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飲水思源】四年三校滬轉唐編輯:閆可書以下文章來源於唐院春秋,作者李叔猷唐院春秋.交大校友的交流平台懷念四年三所交大讀書經曆音頻:00:0014:20 懷念四年間就讀三所交通大學的經過 李叔猷 李叔猷學長 距今五十六年前,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夏天,我剛從高中畢業,參加了全國第二屆大專院校統一招生考試,當時抗日戰爭正吃緊,國民政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正文2252字,閱讀預計7分鍾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有一幢學生宿舍樓,叫“鴻哲齋”。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鴻哲齋”其實,這不是第一個“鴻哲齋”,早在1939年初,學校在抗戰時期遷到貴州平越(今福泉),將清期遺留下來的考棚改作男生宿舍,取名就是“鴻哲齋”。為什麽一再使用這個名字?它有什麽特殊嗎?就像九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編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 唐山交大學生林敬琪寫給戀人的情書,在本公眾號分五期選登刊出,吸引了許多讀者,他們紛紛打聽林敬琪學長的情況。經過我們的努力,又找到林學長發表在《交大友聲》上的兩篇文章“平越遷校日記一束”,詳細記錄了1944年12月1日至10日,他和同學從貴州平越出發,到達遵義的過程。 兵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正文4351字,閱讀預計11分鍾毫無疑問,在1946年的上半年,教育部官員們考慮的頭等大事,就是散落於西南、西北各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回歸原址,這也一定是校園裏談論最多的話題。遙想那個遠在北方的陌生的母校,林敬琪和他的同學們心中一定會泛起漣漪,既是向往,也有敬畏。求學數年,竟然沒有踏進過母校的校園,不能不說是心頭的一道傷。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正文3962字,閱讀預計10分鍾有人說,個人史就是國家史,家族史就是民族史,林敬琪的信件再一次印證了這個說法。時間來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尾聲,中國的抗日戰爭也不斷取得反攻的勝利。好消息不斷傳到丁家坳,自然也會反映到林敬琪的書信中。芝:最近的將來的兩個月,真可說是國際風雲離奇變幻的時期,世界一切最棘手的問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正文2851字,閱讀預計8分鍾音周旋上世紀40年代,正是周旋演藝生涯的上升期,她與李香蘭、白虹、姚莉、白光、吳鶯音、龔秋霞,並稱上海灘七大歌後。她演唱的《月圓花好》,是當時古風歌曲中的經典,久唱不衰,真切地表達了少男少女的一往情深。芝:……前天在渝,聽見你偶然唱了兩句“浮雲散,明月照人來”,覺得相當好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作者:周力軍 閆可書 董令博 正文3715字,閱讀預計10分鍾 芝: 前上數函,諒必均已收悉矣? 戰局危急,本校業於昨晨停課,下午明令宣布解散,師生(各顧各),先後來渝集合,我大概也在一二日內與同學結伴離此,走的路線大概是從平越經甕安到遵義,沿途匪風雖熾,但人多膽大,當不致有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正文3050字,閱讀預計8分鍾芝:此時已是午夜十二時,我剛從丁家坳同鄧文開同鄉一道回來的,因為同鄉會在今天晚上,歡宴畢業同鄉,這是每年的“例行公事”,每個同鄉都得參加的。酒席辦得很豐盛,雞鴨魚肉,無所不備,大家都在痛飲狂歡,但我卻會在這種熱鬧場合裏想起你來,想到你那消瘦的身體,憔悴的麵容和那顆枯澀的心,頓使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捧戲子”、撐畫家,這個校長不一般作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正文2953字,閱讀預計8分鍾“你心目中的大學校長是什麽樣?”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還是日理萬機,不怒自威?在西南交通大學126年的曆史中,共有53任校長(據學校統計,不包括總校校長),其中有四次長校的茅以升,三次受命的孫鴻哲,兩次就任的劉式訓、羅忠忱和顧稀。他們無一不是在學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留美幼童與鐵路學堂作者:周力軍閆可書董令博正文2249字,閱讀預計6分鍾說起留美幼童,或許很多人都有所耳聞。第一批幼童赴美國留學早年就讀耶魯學院的第一位中國人容閎,於1870年提出倡議,派幼童前往美國留學,得到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成立了“幼童出洋肄業局”。容閎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第一次主動打開國門,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他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