知道為何紐約40歲以下無論男女66%都支持穆斯林社會主義市長的原因。

他們支持不是宗教或者社會主義,而是對“買不起房版資本主義”的反抗。特別是近4年起跳,首套買家中位年齡40歲,四年前還是33歲。

三大危機讓現在年輕一代人成為無產階級:現在的房屋貸款利率6–7%,疫情期鎖定3%貸款利率的業主不賣房子,市場供給凍結。

供需失衡,開發商往高端卷,剛需產品絕跡。富裕老年現金買家統治市場,年輕人被利率和首付雙殺。 紐約租金中位數超3000美元/月,年輕人中近半數無法負擔獨立住房。

財富差距擴大房主中位淨值40萬,租客1.04萬,差距40倍。有產才有恒心,錯過二十年的房產增值的紅利,這一代年輕人就此被定格為“無產階層”。

這一代人年輕人背了一屁股學貸,房價又貴得離譜,根本沒機會存下資本。當他們長期處在“負資產人生”,想買房遙不可及,就會覺得自己跟這個體製沒半點關係。而當一個人對資本主義完全沒有參與感、沒有得到好去,那他們自然也不會替這套係統辯護,甚至會開始反感它。

這就是美國版的K型經濟複蘇,頂端安好,底部被碾,中產的入場通道斷了。K型經濟複蘇(K-shaped recovery)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在經濟衰退後,不同行業、收入群體或地區恢複速度迥異,就像字母“K”一樣:一條支線向上飆升(受益群體快速反彈),另一條支線下墜(受損群體持續掙紮)。這種複蘇加劇了社會分化,導致財富和機會進一步集中。

中國也是如此。隻不過美國年輕人有選票可以緩解壓力,如果沒有選票呢?到哪裏去釋放這種內部的負能量?

總之,66%支持率反映了年輕紐約人對經濟公平、多元包容和激進變革的渴望。

***注釋:我並不支持馬姆達尼當選紐約市長,隻是試圖分析為什麽馬姆達尼能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