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人和人之間要達成共識更是難上加難。 昨天看到一個帖子,主要是一群在上海的人埋怨國外的親戚回國探親,很摳門啦,送的禮不是名牌啦,去機場要人接送啦,吃飯都是上海的人請啦,之類的。據說還有個帖子是國外的人埋怨國內親戚的,送禮很難啦,不敢回國啦,壓力很大啦,沒有親情啦,等等。 有幾個回帖的人算是比較客觀的,提出應該相互理解。但怎麽理解呢?如今國內的消費水平生活方式真的和國外有很多不同。舉最簡單的例子,這裏去朋友家吃飯,帶個甜點或一瓶酒就很能讓主人開心了,甚至自己做的小餅幹包裝一下也很不錯;但在國內,動則進口水果籃、洋酒,不是幾百塊地送,就被別人說是“打發叫花子”。幾箱魚油,不遠萬裏提回國,收到禮物的人卻肚子裏嘀咕“你們的魚油難道吃了可以成仙啊”,心裏想著的是名牌的化妝品、包包和衣服。但這裏的人,倘若出去旅行,帶回來一塊石頭、一個紀念杯子送人,都讓對方好愉悅。最後有人歸納出一句“那些移民的人都腦子壞掉了,土得掉渣,拎不清”。我啞然。不曉得究竟“拎不清”在哪裏,這人情債“拎不動”倒是真的。 這次回國,三個箱子,兩箱是禮物,還有幫別人帶的東西。禮物花了千把塊錢,但都是送親戚的。朋友,我一個也沒送 —— 那個高收入高消費的群體,經常出國出差,我實在不知道該送什麽。 和朋友吃飯聊天,也覺得很難找到共同語言,有朋友對著我歎氣說:“真沒想到,你這個昔日的博士,現在說到燒菜這麽帶勁。”頗有怒其不爭的感覺。我聽了覺得很好笑,但想想國內的朋友,無不是將廚房裝修得很高檔,烤箱消毒櫃樣樣都有,但一塵不染,唯一在廚房裏做的就是切點水果或微波爐裏轉點速凍食品。一般夥食都在餐廳或父母家解決。這樣的生活背景,他們自然很難理解我們為什麽要自己下廚燒 飯了。 我的一個朋友給我灌輸理解和支持的新概念。如果你的朋友爆食爆飲導致三高,你不用給他講膽固醇的常識和鍛煉的重要性,你應該送給他昂立多邦膠囊和健身器。這說明你能理解他迫不得已的處境。我聽了真是哭笑不得。 我的父親每次在視頻聊天的時候,都會說我:“你嘛,當然沒什麽事情做,每天就是全職太太的家務。”他60歲了,還在給中學裏上課,想著我30多歲竟然在家裏呆著,必定很鬱悶。我理解他需要成就感,所以從來不去阻止他,隻是勸他不要帶太多的班級,給自己和母親留點時間出去走走。但他就不能理解我們的處境,因為實際上如果有工作機會的話,是沒有人會放棄的,如今真是比較困難的時候,沒有辦法而已。但其實我每天也生活得很充實很精彩。他不曉得這樣說,對我的自尊心傷害有多大。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我有點愕然;後來,我覺得我甚至不想再和他們聊天了。 因為自己經常經曆不能被人理解的處境,所以總是勸告自己在聽別人述說自己的故事的時候,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一個人的痛苦和快樂、選擇和放棄都有他的原因。如果自己沒有那個經曆,最好選擇傾聽;反駁和挖苦隻會給傷口撒鹽,建議和忠告才是對方所需要的。
|
理解
Ruby@Cuisine (2007-10-21 08:20:09) 評論 (5)理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人和人之間要達成共識更是難上加難。 昨天看到一個帖子,主要是一群在上海的人埋怨國外的親戚回國探親,很摳門啦,送的禮不是名牌啦,去機場要人接送啦,吃飯都是上海的人請啦,之類的。據說還有個帖子是國外的人埋怨國內親戚的,送禮很難啦,不敢回國啦,壓力很大啦,沒有親情啦,等等。 有幾個回帖的人算是比較客觀的,提出應該相互理解。但怎麽理解呢?如今國內的消費水平生活方式真的和國外有很多不同。舉最簡單的例子,這裏去朋友家吃飯,帶個甜點或一瓶酒就很能讓主人開心了,甚至自己做的小餅幹包裝一下也很不錯;但在國內,動則進口水果籃、洋酒,不是幾百塊地送,就被別人說是“打發叫花子”。幾箱魚油,不遠萬裏提回國,收到禮物的人卻肚子裏嘀咕“你們的魚油難道吃了可以成仙啊”,心裏想著的是名牌的化妝品、包包和衣服。但這裏的人,倘若出去旅行,帶回來一塊石頭、一個紀念杯子送人,都讓對方好愉悅。最後有人歸納出一句“那些移民的人都腦子壞掉了,土得掉渣,拎不清”。我啞然。不曉得究竟“拎不清”在哪裏,這人情債“拎不動”倒是真的。 這次回國,三個箱子,兩箱是禮物,還有幫別人帶的東西。禮物花了千把塊錢,但都是送親戚的。朋友,我一個也沒送 —— 那個高收入高消費的群體,經常出國出差,我實在不知道該送什麽。 和朋友吃飯聊天,也覺得很難找到共同語言,有朋友對著我歎氣說:“真沒想到,你這個昔日的博士,現在說到燒菜這麽帶勁。”頗有怒其不爭的感覺。我聽了覺得很好笑,但想想國內的朋友,無不是將廚房裝修得很高檔,烤箱消毒櫃樣樣都有,但一塵不染,唯一在廚房裏做的就是切點水果或微波爐裏轉點速凍食品。一般夥食都在餐廳或父母家解決。這樣的生活背景,他們自然很難理解我們為什麽要自己下廚燒 飯了。 我的一個朋友給我灌輸理解和支持的新概念。如果你的朋友爆食爆飲導致三高,你不用給他講膽固醇的常識和鍛煉的重要性,你應該送給他昂立多邦膠囊和健身器。這說明你能理解他迫不得已的處境。我聽了真是哭笑不得。 我的父親每次在視頻聊天的時候,都會說我:“你嘛,當然沒什麽事情做,每天就是全職太太的家務。”他60歲了,還在給中學裏上課,想著我30多歲竟然在家裏呆著,必定很鬱悶。我理解他需要成就感,所以從來不去阻止他,隻是勸他不要帶太多的班級,給自己和母親留點時間出去走走。但他就不能理解我們的處境,因為實際上如果有工作機會的話,是沒有人會放棄的,如今真是比較困難的時候,沒有辦法而已。但其實我每天也生活得很充實很精彩。他不曉得這樣說,對我的自尊心傷害有多大。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我有點愕然;後來,我覺得我甚至不想再和他們聊天了。 因為自己經常經曆不能被人理解的處境,所以總是勸告自己在聽別人述說自己的故事的時候,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一個人的痛苦和快樂、選擇和放棄都有他的原因。如果自己沒有那個經曆,最好選擇傾聽;反駁和挖苦隻會給傷口撒鹽,建議和忠告才是對方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