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泉石上流-我的父親母親(12)

(2017-12-08 15:00:59) 下一個

十二 北京“二流堂”

一個夏衍,一個吳祖光,一個唐瑜,有了這三個人,重慶“二流堂”在50年代的北京延續了。

  北京有一所大房子,叫“棲鳳樓”,在東單路口西北角。“小堂主”吳祖光的新家安在這裏,他有了新鳳霞阿姨。父親說,他從來不看評劇,祖光卻叫他和小丁看評劇。劇中休息,祖光領他們到後台見女友新鳳霞,聽聽朋友的意見。父親覺得,祖光娶一個唱評劇的,終有點不可思議。他隻能稱讚新鳳霞的漂亮。

我多次跟父親到棲鳳樓。有一次晚上去吳祖光家,他家住棲鳳樓一層,燈光特別亮。新鳳霞阿姨一身錦緞,滿麵春風,戴了許多首飾,打扮得花枝招展。她的《劉巧兒》風靡一時,全國的城市和鄉村都在放她的電影,平劇壓倒京劇等大劇種,新鳳霞成了全國第一號紅伶。

另一次父親帶我去二樓盛家倫那裏。盛家倫是歌唱家,電影《夜半歌聲》中的演唱最為著名。他長得很帥,當演員完全夠格,可是他隻是唱歌。他的那首歌是田漢作詞,我也會唱:

空庭飛著流螢,高台走著狸鼪,人兒伴著孤燈,梆兒敲著三更。風淒淒,雨淋淋;花亂落,葉飄零……

黃苖子像(胡考作)

 

盛家倫的家像丁聰的家,一邊堆滿了書,一邊杯盤狼藉:吃剩的麵包、火腿、咖啡……真夠頹廢的!他也是光棍兒,他的書和丁聰的書不可同日而語。他是收藏家,專收藏孤本書善本書,最有名的是宋版《冊府元龜》和元版《夢溪筆談》。當然他讀書很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盛家倫不大弄他的本行,父親說幾十年沒有聽他唱過一次歌。盛家倫另有“美食家”的名聲,吃的東西隻要盛家倫說好,必會身價倍增。夏衍送他一個外號“大食國王”。“大食”是古代波斯王國的別稱,夏衍取它中文的含意罷了。據說盛家祖上就有美食的傳統,盛家倫的祖父發明了一種吃鴨掌的辦法:把一塊大鐵板圍起來,趕一群鴨子上去,鐵板下麵點上火,讓鴨子在熱鐵板上跳來跳去,使血凝於腳下。然後將鴨腳斬下,燉而食之。

電影演員戴浩也住棲鳳樓,人稱“耗子”,我隻見他在桑弧的電影《祝福》裏演過一個配角,出場不過兩分鍾。“二流堂”的人見麵總是玩笑不斷,有的人善於開玩笑,有的人甘於被開玩笑,“耗子”叔叔就是大家攻擊的目標。他是真正的公子哥兒,“二流堂”的男人,隻他一個人戴戒指,有祖母綠的,也有白金的。他有許多傳奇故事。當年在重慶造“碧廬”,就是“耗子”起的頭,他還購買材料,管理工程。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共產黨組織數千人的“香港大逃亡”,跋涉兩、三千裏。孱弱的“民主阿姨”劉清揚爬也爬不動了,於是“耗子”把她一直背到重慶。在重慶他幫助美人王右家(吳祖光說王右家是話劇《日出》中陳白露的原型,想來不會錯)逃到國外,並為此和羅隆基上了法庭。1945年日本投降,他作為接收大員飛到長春,接收了長春電影製片廠,他是廠長,組織金山、張瑞芳拍了第一部抗日電影《鬆花江上》。後來他在北平成了蔣緯國的哥們兒,他開吉普車拉著“次太子”逛遍北平城……他的傳奇故事以後讓他吃盡了苦頭。

“耗子”叔叔的女兒叫“小毛頭”,長得漂亮極了,因為她媽媽是虞靜子。“小毛頭”和我同在育才小學,見了我就是“小胡哥哥”,甜甜的。

住棲鳳樓的還有黃苗子和鬱風夫婦,作家兼編輯龔之芳等人。這些人加上不住棲鳳樓的劇作家宋之的,畫家張光宇張正宇兄弟,畫家葉淺予和舞蹈家戴愛蓮夫婦,再加上唐瑜、胡考、丁聰,組成北京“二流堂”,一批氣味相投的自由派藝術家,經常在一起聚會。夏衍參加聚會不多,他是文化部副部長,形象上不能太自由化。另有一個人叫孫鶴齡,他不是藝術家,而是北大醫院的皮膚科專家,幾乎每次聚會都參加。孫大夫也是重慶時候便加入到“二流堂”裏來的,據說在重慶,有一次大家聚會,隻等孫大夫吃飯。孫大夫做手術遲到,他說:“我給喬冠華開刀,看來他活不了一年。”一座皆驚。於是有人說,這事要瞞住龔澎小姐,因為漂亮的龔澎小姐正和喬冠華熱戀之中。

除了孫大夫,“二流堂”的常客就是我了。父親喜歡帶我參加聚會,奇怪的是,其它人都不帶孩子。

  聚會第一是吃飯,周末的聚餐。譚家菜是我去過多次的地方,菜市口一處四合院,明式廳堂,紅木家具,非常雅致。“二流堂”吃飯是AA製,譚家菜每人10塊錢,一桌100元,是北京最貴的宴席。

  說到譚家菜的起源,是在同治年間,廣東南海人譚宗浚中榜眼,在京為官。譚宗浚創“譚家菜”在官場頗有名,時稱“榜眼菜”。民國初年,譚宗浚的孫子譚瑑青在北京菜市口自家小院內開譚家菜館,以此為生。譚家菜館每周隻有周六周日經營兩天,經營日隻開一桌,食客須提前預定。廚工花幾天時間做一桌菜,其精細程度可見一斑。譚家菜取廣東菜、蘇揚菜、山東菜之精華,創造出華貴典雅的風格,自成一家。30年代譚家三姨太趙荔鳳親掌廚藝,使譚家菜達到高峰。50年代,譚家菜由彭長海主廚。他原是燒火工,因其聰明伶俐,得趙荔鳳真傳。1958年,周恩來總理將彭長海接到北京飯店,於是譚家菜的招牌掛在北京飯店,直至文化大革命。

  至於譚家菜吃什麽,小孩子家記不住,我隻知道燕窩魚翅這些東西在外麵是吃不到的。小孩子是在餐桌旁的茶幾上吃,從大桌子上弄幾樣下來。

與譚家菜同等價錢的一家西餐,在東單的一個胡同裏,也是每人10元,也是私房菜,也是周末開一桌。做菜的是一位俄國老太太,革命後流亡到東方的白俄,真正的貴族。這家俄國大菜的餐具極講究,來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宮廷。老太太六、七十歲,你想想,如果她是十月革命那年從聖彼得堡逃出來,也快40年了。

  其它餐館便宜多了,常去的有全聚德烤鴨,那時隻前門外一家,一桌10元夠了;淮揚菜玉華台,開在西交民巷,以湯包和核桃酪聞名;燈市西口的翠華樓是山東館子,開在四合院裏,有名的菜是蔥燒海參和烏魚蛋湯。建國初北京的飯館大約一千家,百分之九十是山東人開的,“二流堂”南方人多,不大喜歡山東菜。後來大同酒家在東四開張,是北京第一家像樣的粵菜館,變成“二流堂”愛去的地方。

  吃飯之外的聚會就數看戲了。第一是看京戲,50年代的京戲還是相當輝煌的,程硯秋於1959年去世,在這之前30年代的名角全部在世,演出頻率相當高。“四大名旦”活躍在舞台上,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葉盛蘭、張君秋達到他們的最高峰,海派的蓋叫天、麒麟童也常到北京。第二是看優秀的地方戲,如昆曲《十五貫》,紅線女、馬師曾的粵劇,陳伯華的漢劇,常香玉的豫劇,都在北京舞台上走紅過。國外的演出就是烏蘭諾娃領銜的蘇聯國家芭蕾舞團,我在新建的天橋劇場看他們的演出。還有蘇聯大馬戲團,在天壇旁邊的體育館表演。父親說馬戲和雜技最沒意思,單純表演難度,沒有藝術趣味。

  第三是家中聚會,我去過的有唐瑜家、葉淺予家、張光宇家。在我家的聚會,有一次來了20多人,簡直坐不下。這一天從上海來了一撥子電影界的客人,有特偉、陳鯉庭、張樂平、桑弧、金焰、秦怡等人,北京“二流堂”也到齊了。金焰和秦怡剛從朝鮮訪問歸來,他用朝鮮語唱《金日成將軍之歌》:

  “長白古長古比古比,起悠林紮舞……”

  秦怡阿姨真漂亮,新鳳霞阿姨在一旁,一比就比下去了。

  有一次幾個藝術家在客廳裏議論電影,我在一邊聽——聽大人聊天是我最感興趣的事情。蘇聯電影《第六縱隊》被認為是一部不錯的片子,當時不進口美國電影,也不進口西歐電影,大家很久沒有看到像樣的片子,覺得這部蘇聯電影很難得。他們談劇本,談導演,談演員,我聽得津津有味。

  “二流堂”隻是一個藝術家的朋友圈子,藝術沙龍,充滿了智慧和幽默。這裏與政治無涉,與匈牙利的“裴多菲俱樂部”更沒有相似之處。

  對於我來說,北京“二流堂”是藝術啟蒙的課堂,這裏有一流的老師,有自由的思想,有無時不在的講堂,這裏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藝術家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Red_Blue5 回複 悄悄話 小毛頭,阿慧的原型之一?
化十化十 回複 悄悄話 好看
胡小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keOZ' 的評論 : 對不起,不知道。
42now 回複 悄悄話 雖然“低端人口”政治不正確,可事實是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團體中。你小時候生活圈是文化藝術界的高大上,視野熏陶全中國幾個孩子能有這種機會。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好看!二流堂鼎鼎大名,原來您的父親也混跡其中?:)好有意思的一群人!
mikeOZ 回複 悄悄話 請問小胡先生, 您知道有一本書是關於50/60年代國務院宴席的菜單?曾經看到過書訊, 但很快就被刪了。比較震驚的是58,59, 60年國務院基本上天天有宴請。 那些菜單也是研究哪段時間曆史的重要資料
mikeOZ 回複 悄悄話 請問小胡先生, 您知道有一本書是關於50/60年代國務院宴席的菜單?曾經看到過書訊, 但很快就被刪了。比較震驚的是58,59, 60年國務院基本上天天有宴請。 那些菜單也是研究哪段時間曆史的重要資料
mikeOZ 回複 悄悄話 請問小胡先生, 您知道有一本書是關於50/60年代國務院宴席的菜單?曾經看到過書訊, 但很快就被刪了。比較震驚的是58,59, 60年國務院基本上天天有宴請。 那些菜單也是研究哪段時間曆史的重要資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