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教育,在美國好還是在中國好?這是個問題。:孩子,老人,鐵飯碗在美國(4):知青洋外傳(8)

亮水珠 (2016-02-03 14:18:00) 評論 (0)

     老林回來了。這是龍春亮剛剛得到的消息,這使他和魏曉霞都很高興。老林原來是他們的鄰居,住在隔著幾條街的地方。老林有個兒子,林曉龍,和曉明一般大,他倆也是好朋友。兩年多前,老林一家因家裏老人雙雙病重,需要照顧,舉家搬回國內。龍春亮他們一家還真是舍不得他們走。臨走時,朋友們聚會歡送他們,曉明還買了禮物送給曉龍,倆人挺戀戀不舍的。這次老林回來是出差到美國,他也順便看看老朋友們。龍春亮也很想和他聊聊國內的情況,特別是曉龍回去以後的情況。

     在那時的留學生家庭裏,孩子在哪兒受教育好,一直是個大家經常談論的問題。當時留學生們的經濟和生活條件都還不是很好,孩子們也一般都留在國內老人家裏幫著照顧。留學生們都了解國內教育很大程度是應試教育,學生的壓力很大,家長也跟著受罪,千方百計地請家教,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可是要是把孩子接來美國吧,不少留學生當時在學校工作,或和有孩子在美國的家長有接觸,美國的小學甚至初中,要求很鬆,和中國的教育比較起來在學習的基礎和深度上有相當的差距。

     龍曉明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每天下午兩點多就回家了,各科老師都沒有留任何作業。龍春亮在學校裏當過老師,這不做作業的學生能學好功課嗎?他心裏對美國的初中教育充滿了疑惑。龍春亮想無論如何要找機會和學校的老師談談這事兒。曉明學校開學不久就召開了家長會。龍春亮認為可找到機會了。美國的中學和中國的學校不一樣。在中國的中學,學生被分成一個個班,各科老師按課程表到各個班來上課,是學生不動,老師找學生的教室來上課。美國的中學是每課老師有自己的教室,學生上哪門課就按課表到那門課的教室來上課,是老師不動,學生找老師的教室去上課。美國學校的家長會也一樣,學生家長按自己孩子的上課安排,去各個教室去和那門課的老師見麵。老師們在教室門口非常熱情地歡迎每位家長。龍春亮與每位老師都詳細地詢問曉明的情況,希望老師告訴他,曉明還有什麽可以改進的地方,而每位老師都把曉明誇得像一朵花一樣,沒有什麽要注意的了。龍春亮注意了一下,老師似乎對每位家長都是誇讚他們的孩子。而當龍春亮向老師提出能不能留些課後的作業時,老師都說不能增加學生的負擔。龍春亮又跟老師商量,既然不能給所有的學生留作業,那是不是可以給曉明單獨留點兒作業呢? 老師很客氣地告訴龍春亮,那也是不合適的,因為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龍春亮想這可如何是好,要想讓孩子學習學紮實,看來還得自己想想辦法。

     孩子們在美國上學,留學生們當時還擔心的另一個事就是學校的環境。剛到波士頓的時候,中國在那兒的科學博物館辦了個展覽,龍春亮周末的時候去當誌願者,到各個展台當講解員。和他一起當講解員的有一個從台灣來的初中生,小馬。每次小馬當班的時候,他爸爸總是在一旁陪著,龍春亮很是不解。他一次和小馬的爸爸聊了起來,問他為什麽不是送小馬來以後,回去休息,等小馬下班後再來接他,而是陪他在這裏四五個小時。小馬的爸爸說他是不放心,他說現在學校裏的孩子可要看嚴了,小馬的同學有吸毒品的,有談女朋友的,有曠課去看電影的。你要是有孩子,在這裏一定要嚴加管教,否則你一不小心,他就會給你些驚訝,讓你後悔不己。還有,你要把他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這樣他就沒空去搞其他事情了。龍春亮聽了以後想,不至於這麽可怕吧。

     這不,老林回來了,正好問問他曉龍回中國後能不能適應國內學校的教育和他們在教育孩子上有什麽高招。

     沒幾天,龍春亮在朋友的聚會上就見到了老林。老朋友們相聚自然格外親熱,大家都非常關心老林回去後的一切,生活,工作,孩子,家庭。大家圍著老林七嘴八舌地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不久話題就扯到了孩子回國後的教育上。

     “咱們想回國不容易,咱的孩子回去也相當不容易。”老林捧著杯飲料說。“我們回國的接受單位答應幫忙聯係孩子的學校。可畢竟隻是幫忙,那學校不是重點學校,隻是在區裏好一點兒的學校。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上的學校好了。我們自己托關係找了個區裏的準重點學校,那 學校的校長一聽孩子是從美國回來的就直搖頭。她說,他們曾經接受過一個從美國回來的男孩,不但學習跟不上,還不遵守紀律,特別愛和女孩子交往,搞得他們很頭痛。我趕緊拍著胸脯向校長保證,那個男生一定是把美國學校裏的壞毛病帶到中國來了。我們這孩子絕對是個好學生, 不會給你為難的。校長打量了一下曉龍,停頓了一下說,那先考一下試,看看基礎課怎麽樣吧。為了準備這場特殊的考試,我和我太太每天下班回來就幫曉龍補習,忙了幾個禮拜,結果一考,語文,數學和英語,都不及格。”

     老崔在邊上插話問,“這語文,數學跟不上國內的學生是肯定的。那英語為什麽也不及格呢?”

     “是呀,我剛開始也挺納悶。美國回來的孩子怎麽會英語不好?”老林笑笑說。“曉龍從考場出來也是很氣不忿,他說英語考試一大部分是考音標,他根本沒學過什麽音標,結果那部分的分數都沒了。”

     “曉龍回國後的第一個學期是相當困難的,我們雖然盡力幫他,可也挺替他著急。我曾勸他,要不咱留一級,畢竟出國了幾年,要跟上同齡人困難挺多。曉龍是個要強的孩子,他堅持說要努力盡可能跟上,讓他試一個學期再說。正好他們學校開家長會,我也想趁機找老師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

     “中國學校的家長會滿有意思。所有的家長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小課桌椅上。各課老師輪流來到教室的講台上,要求家長們要重視他們的那門課,如果學不好那門課,就考不好初中升高中的聯考,上不了好高中,就不可能上重點大學,孩子的人生就失去了一大半希望。總之後果很嚴重。最後班主任張老師講班上的情況,點了好幾個學生的名,說他們的學習成績不盡人意,要他們的家長很好地配合學校做工作。被點名的家長們不管是機關幹部,工程師,還是經商的大款,各個都畢恭畢敬,點頭稱是。我們曉龍的鄰桌是個大款的孩子,他爸爸西裝革履地來參加家長會,被張老師點了他孩子的名,我看他臉脹得通紅,汗都下來了。”

     “家長會後,張老師又要六七個家長留下來一個個單獨談話。我也想和老師單獨聊聊,就排在了最後一個。等輪到我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張老師講曉龍雖然剛來班上,基礎差,可他很努力,也遵守紀律。根據她的經驗,曉龍能在學期裏跟上大家。張老師又提出為了幫助曉龍,她已經讓班上兩個學習好的男生和曉龍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張老師是教語文的,她又安排曉龍每周三晚上到她家補習語文。我當時真是格外感激張老師對曉龍的關心和幫助。等談完了,我才注意到在教室的角落裏有個女學生在做功課。後來才知道那女孩是張老師的女兒,一直在教室的角落裏做功課,等媽媽下班。我當時心裏為張老師的敬業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一時真不知說什麽好。”

     “就這樣,曉龍的學習一天天好起來,他的臉上慢慢出現了笑容。我們真是對張老師這樣的教師非常感激。我們多次上門拜訪,想盡辦法送她點兒東西,表表我們的一點兒心意,可她就是什麽禮物也不收。 張老師說曉龍學習進步就是她這個做老師的最大的高興。” 老林講到這兒,真有點動感情。龍春亮他們這些圍在老林邊上的聽眾也被他的講述深深地打動了。

     老賈在邊上說,“國內的教育是比美國學校教得詳細和紮實。我接待過從北京來的高二的學生,他們是美國戰地服務團和中國學校的交流學生,在美國家庭裏生活一年,在當地的學校和美國孩子一起上學。這些中國學生除了美國曆史課有些困難,其他的課都表現得很好,英語交流也沒有什麽問題。”

     “其實美國學校的教育也有很好的地方。”老王插進來說,“我的孩子剛上初中,科學課的老師就布置了一個學期的項目,要他們用實驗證明一個結論,在期末時在班上演示和講解。這是個完全開放的項目,老師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要求。我孩子思考了幾天,和我們一起討論。最後選擇做個喝可口可樂能否致癌的實驗。他用果蠅做對比組。搞得我們家有不少‘越獄’的果蠅。飼養果蠅,寫觀察日誌,準備演講材料,都是孩子自己完成的。我想國內的學生可能到了大學才會有這樣的項目吧。”

     “可不,”老彭說,“我的孩子在高中的時候數學好,他們數學老師就讓他們兩三個數學好的學生上大學的微積分課,和大學的學生一樣參加當地大學的數學考試。如果考試通過了,將來上大學時還可以算學分。我還聽說有的高中生如果通過測試,可以和研究生一起上課呢。在美國,隻要孩子知道努力,有明確的目標,學校是鼓勵你發展,而且為孩子提供發展的條件。”

     龍春亮這時說,“看來中國和美國是兩個不同的教育係統,他們各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是能有什麽辦法能結合這兩個係統的長處來教育孩子就好了。”

     “甘蔗沒有兩頭甜。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老林說,“孩子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好。無論在哪裏,咱們做父母的,可千萬不能光忙工作,要時時把教育孩子放在心上,要明白學校的長處和短處,自己想辦法給孩子創造好的成長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