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_sharon

momo_sharon 名博

二月二龍抬頭,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momo_sharon (2016-03-10 04:19:13) 評論 (66)

自從安裝了微信之後,節日一下增加了不少。很多以前不太了解,甚至沒怎麽聽說過的日子通通占據了一席之地,一到時間便是鋪天蓋地的文章在朋友圈互傳,感覺節日氣氛很濃。

這不,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據說是龍抬頭日。春回大地,萬物複蘇,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這天要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各地的“龍食”不盡相同,其中之一是食龍耳餃子。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雖說是南方人,麵食不太拿手,餃子還是能捏幾個的。很久沒吃了,也怪想念的,就做這個吧。

芹菜香菇豬肉餡,肉和菜都有了,看今年能否發點小財。(^o^)



原始模樣



昨天看到邇冬做的芋艿美食,很是饞人。我也好吃這個,一般做芋艿紅燒肉、芋艿豆豉蒸排骨和芋艿煮豆腐多些。去年突發奇想試著做了次涼拌的,發現很是不錯,特香。從那起,涼拌芋艿就成了主要吃法。

做法極其簡單:芋艿蒸熟去皮。鍋內下熱油小火炒香蒜末和胡蘿卜,倒入一勺醬油、一小勺鹽、兩勺清水(事先在碗裏調好),改為中火燒開,淋在芋艿上,撒上蔥花即可。


又搗鼓了一個澆汁煎豆腐。

也是簡單的做法:煎豆腐(買的現成的,沒有的話可以用白豆腐煎)下平底鍋兩麵煎至有點焦狀盛起;用一個碗調2調羹醬油、2調羹白糖、0.5調羹清水、1調羹白醋,1調羹白芝麻及白蔥頭,用600W的微波爐加熱90秒後澆在豆腐上,完成。

~~~~~~~~~~~~~~~~~~~~~~~~~~~~~~~~~~~~~~~~~~~~~~~~~~~~~~~

再來看看其他各種“龍食”(以下部分為轉帖)
 

食龍膽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二月二)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麵,即成黃米麵,由黃米麵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二月二,龍抬頭,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主料:糯米粉 (350g)、開水 (230g)、紅豆沙 (300g)

輔料:色拉油 (30g)、白糖 (15g)

做法:

1、選把糖,油,放入開水中溶化;

2、再加入糯米粉活勻,直到麵團光滑,醒麵半小時;

3、在案板上塗油,並把麵團分成多個約40g的小球;

4、每個麵團包入一個豆沙小球,慢慢收口,稍微壓扁;

5、熱油至180度,把糕放入,直到表麵金黃就可以出鍋

咬龍鱗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卷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卜、豆芽等蔬菜。

二月二,龍抬頭,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主料:麵粉 (500克)

輔料:水發木耳 (適量)、茼蒿杆 (適量)、胡蘿卜 (適量)、綠豆芽 (適量)、榨菜絲 (適量)

做法:

1、用開水燙麵,水一定要滾開。

2、把燙好的麵和成麵團後,沾涼水用拳頭搋麵,讓麵上勁。

3、把搋好的麵團,放在有蓋的容器裏,餳上一段時間。

4、利用餳麵的空兒,把配菜加工一下。今天做吃春餅所需要的配菜。胡蘿卜切絲、茼蒿杆洗淨切段、綠豆芽洗淨,水發木耳切絲。

5、鍋裏倒油,油熱後放入胡蘿卜絲、綠豆芽翻炒。

6、放入茼蒿杆、木耳絲翻炒均勻。

7、根據個人口味輕重放入精鹽,翻炒均勻。

8、最後倒入榨菜絲,翻炒均勻後,即可出鍋。把炒好的配菜裝盤,備用。

9、烙餅:把餳好的麵團,揉勻後,揪成小劑子。

10、把麵劑子按扁,抹上香油。在抹好香油的麵劑子上灑一點幹麵粉。

11、把兩個麵劑子抹有香油的麵,兌在一起,按扁。

12、用擀麵杖在麵劑子上用力壓幾下,把兩片麵定住。

13、把麵劑子擀成薄薄的餅。把擀好的博餅放入鍋內,小火烙製。

14、烙好一麵,翻過來烙另一麵,火一定不要大,不要烙糊。

15、把烙好的餅沿邊揭開,很薄啊。

16、把炒好的配菜碼在餅裏,卷好即可。

啃龍骨蔥餅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稱為“揭龍皮”。也有人用餅卷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二月二,龍抬頭,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主料:麵粉 (適量)、水 (適量)

輔料:小蔥 (適量)

做法:

1、將開水倒入麵粉中,邊倒邊攪拌。

2、稍涼後用手團成麵團。剛開始揉的時候麵團不是很滋潤,不用擔心,靜置一會再揉就很光滑了。

3、大蔥切碎,加鹽,香油拌均勻。

4、餳好的麵團揉均勻擀成大片,將拌好的蔥油均勻的鋪上。

5、卷成卷後用刀在上麵劃開。

6、從一頭卷起。用擀麵棍慢慢的壓成餅。輕輕放入加了油的鍋中。

7、平底鍋倒油燒熱,將餅胚移至鍋中,小火慢慢加熱。

8、一麵定型後翻麵。最後將餅子抖散出鍋即可。

扯龍須龍須麵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須麵”討個好彩頭。龍須麵由山東抻麵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麵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禦膳房裏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發絲的麵條,宛如龍須,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製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須麵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主料:西紅柿 (1個)、雞蛋 (1個)、龍須麵 (50g)

輔料:食用油 (適量)、蔥絲 (適量)、鹽 (適量)、白胡椒粉 (適量)、蔥油 (適量)、香菜段 (適量)、雞精 (適量)

做法:

1、西紅柿去皮切滾刀塊,蔥切絲備用。

2、鍋中留少許油燒熱,爆香蔥絲,把西紅柿塊下入煸炒出紅油。

3、倒入適量的生抽。

4、放鹽調味,湯水燒開。

5、水開火後調小火,磕開雞蛋下入湯水中。

6、等蛋黃煮熟了,下入龍須麵,煮到裏麵沒硬芯,關火,放雞精攪勻。

7、雞蛋湯麵成碗裏,上麵撒點白胡椒粉提鮮,撒上香菜段,點蔥油,一碗8、簡單營養的西紅柿雞蛋湯麵就做好了。

吃龍子芥菜飯

溫州民間在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裏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裏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於皮膚。另外,米飯又被稱為“龍子”,在二月二吃“龍子”也為了討個好彩頭。

二月二,龍抬頭,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主料:芥菜 (適量)、糯米 (適量)、蝦米 (適量)、醬肉 (適量)、水發香姑 (適量)

做法:

1、糯米在水裏泡三個小時以上,瀝幹放蒸屜上蒸熟,放涼後待用。(要硬質一點,軟了要粘鍋)

2、芥菜洗淨切成丁;醬肉蒸熟切丁;蝦米切丁泡在料酒裏;水發香菇切成小丁。

3、鍋熱放油,放香菇炒香,再加入芥菜丁翻炒。

4、加入蝦米、醬肉丁、糯米飯翻炒,加少量鹽。

5、待芥菜熟,米飯入味時,撒少許老酒、雞精翻炒幾下。

6、最後撒點蔥花即起鍋。

財源滾滾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歡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麵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二月二,龍抬頭,吃點“龍食”,一年都有好兆頭

主料:糯米粉 (250克)、豆沙 (60克)

輔料:花生 (適量)、芝麻 (適量)

做法:

1、花生放入180°C烤箱烤至微微發黃拿出冷卻。花生冷卻後去皮。

2、芝麻在鍋中炒熟。

3、冷卻後將花生米和芝麻用多功能的攪拌機攪碎,或用擀麵棍壓碎後過篩。看上去和豆粉的顏色差不多,味道感覺更好。

4、糯米粉和奶粉、糖混合。加入250克溫水和成麵團。

5、找一平盤,刷一層油,把麵團壓扁,放入蒸籠大火蒸20分鍾左右拿出。

6、在幹淨的案板上撒上篩好的花生芝麻粉,把蒸熟的糯米餅放在上麵。

7、擀開並抹上一層豆沙餡。從一邊卷起。

8、切成小塊,再撒一層花生芝麻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