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一個雍正外銷。


有巢氏: 這個盤子漂亮
牛城地主:這個要頂,圖案就是個雅!胎質細膩,釉色亮白,越看越喜歡。難怪放展櫃裏了:)
好茶: 這個青花加彩外銷盤漂亮!據說外銷的青花礬紅在1735年以後就少了,因為西洋人喜歡粉彩了,是這樣嗎?
牛城地主: 好茶,我覺得不是因為外國人喜歡粉彩,而是中國人嫌麻煩了。除了礬紅和金彩,這個盤子上也畫了硬彩,包括釉上藍彩。可能隨著彩料的研發和成熟,就越來越多地出口釉上五彩和粉彩的外銷瓷了,瞎猜的:)
回家路: 牛兄這個是修過,胎非常好,雍正的胎個人認為都好於乾隆。回好茶歐洲是喜歡粉彩勝過青花。
雙溪: 多大?哦,獨占一格,看著挺大的
回家路: 22.5cm. Also agree with Niu Xiong!
牛城地主: 回家兄,書中也是這麽介紹的。據說雍正是最有清雅藝術品味,也是對瓷器質量要求最高的帝王。
雙溪: 他對官窯器的要求高,可這是民窯呢
回家路: 回牛兄,這件瓷器同感可用清雅來形容不過分。回雙溪兄外銷都是民謠。
yinny自拍: 回家能不能說說靠的什麽,你認為這是雍正時期的?
回家路: 外銷瓷雖不是官窯,但也反映出當時窯匠所在時代的風格特點,嚴謹風格。胎,畫風,瓷質,釉彩,及經驗,見多了憑感覺就可判定。打眼一看,就知道是清三代的,我貼了很多乾隆的都不屬於這類風格的,所以根本不是乾隆的,與牛兄上麵也有討論。那就要與康熙的區別開了就可以了,風格明顯也不似康熙的。最終是這個盤子多次出現好像展覽中也標為雍正。總之,一看就是康雍風格的就是有眼力了。
南山一棵草: 這個好,估計是康熙,瞎猜的
回家路: 南山兄不猜乾隆已經很有眼力了。讚一個!
牛城地主: 回家兄,這個盤子上的金箭頭沒有乾隆的尖,還是乾隆時期鋒芒畢露啊:)
國公: 這個不叫fleur de lis,是靈芝。。。to be precise,靈芝紋。悉尼大師說過。
踏雪尋梅: 精品,賞心悅目,讚。
貝城: 這個靚麗,隻有雍正有這種淡雅的風格。我的感覺,高檔次的外銷瓷的品質不遜於官窯,做工可能沒有官窯規整,但畫工可更靈活,更隨意,意境和表現力要比官窯強。
人在悉尼西: 雍正盤子很好鑒別,掌握幾個關鍵的點。雍正盤的釉子厚,從第邊的縮釉,窯粘能就看出來,盤麵,背麵都有種霧狀的氣泡釉子,又叫吐沫釉。底胎是糯米胎子,這胎摸上去手感特別好,很細膩感覺。不是特白,有糯米熬粘稠的樣子。底足的鯽魚背型修胎,也是雍正特征。紋飾特點是兩圈規矩紋飾,青畫緊貼胎子,青花有下沉積痕,這也是雍正特點。鹿是按國外要求畫的,色彩還能看出康熙仿伊萬裏瓷彩時大量礬紅彩的痕跡,畫中的欄杆也有康瓷畫工的影子,但已經更秀美了。
yinny自拍: 謝前輩指點,我記住了。
回家路: 回家受教學習了。這個盤子摸起來與所有我的收藏比起來,手感極好,如觸嬰兒皮膚,涼滑滋潤。謝謝悉尼大師!
笨鳥東方: 很美,盤子重嗎?
回家路: 稍重比同型乾隆盤。
貝城: 這個靚麗,隻有雍正有這種淡雅的風格。我的感覺,高檔次的外銷瓷的品質不遜於官窯,做工可能沒有官窯規整,但畫工可更靈活,更隨意,意境和表現力要比官窯強。
人在悉尼西: 雍正盤子很好鑒別,掌握幾個關鍵的點。雍正盤的釉子厚,從第邊的縮釉,窯粘能就看出來,盤麵,背麵都有種霧狀的氣泡釉子,又叫吐沫釉。底胎是糯米胎子,這胎摸上去手感特別好,很細膩感覺。不是特白,有糯米熬粘稠的樣子。底足的鯽魚背型修胎,也是雍正特征。紋飾特點是兩圈規矩紋飾,青畫緊貼胎子,青花有下沉積痕,這也是雍正特點。鹿是按國外要求畫的,色彩還能看出康熙仿伊萬裏瓷彩時大量礬紅彩的痕跡,畫中的欄杆也有康瓷畫工的影子,但已經更秀美了。
yinny自拍: 謝前輩指點,我記住了。
回家路: 回家受教學習了。這個盤子摸起來與所有我的收藏比起來,手感極好,如觸嬰兒皮膚,涼滑滋潤。謝謝悉尼大師!
笨鳥東方: 很美,盤子重嗎?
回家路: 稍重比同型乾隆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