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證據證明亞太外交正迎來關鍵時刻,隻需看看周一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特朗普總統的通話。
習近平主動致電特朗普,是由於日本領導人正以二戰以來最強硬姿態宣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盡管對軍事規劃者而言,鑒於台灣毗鄰日本南部及美軍基地,這一關聯早已不言自明,但日本的新戰略姿態仍令北京高層警覺。
近年來,中國竭盡全力孤立台灣這個民主島嶼,並試圖說服其他國承認北京對台灣的主權主張。多數國家已將外交承認從台北轉向北京,使台灣在國際上日益孤立。立陶宛、捷克等敢於非正式接觸台灣的國家均迅速遭到北京的報複。中國環繞台灣的海空巡邏頻率日益增加。
幾乎沒有多少觀察人士預料到日本新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會立即對華強硬表態。但11月7日她在國會稱,中國若封鎖或入侵台灣,將成為日本的“存亡危機”問題——該表述在日本具有法律效力,意味著可授權自衛隊海外部署。
高市早苗的言論是日本領導人迄今為止關於協防台灣的最強硬表態之一,盡管美國前總統拜登在任期間曾四次發表類似言論。
中國對日本采取了一係列經濟、軍事和外交措施作為回應。但日本官員並沒有退讓。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周日視察了與那國島軍事基地,證實了日本打算在該前沿陣地部署中程防空導彈的計劃。與那國島位於日本南部,距離台灣以東約110公裏。
習近平周一與特朗普的通話“正值中日關係遭遇十餘年來最嚴峻危機——中國正對日本施加巨大壓力,可能是認為東京會服軟”,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學者戴維·薩克斯指出。
特朗普總統顯然樂於扮演被中日兩國爭相拉攏的角色,在與習近平通話數小時後又與高市早苗通話,特朗普沒有公開透露他是否會屈服於中國的壓力,改變美國數十年來對台灣的支持,隻是說他計劃明年4月訪問北京。
習近平主席及其外交部長王毅迅速加碼外交博弈,將中國塑造成二戰後全球秩序的守護者,並將台灣及其捍衛者描繪成該秩序的挑戰者。
“令人震驚的是,日本現職領導人竟然公開發出試圖武力介入台灣問題的錯誤信號,講了不該講的話,越了不應碰的紅線,”王毅周日表示。
根據北京的聲明,習近平向特朗普強調:“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當前更應該共同維護好二戰勝利成果。”
東北亞曆史學家、亞洲協會駐首爾高級研究員魯樂漢(John
Delury)說,習近平“正著力塑造北京作為戰後國際秩序守護者的宏大敘事”。
在因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與美國爭執數月後,中日兩國如今都希望美國支持其各自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這加強了特朗普總統的談判籌碼。他在今秋一直尋求北京的幫助,購買美國大豆,供應稀土金屬,並限製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提供金融和工業支持。
北京已經停止從日本進口海產品,取消了日本藝人在中國的演出,暫停了許多飛往日本的航班,並勸阻中國遊客和學生前往日本。在高市早苗發表上述言論四天後,三艘中國軍艦駛過一個日本島嶼,四艘中國武裝海警船此後駛過了台灣以北日本管轄島嶼附近。中國還要求聯合國向成員國分發一份強烈譴責高市早苗言論的文件。
日本進行了反擊。日本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書麵回應,並堅持計劃在台灣以東的與那國島進行的導彈部署。日本官員說,導彈部署是為了日本自身的防禦,而不是投射軍力。日本的國內民意似乎也支持該國領導人。
“中國對日本施加的壓力越大,日本就越覺得有必要做好準備,意識到日益增長的危險——高市早苗首相的支持率正在上升,日本民眾的危機意識也在增強,”神田外語大學的國際研究教授興梠一郎說。
在緊張局勢出現之際,中國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加強其戰略地位,不僅針對台灣,還針對日本和韓國。中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這是其快速軍事建設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和先進的機載和水下無人機。去年夏天,中國派出了兩艘航空母艦編隊,穿越日本部分專屬經濟區。
習近平主席於9月初在天安門廣場閱兵式上歡迎俄羅斯和朝鮮領導人,六周後又派遣總理李強出席朝鮮首都平壤的閱兵儀式。這兩場活動彰顯出,麵對在美國的堅持下均未發展核武器的日本、韓國和台灣,擁有核武器的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三國正在聯合起來。
在過去的幾年裏,中國海軍艦艇越來越頻繁地在台灣周邊活動。日本的防空導彈射程不足抵達台灣的一半,更不用說中國大陸。但在為台灣以東的活動提供空中掩護時,它們可能會成為中國的一個擔憂。
周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批評了日本的導彈部署計劃。
她說:“日方在與中國台灣鄰近的西南諸島部署進攻性武器,刻意製造地區緊張、挑動軍事對立。聯係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錯誤言論,這一動向極其危險,需引起周邊國家及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她的言論,加上習近平主席和王毅外長對日本二戰罪行的重提,似乎是又一次公開努力,試圖說服特朗普開始從中國的角度看待安全問題。
東北亞問題學者魯樂漢說,事實上,中國領導人現在以現有國際秩序捍衛者的姿態表現得如此強烈,以至於有時聽起來很像前總統拜登。他還說,在周一的通話中,習近平“運用拜登式的措辭向特朗普尋求某種程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