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少年怒馬
多年以後,見識過“越女天下白”的杜甫,總會想起那天晚上的妻子,和照在她手臂上的那道白月光。
01
大地沉睡,月光如洗。
長安正北200公裏,有一個小村子,隻有一戶人家還亮著燭光。
這裏的主人,是44歲的杜甫。
四目相對,半晌無言。
妻子楊女士先開了口,她拉著丈夫的手:
阿杜,我不讓你走。
乖,別任性,待我功名及腰,回來接你可好。
杜甫不想把氛圍弄得那麽悲傷。
我不要功名,我隻要你平安。你看外麵亂的,玄宗跑路了,楊貴妃也被殺了,咱們在這鄉下種種田、讀讀書不好麽?
種田是不會種田的。我的理想是“致君堯舜上”,現在新君繼位,唐肅宗正在廣納賢才。這是個機會。
杜甫把“機會”兩個字,說得特別重。
妻子歎口氣:
哎,都是安祿山搞的,他們搜刮一番,會不會就撤走了?
杜甫說:
你當安祿山造反,是為了吃40萬一桌的飯嗎?他是來占座的,
——皇帝的寶座。
妻子更加惶恐:
你想去,我不攔。跟你在長安那十年,租房子、吃泡麵,我都沒怨言,我隻是擔心你的安全。
杜甫急了,大聲說:
我不怕死。
杜甫說完,妻子神色憂傷。她轉過身,看著正在熟睡的兩個孩子,悠悠地說:
我怕你死。
杜甫的心似乎被刀紮了一下,他還想說什麽,終沒有吭聲。
妻子也想說什麽,也沒有吭聲。
他執意要走,她是留不住的。
月光變得微弱,灑在桌子上,一片慘白,杜甫開始收拾行李。
半晌,妻子抹掉眼淚,換了語氣:
答應我,一定活著回來。
“答應你”
杜甫說完,又補充兩個字:
“一定”。
“拉鉤”
“拉鉤”
那一夜,燈光亮到五更。當一聲雞叫傳來,杜甫推開了柴門。
身後,妻子依在門前,深情目送,月光灑在她的胳膊上,像一尊女神雕像。
請記住這次分別的時間和地點。
這是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這個地方,是位於鄜[fū]州、一個叫羌村的小山村。
如今這兩個地名早已消失在塵埃,但它卻因為杜甫,永遠存活在詩壇。
02
山路崎嶇,硝煙彌漫。
背著簡單的行李,杜甫步履匆匆。
一路上,有逃難的百姓,有大唐的傷兵殘卒,路邊屍體無數,一派人間地獄。
但此時的杜甫卻充滿信心,他的目標,是200公裏外一個叫鳳翔的小縣城,在那裏,大唐新任CEO唐肅宗剛剛登基。
自古以來,皇帝登基是國之大事。
大唐前幾任皇帝登基,無不是萬國來朝、百官跪拜、舉國歡慶。
而唐肅宗,搞了一次最簡樸的登基儀式。
他走過簡易的台階,坐上木頭龍椅的那一刻,就哭了。
哭,不是因為終於坐上了皇帝寶座,而是看到了他的滿朝文武。
那滿朝文武,隻有36個人——包括2名太監。
唐肅宗有點恍惚,這是登基儀式?還是部門例會?
所以杜甫猜的沒錯,新朝廷,非常缺人。
隻要我過去,就有機會。
想到這裏,杜甫加快了腳步,不由得笑出了聲:
陛下等我,哈哈,我來啦!
空穀幽蕩,隻聽到傳來兩聲興奮的’回音’:
哈哈,來啦,來啦。
杜甫一驚:誰?
兩個士兵跳出草叢,殺氣騰騰。
看見他們穿著盔甲,長著胡人的臉,杜甫身上某個部位不由得一緊。
他碰到是安祿山的遊兵。
那個“回聲”走了過來,他一臉橫肉,兩道刀疤,左胸的盔甲掉了幾片,露出裏麵的紋身,手裏的彎刀還滴著血。
幹什麽的?
&*%#*……呃......串親戚。
杜甫急中生智。
我問,你是做什麽的?
種莊稼的。
名字?
杜甫。
姓杜?嘿嘿,城南韋杜,非貴即富。你當官的吧,快說!
我真不是官兒啊,就是個農民。
看他那寒酸樣,哪像官兒?
另一個士兵說,’回音’想想也對,當官兒的,怎麽會穿得像乞丐,接著又吼道:
去過長安沒?
沒去過。
那我們就帶你去。
說完,不由杜甫辯解,押著他走向了不遠處的俘虜隊伍。
這隊俘虜分兩種人,當官兒的,會被強迫到偽政府上班,不從就殺掉。
平民會被押送到長安,充當勞動力。
杜甫怎麽也沒想到,再一次來到生活了十年的長安,竟是以這樣的方式。
不過,此刻的杜甫並不知道,倒黴的詩人不止他一個。
03
遠在新疆邊塞的岑參,寫下一首“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帶著一塊切糕上路了,他要回到3000裏外的長安,開拓新事業。
“戰士軍前半死生”的高適,看著“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哥舒翰老板,正要勸說,哥舒翰投敵了。
李白躲在廬山避亂,“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也洗不掉他的憂傷,不久之後他將登上永王李璘的賊船。
隻有王維不愁工作。因為他剛被叛軍抓住,押送到洛陽,逼著他當偽官。
跟他關在一個號子裏的,還有詩人儲光羲。
杜甫夾在俘虜隊伍,走進這座淪陷的長安城。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當時的杜甫隻知道,他來到的是地獄長安,卻並不知道,他也來到了詩歌的神壇。
神壇之上,一座豐碑正在緩緩矗立,上麵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詩聖杜甫。
此時的長安,已不是那個歌舞升平、詩情畫意的長安了。
叛軍遊走在長安的每個角落,燒殺搶掠。在城外打完仗,他們會回到城裏,喝著酒唱著歌慶祝勝利。
如果當時有人拍一部抗戰電影,應該叫《長安,長安》。
而城外的戰場上,叛軍的戰鬥力爆表。
在一個叫陳陶的地方,4萬政府軍幾乎全軍覆沒,血流成河。杜甫很悲傷,寫了“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在一個叫青阪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戰士的白骨。杜甫很悲傷,寫了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戰火熊熊,第二年春天還在燒。
這一天,圍城中的杜甫,望著荒草雜蕪的長安唏噓萬千。
他為大唐擔憂,更為遠在鄜州羌村的家人擔憂。
滔滔悲情,兩行老淚,一首名垂千古的五律誕生了,就是我們熟悉得快要忽略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花都哭了,聽見鳥叫我都心驚肉跳。
我發愁得都謝頂了,頭發稀少連簪子都插不上。
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明明寫的是愁,為什麽我們看了覺得爽,而杜甫的愁,能讓你哭?
這就是杜甫的風格,沉鬱頓挫,字字紮心。
這首詩有多厲害呢?
宋朝的司馬光看了,趕緊獻上膝蓋:“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
明朝的胡震亨覺得還不夠,重新給出評價:“動奪天巧,百代而下,當無複繼。”
這段時間,杜甫的靈感和情感,似乎碰頭了,電光火石,寫出了一首又一首神作。
這裏有軍事的洞察:
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
也有楊玉環的香魂: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
更有死裏逃生的餘悸:
生還今日事,聞道暫時人。
當然,最讓他牽掛的,還是遠在鄜州的老婆孩子。
04
又是一個孤獨的夜晚。
長安城西,懷遠坊。
坊裏有座寺廟,叫大雲經寺。杜甫已經在這裏住兩個月了。
月亮初升,坊門宵禁。
杜甫走出屋子,如果是平時,能聽到鄰家女人洗衣服的聲音,“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可是現在,長安死一般寂靜,隻有巡邏的叛軍偶爾幾聲嗬叫。
那晚的月光格外明亮,杜甫45°角仰望星空,透過月光,能看到他眼角的一粒水珠。
在這一夜之前,唐朝詩人寫月夜相思,已經神作輩出。
王勃的月夜,寒冷寂寞: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李白的月夜是憂傷的: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益的月夜,是悲壯的: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張九齡的月夜,是灑脫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若虛的月夜,是華麗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而今晚的杜甫,也將拿出他的月夜——一個煙火氣的月夜,一個隻屬於他和她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如果不把它看做一首詩,而是看做寫給老婆的信,就特別好理解:
老婆:
今晚的鄜州,月色應該也很好,可惜你隻能一個人看了。
孩子還小,他們還不懂為什麽你在思念長安。
我想念你透著香氣的鬢發,是不是被霧氣打濕了。
還想念月光下你潔白的手臂,你冷嗎?
什麽時候我們能坐在帷帳裏,在月光下,雙雙把眼淚擦幹。
還記得《臥虎藏龍》的主題曲嗎?叫月光愛人,譚盾不愧是大師,那是我聽過最好聽的古典情歌:
我醒來,睡在月光裏。
下弦月,讓我想你。
不想醒過來,誰明白。
怕眼睜開,你不在。
杜甫這首《月夜》,就是一曲月光愛人。
這個耿直倔強、不善言辭的男人,終於有了一抹浪漫色彩。
他決定有所行動。
05
月黑風高殺人夜,正是詩人跑路時。
長安城西,金光門外。
一條黑影竄出來,以50邁的速度向西奔跑,正是杜甫。
“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
他不由得又笑出了聲:陛下,我來啦!
這一次,杜甫終於開始了職業生涯。
站在唐肅宗麵前的杜甫,兩隻衣袖破了,露著胳膊肘,腳上兩隻麻鞋,露著大腳趾。頭上的頭巾還在,但已經分不清什麽顏色,胡子拉碴,滿臉風塵。
唐肅宗有點感動,都這樣了,還來投奔我。你詩文寫得好,就做“左拾遺”吧。
“左拾遺”是給皇帝提建議的,原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可不知為什麽,級別隻是“從八品上”。
官職低就低吧,能給皇帝提建議,也算不錯。
杜甫這樣想著,就開始了他勤奮的工作。
每次朝廷例會,就杜甫最積極,他就像是一個老司機團隊裏的實習生,別人不敢說、不方便說、不願意說的話,他敢說。
對了,這時的岑參,剛剛吃完他的切糕,走完3000裏長途來到鳳翔求職。杜甫很高興,寫介紹信,幫岑參得到一個叫“右補闕”的崗位,比杜甫官高一級。
這種性格,在官場根本混不下去。所以沒多久,麻煩就來了。
還記得前麵提到的那場戰鬥嗎?
陳陶一戰,4萬政府軍全軍覆沒,這場戰鬥的最高指揮官,是一個叫房琯的宰相。
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是他的政敵不高興,唐肅宗也不高興,要貶謫他。
而房琯,對杜甫有知遇之恩。
這就有點尷尬了,救還是不救?
杜甫說,這不是個問題,救。
他硬著頭皮上書,洋洋灑灑,幫房琯說話。
唐肅宗正在氣頭上,好啊你個杜甫,連你一塊辦了,來人,給我審
杜甫多年積累的人品,可能都用在這次了。來提審他的人,叫顏真卿。
顏真卿忠厚正直,把杜甫無罪釋放了。
不僅釋放,唐肅宗還給杜甫放ting了xin長liu假zhi,讓他回老家探親去。
喜憂不明,全都擱下。
這一刻,杜甫心頭,又照來一束白月光。
他還是沒有功名,還是很窮,不能衣錦還鄉,但他終於要出發了。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連一件體麵的朝服都買不起,也沒有馬,隻能徒步。
那可是200公裏啊。
現在的我們,已經無法想象杜甫在路上經曆了什麽,隻知道在某一天的下午,他終於到家了。
於是,就有了著名的《北征》和《羌村》三首。
在《北征》裏,他看到的是: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鬆聲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麵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
我外出一年才回家,老婆的衣服打滿補丁。
全家哭成一片。
我的兒子臉色蒼白,沒血色。見了爹爹我就轉過身哭,腳上髒兮兮的,連雙襪子都沒有。
兩個小女兒,褲子上也都是補丁,短得剛到膝蓋。
太窮了,絕對的顯性貧困人口。
然後,他又在《羌村》寫: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看到我,妻子震驚了,我竟然回來了。
這個亂世道,活著就是個偶然呀。
鄰居們也扒著牆頭看我們,都在抽泣。
在夜裏,我們端著蠟燭把對方看了又看,簡直不敢相信,生怕是在做夢。
這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亂第一年的經曆,那一年,他把最好的詩,留給了家人。
有遠在山東的弟弟,有撫養他長大的姑姑,有想念爸爸的他可憐的孩子。
當然,還有他月光下的妻子。
1200年後,梁啟超在清華大學做過一場演講,題目叫《情聖杜甫》。
他說,杜甫是一個極熱心腸的人,一個極有脾氣的人,還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人。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杜詩,就是一個情字。
一草一木、家國天下,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底層人物,杜甫都不吝深情。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中秋節到了,在那麽多中秋詩詞裏,今年不防讀讀這句。
月光愛人,人間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