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賴清德26日表示,中國近年對台威脅加劇,欲“以武逼統”並吞台灣,並宣布投入1.25兆國防特別預算,用於打造“台灣之盾”防空係統等,展現保護台灣的決心。對於這項預算是否涉及美台關稅談判,賴清德則稱兩者無關。

賴清德指出,北京對台灣和印太地區的威脅加劇,近期在日本、在菲律賓,在台海周邊,實施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及假信息等複合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在演說中稱:“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台灣’為目標,加速侵略台灣的軍事整備......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並吞台灣”。
該項說法引發討論,DW就此進一步詢問台灣總統府,至截稿為止尚未獲得回復。
中國可能在2027年對台動武的說法,最初來自於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他在2021年卸任前,曾於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警告,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攻打台灣;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也曾說,習近平已命令解放軍在2027年前為攻台做好準備。
不過中國從未公開提及對台動武的具體時間表。2023年,有消息人士稱,習近平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見麵時,曾否認中方計劃2027年或2035年對台灣采取軍事行動的說法。
賴清德週三也提及,除了武力外,中國正在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欲在國際上“消滅台灣主權”。他指控北京透過“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塑造實質治理台灣的假象;並在台灣內部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
賴清德稱:“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隻要台灣人願意‘割舍一些自由’、‘犧牲一點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台灣’變成‘中國台灣’就可以換取‘和平’......曆史證明,向侵略妥協,最後隻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
根據賴清德週三的說法,台灣將在未來8年投入1.25兆新台幣的國防特別預算,除了用於軍事采購,也有部分是投資國內軍事工程,建構包括“台灣之盾”防空係統、高科技、精準打擊的強韌防衛作戰體係,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強化國防產業等。
此外,他重申台灣的國防預算也將按照北約標準,明年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這項計畫符合美國早前對台灣提升國防預算的要求。
不過這項國防特別預算仍須經過立法院審議,通過後才可執行。
對於中日之間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及“台灣有事”發言所引發的衝突,賴清德向媒體回應:“我們希望中國能夠明白,印太地區每個國家都對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負有責任,我們尤其希望中國作為該地區的大國,也能展現出大國應有的責任感。然而,中國卻不斷對鄰國發出威脅和發動攻擊。這並非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行為。”
台灣軍演 模擬中國入侵
賴清德:國防預算無關美台談判
週三的記者會前,賴清德投書《華盛頓郵報》,預告這項預算案將用於從美國購買武器。但他在記者會上麵對媒體提問,這項價值1.2兆台幣的國防預算是否涉及台美正在進行中的對等關稅談判時,賴清德否認,表示預算的主要目的是展現台灣守護國家的決心,以及對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承諾。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穀立言隨後透過聲明,稱美方對台灣新增國防特別預算表示歡迎,“美國支持台灣快速取得強化嚇阻所需的關鍵不對稱戰力,而這與《台灣關係法》以及數十年來橫跨多屆美國政府的一貫承諾相符。”
穀立言也指出:“確保兩岸分歧在不受脅迫的情況下以和平方式解決,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利害攸關的事。”
國台辦發言人彭慶恩則在週三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賴清德投書《華郵》的內容,稱“民進當局為了一己私利,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將本可以用來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的錢浪費在購買武器,討好外部勢力上,隻會把台灣推入災難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