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你太胖了,美國不要你!

你太胖了,美國不要你!

文章來源: 留學生日報 於 2025-11-14 14:02:4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你太胖了,美國不要你!



就在大家以為美國簽證已經夠難的時候,新的審查指引再次突破想象邊界——肥胖,竟然被納入了簽證官能否放行的考量因素。換句話說,體重超標,也可能成為你被懷疑“會拖累美國醫保體係”的理由之一。

與此同時,白宮另一邊,特朗普正忙著宣布減肥藥大降價,砍到連製藥公司的人都當場暈倒,全美首個以總統姓氏命名的“TrumpRx大藥房”也隨之登場。

一手是收緊“胖子簽證”,一手是推動全國減肥。這些原本零散的新聞,拚在一起卻指向同一個趨勢:美國正在把身體狀況——尤其是體重——變成一種新的移民篩選門檻。對於準備赴美留學的人來說,這種變化既現實、又荒誕,而且正在悄悄發生。





2025年11月,一份由美國國務院下發的“外交電報”在社交媒體與政策圈迅速發酵。

據KFF Health News與Politico披露,美國國務卿Marco Rubio已指示全球駐外使領館,將包括“肥胖”在內的慢性病,列入評估簽證申請人是否可能成為“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的關鍵因素。



沒錯,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簽證審核中,體重超標,可能就等於“經濟負擔”,從而成為簽證被拒的重要理由之一。

根據披露內容,這份電報列舉了多項可構成公共財政負擔的健康問題,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精神健康障礙、神經係統疾病……以及“obesity”(肥胖)。



電報特別引用美國CDC的數據稱,成年人肥胖會顯著提升患高血壓、膽結石、睡眠呼吸暫停等病症的風險,從而造成高昂的長期醫療支出。由此得出結論:哪怕申請人暫時沒有病,但隻要“潛在治療成本高”,就有理由引發移民官的擔憂。

這一邏輯的危險之處在於,它模糊了“醫療風險”與“移民價值”之間的界限,將慢性病人群、甚至超重群體一刀切打上“經濟拖累”的標簽。



尤其是針對移民簽證、長期居留簽證,以及部分涉及醫保福利的項目申請,這份指引被明確定義為“可據此拒簽”的工具,相關裁量權被大幅放大。

外界第一時間指出:這是對美國長期執行的“個案評估”原則的嚴重背離。公共負擔條款本意是防止申請人依賴政府救助生活,但現在,它正在被拓展成一種生理門檻:胖,就是潛在負擔。



更諷刺的是,此舉恰恰發生在美國自身肥胖問題最嚴重的背景下——2025年,已有超42%的美國成年人符合臨床肥胖標準,嚴重肥胖比例接近11%。也就是說,如果這套標準用在美國人自己身上,至少1億人可能“無權移民美國”。



就在這份“拒胖”電報發布的同一周,特朗普站上了白宮講台,宣布了一項他自認為“堪比醫保改革”的超級政績——

減肥藥降價了,而且是“骨折式”的降價。

特朗普在發布會上聲稱,經過與藥企的激烈談判,美國兩款主流注射類減肥藥:諾和諾德的Wegovy(司美格魯肽)和禮來的Zepbound(替爾泊肽),將從每月1300美元與1086美元的原價,降至350美元/月,並計劃在2026年前進一步壓低至245美元/月。



就在特朗普講得興起時,意外發生了:

站在他身後的一名製藥企業代表突然雙腿發軟,當場暈倒,發布會被迫中斷。



據多家媒體報道,暈倒者可能是諾和諾德經理戈登·芬德利,也可能是禮來公司的代表,身份暫未最終確認。



但有一點大家達成共識:

不管暈倒的是誰,他都有充分理由暈,因為降價幅度實在太驚人。

從1300美元 → 350美元

從1086美元 → 350美元

這不是在降價,是在“跳樓”。

並且,降價不僅適用於聯邦醫保Medicare用戶,也將適配一個新平台——TrumpRx.gov,即“特朗普大藥房”。



這個平台不銷售藥物,而是直接連接藥企與消費者,為未購買醫保的近3000萬美國人提供低價購藥通道。換句話說,即便你是自掏腰包,也能拿到和聯邦醫保一樣的折扣。

而減肥藥之所以被優先砍價,不是因為罕見、昂貴或特殊用途,而是——它夠“大眾”。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

“有1億美國人超重,而減肥藥是他們的剛需。讓這些人變瘦,就能減少糖尿病、高血壓的醫保支出,這比任何醫療補貼都更有意義。”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威脅對諾和諾德與禮來的原料進口加征100%懲罰性關稅,迫使藥企就範。幾輪談判下來,兩大製藥巨頭認清形勢,選擇合作。



但有趣的是,特朗普的“砍價”行為並不是完全逆風操作。根據《金融時報》與Axios報道:這兩款藥的專利即將在2026年前後到期,屆時大量中國與印度的仿製藥將湧入市場,全球價格戰一觸即發。此刻提前談價,既是特朗普“攢政績”,也是藥企的戰略退讓。

一邊是在政策上對“胖人”加以篩選與歧視;一邊又在市場端通過降價“鼓勵減肥”,美國政府正將“肥胖”當成一項係統工程來解決。



隻不過,這個係統太過“表裏不一”:

在簽證口徑上,肥胖=潛在公共負擔;

在醫保口徑上,減肥=節約財政支出;

在選票口徑上,特朗普=帶來健康的“藥神”;

而在現實中——全球超重人群,成了被政策圍獵的一群人。



從簽證拒簽理由,到醫保藥品議價,再到特朗普在TrumpRx官網大頭照下的“美國瘦身計劃”,美國的醫療係統、移民政策與選舉語言,正呈現出一種高度一致的“生理政治”敘事:

身體本身,成了篩選工具。

過去,美國的移民甄別強調經濟能力、學曆背景、犯罪記錄等“社會性條件”;而現在,“健康體態”也悄然成為門檻之一。



這是技術官僚主義的勝利,還是對身體自由的蔑視?

在這套新政下,一個普通留學生,如果BMI略超出標準、伴隨家族糖尿病史,在簽證麵試時可能會被視為“潛在公共支出者”;而一個靠著注射Wegovy成功瘦身10公斤的用戶,不僅可能在簽證上更有優勢,還能在醫保補貼下每月少花900美元。

“瘦者自由,胖者滯留。” 這不僅是一句諷刺,也正在變成現實。



而在這場政策風暴之外,還有一個隱秘的全球博弈坐標:據《金融時報》統計,中國有超過10家藥企正準備司美格魯肽的仿製藥攻勢,未來GLP-1市場的價格戰,將不僅是“特朗普vs藥企”,更是“美國產業鏈 vs 中國藥廠”。



從簽證審查到醫保談判,從減肥藥價格戰到特朗普重新建構“健康國家主義”的敘事,美國正在重塑自己的“體製體態”,甚至把這場戰爭延伸到簽證審查與生物政治的邊界。

我們在簽證審查中看見的不隻是胖與瘦,更是政策權力對身體的最終定義。



想來真諷刺:

上一個因為“胖”上熱搜的國家,是日本——他們曾推出“肥胖警察”與腰圍紅線。

而現在,美國也來了,隻不過方式更“文明”:不打擊你,隻是拒你入境。

留學生該如何自處?

在這個越來越計較體重、血壓、血糖的移民時代,也許以後出國前需要的不隻是簽證指導——還得配一份減脂食譜和BMI控製計劃。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遺體檢出精液 連雲港女職員陪酒死亡 5鎮幹部被處理
幫女鄰居擊斃裸體闖入者 老兵雙腿折斷第一時間拿槍
荒野求生唯一女選手“冷美人”退賽:被送醫後診斷為…
中國女歌手在工作過程中,因電動座椅架擠壓身亡
她在美國航班上喊“我們生活在法西斯國家” 下場曝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外交部:高市早苗不思悔改 癡心妄想 螳臂擋車…
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耶倫嚴厲警告:美國政治製度麵臨“致命危險”
白卡重大改革!恢複資產審查 車 房 存款 現金都要算
她懟上川普!MAGA議員格林宣布法案廢除H-1B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大佐回來了?日本考慮在自衛隊恢複“軍銜”與“兵種”
神舟21號成功降落內蒙 神舟20號3名太空人順利回家
WSJ記者:今年常聽到人說,美國正變得更像中國…
食品價格成罩門?川普擬讓步 大規模豁免關稅
費加羅報:安世大戰 中國一記反手給歐洲上了堂工業課
俄430架無人機大規模攻擊 撞進基輔公寓大樓爆炸
5馬赫高超音速電磁砲!中國核航母恐加裝致命殺器
川普二任首度對台軍售 中國表達強烈不滿
你太胖了,美國不要你!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你太胖了,美國不要你!

留學生日報 2025-11-14 14:02:41


你太胖了,美國不要你!



就在大家以為美國簽證已經夠難的時候,新的審查指引再次突破想象邊界——肥胖,竟然被納入了簽證官能否放行的考量因素。換句話說,體重超標,也可能成為你被懷疑“會拖累美國醫保體係”的理由之一。

與此同時,白宮另一邊,特朗普正忙著宣布減肥藥大降價,砍到連製藥公司的人都當場暈倒,全美首個以總統姓氏命名的“TrumpRx大藥房”也隨之登場。

一手是收緊“胖子簽證”,一手是推動全國減肥。這些原本零散的新聞,拚在一起卻指向同一個趨勢:美國正在把身體狀況——尤其是體重——變成一種新的移民篩選門檻。對於準備赴美留學的人來說,這種變化既現實、又荒誕,而且正在悄悄發生。





2025年11月,一份由美國國務院下發的“外交電報”在社交媒體與政策圈迅速發酵。

據KFF Health News與Politico披露,美國國務卿Marco Rubio已指示全球駐外使領館,將包括“肥胖”在內的慢性病,列入評估簽證申請人是否可能成為“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的關鍵因素。



沒錯,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簽證審核中,體重超標,可能就等於“經濟負擔”,從而成為簽證被拒的重要理由之一。

根據披露內容,這份電報列舉了多項可構成公共財政負擔的健康問題,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精神健康障礙、神經係統疾病……以及“obesity”(肥胖)。



電報特別引用美國CDC的數據稱,成年人肥胖會顯著提升患高血壓、膽結石、睡眠呼吸暫停等病症的風險,從而造成高昂的長期醫療支出。由此得出結論:哪怕申請人暫時沒有病,但隻要“潛在治療成本高”,就有理由引發移民官的擔憂。

這一邏輯的危險之處在於,它模糊了“醫療風險”與“移民價值”之間的界限,將慢性病人群、甚至超重群體一刀切打上“經濟拖累”的標簽。



尤其是針對移民簽證、長期居留簽證,以及部分涉及醫保福利的項目申請,這份指引被明確定義為“可據此拒簽”的工具,相關裁量權被大幅放大。

外界第一時間指出:這是對美國長期執行的“個案評估”原則的嚴重背離。公共負擔條款本意是防止申請人依賴政府救助生活,但現在,它正在被拓展成一種生理門檻:胖,就是潛在負擔。



更諷刺的是,此舉恰恰發生在美國自身肥胖問題最嚴重的背景下——2025年,已有超42%的美國成年人符合臨床肥胖標準,嚴重肥胖比例接近11%。也就是說,如果這套標準用在美國人自己身上,至少1億人可能“無權移民美國”。



就在這份“拒胖”電報發布的同一周,特朗普站上了白宮講台,宣布了一項他自認為“堪比醫保改革”的超級政績——

減肥藥降價了,而且是“骨折式”的降價。

特朗普在發布會上聲稱,經過與藥企的激烈談判,美國兩款主流注射類減肥藥:諾和諾德的Wegovy(司美格魯肽)和禮來的Zepbound(替爾泊肽),將從每月1300美元與1086美元的原價,降至350美元/月,並計劃在2026年前進一步壓低至245美元/月。



就在特朗普講得興起時,意外發生了:

站在他身後的一名製藥企業代表突然雙腿發軟,當場暈倒,發布會被迫中斷。



據多家媒體報道,暈倒者可能是諾和諾德經理戈登·芬德利,也可能是禮來公司的代表,身份暫未最終確認。



但有一點大家達成共識:

不管暈倒的是誰,他都有充分理由暈,因為降價幅度實在太驚人。

從1300美元 → 350美元

從1086美元 → 350美元

這不是在降價,是在“跳樓”。

並且,降價不僅適用於聯邦醫保Medicare用戶,也將適配一個新平台——TrumpRx.gov,即“特朗普大藥房”。



這個平台不銷售藥物,而是直接連接藥企與消費者,為未購買醫保的近3000萬美國人提供低價購藥通道。換句話說,即便你是自掏腰包,也能拿到和聯邦醫保一樣的折扣。

而減肥藥之所以被優先砍價,不是因為罕見、昂貴或特殊用途,而是——它夠“大眾”。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

“有1億美國人超重,而減肥藥是他們的剛需。讓這些人變瘦,就能減少糖尿病、高血壓的醫保支出,這比任何醫療補貼都更有意義。”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威脅對諾和諾德與禮來的原料進口加征100%懲罰性關稅,迫使藥企就範。幾輪談判下來,兩大製藥巨頭認清形勢,選擇合作。



但有趣的是,特朗普的“砍價”行為並不是完全逆風操作。根據《金融時報》與Axios報道:這兩款藥的專利即將在2026年前後到期,屆時大量中國與印度的仿製藥將湧入市場,全球價格戰一觸即發。此刻提前談價,既是特朗普“攢政績”,也是藥企的戰略退讓。

一邊是在政策上對“胖人”加以篩選與歧視;一邊又在市場端通過降價“鼓勵減肥”,美國政府正將“肥胖”當成一項係統工程來解決。



隻不過,這個係統太過“表裏不一”:

在簽證口徑上,肥胖=潛在公共負擔;

在醫保口徑上,減肥=節約財政支出;

在選票口徑上,特朗普=帶來健康的“藥神”;

而在現實中——全球超重人群,成了被政策圍獵的一群人。



從簽證拒簽理由,到醫保藥品議價,再到特朗普在TrumpRx官網大頭照下的“美國瘦身計劃”,美國的醫療係統、移民政策與選舉語言,正呈現出一種高度一致的“生理政治”敘事:

身體本身,成了篩選工具。

過去,美國的移民甄別強調經濟能力、學曆背景、犯罪記錄等“社會性條件”;而現在,“健康體態”也悄然成為門檻之一。



這是技術官僚主義的勝利,還是對身體自由的蔑視?

在這套新政下,一個普通留學生,如果BMI略超出標準、伴隨家族糖尿病史,在簽證麵試時可能會被視為“潛在公共支出者”;而一個靠著注射Wegovy成功瘦身10公斤的用戶,不僅可能在簽證上更有優勢,還能在醫保補貼下每月少花900美元。

“瘦者自由,胖者滯留。” 這不僅是一句諷刺,也正在變成現實。



而在這場政策風暴之外,還有一個隱秘的全球博弈坐標:據《金融時報》統計,中國有超過10家藥企正準備司美格魯肽的仿製藥攻勢,未來GLP-1市場的價格戰,將不僅是“特朗普vs藥企”,更是“美國產業鏈 vs 中國藥廠”。



從簽證審查到醫保談判,從減肥藥價格戰到特朗普重新建構“健康國家主義”的敘事,美國正在重塑自己的“體製體態”,甚至把這場戰爭延伸到簽證審查與生物政治的邊界。

我們在簽證審查中看見的不隻是胖與瘦,更是政策權力對身體的最終定義。



想來真諷刺:

上一個因為“胖”上熱搜的國家,是日本——他們曾推出“肥胖警察”與腰圍紅線。

而現在,美國也來了,隻不過方式更“文明”:不打擊你,隻是拒你入境。

留學生該如何自處?

在這個越來越計較體重、血壓、血糖的移民時代,也許以後出國前需要的不隻是簽證指導——還得配一份減脂食譜和BMI控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