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_sharon

momo_sharon 名博

在銀座看上海越劇院演出

momo_sharon (2019-10-31 06:19:14) 評論 (30)

我喜歡唱民歌,大家聽到的基本都是清亮高亢的嗓音。其實我小時候很少唱民歌的,倒是喜歡流行歌曲,還有越劇。

說起越劇,可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戲曲。小時候媽媽訂了本《浙江青年》雜誌,每期都有一個板塊專門介紹越劇小百花,我是愛不釋手。因為讀得多,加上天生對文藝的高度喜愛,竟然都能記住,對越劇小百花那些當紅演員如數家珍,屬於何種唱腔,扮演過什麽角色,一說就滔滔不絕。茅威濤、何英、何賽飛、陶慧敏等等,至今印象深刻。

越劇電影也看過不少,《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五女拜壽》等看得如癡如醉。在家時不時手上提條大毛巾學唱越劇,唱得並不好,卻非常開心。

但是卻從來沒有看過真人演出。小地方首先是不會有大劇團來的,江西也沒有越劇團。一直到上了大學、工作以至出國,都和越劇演出無緣。

話說微信還真是好東西,可以分享很多信息,尤其像我這樣幾百個微信群的。雖然99%的微信群除了發鏈接之外都不冒泡,但有些關係不錯的小詩詞群隔三岔五會去問候一聲。

上周就遇到好事。在一個日本詩詞群,群主艾特所有人,說周日中午(27日)設30日有免費的越劇看。27日是電影《追魚》,30日晚是真人演出,票數有限,想要者請速登記。

天哪,還有這等好事?我第一個答複要去看,問清楚了情況後,登記了30日晚在銀座的演出。

這是宣傳廣告。

好久沒來銀座了,一貫的富麗堂皇,車水馬龍。



看到了一家上海灌湯包館

這是劇場所在大樓,一層都是國際品牌店,外麵看看,沒敢進去。地鐵站就在樓下,交通極其便利。





上了11樓才知道,好幾個劇場呢,都在上演不同的劇目。



這次上海越劇院是受中日電影節之邀而來。沒想到喜歡越劇的在日華人不少,很多人說話是上海口音。畢竟是家鄉的劇團來演出,自豪感滿滿。




開場了。每出折子戲登場之前,都會在大銀幕上播一段老電影剪輯。當第一部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範瑞娟、王雪芬出現時,彷佛一下回到了童年,竟然感動得差點流淚。



主辦方還充分考慮到日本觀眾,用日文做了大量介紹。折子戲上演時,兩側各一個屏幕同時打出中文字幕以及日文翻譯。

一共上演了四出折子戲,梁祝的十八相送、紅樓夢之讀西廂記、祥林嫂之洞房以及西廂記之長亭。



每一位演員的唱作功底都很深厚,畢竟是一流戲劇團。以前看戲曲演員演出,沒覺得多難。現在自己開始錄歌了,才真正理解何為“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為了能達到上台演出水準,這些演員們要流多少汗水?戲曲一般要求小小學起,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要反複揣摩,不厭其煩練習;嗓子要每天吊。是真正的”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我敬佩這些靠真本事吃飯之人,他們不是花拳繡腿,不是某些歌星在台上對嘴型,某些影星武打要替身,說外語要配音,除了一張臉蛋,啥都沒有。

新生代越劇演員說實話我一個都不了解,但這個年代了,還有人從事這種吃苦卻掙錢不算多的行業,他們也值得尊敬。拍掌的時候我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就像曉青說的“使勁鼓掌“,估計手都拍紅了。

還要繼續和這個日本詩詞群搞好關係,沒準以後還能弄來其他免費票子。加油


很遺憾的是,喜歡越劇卻不會唱。這首《情怨》,是劉歡為電視連續劇《胡雪岩》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京劇風格歌曲。我是第一次唱京劇,前後足足花了一個多月,升調6key,女聲演唱版極少,女高音版我的可能是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