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冬季突然來 (1-12)

多嘴貓 (2004-11-28 23:38:48) 評論 (5)

隨筆 冬季突然來 (1) 在最後的秋雨之後,微微的陽光告訴我這個城市的冬季的開始。說實在話,在地鐵裏,在鬧市裏麵,女孩子的服飾從來沒有告訴我明確的季節之分。在20多度的時候,她們可以踩上高筒靴子,短裙,吊帶衫, 卻在脖子上纏上n圈長長的絨線圍巾。在大雪的日子裏麵,除了短大衣,裏麵還是一樣,有時候叫人佩服的是,腳底不是靴子而是尖頭細高跟露腳踝的涼鞋。所以感覺遲鈍的我,在這個都市的第一個冬季之後,被迫養成了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然後在日曆上寫上,要取出冬衣, 要記得加衫,等等瑣瑣碎碎的事情。有時看看月份牌上麵不同顏色的筆記錄下來的大小事情,如同一位網友說過的,人生就是被瑣碎充滿了,回過頭去,卻是這麽的溫馨。 昨天一個人跑到台場看展覽,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在站台上等車。不遠處的購物中心和電視台的聖誕裝飾已經亮起來,忽然海灣方向有煙花照亮, 在空中劃出心心相印的痕跡,這份不經意的浪漫叫人忽然眼睛一潮,想起以前和他在湖邊放煙花的快樂。 小時後,冬天回家的路上,總是走的很急, 路過一個烤紅薯的攤子, 買上一小個黃心地瓜, 然後握在手裏麵, 不急著吃, 隻是隔著手套感覺它的溫度,鼻子貪貪的嗅著甜甜的香氣。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了有了男友, 換成冬天握著他的手,感覺他手中的溫度。在後來,又變成一個人,這裏的紅薯沒有國內的香甜氣息,所以改作買一種紅紅包裝的罐裝蘋果飲料,冬天的時候,從自動販賣機裏買了一路握著從車站走到家裏,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一路上看著家家戶戶的廚房窗戶上的霧氣, 心裏麵暖洋洋的。 冬天來了,有些懶和喜歡懷念小時候的事情。今天就寫著一小段。 (2) 今早起來熬了銀耳紅棗羹。 一到冬天,就覺得手冰涼, 敲多會兒鍵盤就會覺得指頭木了。 暖氣燒得再足也無濟於事。但是吃完烤紅薯或者甜羹就不同了。所以一到入冬,就會喜滋滋的替自己熬上甜羹。犒勞自己一下。 比起祖母這一輩人,我和姐姐們在廚藝上是大有退步。 別說我們了,覺得一般館子裏的師傅們的手藝不過就是看相好看, 其實功夫不過爾爾。 外婆在的時候, 常常可以吃到奶油菜芯, 油爆鱔背,燒蟹糊之類的家常菜。喜滋滋的在後麵,打著下手, 偶爾外婆會叫我嚐下味道, 大覺是看我太饞了的緣故。小學的時候,住在外婆家,放了課, 回到家,總能吃到舅媽總會做好的小點心,估計也是後來,為什麽到了冬天就覺得不吃點甜點就無法寫字的緣故。可惜點心的手藝一半,且工序複雜, 一個人吃不是很熱鬧,所以就隻做甜羹。 後來隨父母到了北方,冬天早點中最喜歡的就是當地的羊肉煎包,就著啥湯(應為左邊食字旁,可惜字庫裏麵沒有), 熱乎乎的一天就開始了。 再後來上了大學,居然奇跡的是, 居然保持每天吃早點。冬天的早點是豆漿和油餅。 現在出國了,居然有時候會自己興起做生煎還有鍋貼, 羊肉當地少有, 而且中華店裏的多為涮鍋用, 所以改作牛肉煎包, 味道差好多。 下午, 吃完了羹, 靠在墊子裏麵,曬著太陽, 覺得自己像隻貓, 幸福的貓。 (3)冬衣 打開衣櫃,發現冬衣裏麵除了一條白色的長大衣, 其餘的外套和毛衣均為深深淺淺的紅。那條白大衣還是去年逛街的時候和周周一起,在她的一再建議下試穿之後,買下來的。結果到現在也隻穿過一次。 從小到大, 似乎對於紅色有著不可救藥的喜歡,特別是明豔豔的紅,冬季裏穿在身上,似乎可以這樣暖到心底。 上大學的時候,最開始回繞遠路去外婆家的一個原因是,要避免經過大姨家,那時候她和外婆及舅舅還未和好, 看到我也視為將來會搶房產的敵人,於是每每見到我的紅衣就會和鄰居說,“我這個外甥女來了城裏這麽久,還是鄉下人習慣。”彼時,年少氣盛,往往忘記老爸老媽的囑托,快嘴還擊,“鄉下人也知道要對自己的父母好, 這比有的城裏人好得多。”後來,每去外婆家冬天必是紅衣,而且不再繞路。 最執著的一次購衣是看中了一款luxman 的紅色大衣,當時沒有帶夠錢, 第二天, 下班過去,大衣已經被別人買了。於是,跑遍了其他有專櫃的商店總算找到。歡歡喜喜的付了錢, 第二天穿上去過千禧年。然後帶著它飄洋過海。 (4)火鍋 冬天因為天冷所以不像開火, 最簡單的就是吃火鍋。趁著休息天,采購好一大堆的蔬菜和肉類, 一次洗好切好, 放進冰箱凍好。然後,把雞的骨架扔進鍋裏, 連同發好的木耳香菇等等(當然蔥是少不了的), 開始慢火熬原湯。 每天吃的時候,從大鍋裏撈出部分原湯進涮鍋, 然後取出冰箱裏的存貨, 一邊看電視一邊自己慢慢吃, 很是開心。 沾醬很簡單,是用芝麻醬加開水還有腐乳調得。有時候不嫌麻煩,回搗了蒜蓉加鹽麻醬還有麻油(通常貓一次性做好一大玻璃瓶),辣醬因為做起來太麻煩,買現成的可是總不如自己做得地道。 吃羊肉火鍋,據說要喝酒, 冬天的時候按照北京人的說法是要和白的,以前的roomie阿麥好酒量,每次和我吃火鍋總是說,你陪我喝二鍋頭吧。每每看到我炒空心菜動了二鍋頭,她會尖叫,回國你炒菜用多少我都報銷了,這邊就算了,要不我先在就去買清酒你來燒(可是清酒做出來的空心菜的味道要差很多, 她倒不介意)。她的婚禮上,她老公的酒最後全被她擋了,也算是我做伴娘生涯中比較有趣的事情之一。 據說很早以前的時候,羊肉的切片是用刀片出來的,不像現在用機器把凍肉給削的。 老爸說我三歲的時候有吃過, 給是偏偏我記憶力很差,早於9歲之前的事情都很模糊。除了這樣造成的肉質差別,洋羊肉和國產羊肉據說也有很大差別。小時候看到紅樓夢裏老太太說吃羊崽, 覺得很不可思議。估計就跟吃乳豬一個意思吧。 (5)手套 理冬衣的時候順便找圍巾手套。看著收了4年的那雙咖啡色線手套,想起他送手套的時候說,“冬天怕你手冷, 我在的時候,你習慣把手插到我口袋裏, 我現在不在你身邊,記得自己戴手套。” 開始是怕弄丟,所以一直沒有戴。 我這個人從小丟三落四得很, 上小學的時候,經常走在上下學的路上莫名其妙的丟了一隻手套。於是媽媽和姐姐通常在給我織手套之後,用毛線再把它們栓起來。 防止我把手套丟掉。 大學的時候,已經不流行織毛衣之類的了,於是常常想起姐姐們那時候的大學,要是有了心上人,就會買來毛線打上少則一周多則數月然後送給男友的情形。那時候奇怪的事,毛衣, 圍巾之類有。 但是手套卻罕見。 後來想想也是,其實隔著一層手套,感受不了對方的的體溫, 所以不被重視吧。 他那邊的冬季來的比我這邊早, 不知道現在, 誰在握著他的手?無論是誰,我知道我不會再有機會。於是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慢慢的變得有規律,不再丟三落四。 (6)晚歸 冬季是個叫人容易感到寂寞的時節。 每到最冷的時候,會突然希望像有些動物那樣冬眠。既然冬眠不了,隻好經常找些事情出來, 不當心會回憶出很多以為忘記了事情。 今晚玩得很晚,回到家已經是終電。 電車上不像平日那麽擁擠, 整節車廂隻有我一個人,平日期望的空和安靜,在忽然之間叫人有種自由的不適應。想到法國電影電車單程票裏的鏡頭,一個人穿過空空蕩蕩的地鐵車站,上了空空蕩蕩的車,載著寂寞和無望駛向一個未知站。 還好下車的站, 因為聖誕的關係裝飾的熱鬧非凡。 離車站不遠的空地中央立起了一顆大大的聖誕樹, 樹上的裝飾亮亮的,可惜燈泡已經滅了。 一個人站在樹下, 天上的月亮好像是舞台的燈光, 不由得唱起了《笑紅塵》。 過了會兒, 寒意提醒我過了午夜, 於是乖乖的跑回了自己的小窩。 隨筆 冬季突然來 7 2004-11-24 22:43:00 洗澡 小時候,冬天最痛苦的事情是洗頭洗澡, 最開始家裏住的是單位的筒子樓, 煤位設施供用。 洗頭在水房, 被媽媽和姐姐捉著,洗了, 然後快快逃回家裏。從五歲開始因為洗頭的關係,痛恨長發, 男孩頭一直留到大二。 後來家裏裏爸爸媽媽的單位近了, 於是跟著可以使用單位澡堂。那時候覺得管澡堂和食堂的阿姨們的權利大得很,而且類似於現在的媒體角色。大大小小的八卦消息在澡堂裏隔著水蒸氣毫不費力的傳播。人在此時有了眾生平等的機會。 小學三年級, 隨父母住在爺爺奶奶的老房子裏,第一次看到西式大浴缸,一掃不愛冬天洗澡的習慣,總是來在裏麵不肯起來, 然後想著姐姐給我講的童話裏的公主好像洗澡要用牛奶, 幻想自己是公主(雖然是短發)。 隨著父母的再次調動,又開始了搬家,不過這次是有了獨立衛浴。雖然浴室很小, 但是還好北方的冬天有暖氣供應。 於是不再這麽痛苦。 上了大學,洗澡在冬天可以說是叫人感覺精疲力竭的一件事情。 大一,大二的基礎課基本要到下午5點30 結束。 澡堂對於本科生隻有1,3,5,7可以使用。而且時間是下午3點到晚上7點半。等到你拎著裝滿零零總總的東西趕過去,基本是要到晚上6點了(前麵還要吃飯),而且還要等前麵有人出來,因為弄不好就沒有空衣櫃。有時候等你進去了,你還要找機會搶蓮蓬頭,最高峰的時候,往往是8個人一個蓮蓬頭。等你差不多可以放心的洗的時候熱水往往開始不足(這時候往往是7點左右了)。宿舍的姐妹們於是開始合作精神。大家約好洗澡,這樣輪流有人提前開溜,去占衣櫃,可惜此招如同占位的諸如此類計策一般, 不到三周,立刻失效。後來要感謝群姐姐,研究生院的女生可以享受2,4,6 的洗澡待遇。 澡票顏色和質地與我們本科生的不同, 其中有的研究生姐姐們已經是有家業的,並不住校, 但是可以享受買澡票的權利,就轉讓於貓。 於是貓和貓友們於大二擺脫了洗澡打仗的困境。 大學裏的澡堂裏經常會有很有趣的人。比方說,有個貓的師姐, 是高跟鞋迷。一年四季, 平日貓沒有見她穿過平跟鞋不說,有次在澡塘驚訝的發現, 這位姐姐是高手, 居然連洗澡時候,腳踩的都是高跟拖鞋。在都是肥皂液和水的地麵上行走, 實為高人。 當時據說有位師兄,一進澡堂,就開始唱京劇(大概和《洗澡》裏的那位浴水才能倡高音的人數與同類), 該師兄以花旦見長, 所以弄得每每新生(南生), 初進澡堂據說尷尬不已。 大一時候, 因為洗澡還引發了南北大戰。 那時貓班上的福建酷哥和東北帥哥,兩人均為自己在家時洗冷水澡自傲。 不知哪個家夥想出來, 看二人誰能堅持這一習慣(好像最後贏得人可以每天享受雞腿一隻)。11月還好,二人勢均力敵。 12月底的時候,東北帥哥認輸。 福建酷哥據說一直保持冷水澡至碩士畢業。他的澡票都貢獻於他的老鄉師妹。 貓的師姐中有一能人, 早早下海獲金, 等貓東渡, 該師姐請貓去她家做客,參觀房舍, 見一按摩浴缸, 問師姐使用後感覺如何,師姐回語,“我根本沒有時間用, 要按說明書一個流程60分鍾, 我每天回家就想快快睡覺。” 貓現在每天可以泡個澡,雖然一事無成,也屬於幸福的了。 另記, 據說馬鞍山的澡堂業如今很發達。從客人一進門跑堂的就會招呼,“兩位老板光臨了。”“兩位老板上樓了,兩位老板要搓背了。。。。”恢複解放前的傳統,泡澡, 搓背,扡腳等等,連帶洗完後的小憩,可以自備茶和點心。 很是深諳顧客的“爺們”心理。 (8)白菜 好像80以前的孩子都有冬令買大白菜的經驗。在北方的時候,戶外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家家戶戶把大白菜堆成垛, 一家一垛, 要吃的時候就要自家孩子抱一顆回家。 貓爸爸的拿手白菜不是上海的爛糊白菜,因為燒那菜要加肉絲, 彼時買肉要排隊憑票還要看售貨員的臉色。一周也不過開一次葷而已。 貓爸的拿手菜是酸辣白菜。尖辣椒,稍許油,再加少許醋。很是好吃。貓現在還常常做給自己吃。 上大學時候,有朝鮮族的同學(貓私下以為鮮族mm們能幹,不僅善於料理家事,而且工作也很出色,更重要能吃苦,可謂出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典範),從她們那裏學會了做朝鮮泡菜。東渡到了這個蔬菜比肉貴的地方之後,貓發現泡菜的好處了。往往趁著超市的優惠,扛回兩顆大白菜。 按照記憶中的,先洗幹淨,然後擦鹽,放在容器裏麵,凍在冰箱冷藏隔中。等第二天,白菜出完水,拎出來,將濾出得水和上辣椒麵,韭菜,蒜蓉,薑絲等等(據說還要魚醬,貓沒有就算了),然後放回容器,密閉,冷藏於冰箱3天後可以開始吃,但是真的好吃是在2周以後。基本上朝鮮泡菜伴隨貓過了3個冬天。做出的泡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炒肉片,也可以做泡菜湯,泡菜餅,如果喜歡吃石鍋拌飯更加少不了。 前幾天再芳姐家吃到了酸菜水餃,很是美味。可惜沒有學怎麽做東北酸菜。 (9)山楂糕,冰糖葫蘆, 貓冬天喜歡紅色。最喜歡的零食除了烤紅薯之外就是山楂作的冬冬。 酸酸甜甜的山楂糕,山楂片, 還有插在稻草棒上的一串串的冰糖葫蘆。 小時後,這些零食一般是很難吃到的。零用錢要在幾樣喜歡的東西中艱難的抉擇中花去。山楂的東西特別消食, 往往吃下去會更加的餓。 所以最後,冬天的零花錢都花在了烤紅薯上。姐姐因為就握著一個妹妹的關係,從小就及其的照顧我,不像同學的姐姐們急於擺脫弟妹的糾纏不說,還常常用她的零花錢買零食給我。山楂片多是姐姐買的,然後我要是按時完成作業,並且能把英文單詞答得完全, 一周大概就有一小包山楂片,然後舍不得一次吃完,總是計算著慢慢吃。 有一次,得了腮腺炎,要吃很苦的中藥,我不願意吃,媽媽沒有辦法, 叫姐姐去了山楂條, 叫我下藥吃。結果我把大半包的山楂條吃了,也不肯喝藥。 最後是貓姐發威下,收了山楂條, 瞪著貓, 貓一口氣喝光了,接下去一周,再也沒有看見山楂條的影子。等貓痊愈。 姐姐才把剩下的山楂條給貓。 冰糖葫蘆則是在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帶著貓和貓姐去看燈的時候,才有的吃。小時候總覺得那一串看起來好大,但是怎麽不經吃。後來有了上麵有橘子的冰糖葫蘆,總覺得不如單純的山楂串好吃。 現在每次回國再回來的時候,總會帶上幾包山楂片和山楂條, 邊寫報告邊吃, 隻是出於習慣,每次隻消滅一點點。 (10)香腸,風雞,鹹肉 70年代的孩子或多或少經曆過物資匱乏。冬季的時候為了補足油水, 總是很期待每月幾次的肉食(這還是城裏的孩子)。乖乖的排隊拿著肉票早上5點去排隊。買回來的肉, 也不是全部能夠吃的。大人會留出部分, 做成香腸,或者臘肉,以備春節的時候, 家裏來客人招待之用。偶爾, 貓爸貓媽的病人會出於感激,在大過年前送些農家土雞之類(說起來,有的病人還成為貓爸的至交,比方克勤叔叔,他的故事以後再說,也是個地方上的傳奇人物)。貓爸貓媽會散養要是送來時候已經是解剖好的,那就製作風雞(很簡單, 用鹽醃了,然後掛在背陽通風處,陰幹,等家裏有人客來,切出部分,或蒸或煮)。醃鹹肉更是簡單,用鹽水和花椒等等泡好,防於密閉容器中,放在室外陰冷處,保持0度的溫度即可, 過年的時候和鮮肉一起煮湯, 很鮮。 香腸的製作方法貓倒是出了國, 才開始了解的。前年過元旦的時候, 去一位老友家做客,見他家陽台上滿滿的掛著香腸和風雞, 覺得很有意思,他也就教了貓幾招, 可惜貓一個人犯懶,走的時候, 該老兄送了貓幾掛, 貓每次做菜飯用了(好像出了國,大家或多或少處以都會進步)。 貓迄今為止自己製作過醃鹹肉, 是因為太想吃醃篤鮮的緣故。不過是放在冰箱裏完成的。 11)貴州的臘肉和沛縣的狗肉 貓最怕別人問的問題就是,“你是哪裏人?”出了國,總算好很多,很少有人會刨根問底。 去年回國,好像開始流行起貴州菜。提起貴州菜,大家一般就會提到,花江狗肉,米豆腐,涼拌折耳根之類。倒是當地人過年必有的臘肉糯米蒸很少有人提起。想想也是,現在的人,葷菜吃得過多,誰還會惦記著肥肉。而且這道菜不辣, 甜的。 很多人估計更是搖頭。但是你要去吃貴州菜,貓就推薦你一定要吃臘肉糯米蒸。 貴州的臘肉,是醃好之後,掛於一家的火塘之上,風幹製成的。逢年過節,或是有貴客遠道而來, 就去出來,切成薄片,鋪在糯米上,一層糯米, 一層臘肉,一層豆沙, 上灶蒸。 臘肉的油滲到豆沙和糯米中,幻化成獨有的香氣,入口的時候, 臘肉不再油膩, 且入口既化,可謂向爾不膩。 豆沙和糯米得了豬油的滋潤, 也是香甜可口。 花江的狗肉和沛縣的狗肉一樣出名。隻是,沛縣的狗肉因樊噲這個鼻祖之名,而更加為人所知, 據說因為汁由黿的熬製而成,所以口味獨到,貓以為把好東西放在一起,自然錯不了。 怎麽?您說吃了好幾天的葷,要來點清淡點的?那就請您吃貴州的側耳根(又叫魚腥草的,這冬冬據說薩斯的時候, 身價倍增),但是聽當地人說,確實有除瘟邪的功效。貴州的側耳根吃的是根(四川吃的是葉), 側耳根洗淨, 水焯一下, 然後加辣子和醬油涼拌而成。 明天繼續,冬季葷菜推薦。 12)關東煮,茶葉蛋, 餡餅 冬天來了,日本的大大小小店裏開始賣關東煮的材料,或者是現成的。最喜歡的是那些晚上推車子出來的小攤子, 看著有人坐在紅色的帳篷裏麵,有種溫暖的感覺。日文裏麵叫ODENN, 關東煮起源於東北的“火鍋子”,後來流傳到日本的關東地區,因其湯頭和蘸料特別豐富,自成一格,俗稱“關東煮”。煮在裏麵的多為海鮮魚肉丸子,魔芋塊, 雞蛋,還有蘿卜。貓最喜歡吃裏麵的蘿卜,蘿卜因為吸收了海鮮的鮮味, 變得很好吃(大概這是葷邊素的特色吧)。 提到關東煮就會想到大學的時候,冬天,寢室裏麵大家都窩著不肯出去, 而且後來老油條了, 除非關鍵時刻, 否則不出去占位子自修。冬天在寢室裏麵混戰,拱豬, 大怪路子, 120分。一般一局下來,換人,輸的人負責出去買夜宵或者點心。大家經常點的就是關東煮, 茶葉蛋,還有餡兒餅。 關東煮算是高檔的了,一般買得多的就是茶葉蛋,餡餅(餡兒是卷心菜和肉糜的,後來隨著物價漲起來,它的價錢也飛漲,卷心菜的比例也是越來越高)。賣餡兒餅的夫妻發了財, 從一個餅撐擴充到了5個不說,還請了幫手。 等貓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把店開到校外的居民區了。貓現在在家自己做,發現很容易,隻是當年怎麽沒有想到自己開呢?哈哈。 茶葉蛋的味道一般,老板娘隻往裏麵加鹽, 茶葉,香料和醬油都不肯多放,也不願勤換湯底。後來老生多不願意光顧。再後來,管宿舍打掃的大媽,在宿舍裏麵開了攤,賣茶葉蛋和關東煮,還有方便麵, 比較的公道一點,而且便利,大家就直接下樓買。沒過2個月,估計是沒有把後勤的人搞定,大媽被辭了。我們又隻好往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