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職領導人竟然公開發出試圖武力介入台灣問題的錯誤信號,講了不該講的話,越了不應碰的紅線。”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結束對中亞三國的訪問後向媒體鄭重表示,“如果日方一意孤行、一錯再錯,一切主張正義的國家和人民,都有權利對日本的曆史罪行進行再清算,都有責任堅決阻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複燃。”
這是中方迄今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謬論作出的最高層級表態,也是近年來中方對日方發出的最直接、不加修飾的警告。外界普遍認為,這不僅是一種“抗議”,更是對雙邊關係做出的定性評價——中日關係正滑向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低點。
本月上旬,高市在接受國會質詢時宣稱,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出動軍艦並使用武力,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這一回答令提問的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岡田克嚇了一跳:“我心想糟了,不敢再問下去了。”

11月7日,高市早苗在接受國會質詢時就台灣問題口放厥詞。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對此痛批道:“牽涉外交的問題,不能逞一時口舌之快。”他強調,曆屆日本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從不說“如果怎樣,就會這樣做”的決定性字句,“高市完全突破了這個底線”。
高市之“口禍”,讓中日之間的外交、經貿、人文交流同步墜入冰點——中日韓首腦會談或將取消、中國航司大麵積調整日本航線、中日友好活動被集體叫停、原定的“東京—北京論壇”延期、文娛演出被大量取消。“沒人想到,高市的任期會以一場與中國的全麵爭端開場。”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亞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雷婭·索利斯如此感慨。
“短期內,中日之間的緊張局勢將難以平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歸泳濤向《鳳凰周刊》評價說,“高市所在的自民黨已經失去了過去與中國溝通的渠道。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後,那個能與中方對話的紐帶也斷了。高市身邊沒有懂中國的人脈,即便說錯了話,也不知道該如何補救。這對當前的中日關係來說,是極其危險的信號。”
中日航線減少、郵輪繞行
11月21日,日本北海道劄幌市大通公園的“慕尼黑聖誕集市”開幕了。去年的這一集市曾吸引約169萬名遊客。就在此刻,由於高市的不當言論,劄幌的酒店迎來大量退單的情況。

11月21日,北海道劄幌,“慕尼黑聖誕集市”在大通公園開幕。
劄幌STREAM酒店住宿部經理清水賢司表示,“酒店近來出現大量取消預訂的情況,臨近入住日期的訂單幾乎全被取消了。由於酒店約七成客源為外國遊客,我們必須重新評估,開發更多吸引日本本地遊客的產品。”
這家酒店位於劄幌市中央區複合商業設施COCONO
SUSUKINO的高層。高峰期每月會有超過5000名中國遊客入住。日媒披露,目前該酒店已有50筆預訂單被取消,酒店對今後的影響深感憂慮。
2024年度到訪北海道的外國遊客約為282.7萬人,其中中國遊客約46萬人,占比16.3%。JR北海道社長綿貫泰之11月19日回應說:“我們將密切關注影響程度,重點研判對個人遊客的影響。我們將檢測車票銷售數量及酒店中國遊客占比等數據。”
當中國外交部、文化和旅遊部相繼發出“鄭重提醒中國遊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遊”後,多家中方旅行社暫停或減少了赴日團體遊項目。
據《鳳凰周刊》了解,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下架了11月日本旅遊相關的項目,包括季節限定的“日本大阪、京都、奈良、白川鄉、伊豆、鐮倉、東京7日雙溫泉之旅”等特惠產品。來自國旅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鳳凰周刊》,“最近幾周,已經沒有人來谘詢日本旅遊的相關項目了。”
從事在線旅遊服務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鳳凰周刊》,“從中國出發的團體遊報名人數持續減少,但在日本當地依然可以正常成團,線路影響不大。”
亦有香港旅行社負責人表示,近日日本團的查詢減少了兩三成,若已報團的旅客要改期、取消或更改目的地,旅行社會盡量提供協助。
據航班管家DAST數據,截至11月24日10點,已有12條中日航線取消所有航班。未來一周赴日計劃航班取消率將在12月27日達到21.6%,為一個月以來最高值。來自航旅縱橫的數據顯示,11月24日到12月31日,中國到日本的計劃航班取消量較上月同期增長約56%。

中國多家航空公司已取消或減少了中日之間的航班。
中國民用航空網11月21日發布名為“中國航司大麵積調整日本航線”的文章稱,“據AeroRoutes網站,由於近期日本首相挑釁言論事件,中國多家航空公司本周開始逐步調整對日航班服務,部分航班關閉預訂。”
例如,從11月30日起,中國國際航空從上海浦東機場至大阪關西機場的航班由原來的每周21趟減至16趟。中國東方航空將從成都天府機場至大阪關西機場的每周4趟航班全部取消。中國四川航空公司則取消了原定於2026年1月新開通的連接北海道與成都的直飛航線。
11月20日,中國郵輪“愛達·地中海號”取消了原定在衝繩縣宮古島市平良港靠岸及乘客下船的計劃。《鳳凰周刊》致電“愛達·地中海號”,對方給出的回複是:“在征求全體遊客意見的情況下,選擇不停靠衝繩。”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其他班次尚未受到影響,也沒有任何政策上的限製。如果後續產生持續性的影響,我們會另行通知並進行妥善處理。”

11月20日,中國郵輪“愛達・地中海號”取消了原定在衝繩縣宮古島市平良港靠岸及乘客下船的計劃。
據宮古島市政府透露,該船載有約1500人,於11月18日從中國出發,原定20日上午在平良港卸客後駛回中國。然而,該船入港後並未靠岸,於中午時分離港。該船已經通知船舶代理店,取消原定12月12日、21日及22日的靠港計劃。船舶代理店的一名負責人告訴日本《讀賣新聞》:“(船方)未說明具體原因,但高市首相的涉台言論可能產生了影響。”
彭博社11月21日引述中國行銷技術公司華凱營銷的數據,顯示自從中國11月14日提醒公民避免前往日本以來,12月底前原先安排從中國前往日本的144萬個行程中,已經取消了約30%。
華凱營銷首席執行官布哈特(Subramania
Bhatt)指出,這將使在日本的消費至少減少5億美元,但這一金額可能升至12億美元。他的計算是根據中國遊客每月估計消費超過9億美元,以及銀聯和其他金融服務公司有關中國人海外消費的數據。布哈特認為,這場爭端的後果可能與以往外交緊張時期有所不同——目前中方明確不鼓勵前往日本,立場明顯比近年來看到的要強硬得多。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遊客來源國。根據日本觀光廳的數據,2024年訪日的中國遊客中,團體遊客占比11.9%。據野村綜合研究所測算,若相關旅行限製持續一年,日本整體經濟損失將達約1.8萬億日元,使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0.29%。
演出電影延期,恐波及大熊貓
在文娛演出市場,數十位日本藝人及團體的在華演出紛紛被取消或延期,包括高汐巴、鈴木良雄、中本麻裏、高中正義、大隅壽男、古川雄輝、美波Minami、KOKIA、SITUASION、EOW、JO1
Fan Party等。山口翔悟等日本演員原定於11月22日的重慶見麵會也將延期舉辦。
80歲的爵士樂演奏者鈴木良雄發文稱:“不僅我們,工作人員、主辦方及現場所有人員都深感悲痛。普通市民確實無能為力。”演員古川雄輝亦在微博致歉:“因不可避免的原因取消,對於一直期待這次活動的各位,在此致以最誠摯的歉意。”

日本爵士樂貝斯演奏家鈴木良雄原定於11月20日及22日在北京的演出均已取消。
影響也波及日本電影的在華上映。原定於近期上映的《蠟筆小新:熾熱的春日部舞者們》《工作細胞》等日本進口電影均將暫緩上映。影片引進方和發行方表態稱:“此次調整是對日本進口片綜合市場表現與中國觀眾情緒評估作出的審慎決策。”
近幾年,日本電影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新海誠的作品《鈴芽之旅》在中國內地的票房突破8.07億元,成為在華上映日本電影中的票房冠軍。2024年約有20部日本影片在中國上映,總票房約23.8億元。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2025年已有24部日本引進片上映並產出票房,截至11月18日,合計票房為13.4億元,觀影人次3418.7萬。

2023年,新海誠電影《鈴芽之旅》登陸中國內地,票房突破8.07億元。
《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
》是今年號召力較強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11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日斬獲1.17億元票房。但隨著高市發表涉台言論後,該電影票房開始走跌。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11月20日,該片上座率從前一日的8.6%驟降至3.1%,單日票房從1.47億(11月15日)跌至約1375萬。
對此,一些日本藝人紛紛在社交平台表達不滿。日本演員高峰圭二11月17日在社交媒體質問高市:“我不明白與中國開戰有什麽好處。我認為維護和平的關鍵在於努力彼此和睦相處。”
曾參加中國綜藝《乘風2023》的日本歌手美依禮芽在微博寫道:“中國對我而言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中國的朋友都是我珍視的家人——我永遠支持一個中國。”據悉,美依禮芽11月22日在北京的演唱會得以如期舉行。
日本演員矢野浩二11月18日在微博發文稱,“中國,不隻是我的第二故鄉,更是讓我重新認識‘家’的地方。在這裏,我有兄弟,有家人,有浩家人的愛和陪伴與支持,我永遠珍惜這一切,也永遠支持一個中國,我永遠愛你們。”
不僅中國內地,香港電台電視31頻道自11月23日起停播日本動畫片《工作細胞》第二季。這一描繪人體細胞日常工作的科普動畫於11月16日起播放。香港電台對此回應稱,會不時檢視節目播放安排。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於11月22日證實,已以安全為由退出日本官方舉辦的“21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取消原定於12月派出中學生赴日交流。
相關影響恐怕還將波及大熊貓交流。11月20日,一則“日本馬上要沒有大熊貓”的消息衝上熱搜。根據中日雙邊租借協議,東京上野動物園的“曉曉”和“蕾蕾”將於2026年2月迎來歸還中國的期限。
2025年6月,日本和歌山縣冒險世界遊樂園的四隻大熊貓歸還中國,日本僅剩兩隻大熊貓。時任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年初訪華時,曾請求中方租借新的熊貓。而在10月,東京都議員等也提出了類似請求。四川省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接受日媒采訪時回應稱,“由於目前中日兩國關係狀況,無法對未來前景發表評論。”

2025年6月,和歌山縣的四隻大熊貓歸還中國後,日本僅剩兩隻大熊貓。
日中友好協會事務長橫見幸憲說,他擔心該交流項目最終會消失。“大熊貓是中日之間的和平使者。我擔心,由於最近的問題,吸引它們(來日)的努力可能會受到挫折。”橫見表示,他希望這件事能得到解決。
日料店受影響,各層級交流叫停
11月19日,中國政府向日方通報將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同一日,中日關於恢複日本牛肉對華出口的政府間磋商也被叫停。

11月19日,中國政府向日方通報將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稍早前,中日政府原本就出口重啟程序和技術要求達成一致。2025年11月上旬,北海道產的冷凍扇貝等產品已恢複對華出口。相關人士透露,“本月已出貨的對華出口扇貝等產品,目前仍未通關。”
一項關於日企對華出口業務的調查顯示,截至2025年10月,日本從事對華水產品加工銷售的相關企業達172家,比2023年增加了8家。這些企業運營的主要產品為海參、扇貝、狹鱈魚等冷凍與生鮮品。盡管在核汙水排海後,中國全麵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扇貝等出口因此受重創,但相關企業數量仍在上升,呈現逆增長態勢。
中日關係降至冰點,同樣波及到在華的日料店。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在北京經營日料店10年的店主穀岡一幸透露,自11月10日起陸續接到取消預訂的通知。他透露,截至12月上旬的約一半預訂已被取消,新預訂也大幅減少,不得不更謹慎采購食材,“明年店鋪能否維持經營很難說”。
日料店藏善的老板小林金二感慨道:“受此影響,客流量驟減。上周日(11月16日)這個時間(晚7點)還座無虛席,今天卻冷清得出奇。”
路透社引述上海另一日料店店主伊藤說:“每次發生這樣的重大事件,我們都非常痛苦,因為中日關係一有波動,我們的心就隨之起伏。這真的非常痛苦。”

中日關係降至冰點,同樣波及到在華的日料店。
與此同時,中日友好活動幾乎全被叫停。
11月17日,中國駐大阪總領館通知日方,叫停原定於11月21日在廣島市舉行的“西日本地區中日友好交流大會”。廣島縣政府稱,中國總領事館表示“是綜合考慮現狀後作出的判斷”。此次活動原本由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等主辦,在關西、中國(日本地區)、四國等地的中日友好協會協作下召開,本次活動已舉辦了七屆。
結為友好省縣的中國江蘇省與日本福岡縣原定於11月19日-20日舉行的交流活動已經延期。福岡縣原計劃派出政府職員赴江蘇省泰州市參加以創新和醫療健康為主題的活動。據悉,江蘇省今年9月向福岡縣、愛知縣和石川縣都發出了邀請。
原定於11月29日-30日舉辦、由愛知縣等六縣中日友好協會與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舉辦的交流活動也宣告取消。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表示,“鑒於當前形勢希望取消活動”。
“中日大學校長會”亦宣告延期。會議原定於11月20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為期三天,兩國共37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參加。自2000年起,“中日大學校長會”幾乎每兩年舉行一次,由兩國的高校輪流舉辦。名古屋大學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這是寶貴的交流機會,非常遺憾。”
取消行程的還有日中投資促進機構多達90人的訪華團。他們原計劃於11月24日訪問北京,還將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舉行會談。然而,11月19日,日方收到中方提出延期的請求。該機構表示:“很遺憾,失去了這一意見交換的機會。”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匯總的情況顯示,截至11月20日,11月中旬以來計劃在中國舉辦的商務相關活動中,有超過20項被取消或延期。具體內容包括中國地方政府與日本企業的交流會、日本產品及旅遊推介活動,以及麵向中國企業吸引對日投資的研討會等。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石黑憲彥表示:“日方沒有必要關閉與中國的對話窗口,我們希望繼續推進與中方的合作和關係構建。進駐當地的日本企業目前重要的是在關注事態發展的同時,踏踏實實開展業務。”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事務所副所長森永正裕坦言:“日企現在最擔心的是中方限製稀土出口或者強化貿易管理措施,從而讓對日反製措施進一步向通商貿易領域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