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一針抵一套豪宅,1800萬/針天價救命藥獲批

一針抵一套豪宅,1800萬/針天價救命藥獲批

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於 2025-11-26 19:44:3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針抵一套豪宅,1800萬/針天價救命藥獲批

記者丨季媛媛編輯丨張偉賢

“一針抵得上一套豪宅”的藥價,正從科幻想象逐步走向現實。

11月24日,諾華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Itvi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用於治療年滿兩歲及以上、已確診攜帶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基因突變的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患者。

根據公開信息,Itvisma的活性成分與諾華脊髓性肌萎縮基因療法Zolgensma相同,Zolgensma在美國被批準用於治療兩歲以下的SMA患者。新療法的批發價為25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00萬元),而Zolgensma的批發價為2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00萬元)。Itvisma為首個可用於這一廣泛患者群體的基因替代療法,它的上市意味著這不僅僅是一種藥物,更是基因治療時代的試金石,測試著市場對天價救命藥的承受極限。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全球基因治療市場正處於從概念驗證走向規模化商業化的拐點。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在未來5—10年內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驅動因素包括技術成熟度提升、監管路徑清晰化、生產工藝優化及支付模式創新。Zolgensma的成功印證了“一次性治愈”模式在單基因遺傳病領域的商業可行性,也為後續神經退行性疾病、血液病、眼科等領域的基因療法樹立了標杆。

“目前,全球獲批的SMA藥物僅有三款,其中僅Itvisma為基因治療產品,凸顯了其在技術與市場上的稀缺性。高額研發投入構築了極高的競爭壁壘,使先發企業在較長時間內享有定價權與市場獨占優勢。但隨著更多企業布局基因編輯與遞送係統(如AAV載體優化),未來競爭將朝著平台化、管線多元化方向演進,考驗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與差異化定位。”該分析師說。



天價藥物背後

在Itvisma那令人瞠目結舌的價格標簽背後,是一套經過精密計算的商業邏輯與市場戰略。

此前,諾華為Zolgensma的定價提供了多重理由。諾華方麵披露,針對Zolgensma的研發總投入達到了94億美元。這個數字包括2018年收購原研發公司AveXis的87億美元。對於定價策略,諾華CEO Vas Narasimhan曾告訴分析師,Zolgensma的價格可能在每位患者150萬—500萬美元之間。這一區間遠高於行業觀察者的預估。

作為對比,瑞銀的預計是200萬美元,而醫學與經濟評議研究所(ICER)給出的估價則為31萬—150萬美元。美國定價監督機構ICER在其最終報告中指出,根據其質量調整生命年基準計算,Zolgensma的合理成本應在31萬至90萬美元之間。

然而,即便是這一“合理”區間的上限,與諾華的心理價位仍存在較大差距。

與傳統藥物不同,基因療法瞄準的是罕見病市場,患者群體有限。公開信息顯示,SMA是一種由SMN1基因突變或缺失引起的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SMN1基因負責生成人體肌肉功能所需的大部分SMN蛋白,這些蛋白參與呼吸、吞咽及基礎運動等生理過程。缺乏該基因會導致運動神經元不可逆喪失,從而引發進行性、致殘性的肌肉無力。而SMN2基因相較SMN1基因僅能產生少量(約10%)功能性SMN蛋白。通常而言,攜帶更多SMN2基因拷貝數的患者,其SMA嚴重程度往往較拷貝數較少的患者更輕。

Itvisma的獲批主要基於注冊性3期研究STEER的結果,且有開放標簽3b期研究STRENGTH的數據提供支持。接受Itvisma治療的患者在運動功能方麵呈現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的改善,實現了在疾病自然病程中通常難以見到的穩定運動能力,且這些效果在52周隨訪期間持續保持。此外,Itvisma在兩個研究中均展現出具有一致性的安全性特征。STEER研究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上呼吸道感染和發熱;STRENGTH研究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包括普通感冒、發熱和嘔吐。

Itvisma旨在通過一次性鞘內注射的方式,為SMA患者提供功能性人類SMN1基因,進而實現SMN蛋白的持續表達,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從根源上解決SMA的遺傳病因。Itvisma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可通過一次性固定劑量對患者進行治療,且該劑量無需根據年齡或體重進行調整。通過替代SMN1基因,Itvisma可改善運動功能,有望減少該人群在現有其他療法中常需持續給藥的治療負擔。

在商業表現上,Zolgensma已經證明了其市場潛力,上市後第一季度銷售額就達到1.6億美元,2022年銷售額達13.7億美元,2024年銷售額為12.14億美元。

在SMA治療領域,Itvisma與渤健的Spinraza形成直接競爭。Spinraza是全球首款精準靶向治療SMA的反義寡核苷酸(ASO)藥物。2016年7月,渤健自ASO技術龍頭企業Ionis處獲得了Spinraza的全球開發、生產及商業化許可。同年12月,Spinraza獲FDA批準上市。

在中國市場,Spinraza的定價曆程堪稱一部“天價救命藥”的降價史詩:2019年,Spinraza作為國內首個針對SMA的特異性治療藥物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批準,初始定價高達69.97萬元人民幣/針,這一“天價”讓許多家庭難以承受。然而,隨著2022年初該藥物被納入醫保目錄,價格大幅下降至約3萬元/針,使得原本昂貴的救命藥開始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Itvisma作為一種一次性基因治療藥物,其前期研發與生產成本極高。能否在主要發達市場實現滲透率的逐年攀升,並在新興市場逐步獲得準入許可,將成為諾華利潤增長的關鍵因素。



資本角逐與挑戰

Itvisma隻是基因治療市場爆發式增長的冰山一角。

根據BusinesSresearchinSights數據,全球基因療法市場規模在2024年為90.3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加到115.2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646.4億美元,在整個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7.6%。

這一增長主要由多種因素驅動。從技術層麵來看,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CAR-T細胞治療和病毒載體療法等突破性創新不斷湧現;在政策層麵,監管審批速度加快。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統計,基因治療產品已在歐盟和其他七個國家獲批使用。預計到2030年,市場上將有超過60種新認證產品;資本市場也表現出極大熱情,僅國內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內基因治療領域共發生了約41起融資事件,涉及企業共36家,已披露融資總金額超25億元。

藥企巨頭紛紛布局基因治療領域。

早在2018年,賽諾菲就以116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技術公司Bioverativ,該交易將通過每股105美元的現金收購Bioverativ所有流通股,較後者在2018年1月19日的收盤價溢價64%。這個價格相比其1月21日64美元的收盤價溢價64%。該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一致同意,借此,賽諾菲進入基因療法領域。

2019年,羅氏以43億美元高價收購Spark Therapeutics,看中的是其全球首個獲批的遺傳性視網膜病變療法Luxturna,以及血友病A基因療法SPK-8011的3期臨床潛力。在2019年,羅氏以43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市值僅22億美元的Spark Therapeutics,這一交易溢價高達125%,成為當時基因療法領域最大的並購案。

輝瑞製藥目前布局了包括A型血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等多個基因治療領域,而在去年4月,美國FDA已批準其BEQVEZ用於治療目前使用因子IX(FIX)預防治療、當前或既往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或反複發生嚴重自發性出血的血友病B成人患者。

談及目前基因治療布局者們的現實情況,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新藥研發過程充滿波折,無論是波浪式還是螺旋式,挫折在所難免。

以AAV(腺相關病毒)基因治療為例,目前,AAV基因治療領域已有約九至十個產品獲得批準上市,諾華Zolgensma尤為突出,此外,Sarepta公司針對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的單次基因療法ELEVIDYS,上市後銷售額迅速逼近十億美元,但近期該藥物發生安全事故,預計會對銷售額產生影響。

“業界正翹首以待所謂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基因治療藥物。”該藥企高管介紹,目前獲批的藥物均采用第一代技術,即使用天然AAV血清型作為遞送係統。盡管該遞送係統具備諸多優勢,但仍存在一定缺陷。例如,AAV具備感染多種細胞的能力,這固然是其優勢所在,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引發脫靶現象,即藥物可能會抵達非預期的器官。目前,通過基因工程手段,科學家們正在對AAV腺相關病毒的外殼進行改造,以實現“開不同鎖用不同鑰匙”的目標。

對於基因療法,中國銀河證券指出,當前,基因療法在針對常見病的靶點探索方麵尚不明晰,而且大部分常見病領域(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競爭異常激烈,因此,基因療法需展現出更具說服力的臨床表現。

基因治療無疑代表著醫學的未來走向,然而,其發展之路依舊充滿挑戰。

一方麵,基因治療產品成本更高、保質期更短等難題待解。病毒載體保質期較短,這一狀況不僅推高了其價格,還對其供應造成了限製。

另一方麵,生產能力也是一個瓶頸。由於需要嚴格控製生產流程並嚴格遵守質量標準,生產成本隨之增加。在市場層麵,如何平衡創新激勵與藥品可及性,將是行業長期議題。

毋庸置疑,藥王之王的故事,下一頁的精彩篇章將書寫在可及性的廣闊天地,而不僅僅局限於實驗室的方寸之間。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重慶男子6年前花116萬買房,如今55萬賣掉,還借了26萬
恒大清盤追資再獲突破,許家印前妻2.2億美元資產被凍結
和平協議擋不住?學者示警:俄最快"停戰1年內"挑戰北約
先天患亨特綜合症男孩接受首個基因治療,效果讓醫生震驚
特朗普:美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從28點縮減至22點




24小時討論排行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武統,宣布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香港大火疑人禍?工人竹棚架旁吸煙畫麵瘋傳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中國嗎?
日本研議放棄非核三原則,掀國內外安全疑慮
台灣因應“超高齡化” 擬放寬近親結婚 引爆倫理爭議
美財長證實特朗普致電習近平,重申對台立場不變
被曝在俄烏問題上尖銳對立,魯比奧、萬斯回應
在德國錯過登機 兩男子砸玻璃、闖安檢、攔飛機
派拉蒙將發行電影《尖峰時刻4》 成龍據稱將回歸
"我的偽證導致三人被判終身監禁"美校園槍擊案證人告白
特朗普正在考慮:是否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先進AI芯片
香港大埔火災背後:42年樓齡 曾住4643人 4成超65歲
直擊廣州車展:被拋棄的油車重回C位,靠的是什麽
紐約時報:中日外交爭端讓高市早苗獲得政治優勢
高市早苗越過紅線後:中日航線減少、文娛活動取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一針抵一套豪宅,1800萬/針天價救命藥獲批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5-11-26 19:44:31
一針抵一套豪宅,1800萬/針天價救命藥獲批

記者丨季媛媛編輯丨張偉賢

“一針抵得上一套豪宅”的藥價,正從科幻想象逐步走向現實。

11月24日,諾華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Itvi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用於治療年滿兩歲及以上、已確診攜帶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基因突變的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患者。

根據公開信息,Itvisma的活性成分與諾華脊髓性肌萎縮基因療法Zolgensma相同,Zolgensma在美國被批準用於治療兩歲以下的SMA患者。新療法的批發價為25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00萬元),而Zolgensma的批發價為2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00萬元)。Itvisma為首個可用於這一廣泛患者群體的基因替代療法,它的上市意味著這不僅僅是一種藥物,更是基因治療時代的試金石,測試著市場對天價救命藥的承受極限。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全球基因治療市場正處於從概念驗證走向規模化商業化的拐點。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在未來5—10年內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驅動因素包括技術成熟度提升、監管路徑清晰化、生產工藝優化及支付模式創新。Zolgensma的成功印證了“一次性治愈”模式在單基因遺傳病領域的商業可行性,也為後續神經退行性疾病、血液病、眼科等領域的基因療法樹立了標杆。

“目前,全球獲批的SMA藥物僅有三款,其中僅Itvisma為基因治療產品,凸顯了其在技術與市場上的稀缺性。高額研發投入構築了極高的競爭壁壘,使先發企業在較長時間內享有定價權與市場獨占優勢。但隨著更多企業布局基因編輯與遞送係統(如AAV載體優化),未來競爭將朝著平台化、管線多元化方向演進,考驗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與差異化定位。”該分析師說。



天價藥物背後

在Itvisma那令人瞠目結舌的價格標簽背後,是一套經過精密計算的商業邏輯與市場戰略。

此前,諾華為Zolgensma的定價提供了多重理由。諾華方麵披露,針對Zolgensma的研發總投入達到了94億美元。這個數字包括2018年收購原研發公司AveXis的87億美元。對於定價策略,諾華CEO Vas Narasimhan曾告訴分析師,Zolgensma的價格可能在每位患者150萬—500萬美元之間。這一區間遠高於行業觀察者的預估。

作為對比,瑞銀的預計是200萬美元,而醫學與經濟評議研究所(ICER)給出的估價則為31萬—150萬美元。美國定價監督機構ICER在其最終報告中指出,根據其質量調整生命年基準計算,Zolgensma的合理成本應在31萬至90萬美元之間。

然而,即便是這一“合理”區間的上限,與諾華的心理價位仍存在較大差距。

與傳統藥物不同,基因療法瞄準的是罕見病市場,患者群體有限。公開信息顯示,SMA是一種由SMN1基因突變或缺失引起的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SMN1基因負責生成人體肌肉功能所需的大部分SMN蛋白,這些蛋白參與呼吸、吞咽及基礎運動等生理過程。缺乏該基因會導致運動神經元不可逆喪失,從而引發進行性、致殘性的肌肉無力。而SMN2基因相較SMN1基因僅能產生少量(約10%)功能性SMN蛋白。通常而言,攜帶更多SMN2基因拷貝數的患者,其SMA嚴重程度往往較拷貝數較少的患者更輕。

Itvisma的獲批主要基於注冊性3期研究STEER的結果,且有開放標簽3b期研究STRENGTH的數據提供支持。接受Itvisma治療的患者在運動功能方麵呈現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的改善,實現了在疾病自然病程中通常難以見到的穩定運動能力,且這些效果在52周隨訪期間持續保持。此外,Itvisma在兩個研究中均展現出具有一致性的安全性特征。STEER研究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上呼吸道感染和發熱;STRENGTH研究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包括普通感冒、發熱和嘔吐。

Itvisma旨在通過一次性鞘內注射的方式,為SMA患者提供功能性人類SMN1基因,進而實現SMN蛋白的持續表達,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從根源上解決SMA的遺傳病因。Itvisma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可通過一次性固定劑量對患者進行治療,且該劑量無需根據年齡或體重進行調整。通過替代SMN1基因,Itvisma可改善運動功能,有望減少該人群在現有其他療法中常需持續給藥的治療負擔。

在商業表現上,Zolgensma已經證明了其市場潛力,上市後第一季度銷售額就達到1.6億美元,2022年銷售額達13.7億美元,2024年銷售額為12.14億美元。

在SMA治療領域,Itvisma與渤健的Spinraza形成直接競爭。Spinraza是全球首款精準靶向治療SMA的反義寡核苷酸(ASO)藥物。2016年7月,渤健自ASO技術龍頭企業Ionis處獲得了Spinraza的全球開發、生產及商業化許可。同年12月,Spinraza獲FDA批準上市。

在中國市場,Spinraza的定價曆程堪稱一部“天價救命藥”的降價史詩:2019年,Spinraza作為國內首個針對SMA的特異性治療藥物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批準,初始定價高達69.97萬元人民幣/針,這一“天價”讓許多家庭難以承受。然而,隨著2022年初該藥物被納入醫保目錄,價格大幅下降至約3萬元/針,使得原本昂貴的救命藥開始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Itvisma作為一種一次性基因治療藥物,其前期研發與生產成本極高。能否在主要發達市場實現滲透率的逐年攀升,並在新興市場逐步獲得準入許可,將成為諾華利潤增長的關鍵因素。



資本角逐與挑戰

Itvisma隻是基因治療市場爆發式增長的冰山一角。

根據BusinesSresearchinSights數據,全球基因療法市場規模在2024年為90.3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加到115.2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646.4億美元,在整個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7.6%。

這一增長主要由多種因素驅動。從技術層麵來看,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CAR-T細胞治療和病毒載體療法等突破性創新不斷湧現;在政策層麵,監管審批速度加快。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統計,基因治療產品已在歐盟和其他七個國家獲批使用。預計到2030年,市場上將有超過60種新認證產品;資本市場也表現出極大熱情,僅國內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內基因治療領域共發生了約41起融資事件,涉及企業共36家,已披露融資總金額超25億元。

藥企巨頭紛紛布局基因治療領域。

早在2018年,賽諾菲就以116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技術公司Bioverativ,該交易將通過每股105美元的現金收購Bioverativ所有流通股,較後者在2018年1月19日的收盤價溢價64%。這個價格相比其1月21日64美元的收盤價溢價64%。該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一致同意,借此,賽諾菲進入基因療法領域。

2019年,羅氏以43億美元高價收購Spark Therapeutics,看中的是其全球首個獲批的遺傳性視網膜病變療法Luxturna,以及血友病A基因療法SPK-8011的3期臨床潛力。在2019年,羅氏以43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市值僅22億美元的Spark Therapeutics,這一交易溢價高達125%,成為當時基因療法領域最大的並購案。

輝瑞製藥目前布局了包括A型血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等多個基因治療領域,而在去年4月,美國FDA已批準其BEQVEZ用於治療目前使用因子IX(FIX)預防治療、當前或既往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或反複發生嚴重自發性出血的血友病B成人患者。

談及目前基因治療布局者們的現實情況,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新藥研發過程充滿波折,無論是波浪式還是螺旋式,挫折在所難免。

以AAV(腺相關病毒)基因治療為例,目前,AAV基因治療領域已有約九至十個產品獲得批準上市,諾華Zolgensma尤為突出,此外,Sarepta公司針對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的單次基因療法ELEVIDYS,上市後銷售額迅速逼近十億美元,但近期該藥物發生安全事故,預計會對銷售額產生影響。

“業界正翹首以待所謂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基因治療藥物。”該藥企高管介紹,目前獲批的藥物均采用第一代技術,即使用天然AAV血清型作為遞送係統。盡管該遞送係統具備諸多優勢,但仍存在一定缺陷。例如,AAV具備感染多種細胞的能力,這固然是其優勢所在,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引發脫靶現象,即藥物可能會抵達非預期的器官。目前,通過基因工程手段,科學家們正在對AAV腺相關病毒的外殼進行改造,以實現“開不同鎖用不同鑰匙”的目標。

對於基因療法,中國銀河證券指出,當前,基因療法在針對常見病的靶點探索方麵尚不明晰,而且大部分常見病領域(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競爭異常激烈,因此,基因療法需展現出更具說服力的臨床表現。

基因治療無疑代表著醫學的未來走向,然而,其發展之路依舊充滿挑戰。

一方麵,基因治療產品成本更高、保質期更短等難題待解。病毒載體保質期較短,這一狀況不僅推高了其價格,還對其供應造成了限製。

另一方麵,生產能力也是一個瓶頸。由於需要嚴格控製生產流程並嚴格遵守質量標準,生產成本隨之增加。在市場層麵,如何平衡創新激勵與藥品可及性,將是行業長期議題。

毋庸置疑,藥王之王的故事,下一頁的精彩篇章將書寫在可及性的廣闊天地,而不僅僅局限於實驗室的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