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之殤(43)--沈南溪的廚藝

(2019-01-22 16:14:16) 下一個

第四十三章

 

1976年春天,段幹玉翎離開隴西,工作關係調入北京房山縣東方紅煉油廠,但是戶口不能進北京。自50年代施行嚴厲的戶籍製度後,憲法上的“遷徙自由”就同“言論自由”一樣,變成空頭支票。沈南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玉翎轉進這家新建的工廠,這一年玉翎23歲,在工廠的修建部當油漆工。她周六下班乘班車回北京,到柳蔭街總在晚上八點鍾,大家等她回來開晚飯。當然,玉翎的戶口問題,不知道要等多久。玉翎每個周末從煉油廠回家,不是住在家裏,而是住玉山空閑的房子,在羅兒胡同,是個單間。玉山一家一直住柳蔭街,那邊的房子閑著。玉翎回來後就把那邊收拾了住下,她喜歡清靜,那邊可以看書。吃飯都是回柳蔭街,好在並不遠。

段幹鉞出獄三年,在沈南溪照顧下,身體不錯,精神也不錯。除了24史的點校,他寫了一本50萬字的史學著作——《永樂皇帝》,將由中華書局出版。永樂是開疆拓土功勳卓著的帝王,也是最殘暴最無恥的帝王,段幹鉞對他懷有一種複雜的心情。永樂時代被稱為“永樂盛世”,北征蒙古、南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而把篡權說成“靖難”,編造自己是馬皇後嫡出、虐殺齊秦黃子澄方孝孺,則是永樂帝的無恥和殘忍。有一件事情段幹鉞是始終堅持的,即反對開掘永樂陵墓的地宮。永樂的長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陵墓,在50年代,文化部做出開掘長陵地宮的計劃,除了吳晗先生讚成,多數曆史學家是反對的,段幹鉞即是領頭的一人,並且寫了文章。他們認為,長陵地宮中極有可能埋藏一部完整的《永樂大典》,如果打開地宮,這部最大的類書便會風化掉。《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卷十萬餘冊,正本無蹤跡,副本現存不過800餘冊,不足總量的4%。如果在長陵地宮中找到這部書,將是一筆多麽大的財富!長陵地宮的開掘,必須留待將來技術上解決紙張風化和電子掃描問題之後,方才可以進行。在曆史學家們的堅持下,長陵的地宮保留下來,轉而開掘了萬曆的定陵,這便是1957年發掘的轟動世界的“地下宮殿”。段幹鉞去看定陵地宮非常激動,一起去的有鄭振鐸、夏鼐、沈從文諸君,爬梯子下去的。沈從文不寫小說而是研究萬曆的衣服,而龍袍、鳳帔和成匹的綾羅綢緞全部風化掉了。段幹鉞感歎地宮保存得如此完好,感歎沒有開掘長陵是何等正確。可是“文革”開始紅衛兵在定陵前為古人開了一個批鬥會,高喊“打倒地主階級總頭子萬曆”的可笑口號,把萬曆皇帝和孝端、孝靖皇後的遺骨用大石砸碎並點火焚燒。多麽荒唐啊!砸孔廟、燒萬曆、毀海瑞墓是“文革”初期幾個最著名的“破四舊”故事。

玉翎周末回家,推開家門就和伯父伯母擁抱一下,這種西式禮節是沈南溪教的,而玉翎從小到大堅持不改,也是她的個性。在這個家裏,她既是大家的心肝兒寶貝,又是全家的空調器、節拍器,段幹家的節奏在玉翎的掌握之中。

“明天我去買菜喲!”玉翎總想為家裏做點什麽。“伯伯,咱們吃鰣魚還是吃螃蟹?”

“吃鰣魚嘛!”

段幹鉞最喜歡鰣魚,在70年代,北京幾個大的菜市場能買到長江鰣魚。玉翎也愛吃鰣魚,小時候伯伯對她說:

“《新華字典》裏有很多魚,鯉魚、草魚、鯽魚、鯿魚、鱖魚……均寫‘肉可食’,唯有鰣魚寫‘肉鮮美’,世界上最好吃的魚,非鰣魚莫屬!”

其實買菜的事情並不用玉翎,沈南溪自己就做了。她喜歡買菜,這是她的樂趣。沈南溪是閑不住的人,她把心思全用在感興趣的事情上,這就是烹調。段幹鉞工資高,沈南溪自己也有一百多塊錢的退休金,生活沒有問題,玉山一家住在這裏是白吃白喝的。段幹家的生活就是北京頂級高級知識分子的生活,當然這個生活水平比起民國時代已大大不如了。

沈南溪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照顧老頭子,主要是打理每日三餐,這是老頭子最在意的。

沈南溪的菜越做越好,食客們到處宣傳。這件事在朋友圈裏傳遍了,不光是史學界,北京的知識界都知道沈南溪的蘇揚菜,沈南溪成了地下高手,京城一絕。段幹家每天晚飯四菜一湯,如果有客人,便添為六菜一湯或者五菜二湯。有的客人故意在下午四點鍾之後上門,為的是讓主人留飯——甚至中午蹭一碗麵條也會心滿意足。段幹家的午飯無非是雪裏蕻肉絲麵、香菇素麵、薺菜雞絲涼麵,但是味道自與別處不同。後來沈南溪雇了安徽小女傭小芊,省去了許多操勞。沈南溪教小芊做菜,半數的菜不用沈南溪動手了。沈南溪的菜選料考究做工精致,海參、鮑魚、魚翅、燕窩都是自己采買自己泡發,絕不買菜市場裏泡發好的。有時為一個配料沈南溪換乘六七趟巴士跑遍北京城。收拾一隻鴨子,沈南溪要坐上三個小時,摘淨最後一根鴨毛。美術理論家黃苗子從秦城監獄出來,他和夫人鬱風便是段幹家的常客,也是沈南溪廚藝的鼓吹者。翻譯家楊憲益和夫人戴乃迭,居然說一輩子吃過的好菜超不過段幹家的菜。這件事傳到郭沫若耳朵裏,一次郭老的秘書打來電話,說是想嚐嚐“沈家小姐”的菜,40年前,郭老應是沈南溪的父執吧。郭老的家在前海西街,一步之遙,沈南溪趕緊做了四個菜送到郭老家。1977年郭老85歲生日,在家裏擺了兩桌,不是請沈南溪做客而是請沈南溪做菜。沈南溪帶小芊去忙了一天,這兩桌菜大獲稱讚。80年代北京允許私人開餐館之後,小芊被一家揚州菜館聘去當了大廚,並考了“一級廚師”,這是後話了。

在生日聚會上,坐在輪椅上的郭沫若年事已高清臒瘦弱來日無多,他用顫抖的手指著桌子上的菜肴問道:

“南溪呀,你的菜上放兩個花瓣,是什麽含意?”

沈南溪答道:

“郭老,它代表的是愛。”

沈南溪的每一盤菜上有兩瓣玫瑰花瓣,深顏色的菜,鬆子熏肉、蟹黃魚翅、雞茸鮑魚,上麵放白色花瓣;淺顏色的菜,清蒸鰣魚、荷花雞、香炸雲霧,上麵放紅色花瓣,這是沈南溪的標誌。黃苗子先生竟然說:“玫瑰花瓣使菜肴的香味增加百分之二十。”柳蔭街的廊下養了一盆盆玫瑰花,白玫瑰和紅玫瑰。玉山說這些花就是月季。沈南溪說,西方人沒有“月季”這個名稱,月季就是玫瑰。

沈南溪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她心中的玉翎,盡管玉翎不在身邊,仍然是她最牽掛的。沈南溪一直在想方設法把玉翎調回北京。在隴西的最後三年,玉翎每年兩次回北京,一次是春節,一次是夏天,每次回來少則一個月多則兩個月。玉翎在工廠裏三天兩頭請假,表現最差。在沈南溪看來,玉翎本來不該在大西北的窮山溝裏做工,而在化肥廠,從廠長到每一個工人,同沈南溪有相同的看法,知道這一隻金鳳凰一定會飛去。陸遠征的結婚令沈南溪十分氣憤,之前她對陸遠征一百個滿意,如今一百個不滿意。這個年輕人如此缺乏耐心,如此無情無義。她督促玉翎自學高中課程,並繼續對她教授英語。她叫玉翎星期天到東單公園去練習口語,那裏有全城唯一的“英語角”,每個周末聚集幾十人上百人。英語角是令當局敏感的事情,玉翎每次去那裏,都有便衣警察環伺一旁。她們甚至去同便衣警察開幾句玩笑。那時候北京的外國人不多,找外國人對話是英語角的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事情,建國門外的使館區和友誼商店是他們同老外搭訕的地方。

一個星期天玉翎從東單回家高興地對沈南溪說道:

“我們今天攔住了美國大使!”

其實不是大使,中美尚未建交,玉翎和她的女伴見到的是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喬治·布什,而這個“主任”比大使更重要。布什先生喜愛健身運動,每天清晨與太太芭芭拉騎單車從外交公寓到天安門,再從天安門返回。兩個女孩在建國門的橋頭攔住了他,玉翎說道:

“Good morning,are ambassador,sir ?”

玉翎在《人民日報》的照片上認識了布什先生。這一次,騎單車的不止是夫婦二人,還有他們的兒子。清純美麗的中國姑娘吸引了外交官的眼球,布什先生一家停下單車,同女孩子攀談了幾分鍾。這一年,瘦而高的喬治·布什50歲出頭,他的職務從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轉任駐華聯絡處主任。他的兒子小布什則壯實得多,不到30歲,在得克薩斯一家采油公司做事。第二天玉翎給小布什寫了一封信,經沈南溪修改後寄到外交公寓。玉翎沒有想到小布什先生回了信,並寄來幾張休斯敦的街景和海濱風景明信片。25年後玉翎在白宮見到小布什總統,拿出當年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有兩代總統的簽名。小布什笑道:

“美麗的女士,沒有這個(明信片)我也認識你。”

這一天,玉翎得到了她和總統合影並留有簽名的照片。這時的她是事業有成的女性,是拉夫勞倫的大牌設計師,是“中國西部女娃教育捐助基金會”的主席,是美國華人世界的翹楚。而25年前在建國門橋頭同時攔住兩位未來的美國總統,那時的她隻是大西北一個縣辦小工廠的化驗工。

1976年的春節過後,段幹玉翎到東方紅煉油廠上班。而在一個月之前,周恩來的逝世使北京城籠罩在悲痛之中。那天在長安街給周總理送行,玉玦一家、玉山一家都去了,那是一個寒冬的黃昏,長安街上哭聲一片。到了清明節前,百姓的積怨終於找到發泄的地方,這就是天安門廣場。清明節的前一天是星期六,玉翎正在上班,段長忽然說下午可以提前走了。玉翎不知怎麽回事兒,她在巴士上才知道大家都在議論祭奠周恩來的事情,說是天安門廣場送了很多花圈,人很多。清明這天人會更多。

玉翎到家,段幹鉞先問她一路的見聞,因為不斷有人打來電話,說到時局的變化。老頭子很興奮,他是對周恩來懷有感激之情。周恩來解救他出獄,甚至安排他的生活。就連家裏的電話也是總理說了話的,在70年代初,副部級以上官員的家才可安裝電話。中國政局的焦點如今變成兩位老人壽命的爭奪,絕大多數人希望周恩來能夠活過毛澤東,最終還是敗下陣來。玉山說:“明天去廣場的人怕有一百萬呢。”段幹鉞拉住玉翎的手說:“明天我們也去!”玉山說爸不能去。段幹鉞說“我怎麽不能去?我要去給總理鞠一躬。”既然攔不住,一家人隻好安排第二天前往天安門的事情。

對於段幹玉翎來說,占據她的心的人不是周恩來,而是陸遠征。她回到家時沈南溪在西耳房做菜,西耳房改成了廚房。沈南溪叫玉翎過去,交給玉翎一封信,是陸遠征寫來的。玉翎接過信臉先紅了。她撕開信封,站在沈南溪麵前看了一遍。陸遠征在信中說要到北京出差。沈南溪說道:

“這個小無賴,他還要來糾纏麽?”

陸遠征到北京鋼鐵設計院聯係冷軋機的技術改造項目,要在北京呆一周時間。玉翎回到北京以後,有了家的感覺,有了故鄉的感覺,上班的條件,生活的狀況,都是隴西無法相比的。隴西六年,她從17歲長到23歲,人生最好的時光就這樣糟蹋了。除了和遠征的戀情,她還有什麽值得回味的嗎?她的青春還有什麽光輝之處?按伯母的說法,小無賴又來糾纏了。其實是玉翎自己招惹人家。她先給遠征寫的信,她去年在隴西就給遠征寫信了。她不能忍受那種寂寞,不能忍受對於過去情人的思念。她和遠征的婚姻失敗完全是因為自己,她的公主脾氣耍過頭了。遠征最後一次去隴西,她躲開了,和小羽去了敦煌。然後她到南京,想在那裏等候遠征。她沒有等到,極度怨恨,也極度失望。她實際上掉進了自己設置的陷井裏。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恨他,有一年的時間,每天都會想到他,都會恨他。但是當她得知他在藍嶼結了婚,她反而不恨他而是恨自己了。她給他寫信,寫了一封十幾頁紙的信,是她有生以來最長的一封信。但是這封信沒有寄出,因為在她寫信的當天出了事。她幾乎喪命。她終於沒有把長信寄給他,但是她保存了這封信。

回到家玉翎想著遠征,他應是到了北京。他在信上說,“星期天下午在銀杏樹下等你”,他不敢進她的家門,但是他並不征得她的同意,一意孤行。

星期天是清明節,段幹家一家人去天安門廣場,是乘有軌電車去的。段幹鉞、沈南溪、玉山、趙朵一、玉翎,還有衛紅。衛紅七歲了,是大柳樹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爺爺不讓貝貝去,但是貝貝非去不行。

“小姑,我要去看周爺爺!我要給周爺爺鞠躬!”

這一年段幹鉞72歲,身子骨很結實。他們在地安門換乘5路汽車,到南長街下車。天安門廣場周邊完全堵塞了,所有車輛不能通行。廣場上人很多,但是步行還是走得通的,因為所有到廣場的人,都要走到紀念碑下,以表示對總理的悼念。有人戴著臂紗,有人裹著頭帶,有人舉著花圈,表達心中的悲哀和憤怒。廣場上有許多演講的人,圍成一個個圈子。演講者頌揚偉大總理的光輝人格,抨擊反對他的人。當然,人群中有不少便衣。紀念碑下的花圈和挽聯堆成山,一排壓住一排。最顯眼的挽聯上寫:“學習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敢與妖魔爭高下 悼念總理為人民掏紅心光明磊落誓將遺願化宏圖”。人們都知道“妖魔”指的是誰。還有“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這首詞句鄙陋的詩傳遍了全中國。這個後來稱為“四五運動”的廣場革命,和以前及以後的街頭運動有一點最大的不同,它的主要參與者不是學生,而是普通的幹部、工人、職員、市民,因為在1976年,北京城裏沒有多少學生,北京的大學裏隻有少數“工農兵學員”,所有的高級中學也沒有學生,政府規定,孩子們初中畢業全部下鄉。這是一個非常特殊非常奇怪的時代,既不像傳統的中國社會,又與當代文明社會相去十萬八千裏。

段幹一家人往返三個半小時方才完成了這個儀式,回到南長街就再也擠不上公共汽車了。他們折騰到下午兩點鍾回到柳蔭街,是玉山找他的朋友“牛虻”弄來一輛三輪排子車,才把老頭子送回家。

吃過飯玉翎跟沈南溪說今天回房山,就出了家門。她騎車子繞到後海邊,離開銀杏樹100米的地方。果然,陸遠征坐在樹下的長椅上。他在看一本書。他已經坐了很長時間,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時節,他穿棉衣坐在那裏。他為等待她做了充分的準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