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日本(20):大唐在飛歌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打印 (被閱讀 次)

京都,是幸運的。因為梁思成的大筆一圈,這個如水般精致風雅的古都沒有在二戰美軍的槍林彈雨中灰飛煙滅。而日本的另一個城市,也跟京都一樣幸運,那就是離京都咫尺之遙的奈良。也因為梁思成的大筆一圈,這個完美繼承大唐底蘊的“社寺之都”得以完整保留,讓世人,特別是國人,不必在西安的曼舞霓裳中夢回大唐,而是在奈良眾多的世界遺產和角角落落中去領略大唐在飛歌。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麵積隻是京都三分之一的奈良卻存有8處世界遺產,比京都單位麵積擁有的世界遺產還多。這也不奇怪。作為日本的第一個首都,受道教“藏風得水”的風水觀念影響而定都於此的奈良比京都建都早80多年,受大唐影響也比京都早,比京都深。第一批遣唐史從奈良出發,日本第一個仿照大唐長安而建的都城也是奈良,但都城麵積隻是長安的四分之一。跟京都一樣,奈良的宮城也位於城的中軸線北部,棋盤式的大街劃出方塊形的坊裏,街巷中線直對一個城門,設東市和西市,中軸線大街亦稱“朱雀大街”。

這個被日本史家稱為“賦有國際性小長安”的奈良,無論是地理位置、整體布局、羅城裝備、還是裏坊規劃、大街美化、園林組織,特別是寺院修建風格都與長安極其相似。我們沒見過大唐盛世,沒見過大唐的青瓦、紅柱和粉牆,但行走在奈良6座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寺廟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處處滲透著儒家文明和道家陰陽五行學說的長安城就在眼前。那大包大攬地照搬照抄,不僅在修建風格上,也在佛像雕塑上,這讓我們感歎日本人奇妙吸收中國技能的能力怎麽如此驚人。為了這些大唐博物館的寺廟,我們在酷日裏往返奔波,去尋覓大唐的身影,去聆聽大唐的歌聲。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第一站是離奈良市中心最遠的,也是日本第一個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法隆寺(Horyu-ji)。法隆寺離車站真遠啊,為了它,我們不得不在沒什麽街景,也沒什麽蔭涼的大路上往返一個多小時。位於盆地中間的奈良,8月比京都還熱,而我們的雨傘,也落在了京都的公交車上。在烈日炎炎下暴曬的結果就是迅速地變成天然小麥色皮膚,可當我們跨過1400年的門檻,看到法隆寺的那一刻起,我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物有所值。

走進法隆寺的石碑,也就走進了長長的林蔭道。也許因為路途遙遠,這個日本現存年代最久遠,在日本佛教中擁有極其特殊與崇高地位,是日本眾多佛教徒朝聖之地的古刹居然沒什麽人,不過,那正是我們喜歡的氛圍。不像京都的天龍寺,雖也是世界遺產,卻以庭園揚名天下,而法隆寺完全憑借擁有世界上最古老木造結構建築群而聲名遠播。這個比故宮建築麵積還大20%的法隆寺,是我們在日本寺廟中見過的最大建築群。寺內的48座佛教建築,其中11座建築再現了中國佛教建築與日本文化的融合,分別被放置在東西兩院中。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雖然我們不太懂建築,但在靜謐的環境中,靜靜欣賞這些由敢跟隋煬帝叫板,開辟日本大化革新的聖德太子修建的古建築,還是被那種別樣古樸的美,直中心靈。西院深深覆蓋著的廊簷和廊簷下的鬥拱、欄杆及支撐它們的凸肚狀支柱匯聚了日本飛鳥時代,即中國隋唐時代的精粹,那青瓦和重簷歇山風格透露出了古代日本對當時中國佛教建築的崇敬和模仿。厚重的寺門和站立在寺門左右的金剛力士像與東西延伸的回廊的簾子窗形成對照性組合,雄壯優美地將並建的五重塔和金堂環繞起來。最進深的正麵是大講堂,西側是藏經樓,東側是鍾樓。這種配置被稱為日本獨創的法隆寺特有的伽藍配置,創造出日本新的美學意識,至今對日本寺院配置產生著影響。

站在西院伽藍中門的中央,我們仿佛正與上千歲的老者對話。在世界上最早木構建築的金堂裏,陳放著由樟木製成的日本最古老的四天王像,天蓋上的飛天和鳳凰紛飛帶有濃厚的西域色彩。金堂和五重塔在寺院橫軸上成左右非對稱形態的配置,不僅讓地位本不對等的二者平分秋色,也開辟了日本建築的先河。在西院的大寶藏院,各種珍貴材質製成的觀音像、如來菩薩像、日光和月光菩薩、阿彌陀像,百萬塔及從中國傳來的白檀造九麵觀音像和畫有飛天的金堂小壁畫等稀世珍寶遍布博物館,那是我們在日本見到的真正的寶物館。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以夢殿為核心的東院伽藍,比西院小得多,與西院通過狹長的甬道相連,夢殿的八角圓堂裏供奉著據說是按聖德太子的容貌及身材所製的救世觀音木像。作為日本最早興建並最早登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日本佛教興盛奠定基礎的古寺,法隆寺可謂“黃袍加身”,本該榮耀張揚,但它因人流的稀少卻又是謙卑內斂的。如果說看著它,就像看古老中華南北朝和隋唐的倒影,那唐代高僧鑒真親自指導興建的奈良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唐招提寺(Tōshōdai-ji)則完全是盛唐的倒影,就像梁思成先生說的那樣,“對於中國唐代建築的研究來說,沒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鑒了。”

比法隆寺晚建100多年的唐招提寺雖然現在地處奈良的郊區,但在奈良時代,這裏卻是首都的中心地區。麵積差不多是法隆寺二分之一的唐招提寺跟法隆寺一樣,也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卻因為遮天的鬆柏和來自中國的桂花、牡丹、芍藥等名花異卉而綠樹成蔭,因而比法隆寺更幽遠寧靜,更有韻味。那一樹一木 ,一花一草,都滲透著京都銀閣寺裏的絲絲禪意,那曲徑通幽處滴滴答答的水聲,訴說著歲月的變化滄桑。空寂的唐招提寺,許我一處清涼,也許我禪房花木深。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唐招提寺

這裏也如法隆寺,分布著金堂、講堂、經藏、寶藏以及禮堂和鼓樓等建築物,正麵7間、側麵4間、有8根巨大廊柱的金堂是經典的大唐寺廟結構。碩大的鬥拱、深遠的出簷、平緩的舉折,褐白相間的色調,簡潔的鴟吻,雄渾而莊重,優雅而華美,經歲月的滌蕩呈熟糯溫潤之色,在湛藍的天空下,生出一種古雅幽遠的香氣。正如梁思成先生撰文《唐招提寺金堂與中國唐代的建築》中寫的那樣,金堂凝練了往日大唐的盛景,這讓我們在青天白日下就可以夢回唐朝。

步入金堂,三尊金箔剝落、容貌姿態迥異,卻都和睦而安詳的千手觀音、盧舍那佛與藥師如來佛像訴說著曆史滄桑。金堂後麵傳經布道的講堂,原是建於8世紀初的平城宮中的朝堂,後遷入寺內。當平城宮城隨風而去,人們卻可以通過這個講堂窺到當時宮殿的一瞥,實屬幸事。而唐招提寺,甚至日本佛教所有的幸事和所有的華彩絢爛都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雖雙目失明卻還是東渡扶桑的鑒真大師。他的坐像,被安放在禦影堂內,而他從中國帶去的經卷被儲存在講堂裏。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意為唐朝來的鑒真和尚在此修行的道場。鑒真東渡不僅對日本的佛教史,甚至對在盛唐文化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的繁榮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他開創了日本三師七證授戒法的律宗,也讓唐招提寺一度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日本作家井上靖曾在他的《天平之甍》中將鑒真比喻為天平年間的一座高山,如同唐招提寺金堂屋脊之上的唐式鴟尾,俯瞰奈良城1300多年。

雖然這座被稱作“絕塵名刹”的寺院幾經修繕,大唐木結構建築的技藝和風格已略被改變,但千年的唐風遺韻就像荷池裏鑒真生前最愛聽的潺潺流水,潤育著奈良,潤育著日本,印證著鑒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讖語。縱然盛唐已遠去,縱然鑒真大師已“化作了日本的泥土”,但寄托於土木之上的這段文化淵源,並不會隨著曆史飛揚遠去。無數次回眸,唐招提寺這朵在大唐文化澆灌下綻放的綺麗花所散發出的清香,必會攜一身古意,永遠綿延至遠方。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TRUEFIRE' 的評論 : 謝謝表揚我的攝影技術。看起來你是建築的專家,謝謝科普。
TRUEFIRE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照片照的非常好啊!日本寺廟建築雖然表麵上看和唐代的很相似,其實是簡易改良版的唐代建築:),比如唐代的鬥拱是分層的,日本的鬥拱是木頭由短到長擺上去的;比如說唐代的椽子是扇形分布的,而日本是平行排列的;唐代的塔樓每層都可以上人的,日本的塔樓為了抗震在樓體中央自上而下插了大柱子,所以隻有一樓能用,上麵的都是擺設了:)……仔細觀察這些不同會更有趣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