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焉不詳的麥克馬洪線東段與中緬邊境(圖)

AKB48 (2015-03-23 06:52:29) 評論 (2)


    從這張1959年中國出版的地圖可以看出:包括如今果敢地區在內的所謂中緬“麥克馬洪線”地區數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仍然是屬於中國雲南省的土地。


    最近緬甸政府軍圍剿果敢地方軍,戰火再次燒到了中國邊境。緬甸戰機的3枚炸彈落入與接壤的中國雲南省臨滄市。導致農民等4人死亡,9人受傷。這是被認為是2月以後的一係列戰鬥中首次導致中國人死亡。不由得把人們的視線暫時從東海、南海紛爭中拉到了中國的西南邊疆。


麥克馬洪線與中緬邊境


    中國國境線長,邊界問題非常複雜。在西南和印度的分界問題是現在未解決的最重大的陸上分界問題。有一塊大約9萬平方公裏的地方,中國稱為藏南,目前事實上為印度所統治。算上英屬印度政府,印度人統治這片地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考慮到這片土地上都住滿了印度人,而印度也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中國想拿到這片土地基本上是天方夜譚的事。

    當然,我們這裏不討論政治,隻討論曆史。印度之所以能占有藏南這片土地,源於1913年英國和西藏所簽訂的一份西姆拉協議(Simla Accord)。當年,英國、中國中央和西藏三方在西姆拉開會,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是確定西藏和中國內地以及西藏和英印之間的邊界。

    如果對當時形勢不清楚的話,多少會有點糊塗。西藏和中國內地的邊界怎麽會由一個國際會議所決定。事實上,當年中國是一個老大帝國,在西方人和俄國人眼中,中國邊疆,比如蒙古、西藏、新疆甚至滿洲(東北)等,和中國內地有很大區別,屬於中國對外擴張和殖民的領土,中國對之擁有“主權”還是“宗主權”,國際上各有不同看法。這和另一個老大帝國奧斯曼帝國情況差不多。大清完結的時候,各省紛紛獨立(這個獨立的含義和現在多少有點不同),西藏和蒙古也掀起獨立運動。西藏希望脫離中國,或者至少爭取中國承認其自治權,於是要借助英國的力量。(同理,蒙古借助俄羅斯的力量)。西姆拉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所以西藏和中國內地的分界線也屬於議題之列。

    在這個會議上,英國談判代表麥克馬洪(Sir Henry McMahon)提出了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作為英屬印度和西藏的分界線。麥克馬洪線把藏南劃分給印度。這裏先不討論這條線的根據。但是作為直接的相關方,西藏同意了這條線。中央政府也沒有反對這條線,但是由於中央政府和西藏關於中國內地和西藏的分界線問題沒有達成共識,所以中央政府代表就退出了會議。於是西姆拉協議隻有英國和西藏代表簽名。由於中國沒有簽名,這在日後就成為了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理據。

    中國共產黨政府現在說到的麥克馬洪線,其著眼點在印度和藏南,卻故意隱藏了另外一個事實。這就是,麥克馬洪線不僅僅是中國西藏和印度之間的分界線,也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分界線。而後者很少在公開場合被提及。

    當時,英屬印度政府管轄的地區包括現在的緬甸,而當時的西藏,我們姑且稱為大西藏(包括現在的西藏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部分地區)。而現在雲南這一部分原屬於藏區的,從民國到共和國的初期一時為西康省。因此大西藏和印度的分界線就不可避免地要劃到現在的雲南和緬甸的交界之處。這段分界線,一般稱為麥克馬洪線東段

    現在緬甸的克欽邦的主體民族和中國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果敢地區所在的撣邦居住著大量明末清初逃來的漢人後裔。現在克欽邦和撣邦成為緬甸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麥克馬洪線東段。這條線把景頗族等當地居民的傳統居住地方一分為二,東麵屬中國,西麵屬印度,後來變成了緬甸。這條線日後構成了中緬邊界的大部分。

    在民國的時候,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麥克馬洪線,自然也不承認麥克馬洪線東段。於是在民國和英國在中緬邊界的談判中,中國一直堅持麥克馬洪線東段以西的江心坡地區為中國的領土,麵積大約是3萬平方公裏,相當於一個台灣。因此,在1949年之前,中國和緬甸間的邊界都隻確定了南段,而沒有確定北段。

    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共產黨政府認為緬甸是一個“友好國家”,也為了盡快得到國際地位,於是中國在毛澤東指示下周恩來與緬甸總理的邊境談判中把很多民國政府堅持的土地都主動放棄了。這使得中緬邊界談判中一直懸而未決的北段,很快得到解決,基本上,就是根據麥克馬洪線的東段劃分。這樣一來,克欽、果敢等地區就永久性地歸屬了緬甸,景頗族等各族居民從此就被國境線分隔到不同的世界。

    由於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處於戰亂的克欽地區和果敢撣邦地區事實上從來沒有真正歸順過緬甸中央,因此緬甸中央需要不停地對這些叛軍作戰。盡管中國境內的許多人對“同胞”的遭遇頗為同情,但是中國政府卻愛莫能助,因為中國政府早就承認了這些地區是緬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能做的隻能是守緊邊境,防止戰火蔓延到境內。

    平心而論,緬甸邊境在清末之前從來沒有劃分過國界,因此要說民國所主張的地區全部屬於中國,可能也不盡合理。但是爭議地區基本上完全屬於緬甸,這大概怎麽說也算不上一個合理的方案。即便在國際法庭,也不大可能出現如此的一麵倒的結果。

    在民國勢單力薄的時候,政府尚且步步為營,堅持己見。在共和國時期,號稱戰無不勝,連美帝國主義也不放在眼裏,卻輕易放棄了相當釣魚島萬倍的領土,令人不禁扼腕歎息。

    在近一百年來,中國的領土的法理中,大部分的加分都是民國創造出來到,大部分的減分都在共和國時期得到的。唯一可以詬病的大概就是蒙古的丟失了,可是那和中共關係極大,因為中國共產黨正是支持和歡呼蒙古獨立的政黨。

    對緬甸國界的談判還帶來另一個負麵的效果。中國一直宣稱麥克馬洪線是非法的,中國從不承認。但是中國對麥克馬洪線的東段卻是爽快地承認。麥克馬洪線東段和西段,其實就是同一條線的兩部分。這裏說的兩部分,並不是在畫線的時候就分為兩部分,而是後來印緬分治之後才為了稱呼方便而分的。在畫線的時候,就隻有一條麥克馬洪線。因此,中國對麥克馬洪線東段的承認,無疑讓印度找到法理上的彈藥(事實上印方一直以中國對麥克馬洪線的東西兩段的不同言行指責中方)。萬一以後中印兩國為此打官司(當然這不太可能),這將會為中國帶來負麵的影響。

    大概由於毛澤東周恩來在中緬談判所作出的讓步令中國失去了大片的領土,加上更有可能影響到中印間的談判,因此這段曆史在中共官方的著作中總是語焉不詳。麥克馬洪線東段這個名詞更是鮮有人提及。但曆史不會永遠被掩埋,現在該是還原曆史的時候了。
作者:黎蝸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