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特大橋轟然垮塌,過度基建的隱患不可不防

特大橋轟然垮塌,過度基建的隱患不可不防

文章來源: 冰川思享號 於 2025-11-18 18:50:3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特大橋轟然垮塌,過度基建的隱患不可不防

急迫的交通需求,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當一些並不太需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也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之下被論證通過,修建成功之日,債務黑洞翩然而至。

11月11日下午,四川省馬爾康市國道317線紅旗特大橋轟然墜入河中,煙塵衝天的視頻,傳遍全網。這座今年1月才完成主跨合龍、號稱“雲中之橋”的關鍵工程,通車不到十個月就意外垮塌,讓人震驚。

我看過幾個建築專家的事故分析,都十分有道理。真實原因是什麽,恐怕還需一段時間才有定論。但聯想到中國像紅旗特大橋這樣,建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公路鐵路和隧道橋梁並不少,而且很多還地處地震帶上或地質條件脆弱的地方,不由得對它們安全性產生一絲絲的擔憂。

01

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幅員遼闊的中國,堪稱世界上地質條件最為惡劣的國家之一,東部少數地方,中西部很多地方,說起來都不太適合人類居住。

清代以來隨著人口爆發式增長,平原地區人滿為患後,人們向山地遷徙,高山之巔,峭壁之側,都能見到農田、村莊或小城鎮的影子。能砍伐的森林已經砍伐一空,開墾成耕地;一些水草豐美的草原也被開成耕地,以求更大的產出;條件一般的草原更是過度放牧,導致沙漠化十分嚴重。

1978年以後,農村體製改革加上技術進步,中國糧食問題在世紀之交得到迅速解決。

這個時候,中國政府適時推出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和天然林保護工程,那些被開墾出來做耕地已經幾十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地方,重新變為森林和草原。

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城市化進程轟然啟動,成千上萬農村人口大規模湧入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那些列入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和天保工程的地區,甚至一些平原地帶,迅速“人去村空”,中國迅速成為全世界森林麵積和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國家。



如果這個趨勢能夠延續下去,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那些原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成為新的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原來的居民經過一兩代人,逐漸搬遷到大中小城市,成為新市民,而農村,隻留下一小部分農業工人從事高科技農業。

同樣也是這個時候,依靠經濟高速增長,中國成長為“基建狂魔”。

每個特大城市都有一望無際的摩天大樓;凡是可以建地鐵的城市,都當仁不讓建起了地鐵,未獲批準的城市,仿佛低人一等;很多縣城裏也不乏大公園,大廣場,大濕地;20多個省市已經建成通達每個縣的高速公路網絡,沒有實現這一目標的省份,正在努力追趕;10餘個省建成通達每個地級市的高鐵網絡,沒有高鐵的地級市,仿佛被拋棄在世界經濟的版圖之外一樣。

這股基建大潮,當然也迅速覆蓋到地質條件惡劣的地方,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

中國的每一座城市,外觀上都美輪美奐,免簽之後進入中國旅遊的境外博主,每每對中國的基建成就,包括城建、市政和交通設施等等,發出陣陣驚歎,中國人從中獲得極大的自豪和滿足。

02

但自豪和滿足之餘,也有那麽不易察覺的一絲絲隱憂。

前段時間,我去西部某省參加一個活動。活動結束後,主辦方派車送我去機場,去機場的路程有100多公裏,基本都是高速公路,但車輛很少。我疑惑地問司機怎麽車很少。司機說,原因很簡單,過路費太貴,一公裏要一塊多錢,司機們出不起這個過路費。

我於是聯想到從上海開車到石家莊,1000餘公裏,過路費不過500多一點,一公裏不足0.5元,幾乎便宜一半,我想其重要原因,是該省基本都在山地造高速公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外人看來,真是牛×得不行。但比東部平原地區的造價,恐怕貴了一倍不止,過路費自然要貴一倍以上。

而當地人的收入不僅遠不如東部地區,過路費還要貴上一倍以上,他們如何用得起?什麽時候用呢?節假日免費的時候,高速公路上擠滿了車。

除了過境路段,該省的高速公路營收是很差的。疫情前,我們有兩家人曾經在該省做過為期9天的自駕遊,以前該省以交通不便著稱,但如今的便利讓人印象深刻。

但那時候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少部分過境路段,高速公路上的車很少,甚至一些服務區都關門歇業了。

這樣的高速公路,有什麽盈利和還貸/還債能力?有朋友在該省遇到過一個外省搞基建的老板,該老板被當地欠了幾個億的工程款,根本還不出,當地政府作為高速公路的最終業主,每年隻能付出幾百萬,利息都不夠,該基建老板徒喚奈何,更不敢打官司:關係搞壞了,幾百萬恐怕都沒有了。於是整年整月周旋在那裏,看看能不能用當地其他資源把這幾個億置換出來。

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高速公路企業總負債超過5.8萬億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超過3200億元,運營維護總支出就超過了3000億元。2024年的通行費收入約為6582億元 ,總體而言是個虧損行業。



鑒於各地經濟狀況差異較大,除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個別路段是個錢袋子,很多路段盈利狀況很一般,還有一些的債務窟窿是個無底洞,白送人都無人敢接手。

高鐵狀況與高速公路類似。最新的數據顯示,國鐵集團2025年上半年總負債6.19萬億,資產9.76萬億,負債率約63%。與高速公路一樣,高鐵的盈利區域主要在沿海地區,集中在兩個三角洲地區。

不得不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到本世紀的很多年裏,中國人發現了一條真理性認識:要想富,先修路。隻要把路修好,一定財源滾滾。於是通過各種湊資修路的方式都使出來了,既有財政資金,也有地方債券,中央專項資金,還有吸收社會資本的BOT(建設-經營-轉讓)、肥瘦搭配、BOT+EPC(工程總承包)+股權合作等新模式。資金來源上,既有金融市場融資,也有資源補償模式。

交通改善也存在類似財富增值的邊際效應遞減。急迫的交通需求,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當一些並不太需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也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之下被論證通過,修建成功之日,債務黑洞翩然而至。

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作為業主方,當金融機構合規要求甚高,不肯輕易放款之時,業主方麵對不知就裏,蜂擁而至的EPC方,靈機一動,計上心頭,要求EPC方墊資修建,或者工程完畢,以種種理由,結不了尾款。

且不說墊資修建,還款遙遙無期,即便是尾款,也是工程利潤甚至需要倒貼戶頭,這樣,一大批建築工程公司一下子被拖入債務危機,如果是國有建築工程公司,還可以靠政府信用背書,挺過難關,民營建築公司隻好關門歇業。

交通基礎設施如此,其他一些盈利性的基礎設施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們得到一條商務信息,去幫人看看某個國有的大型寫字樓如何招商。抵近一看,環形的底樓大堂大概100多米長,10多米寬,差不多有兩三層樓高,光是大堂,就占了總建築麵積的將近20%。來考察的商務團隊直搖頭,如此闊大的底樓大堂,非但是巨大的浪費,入駐商戶也不知道該拿它來幹什麽,也不知道如何讓它產生經濟效益,隻好告退。這幢大樓要出租出去,困難重重。

至於大量先進超前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不是隻看社會效益,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測算經濟效益,似乎就不得而知了。

03

有時候和朋友談起這個巨大的反差,問我怎麽看,我想了半天,覺得這不是單純好還是不好的問題。我想打個比方,可能可以解釋問題所在。

我的收入隻住得起三室兩廳。呆在三室兩廳裏,我可以正常吃喝拉撒,可以孝敬長輩,養育孩子,可以下館子,適時外出旅遊,等等。也就是說,我在固定資產上的投入,並不影響我的正常開支和消費,投資和消費之比是正常的。

但是,現在有人遊說我說,住在陸家嘴的大平層更好,說了種種好處,包括房產繼續增值可以覆蓋新增成本,可以接觸到高級人士,機會更多,以及更有麵子,等等,還替我辦好了一切手續,房子都準備好了。

我於是就搬進去了。固然一出門就燈紅酒綠,路上行人的口中都是“億”為單位,也十分有麵子。



問題在於,房產並沒有增值,我的收入付完物業費所剩無幾,我隻好拚命壓縮其他開支,粗茶淡飯,盡量少出門,也不敢輕易置購其他消費品,總之,能省的開支都一律省掉。這就是投資過大,必定壓縮消費。房產增值沒有了,投資成了無效投資,甚至麵臨資產貶值,麵臨過大的維護成本,以及龐大的貸款利息。

投資和消費不匹配,投資壓倒消費,這就是我的困境。很難簡單說這個好還是不好。說它好,是因為這是全中國最好的資產,說它不好,是因為擁有它,搞得我都快揭不開鍋了。

打比方說理,總是漏洞百出,且不去管它,意思到了就行。

最後一個問題,這一切是怎麽造成的?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某個單位上班,我們的一把手在即將離任前,又上馬了一個新的基建項目,即將接任一把手的二把手有些生氣地問,你能不能給我留點?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拒鎮壓學生!六四抗命軍長徐勤先受審照首曝光
做飯喜歡放“蒜”的人,身體到底有什麽特別之處?
特大橋轟然垮塌,基建神話後的巨大黑洞!
拜倫在父親就職典禮上究竟對拜登說了啥?終於揭曉
美國政府大動刀?OPT或被終結 留學生天要塌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武嚇日本!中自今起於黃海8天實彈射擊 距九州僅900公裏
中國遊客取消赴日,專家預測:日本經濟損失"恐達1.7兆"
中國外交部官員解釋“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427-1!眾院壓倒性通過 要求公布愛潑斯坦文件
中日會晤:中方官員雙手插兜送客 日方低頭聽訓…
紐約時報:特朗普無法“翻篇”的愛潑斯坦案
日本官員低頭聽中方講話,胡錫進很高興,評論區很清醒
關於愛潑斯坦文件 美媒揭川普態度突然反轉幕後
中國突然再次宣布: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美國數學危機:學生不會算 老師不會教 體製不肯改!
日本71歲女兒殺死102歲母親震驚全國 稱“我太累了”
美智庫倡台灣能源船隻“掛美國旗” 由美軍艦護航
特朗普盛情款待沙特王儲,就卡舒吉遇害事件為其辯護
高中學曆“逆襲”成大學博導 如何騙過層層審核的?
"城堡法"並非無敵!清潔婦誤闖遭槍殺 屋主被起訴
美國會壓倒性票數通過!公開"淫魔富商"艾普斯坦檔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特大橋轟然垮塌,過度基建的隱患不可不防

冰川思享號 2025-11-18 18:50:37
特大橋轟然垮塌,過度基建的隱患不可不防

急迫的交通需求,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當一些並不太需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也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之下被論證通過,修建成功之日,債務黑洞翩然而至。

11月11日下午,四川省馬爾康市國道317線紅旗特大橋轟然墜入河中,煙塵衝天的視頻,傳遍全網。這座今年1月才完成主跨合龍、號稱“雲中之橋”的關鍵工程,通車不到十個月就意外垮塌,讓人震驚。

我看過幾個建築專家的事故分析,都十分有道理。真實原因是什麽,恐怕還需一段時間才有定論。但聯想到中國像紅旗特大橋這樣,建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公路鐵路和隧道橋梁並不少,而且很多還地處地震帶上或地質條件脆弱的地方,不由得對它們安全性產生一絲絲的擔憂。

01

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幅員遼闊的中國,堪稱世界上地質條件最為惡劣的國家之一,東部少數地方,中西部很多地方,說起來都不太適合人類居住。

清代以來隨著人口爆發式增長,平原地區人滿為患後,人們向山地遷徙,高山之巔,峭壁之側,都能見到農田、村莊或小城鎮的影子。能砍伐的森林已經砍伐一空,開墾成耕地;一些水草豐美的草原也被開成耕地,以求更大的產出;條件一般的草原更是過度放牧,導致沙漠化十分嚴重。

1978年以後,農村體製改革加上技術進步,中國糧食問題在世紀之交得到迅速解決。

這個時候,中國政府適時推出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和天然林保護工程,那些被開墾出來做耕地已經幾十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地方,重新變為森林和草原。

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城市化進程轟然啟動,成千上萬農村人口大規模湧入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那些列入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和天保工程的地區,甚至一些平原地帶,迅速“人去村空”,中國迅速成為全世界森林麵積和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國家。



如果這個趨勢能夠延續下去,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那些原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成為新的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原來的居民經過一兩代人,逐漸搬遷到大中小城市,成為新市民,而農村,隻留下一小部分農業工人從事高科技農業。

同樣也是這個時候,依靠經濟高速增長,中國成長為“基建狂魔”。

每個特大城市都有一望無際的摩天大樓;凡是可以建地鐵的城市,都當仁不讓建起了地鐵,未獲批準的城市,仿佛低人一等;很多縣城裏也不乏大公園,大廣場,大濕地;20多個省市已經建成通達每個縣的高速公路網絡,沒有實現這一目標的省份,正在努力追趕;10餘個省建成通達每個地級市的高鐵網絡,沒有高鐵的地級市,仿佛被拋棄在世界經濟的版圖之外一樣。

這股基建大潮,當然也迅速覆蓋到地質條件惡劣的地方,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

中國的每一座城市,外觀上都美輪美奐,免簽之後進入中國旅遊的境外博主,每每對中國的基建成就,包括城建、市政和交通設施等等,發出陣陣驚歎,中國人從中獲得極大的自豪和滿足。

02

但自豪和滿足之餘,也有那麽不易察覺的一絲絲隱憂。

前段時間,我去西部某省參加一個活動。活動結束後,主辦方派車送我去機場,去機場的路程有100多公裏,基本都是高速公路,但車輛很少。我疑惑地問司機怎麽車很少。司機說,原因很簡單,過路費太貴,一公裏要一塊多錢,司機們出不起這個過路費。

我於是聯想到從上海開車到石家莊,1000餘公裏,過路費不過500多一點,一公裏不足0.5元,幾乎便宜一半,我想其重要原因,是該省基本都在山地造高速公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外人看來,真是牛×得不行。但比東部平原地區的造價,恐怕貴了一倍不止,過路費自然要貴一倍以上。

而當地人的收入不僅遠不如東部地區,過路費還要貴上一倍以上,他們如何用得起?什麽時候用呢?節假日免費的時候,高速公路上擠滿了車。

除了過境路段,該省的高速公路營收是很差的。疫情前,我們有兩家人曾經在該省做過為期9天的自駕遊,以前該省以交通不便著稱,但如今的便利讓人印象深刻。

但那時候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少部分過境路段,高速公路上的車很少,甚至一些服務區都關門歇業了。

這樣的高速公路,有什麽盈利和還貸/還債能力?有朋友在該省遇到過一個外省搞基建的老板,該老板被當地欠了幾個億的工程款,根本還不出,當地政府作為高速公路的最終業主,每年隻能付出幾百萬,利息都不夠,該基建老板徒喚奈何,更不敢打官司:關係搞壞了,幾百萬恐怕都沒有了。於是整年整月周旋在那裏,看看能不能用當地其他資源把這幾個億置換出來。

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高速公路企業總負債超過5.8萬億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超過3200億元,運營維護總支出就超過了3000億元。2024年的通行費收入約為6582億元 ,總體而言是個虧損行業。



鑒於各地經濟狀況差異較大,除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個別路段是個錢袋子,很多路段盈利狀況很一般,還有一些的債務窟窿是個無底洞,白送人都無人敢接手。

高鐵狀況與高速公路類似。最新的數據顯示,國鐵集團2025年上半年總負債6.19萬億,資產9.76萬億,負債率約63%。與高速公路一樣,高鐵的盈利區域主要在沿海地區,集中在兩個三角洲地區。

不得不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到本世紀的很多年裏,中國人發現了一條真理性認識:要想富,先修路。隻要把路修好,一定財源滾滾。於是通過各種湊資修路的方式都使出來了,既有財政資金,也有地方債券,中央專項資金,還有吸收社會資本的BOT(建設-經營-轉讓)、肥瘦搭配、BOT+EPC(工程總承包)+股權合作等新模式。資金來源上,既有金融市場融資,也有資源補償模式。

交通改善也存在類似財富增值的邊際效應遞減。急迫的交通需求,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當一些並不太需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也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之下被論證通過,修建成功之日,債務黑洞翩然而至。

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作為業主方,當金融機構合規要求甚高,不肯輕易放款之時,業主方麵對不知就裏,蜂擁而至的EPC方,靈機一動,計上心頭,要求EPC方墊資修建,或者工程完畢,以種種理由,結不了尾款。

且不說墊資修建,還款遙遙無期,即便是尾款,也是工程利潤甚至需要倒貼戶頭,這樣,一大批建築工程公司一下子被拖入債務危機,如果是國有建築工程公司,還可以靠政府信用背書,挺過難關,民營建築公司隻好關門歇業。

交通基礎設施如此,其他一些盈利性的基礎設施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們得到一條商務信息,去幫人看看某個國有的大型寫字樓如何招商。抵近一看,環形的底樓大堂大概100多米長,10多米寬,差不多有兩三層樓高,光是大堂,就占了總建築麵積的將近20%。來考察的商務團隊直搖頭,如此闊大的底樓大堂,非但是巨大的浪費,入駐商戶也不知道該拿它來幹什麽,也不知道如何讓它產生經濟效益,隻好告退。這幢大樓要出租出去,困難重重。

至於大量先進超前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不是隻看社會效益,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測算經濟效益,似乎就不得而知了。

03

有時候和朋友談起這個巨大的反差,問我怎麽看,我想了半天,覺得這不是單純好還是不好的問題。我想打個比方,可能可以解釋問題所在。

我的收入隻住得起三室兩廳。呆在三室兩廳裏,我可以正常吃喝拉撒,可以孝敬長輩,養育孩子,可以下館子,適時外出旅遊,等等。也就是說,我在固定資產上的投入,並不影響我的正常開支和消費,投資和消費之比是正常的。

但是,現在有人遊說我說,住在陸家嘴的大平層更好,說了種種好處,包括房產繼續增值可以覆蓋新增成本,可以接觸到高級人士,機會更多,以及更有麵子,等等,還替我辦好了一切手續,房子都準備好了。

我於是就搬進去了。固然一出門就燈紅酒綠,路上行人的口中都是“億”為單位,也十分有麵子。



問題在於,房產並沒有增值,我的收入付完物業費所剩無幾,我隻好拚命壓縮其他開支,粗茶淡飯,盡量少出門,也不敢輕易置購其他消費品,總之,能省的開支都一律省掉。這就是投資過大,必定壓縮消費。房產增值沒有了,投資成了無效投資,甚至麵臨資產貶值,麵臨過大的維護成本,以及龐大的貸款利息。

投資和消費不匹配,投資壓倒消費,這就是我的困境。很難簡單說這個好還是不好。說它好,是因為這是全中國最好的資產,說它不好,是因為擁有它,搞得我都快揭不開鍋了。

打比方說理,總是漏洞百出,且不去管它,意思到了就行。

最後一個問題,這一切是怎麽造成的?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某個單位上班,我們的一把手在即將離任前,又上馬了一個新的基建項目,即將接任一把手的二把手有些生氣地問,你能不能給我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