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頓河”閱後感

打印 (被閱讀 次)

自從讀了“這裏的黎明靜悄悄”後,對蘇聯文學作品的感覺大變,又去啃了蘇聯文學的頂峰之作,“靜靜的頓河”。和“黎明”一樣,我也是書和電影對應著看,電影會給你一個全景式的情節和人物的具體形象背景,而從書中可以品味文學寫作技巧。

這個“靜靜”篇幅要大多了,中文譯本全文有150萬字,超過了現在那些巨幅網絡雄文。無論是書,還是我看的1957年版的電影,政治尺度都非常大。這本書可是出版於斯大林時代,斯大林本人還對其大加讚賞,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這讓我懷疑天朝的文字獄強度可能大於被認為最嚴酷的前蘇聯斯大林時代。

故事是圍繞頓河哥薩克一個村子裏的人的命運展開的,主角叫格裏高利,他有一個哥哥彼得羅,妹妹冬妮婭。格裏高利愛上鄰居家的有婦之夫阿克尼西亞,但家裏給他娶了漂亮的鄰村姑娘娜塔利耶。

情感方麵,主角們的性格複雜,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很混亂。格裏高利不喜歡娜塔利耶,和阿克尼西亞私奔,但在格裏高利外出當兵時,阿克尼西亞和東家少爺通奸。阿克尼西亞是個騷貨,“像個貓,誰摸她就和誰好”。

格裏高利得知阿克尼西亞不軌行為後,憤而回家,和娜塔利耶生了一對龍鳳雙胞胎。但以後格裏高利又和阿克尼西亞鬼混。 娜塔利耶的性格太執著, 第一次丈夫和人私奔後她用鐮刀自殺,自殺未遂把頸部搞歪了,第二次聽說,就冒險墮胎,把命丟了。其實格裏高利兩人都愛, 應了張愛玲的白玫瑰黑玫瑰理論。

格裏高利在紅白兩軍間叛服不定,和兩邊都結了仇。 最後想帶阿克尼西亞遠逃,不料阿克尼西亞被追兵打死,結束了格裏高利的情緣,全書也結束了。

本書政治上更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頓河的哥薩克們,在紅軍和白軍之間搖擺不定。村子裏的親戚朋友,都互相沾上了血。本書並沒有偏袒紅軍,布爾什維克也是殺人不眨眼的,隻是被殺時的表現要好點。村民更是牆頭草,紅軍來了搶白軍家屬的東西,白軍來了搶紅軍的。

在動蕩的時代,小人物隻能被裹挾著走,無法逃避大時代的洪流。在革命中,哥薩克傳統社會被打碎了,撕裂了,哥薩克文明也消失了。

本文的社會意義大致如此,可以說鮮活地展示了蘇維埃革命的現實進程。難說好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本書的文學成就還是很大的。

首先我們來看下文章的開頭:麥列霍夫家的院子在村子的盡頭。牲口圈的兩扇小門朝著北麵的頓河。在長滿青苔的灰綠色白堊巨石之間有一條八沙繩長的坡道,下去就是河岸:遍地是珠母貝殼,河邊被水浪衝擊的鵝卵石形成了一條灰色的曲岸。再過去,就是微風吹皺的青光粼粼的頓河急流。東麵,在用紅柳樹編成的場院籬笆外麵。是黑特曼大道,一叢叢的白艾,馬蹄踐踏過的、生命力頑強的褐色車前草;岔道口上有一座小教堂;教堂後麵,是飄忽的蜃氣籠罩著的草原。南麵,是白堊的山脊。西麵,是一條穿過廣場、直通到河邊草地去的街道。

對了,就看這個開頭,這本書應該就不會差到哪裏去。為什麽,首先就是這文字非常順,讀起來口齒生香。另外你看下文章的描寫語言,一開始就采用拉鏡頭的手法,遠近結合當中的味道非常足。這種在空間上選取跳脫的能力就不是一般作家能夠控製的。

肖洛霍夫掌握景色和情節發展的技巧非常高超,書中關於景色描寫的段子比比皆是。當然,本書的翻譯也相當出色。據說很多俄蘇作品是通過英語過來的,二道販子水平可能不如直接從俄語翻譯過來得好,中國老一輩中俄語好的挺多,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好的俄蘇作品。

其次,就是人物性格刻畫得很好。書中幾乎每個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很複雜,但又合情合理。如女主角阿克尼西亞,敢愛敢恨,但又用情不專,吵架時極其潑辣,但心地還是很善良的,格裏高利在逃時,她撫養了娜塔利耶生的兩個孩子。嫂子達莉亞心理陰暗,好色,勢利,是她故意透露格裏高利和阿克尼西亞的奸情,導致娜塔利耶自殺,也是她當眾殺了當紅軍的親戚,造成村民分裂。但她還是有自責心的,最後沉江自殺以謝罪。

俄羅斯的科學說不上出色,但文學成就是非凡的。"靜靜的頓河",就一部小說來說,語言相當出色,人物性格刻畫複雜可信,能很真實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小說結構也很棒,特別是對人物感情的刻畫,非常感人。主人公和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感情波折,讓人感歎不已,達到了震撼人心的深度。

如果有時間,可以去看看這部巨著。如果實在沒時間,那至少可以看看第一部和第四部。由於中國革命和俄國革命有很多共同點,讀了這部書後對理解中國曆史也是有一些幫助的。

 

.

打魚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朱頭山' 的評論 : 謝謝你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打魚船' 的評論 : 你寫的真好!真實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人類是個多性目標的物種,卻實行了一個違背天性的一夫一妻製度,很多愛情的悲劇都源於此。本書對人性和社會的刻畫很深刻,作者實際上是批判階級鬥爭的,底層互鬥,撕裂了將人類團結在一起的親情,習俗,給卷入其中的人帶了無限的痛苦。書中的人就算活過了革命,但活不過以後革命的餘波。幾代人的鬥爭之後,蘇維埃俄國,後蘇聯時代,其社會結構和文化,和沙俄還是一樣的,這是由人性決定的,而不是由理論決定的
打魚船 發表評論於
真巧,我也剛讀完此書,很多感受與樓主有共鳴。首先要表示對肖洛霍夫的敬佩,能夠在那樣的環境寫下這麽宏觀的一部巨著,即沒有美化紅軍,也沒有醜化白軍和暴動的哥薩克。對當時的蘇聯政府表示尊敬,這樣一個立場不清晰的作品,居然還允許出版,這在某國是難以置信的。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場景描寫讓讀者親眼見到那廣袤的頓河黑土平原,那初春的紫色煙霧,那散發著清香的幹草。格利高裏從一個青澀,莽撞的青年成為一個飽經風霜的哥薩克,從魯莽衝動熱血到一個厭倦戰爭,隻想回歸土地擁抱家人的成年人,他與阿格西莉亞的愛情,當初可能就是男歡女愛,最後是生死相依血肉情深了,我開始也為他對納塔莉亞冷漠而憎恨他,但最終也對命運的安排歎氣,他要是可憐納塔莉亞,就會違背他的本性,他也會痛苦。總之命運是公平的,他和阿格西莉亞得了多少愛情的歡欣,也嚐到了多少痛苦的折磨和生活的艱難。為了愛情受多少苦都是值得的,這是阿克希莉亞的心聲,格利高裏也是這樣想的,誰都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這樣深刻揭露現實的小說,在毛時代和習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就是白鹿原也是江胡時代,而且講的是幾十年前的事。本書首版於1930,完成於1940,完全在斯大林時代,最後一卷還是在大肅反的高峰時期,再看那時出版的“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等更紅一點的書,也真實反映了現實。由此,可見斯大林被過於妖魔化了,他可能比毛,習在文學上要寬鬆點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有道理,白鹿原的人設很像靜靜,田小娥像阿克尼西亞,幾個主角的妻子像娜塔利耶。娜塔利耶的遭遇讓男人很自責,那麽本分,漂亮,愛丈夫愛家的女人,沒有任何過錯,為什麽命運如此之慘。我感受最悲劇壓抑的就是娜塔利耶,所謂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就是悲劇!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天隨人意' 的評論 : 寫錯了,謝謝指正
囫圇 發表評論於
肖洛霍夫對陳忠實白鹿原中可以看到頓河的影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天隨人意 發表評論於
有夫之婦還是有婦之夫?
cng 發表評論於
有人說白鹿原是中國的靜靜的頓河,這倆書我都看了,白比靜差幾個檔次。

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中國和平時代的靜靜頓河,我也看了,有其構架上的宏偉,無其藝術上的精細。
chufang 發表評論於
我那是認為蘇聯的兩部巨著,《靜靜的頓河》,阿托爾斯泰的《陰暗的早晨》。都被拍成了電影,都是描繪了十月革命的紅白相鬥。
TRUEFIRE 發表評論於
我也喜歡靜靜的頓河,但不是原著而是電影!據說能讀俄語原著才能真正感受到蘇聯文學的藝術魅力,翻譯的要差好幾層意思,但文學的表達往往失之毫厘 差以千裏!謝謝分享!祝感恩節快樂
捕風客 發表評論於
靜靜的頓河,我們的父親!
一眨眼,三十年過去了。

在亂世想平靜的生活都不可能。選擇哪一邊都是錯,而又不可能站在中間。

肖洛霍夫真了不起,斯大林有其長處。

這樣偉大的作品不可能出現在毛時代,值得反思。
欲千北 發表評論於
小說最後一段,格裏高利回家看到他的兒子,及其簡短的對話。實在讓人感慨,還沒有見過中國的作品有如此出色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