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紀實之十六:美麗的撓力河(上)》

老三屆 (2008-10-18 23:00:23) 評論 (9)

《北大荒紀實之十六:美麗的撓力河(上)》

撓力河

            撓力河由七星河和寶清河匯聚而成,蜿蜒曲折地奔東北方向流去,融入烏蘇裏江,最終並入大海。在小一點的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她。

            七星河(當地老鄉又叫它“七裏星河”或“二道河子”。)從完達山支脈的山林中緩緩淌來,河道兩旁長滿了柳茅子。柳茅子喜濕,當水大時,又會從枝幹高處長出氣根,以支撐不穩的根係。柳茅子不成材,最粗的也就胳膊粗細,但生長迅速,是當地老鄉的理想燒柴。七星河兩岸不是矮矮的叢林就是柳茅子,植被茂密,河床又是沙底,即使是夏天河水也是清涼清涼的。

            寶清河從平原流來,水色混混的。兩河交界處,一邊清亮,一邊混沌,涇渭分明。打魚隊的村子就座落在兩河交匯處。實際是三個縣的分界。打魚隊屬饒河縣,隔撓力河相望的是富錦縣,寶清河與七星河以上歸寶清縣。

            無論是七星河還是寶清河,河道均不寬也不深,平槽水的時候有四、五米深。春天水大時往往漫過河床,注入周圍的草甸。這裏屬三江平原(黑龍江、牡丹江、烏蘇裏江)濕地,沼澤地地貌。未開墾的平原上盡是塔頭墩子,象一個個大蘑菇一樣。發大水時,塔頭墩子也都會被淹掉,隻有上麵稀疏的塔頭草,東一撮、西一撮地漂在水麵上。

            由於河道狹窄彎曲,水流相對湍急,所以對河床的侵蝕十分嚴重,經常可看到河水將一片河岸像切一片年糕一樣,卷入水中。但大自然是公平的,此消彼長。這邊河岸被切削掉了,那邊就慢慢淤積起來。整個河床就朝一邊移去。形成一個接一個的S形河床。

            河道彎曲的地方,河麵較寬,水也較深,魚兒多在這裏覓食。也就成了下網捕魚的好地方,當地老職工管它叫“網窩子”,也簡稱為“窩子”。有的窩子還另有名稱,什麽“一萬八”、“三萬二”的,不是在玩麻將,那是因為在那個窩子裏曾一網打出一萬八千斤魚、三萬二千斤魚而得名!別以為出這麽多魚得多大的水麵,這些窩子,最大的比籃球場大不了多少,小的也就是個排球場的麵積。“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砂鍋裏”,北大荒的富庶一點不假。

豐富的魚產

            撓力河的大鯽瓜子(鯽魚)遠近聞名。一斤多,兩斤的鯽魚算中等身材。我捕到的最大的一條鯽魚重四斤七兩!有兩尺多長!

            撓力河水燉鯽瓜子堪稱一絕。老職工講撓力河流經山林,是人參虎骨鹿茸水(究其根源應是山水經落葉樹根沙層過濾較為幹淨罷了。),味甜。新捕上來的大鯽魚,收拾完了,扔進鍋裏還蹦達呢。一把大粒海鹽,一束山花椒藤,行了。燉出來的湯,白白的,上麵一層黃黃的魚油。魚鮮、湯更鮮

            鯉子(鯉魚):通常是五、六斤重,二斤左右的就叫鯉魚拐子(即小鯉魚),大的有二十多斤呢。太大太小都不好吃,過了十斤,肉發柴;二斤來的,肉發麵。三斤以上至七八斤是理想重量。鯉魚適合做紅燒、澆汁,燉的時間要略長,因肉厚,不易入味。有一種羅鍋鯉子,脊背拱起,象駝背一樣。味道獨特,其油脂較其它鯉魚多,也叫油鯉子,炒魚鬆(當地人說“炒魚毛”)一絕。我曾炒過一條,魚鬆入口即化,真是美味!鯉魚還可製成“魚坯子”,即將鯉魚從脊背剖開,撒上鹽,晾幹,可長期存放。知青在回家探親前都會醃製一兩個帶回去。《樂府》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原來,從大老早的時候,鯉魚就成郵遞員了。

            黑魚:起這名就知道是黑不溜秋的,“形長體圓,頭尾相等,細鱗玄色,斑點花紋,”肉肥美,是殺生魚的首選(作法將在《北大荒美食》篇介紹。)。

            狗魚:隻生存於黑龍江水域。將其肉片下來,剁成餡,調入料酒、鹽、蔥薑,用手擠成一個一個肉丸,冷水下鍋,開鍋即可盛盤。那叫一個嫩!如豆腐腦一般。

            鯰魚:亦作“鯰魚”。超過二十斤的叫“懷頭”(音如此。)肉有土腥味。通常不去碰它。但是北京通縣的燒鯰魚正經味道不錯。曾捕到一條58斤重的大懷頭,有一米五長。兩個小夥子用杠子抬起來稱,一女知青還去和它比個兒。不好意思,沒比過。

            細鱗是冷水魚類,隻在七星河有。肉質特別細嫩。

            名貴魚種有什麽三花五羅,三花中的敖花應屬鱖魚類。想想那膾炙人口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就口水橫流。蒜瓣子肉,清蒸、紅燒均佳。鱖魚氣性大,出水要不了多久就會死。所以,這種魚基本不賣,就入了另冊,我們的口了。

            不起眼的魚未必難吃。象我們到打魚隊的第一頓,吃得就是嘎牙子燉豆腐。嘎牙子魚不大,半斤左右。它的背鰭和胸鰭特硬,還有毒。遇到危險,背鰭和胸鰭全部立起,對手除非冒著被刺的危險,大多就退避三舍了。嘎牙子做湯,其湯色清亮,與鯽魚湯雪白絕不相同。一濃鬱,一清甜,各檀勝場。

            還有一種小白魚,就叫白漂子。細長,也長不大,有巴掌長短。從脊背刻開,撒上細鹽,稍晾一兩天,表皮略繃緊,用火烤,是下酒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