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文章來源: 大何日拱一卒 於 2025-11-18 18:43:0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將持續增長,預計2029年達到峰值。”

節選自《中國教育報》的一篇文章。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後的信息量其實挺大的。

因為按照之前的出生人口數據,普遍認為高中人口到達峰值會是2032年。

根據曆年的出生人口統計,我們的新生兒人口見頂於2016年,2017年開始減少。



一般來說,3歲開始上幼兒園、6歲開始上小學,按照這個時間推算,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到2029年初中生見頂,2032年高中生見頂,2035年大學生見頂。

但是官方的說法是,小學在校生規模已在2023年達峰,初中階段預計明年達峰,高中階段將在2029年達峰,高等教育學齡人口將在2032年達峰。

學生達峰的趨勢提前了三年。

為啥子喃?

我看了網上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七普之後對數據調整。

七普數據與非普查年份數據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這兩個數據的口徑不同。

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數據是通過抽樣、推算得到的,所以存在抽樣調查的誤差。

普查年份是通過全麵調查來獲得,數據更加全麵準確。

上麵圖片中的人口趨勢是按七普數據之前,按曆年統計公報中獲取到的。

而教育部采用的出生人口數據,是七普修訂後的數據。

問題在於七普修訂不會去修改之前統計公報的人口數據,需要自己去根據修正之後的生育率計算獲得。

於是根據七普修訂前的數據,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2016年,

但根據七普修訂後的數據,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卻是2012年,所以教育部預測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將於2029年達到峰值(2012年出生人口到2029年是17歲)。

統計學,還真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

都說時間是解決問題的良藥,問題是留給我們的時間卻不太多了。

咱就是說,雖然知道這一天肯定會來的,但是沒想到會提前這麽快來了,有些觀念和計劃需要提前調整了。

對國家來說,這是“怎麽配置教育資源”的問題。

“十五五”建議裏已經強調,要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機製。

一個近期的趨勢就是小學和逐漸合並,或者改成初中,起碼是共享宿舍。



對高校來說,這是“誰能活得好”的問題。

“十五五”建議裏麵還提到推動高等教育提質擴容,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建設特色鮮明高職院校,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

簡單翻譯一下:

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數規模:本科生擴招。

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建設特色鮮明高職院校:沒提擴招,隻提了教育質量。

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大環境不好,別開學校虧錢了,起碼別看到這兩年學生多還擴張了。

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留學生,還得多招。

對於老師來說,轉崗可能會很快到來,尤其是小學老師。



小學教師向中學(甚至是高中)流動,以此解決小學教師過剩而中學師資不足的矛盾,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建議各位老師未雨綢繆,提前了解政策一主動規劃選擇,總比將來匆忙適應要更加從容。

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我該怎麽選學校、選專業、規劃自己的路。

學曆接下來肯定是不斷貶值的,這個沒啥懸念。

因為大學生從二十年前的幾萬人,一頓狂飆到現在上千萬,無論如何也談不上稀缺了。

不稀缺的東西肯定是要不上價,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可是絕大部分人是真考不上,死也考不上。

尤其這兩年好崗位其實是急劇縮水的,更加加重了競爭。

多億對於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大學文憑本身的“稀缺性”會越來越弱,但“你在本科這幾年到底長成什麽樣的人”會越來越重要。

人中龍鳳們有各種手段變得稀缺,但普通人就一個大方向:成為相對稀缺的勞動力。

到2030年,適齡勞動力大概也就8億多點。就算延遲退休可以補充幾千萬,那也隻是輔助勞動力。

注意,一定要傾向技能積累和居民消費。

做一些不接觸危險化工機械環境的藍領或個體戶工作,肯定會比低薪偽白領要強。

最後對於家長們來說,千萬不要路徑依賴,走刻舟求劍那一卦。

我不是鼓吹學曆無用論,但作為普通人,應該要意識到,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看時代的進程。

教育投入既是人生投資,同時也是一種消費。

投資投的是什麽?當然是生產要素的提高嘛。

但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花費了國家和家長的巨量資源,卻並沒有創造出對等的收益——生產出來的不是人才,而是內卷氛圍。

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學曆都不是階層躍升的根本原因。

上麵有空缺,才是下麵能躍升的原因。

學曆在這個過程裏隻是個篩選工具。

如果上麵都滿了,你下麵篩毛線?

個人的奮鬥可以複製,曆史的機遇不能複製,

大多數是時代的英雄,而不是英雄的時代。



-END-

寫在最後:建了一個星球社群,已經運營一年多了,歡迎三觀相合的朋友們加入,目前是99元一年,每天也就幾毛錢,以後人多了會考慮適當漲價。



每天都會在星球分享我的一些見聞和想法,也可以向我提問,一起日拱一卒,享受勻速進步的美~

另外為防止失聯,請關注大何的備用號。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大橋轟然垮塌,過度基建的隱患不可不防
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中國遊客取消赴日,專家預測:日本經濟損失"恐達1.7兆"
日本官員低頭聽中方講話,胡錫進很高興,評論區很清醒
履曆造假當選院校首席科學家,俄羅斯院士含金量還在上升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外交部官員解釋“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拒鎮壓學生!六四抗命軍長徐勤先受審照首曝光
紐約時報:特朗普無法“翻篇”的愛潑斯坦案
武嚇日本!中自今起於黃海8天實彈射擊 距九州僅900公裏
中國突然再次宣布: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高中學曆“逆襲”成大學博導 如何騙過層層審核的?
"城堡法"並非無敵!清潔婦誤闖遭槍殺 屋主被起訴
解放軍發MV 放話:敵人都別太狂 最好乖乖舉手投降…
特朗普盛情款待沙特王儲,就卡舒吉遇害事件為其辯護
中國大使館前 日本人用音響放"館長咆哮習近平"
高市2動作得罪習近平 日專家:習怒火飆到120%
美國數學危機:學生不會算 老師不會教 體製不肯改!
美國會壓倒性票數通過!公開"淫魔富商"艾普斯坦檔案
華人爸“母語被登記成普通話”失監護權 奪子11年 今終翻案
“閉嘴,閉嘴,蠢豬!” 特朗普辱罵女記者輿論大嘩
北京密集打“琉球牌” “琉球學”入選國家級“絕學”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大何日拱一卒 2025-11-18 18:43:01
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將持續增長,預計2029年達到峰值。”

節選自《中國教育報》的一篇文章。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後的信息量其實挺大的。

因為按照之前的出生人口數據,普遍認為高中人口到達峰值會是2032年。

根據曆年的出生人口統計,我們的新生兒人口見頂於2016年,2017年開始減少。



一般來說,3歲開始上幼兒園、6歲開始上小學,按照這個時間推算,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到2029年初中生見頂,2032年高中生見頂,2035年大學生見頂。

但是官方的說法是,小學在校生規模已在2023年達峰,初中階段預計明年達峰,高中階段將在2029年達峰,高等教育學齡人口將在2032年達峰。

學生達峰的趨勢提前了三年。

為啥子喃?

我看了網上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七普之後對數據調整。

七普數據與非普查年份數據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這兩個數據的口徑不同。

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數據是通過抽樣、推算得到的,所以存在抽樣調查的誤差。

普查年份是通過全麵調查來獲得,數據更加全麵準確。

上麵圖片中的人口趨勢是按七普數據之前,按曆年統計公報中獲取到的。

而教育部采用的出生人口數據,是七普修訂後的數據。

問題在於七普修訂不會去修改之前統計公報的人口數據,需要自己去根據修正之後的生育率計算獲得。

於是根據七普修訂前的數據,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2016年,

但根據七普修訂後的數據,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卻是2012年,所以教育部預測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將於2029年達到峰值(2012年出生人口到2029年是17歲)。

統計學,還真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

都說時間是解決問題的良藥,問題是留給我們的時間卻不太多了。

咱就是說,雖然知道這一天肯定會來的,但是沒想到會提前這麽快來了,有些觀念和計劃需要提前調整了。

對國家來說,這是“怎麽配置教育資源”的問題。

“十五五”建議裏已經強調,要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機製。

一個近期的趨勢就是小學和逐漸合並,或者改成初中,起碼是共享宿舍。



對高校來說,這是“誰能活得好”的問題。

“十五五”建議裏麵還提到推動高等教育提質擴容,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建設特色鮮明高職院校,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

簡單翻譯一下:

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數規模:本科生擴招。

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建設特色鮮明高職院校:沒提擴招,隻提了教育質量。

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大環境不好,別開學校虧錢了,起碼別看到這兩年學生多還擴張了。

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留學生,還得多招。

對於老師來說,轉崗可能會很快到來,尤其是小學老師。



小學教師向中學(甚至是高中)流動,以此解決小學教師過剩而中學師資不足的矛盾,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建議各位老師未雨綢繆,提前了解政策一主動規劃選擇,總比將來匆忙適應要更加從容。

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我該怎麽選學校、選專業、規劃自己的路。

學曆接下來肯定是不斷貶值的,這個沒啥懸念。

因為大學生從二十年前的幾萬人,一頓狂飆到現在上千萬,無論如何也談不上稀缺了。

不稀缺的東西肯定是要不上價,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可是絕大部分人是真考不上,死也考不上。

尤其這兩年好崗位其實是急劇縮水的,更加加重了競爭。

多億對於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大學文憑本身的“稀缺性”會越來越弱,但“你在本科這幾年到底長成什麽樣的人”會越來越重要。

人中龍鳳們有各種手段變得稀缺,但普通人就一個大方向:成為相對稀缺的勞動力。

到2030年,適齡勞動力大概也就8億多點。就算延遲退休可以補充幾千萬,那也隻是輔助勞動力。

注意,一定要傾向技能積累和居民消費。

做一些不接觸危險化工機械環境的藍領或個體戶工作,肯定會比低薪偽白領要強。

最後對於家長們來說,千萬不要路徑依賴,走刻舟求劍那一卦。

我不是鼓吹學曆無用論,但作為普通人,應該要意識到,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看時代的進程。

教育投入既是人生投資,同時也是一種消費。

投資投的是什麽?當然是生產要素的提高嘛。

但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花費了國家和家長的巨量資源,卻並沒有創造出對等的收益——生產出來的不是人才,而是內卷氛圍。

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學曆都不是階層躍升的根本原因。

上麵有空缺,才是下麵能躍升的原因。

學曆在這個過程裏隻是個篩選工具。

如果上麵都滿了,你下麵篩毛線?

個人的奮鬥可以複製,曆史的機遇不能複製,

大多數是時代的英雄,而不是英雄的時代。



-END-

寫在最後:建了一個星球社群,已經運營一年多了,歡迎三觀相合的朋友們加入,目前是99元一年,每天也就幾毛錢,以後人多了會考慮適當漲價。



每天都會在星球分享我的一些見聞和想法,也可以向我提問,一起日拱一卒,享受勻速進步的美~

另外為防止失聯,請關注大何的備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