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網上對霍拉舞曲(hora staccato)的介紹:
"又譯《頓音霍拉》,大約作於1906年, 原為羅馬尼亞民族器樂曲,後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和小提琴、小號、長笛等樂器的獨奏曲等,流傳很廣。
霍拉舞曲為流行於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等地區的一種民間歌舞體裁, 又稱多伊那,產生於牧民地區。通常分為兩種形式:一類為悠長的歌調,猶如牧人的悲歌;另一類則為活潑的輪舞,常用2/4拍,且多用裝飾音和顫音。
本曲具有輪舞類型的霍拉舞曲體裁特征。樂曲一開始即以明快活潑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斷弓技法奏出的頓音主題,如同鳥鳴般婉轉的顫音和飛泉般奔瀉的快速的頓音,形成了一個歡騰的鄉村舞會場麵,充滿了熾烈的歡樂氣氛。主題素材的不斷展開,使樂曲逐漸形成高潮。最後再現主題,突然結束。"
著名小提琴家Jascha Heifetz
著名小提琴家Daniel Tringov
著名小號家Rafael Mendez
黑管 Hora Staccato
羅馬尼亞霍拉舞曲-小提琴,小號 --- by 種菜得菜
皆因有緣 (2007-10-13 14:31:06) 評論 (3)
以下是網上對霍拉舞曲(hora staccato)的介紹:
"又譯《頓音霍拉》,大約作於1906年, 原為羅馬尼亞民族器樂曲,後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和小提琴、小號、長笛等樂器的獨奏曲等,流傳很廣。
霍拉舞曲為流行於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等地區的一種民間歌舞體裁, 又稱多伊那,產生於牧民地區。通常分為兩種形式:一類為悠長的歌調,猶如牧人的悲歌;另一類則為活潑的輪舞,常用2/4拍,且多用裝飾音和顫音。
本曲具有輪舞類型的霍拉舞曲體裁特征。樂曲一開始即以明快活潑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斷弓技法奏出的頓音主題,如同鳥鳴般婉轉的顫音和飛泉般奔瀉的快速的頓音,形成了一個歡騰的鄉村舞會場麵,充滿了熾烈的歡樂氣氛。主題素材的不斷展開,使樂曲逐漸形成高潮。最後再現主題,突然結束。"
著名小提琴家Jascha Heifetz
著名小提琴家Daniel Tringov
著名小號家Rafael Mendez
黑管 Hora Stacc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