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聽歌學曆史: 一段塵封的曆史,一個民族的不屈之路

清晰的圖像和高保真的聲道,帶您領略璀璨的中國各民族文化。本頻道主要以漢,藏,英語播出。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紀念土爾扈特部東歸》

土爾扈特部源出曆史上的克烈惕部,其早期曆史可上溯到九姓韃靼。土爾扈特部始祖為翁罕 。12世紀後半葉,童年喪父的鐵木真,屢遭磨難,身處逆境。因翁罕是其生父也速該的安 答,便成為鐵木真的保護者和同盟者。宋慶元5年當鐵木真援助翁罕擊敗了乃蠻部的襲擊後 ,兩人在土兀刺河再次結為父子。此後隨著鐵木真部落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滅亡,該部落 逐漸衰落,並向西部遊牧,正是這個階段,克烈惕部分易名為土爾扈特。

土爾扈特部長和鄂爾勒克不滿於蒙古王公之間的紛爭,於是率一部分牧民向西遊牧到額爾齊 斯河上遊。在這裏,他們受到沙皇俄國擴張主義者的威脅。沙俄塔拉將軍加加林要他們宣誓 效忠沙皇,簽訂相應的條約,加入俄國國籍。厄魯特蒙古各部斷然拒絕了俄國的無理要求。 俄國塔拉當局也拒絕了土爾扈特希望與俄國和睦相處,允許他們在該地遊牧的要求。這時沙 俄的侵略勢力伸展到西伯利亞南部土爾扈特部以北地區,在原為衛拉特蒙古轄地和傳統牧地 上,建立了托木斯克、葉尼賽斯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等一係列哥薩克軍事堡壘,奴役、掠 奪和剝削當地廣大牧民,並對與其相鄰的土爾扈特部虎視眈眈,伺機南下,嚴重威脅土爾扈 特部的生存。

於是土爾扈特部,在其首領和鄂爾勒克帶領下,共約5萬帳19萬人,於1628年(明崇 禎元年)離開了塔爾巴哈台和額爾齊斯河中遊西岸的遊牧地,經過長途跋涉和無數次戰鬥, 擊敗了途中阻攔的諾蓋人,越過哈薩克草原,於17世紀30年代,向西遷徙到伏爾加河流 域下遊的廣大草原。

當時,俄國政府的實際控製力量雖然尚未達到伏爾加河草原,可是當土爾扈特在這裏建立起 新的遊牧生活之後,沙俄政府立即對他們施加強大的壓力。早就與俄國人打過交道的和鄂爾 勒克,在認識俄國人的初期,就對俄國人的道德品質留下了極壞的印象,根本就沒有宣誓隸 屬俄國之意。

16世紀中,沙俄用武力相繼占領喀山汗國、阿斯特拉汗國和諾蓋汗國後,接著就把侵略魔 爪伸向其覬覦已久的土爾扈特蒙古,遭到土爾扈特人的抵抗。

土爾扈特人崇信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在生活和文化等各方麵都離不開喇嘛教。沙 俄政府懂得要牢牢控製和占有土爾扈特,必須改變其宗教意識形態,斷絕他們與蒙古各部和 內地各民族人民的宗教聯係,而代之以西方的宗教意識 — 俄羅斯的東正教,用上帝的旨意來馴服、奴役土爾扈特人。為此,彼得一世無所忌憚地給伏 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待人施加洗禮,進行大規模的宗教迫害,妄圖消滅喇嘛教,引起土爾扈 特部眾及僧侶的恐慌和公憤,激起他們的強烈反抗。

在葉卡德林娜二世統治時期,沙俄政府對土爾扈特部也采取進一步掠奪、控製和民族壓迫的 政策。沙俄一方麵在其周圍加強駐兵,以武力相威脅,形成包圍之勢;另方麵,又派出大使 基申斯科夫駐於土爾扈特部,對土爾扈特人的行動和動向進行直接監督,並從事一係列特務 活動。為限製渥巴錫的權力,沙俄政府於1762年宣布改組土爾扈特議會固爾劄,規定其 成員與汗有同等的權力地位,以削弱汗的勢力,並陰謀策劃用投靠沙俄且已加入東正教的杜 爾伯特貴族敦杜克夫來代替渥巴錫汗,建立傀儡政權。麵對土爾扈特固有的政權機構即將被 廢除,民族獨立即將喪失的危機,土爾扈特部從王公貴族至廣大的牧民都表現了極大的憂慮 和不安。土爾扈特部一些熱愛本民族和祖國的王公誌士,為了使土爾扈特蒙古免遭滅亡和淩 辱,挽救土爾扈特及其與祖國各民族的血肉聯係和兄弟情誼,經過秘密醞釀,決定選擇一條 東返伊犁河流域的光明之路。

在和靜縣城街心公園的正中央,聳立著一座巨型漢白玉雕像,手持戟槍,頂盔亮甲,威騎在 白龍駒上,他就是民族英雄——渥巴錫汗。

渥巴錫汗,蒙古族,為求民族生存,於1771年1月率領全民族人民起義抗俄,曆盡千難 萬險,於1771年7月才回到祖國懷抱,起義時的17萬人眾,最後隻剩下7萬餘人,譜 寫了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史詩。

回歸祖國後,清朝廷給予了很好地救濟和安置。1775年1月,渥巴錫不幸死於天花,臨 去世前給西蒙古人民留下遺言:安分度日,勤奮耕田,繁育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