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公裏2千米爬升4小時12分--使命三達越野訓練跑

本周日去跑了使命三達,累慘了。
原本是想在6小時內完成四達--上下山頂四次,結果跑完了三達,立馬歇菜,最後一達直接給省略了。
是次訓練的目的,1)檢驗心率140能否成為50公裏越野跑的比賽心率;2)獲得恒定心率下比賽速度隨時間推移的下降幅度;3)檢驗壓縮短褲在越野賽中的舒適程度。
計劃6點開跑,12點前完賽。
早上在家有所耽擱,趕到山腳公園大門時,已經是615AM,偏偏園警發瘋,堵著大門不讓進,說如果俺敢跑進去,丫的就要罰俺300美刀!問為啥?丫的說是 新規定,先用手電照亮了自己臂章,表明身份,又照亮了一個掛在大門上的嶄新的告示牌:800PM~630AM閉園。草,傻逼的洛維奇,等6點半吧。當時算 算,如果一趟上下能跑出1小時20分鍾的速度,12點前完成還是可能的。
等進門的空隙,上了趟廁所,居然是大號!謝謝那位認真的園警,不然,跑到中途,還要浪費時間上廁所。
628AM,園警打開大門,衝著俺吼了一嗓子:Here you go, young man!young就young吧,總比稱呼俺老頭要中聽。一馬當先,衝進大門,後麵呼呼啦啦地跟進了一兩百口子的人,大家都捉急上山看日出。
攀上山脊線,正好趕上日出。50分鍾,登頂。如果是單程上下,本人登頂的記錄是45分鍾。據說,思明的記錄是40分鍾,丫的是牲口,俺不和他比拚。選擇山 脊南線兜了一圈下山,一者是為了把距離加大,湊足7.5英裏;二者是為了減小下山的坡度,避免高速下山受傷。30分鍾,回到山腳。1小時20分鍾,完成第 一趟上下。上山的配速是16:22(10:10),下山是7:23(4:35)。
爬第二趟的時候,山的這一側還沒有日出,氣溫很低,感覺尚可,52分鍾登頂,慢了2分鍾。下山耗時31分半,慢了1分半。第二趟相比第一趟,速度下降了4%,心率維持不變,平均142。
第三趟有些不給力,喘的有些厲害,氣溫也攀升到了華氏近70度(攝氏17~8度),登頂56分半,慢了許多啊,9%和13%。下山加了點力氣,心率升到144,好不容易32分半下來,相比第二次和第一次,慢了1分鍾和2分半(3%和8%)。
GPS數據
距離 | 總用時 | 英裏配速 | 公裏配速 | 心率 | 最大心率 | |
1 | 1.61 km | 0:14:52 | 14:51.9 | 9:15 | 138 | 145 |
2 | 1.61 km | 30:56:00 | 16:04.0 | 9:59 | 143 | 148 |
3 | 1.61 km | 0:48:44 | 17:47.5 | 11:04 | 138 | 151 |
4 | 0.09 km | 0:50:02 | 01:18.3 | 14:31 | 147 | 149 |
第一次登頂 | 4.92 | 0:50:02 | 16:22.0 | 10:10 | 142 | |
5 | 1.61 km | 0:58:27 | 08:24.8 | 5:14 | 136 | 149 |
6 | 1.61 km | 1:06:06 | 07:39.6 | 4:46 | 145 | 151 |
7 | 1.61 km | 1:12:36 | 06:30.1 | 4:03 | 142 | 148 |
8 | 1.61 km | 1:19:34 | 06:58.2 | 4:20 | 140 | 145 |
9 | 0.11 km | 1:20:06 | 00:31.2 | 4:44 | 143 | 147 |
第一次下山 | 6.55 | 0:30:04 | 07:23.0 | 4:35 | 141 | |
10 | 1.61 km | 1:35:49 | 15:43.7 | 9:47 | 142 | 148 |
11 | 1.61 km | 1:53:19 | 17:29.8 | 10:53 | 137 | 143 |
12 | 1.61 km | 2:10:22 | 17:03.1 | 10:36 | 140 | 154 |
13 | 0.1 km | 2:11:56 | 01:33.6 | 15:36 | 147 | 150 |
第二次登頂 | 4.93 | 0:51:48 | 16:55.0 | 10:30 | 142 | |
14 | 1.61 km | 2:21:01 | 09:05.0 | 5:39 | 135 | 149 |
15 | 1.61 km | 2:29:09 | 08:08.6 | 5:04 | 142 | 149 |
16 | 1.61 km | 2:35:41 | 06:31.6 | 4:04 | 142 | 148 |
17 | 1.61 km | 2:42:42 | 07:00.7 | 4:22 | 142 | 151 |
18 | 0.17 km | 2:43:32 | 00:50.2 | 4:56 | 145 | 151 |
第二次下山 | 6.61 | 0:31:36 | 07:42.0 | 4:47 | 141 | |
19 | 1.61 km | 3:00:12 | 16:40.0 | 10:22 | 145 | 152 |
20 | 1.61 km | 3:19:29 | 19:16.9 | 11:59 | 141 | 148 |
21 | 1.61 km | 3:38:29 | 19:00.4 | 11:49 | 143 | 150 |
22 | 0.09 km | 3:40:03 | 01:33.5 | 17:20 | 144 | 147 |
第三次登頂 | 4.92 | 0:56:31 | 18:30.0 | 11:29 | 142 | |
23 | 1.61 km | 3:49:25 | 09:22.0 | 5:50 | 140 | 148 |
24 | 1.61 km | 3:57:59 | 08:34.4 | 5:20 | 145 | 153 |
25 | 1.61 km | 4:04:49 | 06:50.0 | 4:15 | 143 | 148 |
26 | 1.61 km | 4:12:10 | 07:20.7 | 4:34 | 139 | 150 |
27 | 0.09 km | 4:12:33 | 00:23.4 | 4:20 | 152 | 156 |
第三次下山 | 6.53 | 0:32:30 | 07:54.0 | 4:59 | 144 | |
平均 | 11:48.0 | 7:20 | 142 |
數據分析
1)難度高的50公裏越野賽,a)比賽心率140有些勉強,除非最後豁出去拚一下;b)維持每英裏12分鍾的配速,有困難。換句話說,sub6完賽海拔爬升2千米以上的50公裏比賽,難度很大。
2)同樣心率水平下,每小時的速度下跌率為2%。如果是5小時完賽的比賽,最後1小時的速度可能會跌至出發時水平的90%。
3)緊身褲對於減輕大腿肌肉的無功振顫有幫助,但是如果天氣炎熱,則可能摩擦大腿根部,即使是塗抹了凡士林。
4)登山杖有利於速度提升,但是加大了體能的輸出。
感謝讀帖,貼一組本次訓練的片子。

648AM,出發20分鍾,距離最近的一位登山者也甩在了半公裏之外。

658AM,30分鍾,2英裏,半山腰處。

706AM,攀上山脊線。

709AM,日出。

這光這山這路這些登山的傻瓜們。

714AM,向頂峰衝擊。

718AM,登頂。

登頂小貓兩三隻,他們顯然是在園警抵達之前已經偷爬上來的。

俯瞰灣區。

722AM,山脊南線,回望峰頂。

早上的霞光,就像是女人的青春,美麗然而短暫,幾分鍾的事情。

730AM,繞回到山脊北緣。

749AM,一路狂奔下山,開始第二輪攀登。

809AM,還是半山的位置,拍那個山路大拐彎。

829AM,山脊高原。

登山者。

峰頂遠眺。

841AM,二次登頂。

好多人登高遠望,發思古之幽情。

小姑娘撞進鏡頭。想欣賞美國小姑娘的窈窕身段嗎?登山的人群中大把大把,要比跑馬拉鬆的人多。後者可能是年屆中年,為了健康和體型而選擇跑步。

844AM,再次蒞臨山脊南緣。短短1小時22分鍾,晨光不再,山巒失色。。。told you, 女人的青春是短暫的!嘿嘿~

856AM,大撥大撥的登山者爬將上來。使命尖峰是灣區人氣最旺的登山路徑,沒有之一。

老爸扛著兒子上山。這事兒俺在N年前幹過,也是這座山上,其時小兒尚幼,扛在肩膀上晃啊晃地,沒到半山腰就睡著了。。。

912AM,第三輪攀登開始。

934AM,還是大拐彎,嘿嘿。

959AM,又見登頂路。現在瞅著這山,一點爬上去的欲望都木有。

這一輪登頂灰常累,沒有超越幾個人。

1009AM,三度登頂。山頂好長的隊伍在排隊呀。

他們很無聊地排隊在峰頂標誌柱旁留影。

瞅見一位跑山的美眉。

從魔術頭巾判斷,8成是國內出來的。因為灣區喜歡跑山的本地華裔美眉就那麽幾位,幾乎都認識。

1013AM,山脊南緣。就在此處,俺決定今日到此為止,第4達不整了。英語的說法是:chicken out。

1016AM,遇上一夥跑山者。

與其中一位大嫂攀談了幾句,問人家從哪兒來(from)?人家說,從哪個城市哪個城市來。。。嗬嗬,俺的英語可能真的很爛,貌似應該問人家從什麽地方開始(start)。。。

還遇上一位孤獨的遠足少年。

艾瑪,總算看見公園大門了。

1041AM,三達完成。

路線圖。4小時12分鍾,近35公裏,2100米爬升。
有趣的對話:
你爬了幾趟?
三趟。
很棒啊!(轉過頭對同伴說)我說對了吧?他爬了三趟!
一路上,因為不停地反複超越爬山的慢鳥,幾次三番被人問上述同樣的問題,哈哈~
快訊
同日在加州東灣舉行的Modesto馬拉鬆賽事中,小白以237的傲人成績,勇奪賽事亞軍。至此,海外華人馬拉鬆第一把交椅,目前由BURN奪得。
其他選手的成績如下:
五弟 256
思明 258
瓦格 259
托尼 302
瑞安 320
京城 339
娟妹 340
利劍 417
羅賓 122(半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