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David Meng出版了他用自己的故事寫的“$5 Million in 8 Years: Real Estate Investing on the Side”,如果硬是要直白翻譯,那就是“用房產投資副業8年賺到500萬”。作者雙職工家庭,2010年因為女兒生病促使自己反思自己的金錢投資觀,在全職工作之餘開始投資房產,從最初的80萬資產淨值奮鬥到8年後500萬資產淨值,年現金流15萬,也達到了普通人想要的財富自由。以上是關於這本書背景的簡要介紹。
3)人人都知道這個時代必須得投資,因為錢放在銀行裏,存款利息低到嚇人,然後又看到一方麵是聯儲局表麵的2%通脹率,似乎小到可以忽略,一方麵肉眼可見的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似乎矛盾得不可解釋,所以人人必須得投資,而且要找到收益率要(希望遠遠)大過通漲率的,股市是一種可能(比如無腦長期大盤策略,再牛的股票短線交易者在長期看來都是不如大盤的),房市是另一種可能,更像是X(也就是浪姐裏的無限可能)。其實我覺得人人都是知道如果做的好的人,房市是好過股市的,甚至遠遠超過股市的,基本理由有三:1)玩股市就算收益麵再高,人不太可能把自己絕大部分身家壓在股市裏,充其量養老金(畢竟養老金買地產是有門檻的,至少不是小白可以操作的)或者一點股票帳戶,那點錢如果不是有著扔了也不可惜的心理(可能是割肉的心理),最好還是不要炒股。普通人很難不追漲殺跌,然後最終發現為什麽散戶都不賺錢,至少賺不了大錢,因為你的消息來源肯定是拚不贏大機構和內部人士的,所以你做不到最底點殺進去和最高點殺出來,而且天天盯盤,說實話真是給自己加了一個昂貴的愛好。2)房市的收益是有很多隱性的好處,不光是大家都看不上的至少5%的現金收益,還有抵抗通漲,本金收入,房屋增值,稅務遞減(一般房租的現金收入都幾乎沒有什麽稅),還有稅務延遲(小房換大房,最後不交稅)等等一係列好處。3)房產是主動投資而股市隻能被動投資。主動投資就有很多控製風險的方式:一個精明的房產投資者是有眼光有能力找到一個低於市值的投資房,靠自己的本事迫使其升值的,升值套現可以是賣出(flip)或者靠重貸取出;而股市你能也隻能time the market,如果你在四次融斷之後,果斷殺入市場至今應該能小賺一筆,但四次融斷的時機,也許你這輩子也看不到第二回(畢竟巴菲特老爺爺也隻和我們一起經曆了這一次)。而今股市高位震蕩,你手持股票在賣與不賣之間徘徊,也不非就是再次想time the market,而房市永遠都有進入的機會,越是經濟不明,越是真正黃金的機會。當然很多人都知道,所以我常聽人說,房市要跌了,準備好機會抄底,我給這些人的建議是:別做夢了,等到真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你真能知道這是機會而不是陷阱),你既不敢抄,也抄不贏那些有準備的人。當然第三點要做好需要正確評估風險和收益,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如果一定要聽一些人的建議,最多聽一些真正做過你想做的事情的人的經驗和教訓,而不是那些從未開始的人的忠告。
回複攀攀媽的房產經: Thank you. Wechat may or may not after Sunday, but my Wechat ID is: HawkXMD If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that I can answer or more information that I can provide, please feel free to let me know. I'd be happy to answer and discuss and learn together.
Thank you so much 攀攀媽 for your article about my book. This is David Meng. This is my first time at 博客. My agent forwarded your article to me. Your writing is excellent. Yes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cash flow is only a part of it. The return includes (1) cash flow, (2) housing value appreciation, (3) principal reduction by paying down the mortgages every month. Thanks. Best regards, David Meng
今年David Meng出版了他用自己的故事寫的“$5 Million in 8 Years: Real Estate Investing on the Side”,如果硬是要直白翻譯,那就是“用房產投資副業8年賺到500萬”。作者雙職工家庭,2010年因為女兒生病促使自己反思自己的金錢投資觀,在全職工作之餘開始投資房產,從最初的80萬資產淨值奮鬥到8年後500萬資產淨值,年現金流15萬,也達到了普通人想要的財富自由。以上是關於這本書背景的簡要介紹。
3)人人都知道這個時代必須得投資,因為錢放在銀行裏,存款利息低到嚇人,然後又看到一方麵是聯儲局表麵的2%通脹率,似乎小到可以忽略,一方麵肉眼可見的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似乎矛盾得不可解釋,所以人人必須得投資,而且要找到收益率要(希望遠遠)大過通漲率的,股市是一種可能(比如無腦長期大盤策略,再牛的股票短線交易者在長期看來都是不如大盤的),房市是另一種可能,更像是X(也就是浪姐裏的無限可能)。其實我覺得人人都是知道如果做的好的人,房市是好過股市的,甚至遠遠超過股市的,基本理由有三:1)玩股市就算收益麵再高,人不太可能把自己絕大部分身家壓在股市裏,充其量養老金(畢竟養老金買地產是有門檻的,至少不是小白可以操作的)或者一點股票帳戶,那點錢如果不是有著扔了也不可惜的心理(可能是割肉的心理),最好還是不要炒股。普通人很難不追漲殺跌,然後最終發現為什麽散戶都不賺錢,至少賺不了大錢,因為你的消息來源肯定是拚不贏大機構和內部人士的,所以你做不到最底點殺進去和最高點殺出來,而且天天盯盤,說實話真是給自己加了一個昂貴的愛好。2)房市的收益是有很多隱性的好處,不光是大家都看不上的至少5%的現金收益,還有抵抗通漲,本金收入,房屋增值,稅務遞減(一般房租的現金收入都幾乎沒有什麽稅),還有稅務延遲(小房換大房,最後不交稅)等等一係列好處。3)房產是主動投資而股市隻能被動投資。主動投資就有很多控製風險的方式:一個精明的房產投資者是有眼光有能力找到一個低於市值的投資房,靠自己的本事迫使其升值的,升值套現可以是賣出(flip)或者靠重貸取出;而股市你能也隻能time the market,如果你在四次融斷之後,果斷殺入市場至今應該能小賺一筆,但四次融斷的時機,也許你這輩子也看不到第二回(畢竟巴菲特老爺爺也隻和我們一起經曆了這一次)。而今股市高位震蕩,你手持股票在賣與不賣之間徘徊,也不非就是再次想time the market,而房市永遠都有進入的機會,越是經濟不明,越是真正黃金的機會。當然很多人都知道,所以我常聽人說,房市要跌了,準備好機會抄底,我給這些人的建議是:別做夢了,等到真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你真能知道這是機會而不是陷阱),你既不敢抄,也抄不贏那些有準備的人。當然第三點要做好需要正確評估風險和收益,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如果一定要聽一些人的建議,最多聽一些真正做過你想做的事情的人的經驗和教訓,而不是那些從未開始的人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