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奧斯卡提名電影看了幾部了?(實錄頒獎禮)

DUMARTINI (2011-02-27 09:08:48) 評論 (77)



我一部沒看~~實在是時間不夠的緣故。去年忘了買幾張盜版碟回來。。。


我期待今晚的奧斯卡頒獎,主要是想知道-------

1.  晚會的開場白及小品(占興趣的50%,)
2.  女演員的裙子和發式和首飾(占25%,哈)
3。然後是獲獎演員的致謝辭(占15%   有點多了?。。。。)
4.   然後是會場布置,背景場麵等等(占餘下的百分比~~~~~~)


/>


(這次是James Franco and Anne Hathaway 所主持,期待幽默~)



就找其中一兩部(喜歡的導演,喜歡的演員。。。)瀏覽一下。


下麵這個介紹比較全麵了,有簡要的評論還比較寬容中肯的:



撰文/ 木衛二 編輯/鞏曉莉



  2011年的奧斯卡可謂是幾年一遇的大年,類型多樣,畢竟,好萊塢從不存在靠一兩部電影說話的情況,它的強大是全方位,不留死角。



《國王的演講》

  推薦理由:後來居上,目前奧斯卡的最大熱門,也可能是最大贏家。

  預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全麵開花。

  看點:英國皇室出品,必是經典佳片。

  又一部傳記題材電影!從主流價值觀來說,它幾乎就是一部剛正不阿的主旋律,戰勝自我,改寫曆史。導演名不見經傳,然而傳統勵誌題材永遠不會過時。

  盡管會讓人想起《女王》和《年輕的維多利亞》等電影,然而《國王的演講》沒有成為“皇帝的新衣”。影片的劇本、攝影、配樂一一到位,演員群體表演出色,基本功相當紮實。不過就個人來看,這幾年英國王室的自傳題材電影委實太多了點,所以對這部電影,觀眾緣再好,平常心看待即可。


《127小時》

  推薦理由:丹尼·鮑爾依然炫技,戶外運動愛好者必看。

  預測:無,提名萬歲。

  看點:挑戰自我,男子斷臂自救。

  盡管小資青年更喜歡《荒野生存》,風光、情調、思考都有,然而在效仿前最好先看看《127小時》。因為生命是用來愛惜的,而不是必須選擇放棄。

  必須承認,《127小時》的故事很抓人,用一把刀子割斷自己手臂,想想就是近似於刮骨療傷的壯舉。影片沒有把這名奇男子神化,而是放大了他在這個過程的心理鬥爭。在關鍵的懸念性上麵,《127小時》確實有很多不足,這其實是一出帶有深度和難度的個人秀。

《冬天的骨頭》

  推薦理由:不一樣的女導演作品,又一部成功的獨立小片,見諸於各種榜單。

  預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不過應該是止步於提名。

  看點:冷硬有理,大片時代的獨自前行。

  影片走的還是近幾年美國獨立小片的成功路數:小女孩獨自成長,一個人上路,還有那可以比作電影自身的處境——荊棘滿地,無人理會。

  有人說,這是一部沒有警長存在的《大地驚雷》,小女孩無依無靠,尋找著自己,還有所謂的真相。當然,最後又是沒有真相可言,或者說真相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小姑娘將要麵對的一切。片中沒有陽光,也沒有刻意的陰鬱,隻有真實的冷感,粗糙的影像質感體現了成長之痛。

《社交網絡》

  推薦理由: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回的美國夢清晰可見,網絡造福所有人。

  預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等,大衛·芬奇迎來了最佳機會。

  看點:看一個人的facebook未必就能了解他,看完這部電影,你也無法完全了解馬克·紮克伯格。

  “你隻是努力想成為一個混蛋”,《社交網絡》見證了一句經典台詞的誕生。相比多數自傳體電影,《社交網絡》的人和事都很年輕,而正如《公民凱恩》的“玫瑰花蕾”,許多電影想要努力尋找真相,然而《社交網絡》告訴觀眾沒有真相,真相隻是一種看法。

  影片的最大特征就是主題新穎,網狀敘事,主線交叉行進;與此同時剪輯精準,節奏緊湊,台詞密集快,就好似facebook的成功奇跡。這部電影就跟網絡瀏覽一樣,信息量極大,然而在關鍵的紛爭和背叛上,人們又不會錯過電影的重要情節點,這就是芬奇的神奇之處。

《黑天鵝》

  推薦理由:阿羅諾夫斯基更上一層樓,波特曼演繹自我分身。

  預測:最佳女主角等,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看點:詭異的鏡陣,妖化的故事,哈內克《鋼琴教師》和波蘭斯基《怪房客》在銀幕上合體。

  從預算投資和演員陣容來看,《黑天鵝》並不是什麽重磅大片,然而它已經是阿羅諾夫斯基走得最遠的一次——越來越接近奧斯卡的巔峰。

  電影拍得很邪,扯肉刺、掰指甲、長羽毛,這些都讓人有芒刺在背的惶恐。而突然動起來的畫像,敵我不分的混亂又相當驚悚。結尾的芭蕾舞布,演員和攝像機形同一體,曲終人散時,主人公戲我不分,停留在完美的想象中,電影戛然而止。並沒有繁複的劇本結構,隻是強調氛圍和剪輯衝擊,說白了就是一個挑戰自我的舞者。





《鬥士》

  推薦理由:永遠激情的體育題材電影,群體表演出色。

  預測: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

  看點:蝙蝠俠的“彈性體質”和出色演出。

  一說到《鬥士》,許多人可能會想起較遠的《洛奇》,再不然是《鐵拳男人》《摔跤手》。一般說來,這類勵誌電影充滿了奧斯卡喜歡的美國精神——奮勇拚搏,熱血衝勁,每一項都不缺。不過《鬥士》在體育題材電影裏屬於小異類,它不是單純以勵誌來吸引人,而是將更多篇幅放在了家庭爭鬥上。

  圍繞《鬥士》還有一個疑問,這部電影緣何擠掉了《盜夢空間》,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答案也許很簡單,諾蘭搞得太複雜了,有時候,大眾就是喜歡簡單點的。


《大地驚雷》

  推薦理由:科恩兄弟沒有讓翻拍成為短板,新版在許多方麵都要優於老版許多。

  預測:最佳男主角等。能有票房,又有提名,實乃相當不易。若能得獎,當真是喜出望外。

  看點:冷峻又不乏溫情的西部往事,科恩兄弟的“讓子彈飛一會兒”。

  老版《大地驚雷》輕鬆明快,小姑娘和警長有了一段快意交情,好似勵誌的兒童讀物;新版則陰鬱了許多,厚重出不少。

  影片始於小姑娘對往事的追憶,結尾更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令人倍感蒼涼。光看前五個鏡頭和前十分鍾,畫外音把故事娓娓道來,新版《大地驚雷》就顯得相當出色。電影中省略了不少瑣碎細節,直接亮出複仇主題,與此同時,小姑娘和德州騎警的性格也得到深化,人物更好地立起來。而在老版中,他們要麽惹人嫌要麽打醬油,弊端不少。



《魔術師》

  推薦理由:皮克斯不斷製造神話,《魔術師》則講述了生活中的父愛傳說。

  預測:最佳動畫長片,有衝獎實力,但勝數不大,入圍已是最好的正名。

  看點:致敬塔蒂之作,畫麵美得驚人,無須言表的情感讓人心碎。

  李安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魔術師》說,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每個父親都曾經是一名魔術師,女兒是他們唯一的忠實觀眾。但總有一天,另一個魔術師會來取代這個位置。

  電影的特點就是簡單,片子較短,人物不多,故事通俗,容易產生情感代入。沒有擺出要打動你的姿態,沒有煽情的對白,《魔術師》更像是一部無人賞識的默片,在街角的小破影院裏重複上演。影片還用簡潔細膩的畫風把蘇格蘭的美景搬到了銀幕上,幾乎有一大半的劇照都可以用來當桌麵牆紙。


《孩子們都很好》

  推薦理由:不卑不亢,寫給同性戀婚姻的情書,溫情、不乏幽默。

  預測:最佳女主角,可以衝擊。

  看點:兩位女演員發揮出色,美式家庭道德故事,小情調有滋有味。

  影片格局上沒大突破,勝在饒有情趣,演員抓人,切入視角新穎——一個克服了諸多難題的拉拉家庭。

  跟過去幾年的獨立小片一樣,它依然警惕婚姻危機,關心孩子們的成長,而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同性戀。經曆了《斷背山》和《米爾克》等片子的聲張,《孩子們都很好》已經跳過了拉拉是否受待見、建立家庭是否合法等問題。片中拉拉觀看GAY片助興,正統血緣的父親成了負麵第三者,這些都是少見的亮點。


(還有一部

玩具總動員3     略)



那麽我大概會看這一部:《127個小時》

或許再加一部:  《孩子們都很好》

--------------------------------------------------------------


補充一個全部提名名單~~然後根據頒獎儀式 及時把獲獎者用紅筆注出


最佳影片:

  《黑天鵝》(Black Swan) 福斯探照燈

  《127小時》(127 Hours) 福斯探照燈

  《鬥士》(The Fighter) 派拉蒙

  《盜夢空間》(Inception) 華納兄弟

  《問題不在孩子》(The Kids Are All Right) 焦點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韋恩斯坦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索尼哥倫比亞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迪士尼博偉

  《大地驚雷》(True Grit) 派拉蒙

  《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 路邊風景

  最佳導演:

  伊桑-科恩(Ethan Coen), 喬爾-科恩(Joel Coen)  《大地驚雷》(True Grit)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湯姆-霍伯(Tom Hooper)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大衛-拉塞爾(David O. Russell)    《鬥士》(The Fighter)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 《黑天鵝》(Black Swan)

  最佳男主角:

  哈維爾-巴爾頓  《美錯》Biutiful

  傑夫-布裏吉斯(Jeff Bridges)    《大地驚雷》(True Grit)

  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科林-費斯(Colin Firth)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   《127小時》(127 Hours)

  最佳女主角:

  安妮特-貝寧(Annette Bening)     《問題不在孩子》(The Kids Are All Right)

  詹妮弗-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   《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

  娜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黑天鵝》(Black Swan)

  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     《兔子洞》(Rabbit Hole)

  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 《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最佳男配角:

  克裏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   《鬥士》(The Fighter)

  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     《城中大盜》(The Town)

  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    《問題不在孩子》(The Kids Are All Right)

  傑弗裏-拉什(Geoffrey Rush)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約翰-哈克斯(John Hawkes) 《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

  最佳女配角:

  艾米-亞當斯(Amy Adams)      《鬥士》(The Fighter)

  海倫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梅麗莎-裏奧(Melissa Leo)      《鬥士》(The Fighter)

  傑姬-韋弗(Jacki Weaver)      《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

  海莉-斯汀菲爾德(Hailee Steinfeld)   《大地驚雷》(True Grit)

  最佳動畫片:

  《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魔術師》(The Illusionist)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最佳藝術指導: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盜夢空間》(Inception)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大地驚雷》(True Grit)

  最佳攝影:

  《黑天鵝》(Black Swan)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盜夢空間》(Inception)

  《大地驚雷》(True Grit)

  最佳紀錄長片:

  《從禮品店出門》(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天然氣之地》(Gasland)

  《監守自盜》(Inside Job)

  《雷斯特雷波》(Restrepo)

  《垃圾場》(Waste Land)

  最佳紀錄短片

  《Killing in the Name》

  《Poster Girl》

  《Strangers No More》

  《Sun Come Up》

  《The Warriors of Qiugang》

  最佳剪輯:

  《黑天鵝》(Black Swan)

  《鬥士》(The Fighter)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127小時》(127 Hours)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最佳外語影片:

  《美錯》(Biutiful) 墨西哥

  《狗牙》(Dogtooth) 希臘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丹麥

  《焦土之城》(Incendies) 加拿大

  《不法之事》(Outside the Law (Hors-la-loi)) 阿爾及利亞

  最佳化妝:

  《巴尼的人生》(Barney's Version)

  《回來的路》(The Way Back)

  《狼人》(The Wolfman)

  最佳原創配樂:

  《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盜夢空間》(Inception)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127小時》(127 Hours)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最佳原創歌曲:

  《鄉謠情緣》(Country Strong)——《Coming Home》

  《魔發奇緣》(Tangled)——《I See the Light》

  《127小時》(127 Hours)——《If I Rise》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We Belong Together》

  最佳動畫短片

  《Day &Night》

  《咕嚕牛》(The Gruffalo)

  《舉手之勞害地球》(Let's Pollute)

  《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

  《馬達加斯加:旅行日記》(Madagascar, carnet de voyage)

  最佳真人短片

  《告白》(The Confession)

  《The Crush》

  《God of Love》

  《Na Wewe》

  《Wish 143》

  最佳音響編輯

  《盜夢空間》(Inception)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創:戰紀》(Tron: Legacy)

  《大地驚雷》(True Grit)

  《危情時速》(Unstoppable)

  最佳音效合成

  《盜夢空間》(Inception)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特工紹特》(Salt)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大地驚雷》(True Grit)

  最佳視覺特效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從今以後》(Hereafter)

  《盜夢空間》(Inception)

  《鋼鐵俠2》(Iron Man2)

  最佳改編劇本

  《127小時》(127 Hours)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大地驚雷》(True Grit)

  《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

  最佳原創劇本

  《又一年》(Another Year)

  《鬥士》(The Fighter)

  《盜夢空間》(Inception)

  《問題不在孩子》(The Kids Are All Right)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補一個最佳服裝設計獎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明天選幾條心儀的裙子看看~~~~~


看幾條裙子 ? 可以點這兒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2&postID=3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