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這片海風輕拂的島上,我有一些特別的朋友——他們年紀很大,所以我稱呼他們為我的“老"朋友。我們一起聊天、吃飯、禮拜、歡笑,也彼此見證著生命的四季更迭。每一次相聚都讓我確信,真正的友誼,與年齡無關,與時間無關,隻與那份真誠和愛有關。
老保羅和太太阿娜
老保羅:九十三歲的“夏威夷製造”
老保羅,白人,卻自豪地說自己是“made in Hawaii”(夏威夷製造)。他出生的年代,我隻在曆史書裏見過。他愛給我講二戰時期的故事:有一次,他還是個孩子,和夥伴們在海邊玩耍,突然不遠處海麵升起一艘軍艦——竟是日本人的。幸運的是,那天沒有人受傷。八十多年過去,他仍記得那天發生的故事。
年輕時,他是一名工程師。如今九十多歲了,院子裏的活依然親力親為,愛讀曆史書,開車帶我在城裏兜風,一路講解每個地方的故事。禮拜結束後,他和太太阿娜會默契地把聖餐盤端到廚房,方便值班的人準備下一次的餅和酒。做完這些,他便和大家閑聊,思路敏捷、幽默風趣、對時事政治總有獨到見解——完全不像九十多歲的人。
當然,他偶爾也像孩子一樣耍小脾氣。有一次禮拜後,他悶悶不樂。我問:“怎麽了?”
他一臉委屈:“我家兒子說我連手機都不會,落伍了。我好歹也是工程師啊!再說了,天天玩那玩意兒有什麽好?” 旁邊的阿娜笑出聲,他更委屈:“你看,我已經不開心了,你還笑——那我就更不開心了。” 結果,我們全都笑成一片。
我喜歡和老保羅夫婦、還有其他朋友一起去餐館。每次都是他挑地方、熟練地點菜。吃完,我總愛問:“好吃嗎?” 他總是笑著搖頭:“不好吃。” 但我知道他喜歡中餐,於是常常做給他吃。每次他都笑得合不攏嘴:“好吃啊!” 上次我做了燒牛尾骨,還叮囑他湯裏的香料不要吃,結果他告訴我——因為太好吃,連香料都吃得一幹二淨。
老保羅的太太阿娜,也是九十二歲的高齡。她聰慧、堅強、樂觀、開朗、溫柔、善良。她不僅照顧丈夫,還照顧同住的、患癌的兒子,從未聽她抱怨過。她愛讀書,每周參加婦女讀書會;她用手機的熟練程度,讓我自愧不如。與她聊天,無論談科技還是生活,都忘了她已是九旬老人。
羅門離島前留影
羅門:默默的守護者
羅門,八十九歲。四十多年前,他從美國本土來到夏威夷大學教書。他是一位農業專家,也是修理房屋的能手。歲月裏,他默默守護著教堂——修繕屋頂、修剪草木,從不聲張。他言語不多,卻總是用一個溫暖的笑容問候來人。
幾個月前,他因健康原因隨家人回到本土,住進了老人院。如今,每次做禮拜,看到停車場邊盛開的花樹,我都會想起那個瘦弱謙卑的身影,和那笑容裏無聲的關懷。
南希義賣她縫製的小被子
南希:針線裏的愛
南希,退休小學老師,也已九十有餘。她心靈手巧,熱愛針線活。我認識她,是因為請她為我的聖經縫製一款帶夏威夷元素的封麵。多年來,她帶著幾位同好,自己籌錢買來各種布料,大家一起做美國傳統風格的小毯子、小被子——部分送給醫院的癌症病人,部分用來義賣,所得捐助海外宣教士。其實南希身體並不好,走路都需要拐杖,可笑容總是燦爛得像陽光。三十多年裏,不知多少患者與家屬,在那一針一線中,感受到她傳遞的愛與祝福。
我的“組長”珍妮
我的“組長”
她的名字叫珍妮,但我總習慣稱她“組長”。這位退休後來到島上的女士,也即將奔九十了。她多年來負責安排禮拜後的清理。我加入了她的小組,值班時負責收拾茶水、關窗。活兒不多,卻總是伴著說笑完成。她總會與大家保持聯係,讓這份小小的工作,變成溫暖的連結。
我的這些“老”朋友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不懂得中文裏“養老”這個詞是什麽意思。他們的生活目標很簡單——活在愛中。所以,盡管年歲已高,他們的心依然年輕、明亮、自由。他們的生命不斷地延伸拓展著。我知道有一天,我們會彼此告別,但那份陪伴、牽掛與連結,會像海浪一樣,一遍又一遍拍回我的記憶,帶著鹽的味道,也帶著光。
生活在夏威夷:我遇見了九十歲的青春
forhong (2025-08-10 00:20:38) 評論 (1) 在這這片海風輕拂的島上,我有一些特別的朋友——他們年紀很大,所以我稱呼他們為我的“老"朋友。我們一起聊天、吃飯、禮拜、歡笑,也彼此見證著生命的四季更迭。每一次相聚都讓我確信,真正的友誼,與年齡無關,與時間無關,隻與那份真誠和愛有關。
老保羅和太太阿娜
老保羅:九十三歲的“夏威夷製造”
老保羅,白人,卻自豪地說自己是“made in Hawaii”(夏威夷製造)。他出生的年代,我隻在曆史書裏見過。他愛給我講二戰時期的故事:有一次,他還是個孩子,和夥伴們在海邊玩耍,突然不遠處海麵升起一艘軍艦——竟是日本人的。幸運的是,那天沒有人受傷。八十多年過去,他仍記得那天發生的故事。
年輕時,他是一名工程師。如今九十多歲了,院子裏的活依然親力親為,愛讀曆史書,開車帶我在城裏兜風,一路講解每個地方的故事。禮拜結束後,他和太太阿娜會默契地把聖餐盤端到廚房,方便值班的人準備下一次的餅和酒。做完這些,他便和大家閑聊,思路敏捷、幽默風趣、對時事政治總有獨到見解——完全不像九十多歲的人。
當然,他偶爾也像孩子一樣耍小脾氣。有一次禮拜後,他悶悶不樂。我問:“怎麽了?”
他一臉委屈:“我家兒子說我連手機都不會,落伍了。我好歹也是工程師啊!再說了,天天玩那玩意兒有什麽好?” 旁邊的阿娜笑出聲,他更委屈:“你看,我已經不開心了,你還笑——那我就更不開心了。” 結果,我們全都笑成一片。
我喜歡和老保羅夫婦、還有其他朋友一起去餐館。每次都是他挑地方、熟練地點菜。吃完,我總愛問:“好吃嗎?” 他總是笑著搖頭:“不好吃。” 但我知道他喜歡中餐,於是常常做給他吃。每次他都笑得合不攏嘴:“好吃啊!” 上次我做了燒牛尾骨,還叮囑他湯裏的香料不要吃,結果他告訴我——因為太好吃,連香料都吃得一幹二淨。
老保羅的太太阿娜,也是九十二歲的高齡。她聰慧、堅強、樂觀、開朗、溫柔、善良。她不僅照顧丈夫,還照顧同住的、患癌的兒子,從未聽她抱怨過。她愛讀書,每周參加婦女讀書會;她用手機的熟練程度,讓我自愧不如。與她聊天,無論談科技還是生活,都忘了她已是九旬老人。
羅門離島前留影
羅門:默默的守護者
羅門,八十九歲。四十多年前,他從美國本土來到夏威夷大學教書。他是一位農業專家,也是修理房屋的能手。歲月裏,他默默守護著教堂——修繕屋頂、修剪草木,從不聲張。他言語不多,卻總是用一個溫暖的笑容問候來人。
幾個月前,他因健康原因隨家人回到本土,住進了老人院。如今,每次做禮拜,看到停車場邊盛開的花樹,我都會想起那個瘦弱謙卑的身影,和那笑容裏無聲的關懷。
南希義賣她縫製的小被子
南希:針線裏的愛
南希,退休小學老師,也已九十有餘。她心靈手巧,熱愛針線活。我認識她,是因為請她為我的聖經縫製一款帶夏威夷元素的封麵。多年來,她帶著幾位同好,自己籌錢買來各種布料,大家一起做美國傳統風格的小毯子、小被子——部分送給醫院的癌症病人,部分用來義賣,所得捐助海外宣教士。其實南希身體並不好,走路都需要拐杖,可笑容總是燦爛得像陽光。三十多年裏,不知多少患者與家屬,在那一針一線中,感受到她傳遞的愛與祝福。
我的“組長”珍妮
我的“組長”
她的名字叫珍妮,但我總習慣稱她“組長”。這位退休後來到島上的女士,也即將奔九十了。她多年來負責安排禮拜後的清理。我加入了她的小組,值班時負責收拾茶水、關窗。活兒不多,卻總是伴著說笑完成。她總會與大家保持聯係,讓這份小小的工作,變成溫暖的連結。
我的這些“老”朋友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不懂得中文裏“養老”這個詞是什麽意思。他們的生活目標很簡單——活在愛中。所以,盡管年歲已高,他們的心依然年輕、明亮、自由。他們的生命不斷地延伸拓展著。我知道有一天,我們會彼此告別,但那份陪伴、牽掛與連結,會像海浪一樣,一遍又一遍拍回我的記憶,帶著鹽的味道,也帶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