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黨預計在國安戰略檢討中研議是否廢除日本長期奉行的“非核三原則”,以因應日益升溫的區域緊張情勢。相關討論引發國內強烈反彈聲浪,外國學者警告日本若擁有自主核武,恐推升區域軍備競賽。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東北亞的安全挑戰日益升溫,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將針對國家安全政策展開討論,其中包含研議是否廢除日本長期奉行的“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非核武三原則。
作為全球唯一曾在戰爭中遭受核武攻擊的國家,日本如今可能扭轉立場,甚至發展自主的核威懾。適逢原子彈重創廣島及長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這項討論在國內引發強烈反彈。
“非核三原則是一項根植於全國共識的基本國策。”推動廢除核武器的日本NGO團體和平船(Peace
Boat)高級成員、國際廢除核武器網絡(ICAN)共同主席川崎哲(Akira
Kawasaki)說道。他指出,日本國會曾通過支持非核三原則的決議,曆任首相每年8月也都會在廣島與長崎紀念日承諾維持這項原則。
川崎哲向DW表示,“我個人對政府可能討論非核原則的報道感到非常驚訝,和平團體與‘被爆者’(hibakusha,原爆幸存者)也深感震驚。”
東京考慮調整核武政策
這起爭議源於11月1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拒絕向國會委員會表態,政府是否仍堅守1971年正式采納的非核三原則。
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小林鷹之20日表示,近期的國安戰略檢討將通盤檢視各個領域,此一說法進一步加深了外界憂慮。他說:“身為執政黨,我們有責任擺脫禁忌進行對話......我們應該討論各類議題。”政府也將重新審視國防支出,並於明年4月底前提出涵蓋所有國安領域的建議。

2025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
日本《每日新聞》19日的社論則指出:“重新檢討這項原則會使日本作為和平國家的道路出現倒退。高市若以她個人觀點繼續魯莽推進,將留下長久的傷痕。”
不過,該社論也承認,日本的安全環境“無疑變得更加嚴峻”,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朝鮮加速發展核武;“但忽視理想將抹滅日本數十年來的廢核努力,也會引發鄰國的擔憂。”
原爆幸存者站在反核最前線
前首相、現任日本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也持反對立場,指日本應“帶頭”推動廢除核武,他並在11月中的記者會承諾,將抵製任何改變非核三原則的企圖。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Nihon
Hidankyo,日本被團)20日發布聲明,“強烈抗議”試圖推翻非核三原則的行動,稱廣島與長崎的幸存者“無法接受核武被帶入日本,抑或是讓日本成為核戰基地或核攻擊目標。”該組織92歲成員田中照美(Terumi
Tanaka)向共同社表示,核武器是“惡魔的工具”。
川崎哲表示,過去十年重複的民調顯示,即使地緣政治的情勢緊張,約7成日本民眾仍支持維持非核三原則。
中日緊張升溫
然而,近來區域的緊張局勢急遽升溫,因高市早苗先前表態中國若侵略台灣,將對日本構成存亡危機、並可能觸發日本自衛隊行動,引發中日關係緊張。
中國在國內播放反日宣傳影片、強化對日本的經濟製裁,並指控日本挑動區域緊張。
美國總統特朗普未公開評論中日之間的爭端。然而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24日的通話中向特朗普表示,台灣“回歸中國”是維係北京對世界秩序願景的關鍵部分。
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23日前往距離台灣僅110
公裏、位於衝繩西南端的與那國島,視察中程地對空新型飛彈係統的預定部署地點。
中國回應稱,該部署是日本“製造區域緊張、挑起軍事對抗”的行為。
日本核武辯論引發警訊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國際防止核戰爭醫師組織的共同主席拉夫(Tilman
Ruff)認為,日本長期以來依賴美國的核武保護傘、事實上默許核武存在,並對美軍過去在日本境內及軍艦上布署核武一事“睜一眼閉一眼”。
但拉夫指出,若日本擁有自主核武,將是重大突破。“如果日本部署自己的核武器,將是極具意義的發展......這會破壞東北亞穩定,可能引發連鎖擴散效應,並也提升韓國發展核武的可能性。凡此種種,恐進一步推動區域軍備競賽。”
拉夫也認為,日本民眾對核武的疑慮相當大,他補充:“基於對核武真實破壞力的深刻理解與反感,日本社會對此高度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