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健康

主要涉及食療營養,菜肴烹製,飲品調製,果蔬種植,養花陶情,兩性健康,中醫及運動養生等。
正文

如何注意飲食避免糖尿病?

(2009-01-14 19:10:32) 下一個

我國目前有5000多萬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發病人群年輕化趨勢明顯,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數的5%,並且近年每年增加近10%。美國10年以來,糖尿病患者增加一倍,其中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6-11歲,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4%到現在的17% 。

醫生提醒,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終身治療,患兒每天需要打針2~3次,有的甚至需要4次。糖尿病患兒和家長必須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不少患兒家長堅持不了,擅自停藥,導致孩子產生並發症而斃命。如血糖控製得好,患兒是可以正常生長發育的。飲食要控製動物來源的食物(如紅肉和cheese等),增加植物的攝取量。

臨床上11歲至14歲是兒童糖尿病的高發年齡段,兒童糖尿病主要是飲食惹的禍。家長為了給孩子多吃點,各種肉類補點,吃油炸食品,容易導致肥胖,而這恰好是誘發糖尿病最突出的一點。肥胖會導致體內的血糖濃度增高,脂肪代謝加強,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島素,對胰島素的需要增加,久而久之胰島細胞功能發生紊亂,誘發糖尿病。兒童發生肥胖的年齡越小,越容易增加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

動物攝入增加糖尿病風險

早在八十年代,David Snowdon跟蹤分析27529人二十年的飲食和患病的聯係時,發現肉類食用會明顯增加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2007年研究中國女人飲食習慣和死亡率的聯係是發現吃肉相對多的女人糖尿病患病率會上升。美國研究42504位沒有糖尿病的男性,十二年後共有1321位患二型糖尿病,其中經常食用加工肉食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大大增加。

美國科學家研究兩種飲食習慣,西方式的(高攝入紅肉、加工過的肉類等)和東方式的(高攝入蔬菜、水果和穀物等)。十二年跟蹤研究466508位男性,發現1321位患二型糖尿病。西方式的飲食患糖尿病的幾率顯著增高。西方世界有很多公式來計算二型糖尿病患病幾率,比較準確的是德國尿病患病幾率數值。而在這個公式裏要考慮每天紅肉的攝入量。

對69554位女性更詳細的研究發現,增加紅肉、加工肉、bacon (熏肉)、熱狗的食用量會大大地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食用一周各種肉類會比不食用肉類的人患糖尿病幾率增加29%,食用加工過肉類的人會增加患糖尿病幾率38%,17年來長期食用各種肉類的人會增加患糖尿病幾率74%。相反,如果植物攝入量和糖尿病患病幾率成反比。

改變飲食,增加植物攝入量會預防糖尿病的出現和改善糖尿病症狀

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發現已經對葡萄糖不敏感的人群(處於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之間的人群),改變飲食最大的一組受益最大,四年後,比未改變飲食的一組糖尿病患率下降一倍多。2001年Meyer等科學家對55到69歲35988位沒有糖尿病的婦女跟蹤調查11年。最後由1890位患糖尿病。分析她們的飲食,並考慮體重等等各種因素後,發現如果脂肪是從植物中攝取的人得糖尿病的比率比從動物中攝取脂肪的人下降22%。同樣對葡萄糖不敏感的人群,另一個研究發現改善飲食,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等的一組比未改變的一組患糖尿病幾率下降58%。

一個研究報告稱,在預防糖尿病心血管並發症方麵,絕對素食者飲食比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的飲食更有益。大約2/3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髒疾病或者是中風,因此預防心血管的發病是重中之重。這個研究由美國醫師委員會資助,該委員會倡議絕對素食者飲食。99位2-型糖尿病患者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攝入低脂肪,低甘油三酯的絕對素食,另外一組攝入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的飲食。研究持續了22周。這些參與者是通過在華盛頓地區報紙上的廣告應征參與研究的,有男性也有女性。參與者需要在研究開始時以及過程中報告自己的飲食情況。研究者根據參與者的報告,按照健康飲食指數進行評分,這個評分過程一共進行了2次,一次是在研究開始時,一次是在研究結束後。第一次評分時兩組的得分沒有差別。研究結束時研究者公布了健康飲食指數與心血管疾病的聯係。健康飲食指數由九個部分組成,用來衡量食物,營養素與慢性疾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健康飲食指數越高,則心血管病的發病風險越低。研究表明,絕對素食者飲食組的健康飲食指數得分比研究開始時明顯提高,而另一組沒有改善。素食組在健康飲食指數評分表中的每一個部分都有提高。素食者的飲食包括多攝入蔬菜,水果,堅果,豆類蛋白,穀物纖維,少攝入脂肪。 在經過22周後,兩個組的體重都減輕,而且糖化血紅蛋白A1也在正常範圍內,表明患者前2-3個月血糖控製良好。不過素食組這兩個指標的降低程度比對照組更明顯。“這個研究表明,如果持續的時間更長,低脂肪的素食飲食有助於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病風險,尤其是心血管並發症”,研究者總結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好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