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司令

窈窕淑女司令 名博

我熟悉的西方文學流派

窈窕淑女司令 (2005-08-13 21:16:45) 評論 (67)

『司令按』一位網友因寫商業小說感覺有力不從心之感,希望介紹一下文學經典和流派等,

我於是激動地抖索著雙手掏掏記憶的箱子底
(另加孤狗一下)我仔細想了一下這些知識其實解不了的眼前之急。他寫的是商業實用小說,和這些學院派的東西實際上走的不是一條路子。但對所有初寫小說的人興許寫起小說來食髓知味一路寫下去不可收拾也未必可知,所以在萬忙之中擠出一點寶貴時間寫點我知道的

各種主義多如牛毛,我隻揀我認為比較主要的瞎說說。

早期的文學

早期的文學主要兩類,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浪漫用今天的話就是

YY了,大多是上層貴族的風花雪月,現實主義裏早期比較偉大的是迪更斯,文學從那時起開始描寫中下層的生活。

近代、現代主流

近代、現代主流是意識流、存在主義,

垮掉的一代,魔幻現實主義。。等

意識流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寫法,通篇表達內心,解析內心。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尤其是無意識結構及夢的理論,對意識流文學有較大影響。這一派的鼻祖是喬伊斯代表作是尤利西斯(尤利西斯》較晦澀,我也沒看完)

後期較有代表性的作家有弗吉尼亞伍爾芙

威廉福克納,最近妮可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就是弗吉尼亞伍爾芙的故事,那部電影是典型的結構主義的手法,幾個時線索空交叉,不習慣的會有點暈。

我個人一直比較偏愛存在主義文學,尤其喜歡加謬的小說

局外人存在主義文學的形成源於存在主義哲學,從世界觀上我一直比較認同存在主義的哲學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是一種非理性主義思潮,注重個人和主觀。開山掌門是尼采叔本華馬丁海德格爾又有被認為是首創這一門派的高手。20世紀的國哲學家薩特和作家加繆是其代表人物。

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話是薩特的格言:“存在先於本質”。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流傳下來的

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不需要一定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可以自由選擇。同樣對一個人的評判,是評判他的行為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麽樣人物,每個人都是由他的行動來定義的。薩特不認為人生中有什麽阻逆和障礙,一個人唯一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他在所有發展進程中選擇哪一條路走。

存在主義文學把文學創作哲理化,作品涉及與哲理、道德和政治有關題材,重視思想,看輕形式,強調邏輯思維和哲學思辨。

存在主義作家反對按人物類型和性格去描寫人和人的命運。他們認為,人的自我是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塑造出來的。寫小說主要主要是寫生動鮮明多樣的環

境,讓人物去超越生存的環境,選擇自我。在文學創作中,還提倡作者、人物和讀者的三位一體。認為作家不能離開讀者來寫,作者的觀點要通過讀者去檢驗;隻有當小說展現在讀者麵前時,在小說人物的活動過程中,作者和讀者才共同發現人物的真麵貌。

最後提提“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 

“垮掉的一代”源於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對後來的西方文化影響極大

- 支持精神自由和性解放(或性自由)。例如同性戀權益的自由、男女平等、黑人權益、反對年齡歧視的“格雷潘瑟運動”等。

- 支持文學作品不受檢查製度危損的自由。

- 支持大麻和其他毒品合法化。

- 支持搖滾樂吸收藍調因素並施行節奏革命。事實上,美國5060年代的一些搖滾巨星如甲殼蟲樂隊鮑勃迪倫等都曾深受“垮掉派”作家和作品的影響。

- 主張普及生態保護意識。最早提出這一理念的是蓋瑞施奈德邁克爾麥克魯爾,他們提出了“潔淨行星”的概念。

- 反對軍事-工業文明,反對全國性的政府權威,維護地方文化。

-尊重本土文化和原住居民。

“垮掉的一代”的核心理念可以用艾倫金斯堡在路上》中的一句名言來解釋: 

60年代,“垮掉的一代”從活躍於4050年代的“披頭族”們開始被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群體所替代,這一族群的名稱也被改為“嬉皮士”。

由此想起“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海明威和他的《
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這個稱呼是一次弗吉尼亞伍爾芙和海明威通信時提起,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的《

太陽照常升起》,是幾本我可以反複讀但仍然喜愛的小說之一, 建議沒讀過的都讀讀看。

雖然純文學的東西和商業小說是兩條路子但多讀了,除了消遣,對寫作還是會有提高的。

“因為我很貧窮,所以我擁有一切。”

總的來說垮掉的一代比較頹廢、潦倒、玩世不恭,篤信自由主義。代表人艾倫金斯堡1982年冬天出版的《什麽是垮掉的一代》中對於“垮掉派”在藝術上的主要作為可以作出如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