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文章來源: BBC 於 2025-11-14 09:46:1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沈伯洋國會辦公室提供,台灣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沈伯洋遭北京指控涉嫌“從事分裂國家活動”發布通緝後,在德國國會前拍攝影片回應。

中國官方近日先後對台灣民進黨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網紅“八炯”與“閩南狼”涉“從事分裂國家活動”發布通緝令並懸賞追捕,聲稱將透過國際刑警組織進行全球追緝,引發國際關注。

沈伯洋是“黑熊學院”創辦人,長期推動民防訓練並研究中國認知作戰;兩名網紅則因製作《中國統戰紀錄片》而知名。三人皆被視為在台灣社會具有影響力、積極捍衛台灣主權的代表性人物,中方則認定他們從事“台獨工作”或是“台獨打手”。

這是北京首次針對台灣現任立委采取“跨境司法”手段,外界憂心中共“長臂管轄”恐影響台灣參與國際事務。沈伯洋在通緝令壓力下仍前往德國國會進行交流。台灣總統賴清德則回應,中國對台灣並無管轄權,並呼籲立法院跨黨派聲援沈伯洋。

多名學者向BBC中文分析,北京對台灣政治人物的製裁行動正持續升級,未來可能擴大名單。此舉結合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也在測試國際反應,藉此重申“台灣議題”是中國的核心底線。

“紅色通緝令”

中國官媒央視11月9日播出一段七分鍾的紀錄片,指控台灣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包括創辦“黑熊學院”,宣揚台獨理念,三年內訓練逾300萬名“黑熊勇士”協助防衛台灣,獲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藉外部勢力推動議程等。

紀錄片還批評沈伯洋向台灣青少年傳播“仇中”思想,並引述前國民黨立委邱毅指稱他打擊台商。

此前,重慶市公安局在10月28日宣布以“分裂國家罪”立案偵查沈伯洋,表示將依法核實舉報線索。影片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程雷,指當局根據證據偵辦情況,發布通緝令後,“可以利用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紅通’(紅色通報,俗稱‘紅色通緝令’)等一係列的追捕措施,在全球範圍內對他進行抓捕”。

而緊接在沈伯洋後,中方擴大這波通緝行動。央視11月13日報導,福建泉州市公安局發布懸賞通告,指台灣網紅“八炯”及“閩南狼”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等罪名,懸賞金額最高達人民幣25萬元(約新台幣100萬元,折合3.2萬美元)。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福建泉州市公安局發布懸賞通告,指台灣網紅“八炯”及“閩南狼”被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等罪,公開兩人本名及身分證字號等個資。

根據資料,國際刑警共分八種通告,以通告的左上角國際刑警警徽的顏色而命名,“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屬最高級別。紅色通緝令獲部分國際刑警的成員國賦予法律權力,可臨時拘捕或拘留有關人士,以待提出引渡的要求,但這並非國際逮捕令,成員國會根據自己的法律程序和國際義務決定是否采取行動。

中方行動在台灣引發輿論熱議,政府單位也接連發布聲明駁斥。台灣總統府表示,中國對台灣沒有司法管轄權,並批評中國對沈伯洋進行全球抓捕的說法,是“典型的跨國鎮壓”,形容此舉“粗暴且不可接受”。

沈伯洋回應中國央視播出的紀錄片,批評內容“充滿謊言與捏造”,並指中國藉此進行“長臂管轄”與政治恐嚇,稱該舉“是對台灣民主的威脅,而非針對個人”。

他表示,影片指控他接受美國資金及台商捐款,與國內部分政治人物的說法如出一轍,但從未提出證據。他批評北京“妄想透過法律戰與宣傳戰幹預台灣政治焦點”,並警告中國“不要以此掩飾武力犯台的野心”。

沈伯洋近年多次遭中國製裁,但這次調查由地方公安局發起,並直接援引刑法與國家安全法,顯示北京可能在未來采取跨境逮捕行動。他強調,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中國無權在台灣行使司法管轄,“這是中國對台灣公民的集體恐嚇,意在讓民眾噤聲”,並表示自己“絕不退縮”。

在通緝壓力下,沈伯洋11月12日依原定行程抵達德國,出席德國聯邦議院舉行的“獨裁國家假資訊對民主與人權的威脅”聽證會,他表示入境德國過程一切正常,也未申請特別保護。

  沈伯洋是誰?

現年43歲的沈柏洋是台灣現任立法委員,2023年受民進黨提名,於隔年當選,主張防範中國對台灣的法律戰、資訊戰和認知作戰,推動代理人法案、全民防衛改革等。

他是刑法專業的法律學者,曾任台灣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所長,從政前多年投入社會參與,他創辦“黑熊學院”、台灣民主實驗室,並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等。



Getty Images,立委沈伯洋發起“黑熊學院”推廣全民防衛教育,與國際互動頻繁,使其受到北京鎖定。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係教授王宏仁向BBC中文分析,沈伯洋成為北京關注焦點,與其被指與“境外勢力”合作、並透過“黑熊學院”推動組織性行動有關,這在中共眼中不僅是學術和政策倡議,更涉及民防訓練,構成“組織性犯罪”並帶來直接威脅。

2021年,沈伯洋與台灣戰略學者共同發起“黑熊學院”,推廣全民防衛教育,讓台灣民眾具備抗敵意識與戰時基本自衛能力,包括避難、急救等技能。該計劃獲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讚助新台幣6億元(1930萬美元;1億3730萬人民幣),並曾獲得美國在台協會對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小額資助。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翁履中向BBC中文指出,台灣不乏主張台灣主體性的政治人物,沈伯洋遭鎖定,是因為他具國際知名度,創辦黑熊學院,又與美方和國際社會互動頻繁,中方認定與境外勢力勾結,“對北京而言是很適合作為殺雞儆猴的標靶。”

王宏仁指出,沈伯洋在台灣有特殊政治地位,其踏入政壇就獲民進黨高度重用,與黨內核心領導人關係密切,其長年研究認知戰、資訊戰等議題,言論與論述具煽動性,在年輕族群中具有“偶像式影響力”,對社會影響廣泛,“是北京最擔心的部分”。

這並非中方首次對沈伯洋實施製裁。2024年國台辦將沈伯洋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禁止沈伯洋及其家屬進入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並限製“黑熊學院”及其關聯機構與中國機構往來。

2025年,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接連對沈伯洋父親在中國經商進行負麵報導,指控其父婚姻出軌和與中國企業合作獲取暴利,國台辦隨後公開宣布廢除沈父在中國注冊的公司。

沈伯洋回應指中共官媒造謠,其父並非中國台商,而是中南美台商,已六年未踏足中國。

  被通緝網紅曾舉報“陸配”

另外兩名被波通緝的台灣知名網紅包括“八炯”及“閩南狼”。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背景的微信帳號在福建泉州公安局發布消息,揭露中國處置兩人的原因,包含炒作中國統戰威脅、舉報“陸配”、勾結外部勢力等。

當局隨後公布“八炯”攝影工作室核心成員名單,並指未將這些人列入懸賞通告,“是希望給予他們知途迷返、改過自新的機會”,中方依法懲“獨”僅限於少數人。

“八炯”和“閩南狼”都是知名親綠網紅。31歲的“八炯”經營YouTube頻道“攝徒日記”,追蹤人數超過百萬,他早期多介紹花蓮旅遊等生活內容,後來轉型為“反共”政治評論,以直接、嘲諷及煽動風格吸引粉絲。26歲的“閩南狼”則是饒舌歌手及網紅,原本在中國開公司,2024年被中國網民貼上“台獨”標簽後返台。

兩人去年底製作《中國統戰紀錄片》,指控中國共產黨“利誘、收買”台灣特定網紅“舔共”,影片上下集有超過500萬點閱。他們也成為台灣大罷免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多次現身台中、花蓮、桃園等地的綠營造勢集會。



Getty Images,之前台灣一名“陸配”劉振亞(亞亞)被台灣政府認定在台散播戰爭言論因此撤銷她的居留權要求她離境。

今年3月國台辦推出“台獨”打手、幫凶迫害台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名單就包含當時舉報陸配“亞亞”劉振亞的網紅“八炯”及“閩南郎”。

“八炯”發布影片回應中方懸賞通告,強調自己的“抗中保台”是“抵抗中國共產黨、保護中華民國”,呼籲台灣政府保護被中共威脅的國民。

“閩南狼”則回應,自己隻做認為自己對的事,而不是別人希望他做的事。

政治學者翁履中指出,沈伯洋和兩名網紅分別觸及中共當局不同層次的紅線,“八炯”和“閩南狼”主因為檢舉“陸配”傷害中國人民權益。不過兩起案件仍有些許不同,沈伯洋由重慶公安立案調查,由於重慶為直轄市,立案直屬中央,直接由中央單位蒐證;兩名網紅的案件則是由泉州公安立案,並且祭出懸賞,表示還有證據待搜查。

“但後續應該都會有法律動作,就算沒有真的抓到人,也會起訴並交由法院判決。”

  製裁升級“法律戰”



Getty Images,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日前拋出兩岸和平統一,台灣會有七個“更好”論述。

自2020年起,北京製定“台獨頑固分子”名單,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外交部長吳釗燮、駐美代表蕭美琴及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人陸續被列入。2023年,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後,中方再度對蕭美琴實施製裁,並強調“終身追責”。

2024年,名單擴及媒體人士,包括政論節目主持人劉寶傑等。目前累計涉及15人及4個組織。中方稱,名單中的人士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裂國家罪”,行為包括建立“台獨分裂組織”或否認“台灣屬於中國”等,最高可判死刑,且可在嫌疑人不到案情況下起訴。

學者分析,沈伯洋案是北京首次針對台灣現任立委采取“跨境司法”手段,顯示對政治人物製裁升級。過往列入名單仍屬政治表述,但地方公安局公開指控“分裂國家罪”,可能觸發實質執法。

近年台灣人遭中國指控“分裂國家”或相關罪名的案例中,最受關注的是2017年李明哲事件。李明哲是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當年經澳門入境中國境內被國安人員逮捕,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五年,2022年刑滿返台。

政治學者王宏仁指出,《央視》報導宣稱透過國際刑警組織全球通緝,意味台灣政治人物即使不進入中國,在國際旅行時也可能麵臨法律風險,恐影響台灣參與國際事務。“尤其國會議員外交頻繁,出國轉機選擇有限造成不便外,不隻沈伯洋,助理或身邊的人若遭逮捕,後果將非常嚴重。”

台灣外交部日前警告,中方恐藉此施壓其他國家,引渡台灣人至中國受審,並已指示駐外館處加強防範,視情況調整旅遊警示。

據統計,中國目前已與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南韓、泰國、墨西哥等超過60個國家簽訂刑事司法互助條約,並與60多國完成引渡條約簽署。



Getty Images,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李明哲,2017年經澳門入境中國境內,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遭中國國安人員逮捕。

“長臂管轄”

王宏仁分析,兩名網紅遭通緝,也與兩人持續在網路發表言論、拆穿中國認知戰有關,這也意味著未來隻要被中方認定從事“台獨工作”或是“台獨打手”,甚至與境外勢力有關的機構或人員,都可能成為擴大解釋的對象,北京將結合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讓恐懼成為對台政策的日常工具。

政治學者翁履中指出,這波通緝行動對內有宣示意味,強調中國政府“不會放任台獨言論”,並藉民族主義凝聚支持;對外則意在恐嚇台灣社會,製造壓力。北京過去以軍機繞台施壓,但效果逐漸鈍化,現在改以“長臂管轄”方式,讓台灣民眾感受到個人層麵的風險,進而影響言論與行為。

“有些人會認為是沈伯洋太過於挑釁的結果,但無論和平派、抗中派哪方陣營,都會感到北京很強悍,會有點害怕,不要得罪中國政府,人民普遍感受是負麵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莊嘉穎對BBC分析,中國現階段的做法為認知戰手段,目的在於向台灣民眾和政治人物釋出明確威脅,“北京希望部分台灣人因恐懼而更快退縮,不去反抗來自中國的壓力”。

莊嘉穎補充,國際社會對中國跨境製裁的看法分歧。一些對此敏感的國家,可能視之為“跨境鎮壓”,並加強防範中國影響力;但對中國高度依賴的國家,則可能更傾向接受北京的要求,這種壓力可能影響台灣政治人物的國際行程,“部分國家或許不願讓沈伯洋入境,以免與中國關係受損”。

中國國台辦12日表示,相關懲治措施並非針對所有台灣民眾的集體脅迫,“隻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



Getty Images,川普習近平日前會晤結束,川普會後表示沒有提到台灣議題。

“川習會”後測試國際反應?

值得留意的是,中共在這個時間點宣布“懲獨”,除了製造寒蟬效應,同時也在提醒美國與國際社會“台灣議題”是中國底線。

王宏仁指出,中方選擇此時采取行動,與近期兩岸及中美互動有關。總統賴清德在雙十國慶演說後,兩岸溝通並未改善,而中美在台灣問題上也缺乏進展。據他了解,近期“川習會”中,台灣議題並未獲得美方配合,顯示北京在國際層麵難以推動統一進程,因而轉向對台灣施壓。

他指出,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才在台灣光複80周年慶祝大會上拋出兩岸和平統一,台灣會有七個“更好”論述,隨即懲治台獨公告,目的就是在向台灣人民傳達“選擇正確”的好處;隨著明年中國兩會臨近,北京可能推出更完整的對台策略,有跡象顯示王滬寧已召集涉台單位研議,準備製定一套係統性的“攻略計劃”。

翁履中指出,北京此舉也在測試國際反應,“如果美國等大國沒有明確反製,中方會認為底線寬鬆,未來可能采取更多行動”。

目前國際社會尚未有公開聲援台灣立委沈伯洋,或反對中方行動的聲音。

沈伯洋12日出席德國聯邦議院的“獨裁國家假資訊對民主與人權的威脅”聽證會時公開提到,最近中國政府宣布將他列入通緝名單。



Getty Images,台灣副總統蕭美琴日前參與IPAC年度峰會,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象征台灣外交進展。

台灣政府如何應對

針對中方的通緝行動,台灣行政院表示,無法容忍中國“跨國鎮壓”的行徑,將與民主國家合作抵製並防堵此類不法行為。陸委會提醒,若民眾配合中共懸賞通告提供線索,可能觸犯相關法律。

台灣總統賴清德日前呼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應站出來維護國會尊嚴,並率領跨黨派委員聲援沈伯洋。

韓國瑜則回應,若賴總統真要幫沈伯洋,應考慮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重建朝野互動,並撤回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政策。國民黨團則建議,立法院可成立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並與對岸實質交涉以解決問題。

學者翁履中觀察,台灣兩大政黨及民意在此議題上高度分歧,難以形成一致回應。國民黨認為兩岸緊張源於民進黨強化抗中、采取強硬對抗,主張必須從整體架構降溫,並由政府最高層級釋出橄欖枝,才能緩和局勢,雖支持保護個別立委,但認為關鍵在於結構性緊張。反之,民進黨則認為,兩岸緊張並非台灣挑釁,而是中方采取更強硬手段,雙方認知差異顯著。

翁履中指出,中方目前的行動仍屬“威脅”層麵,主要目的在向國際社會宣示,並測試台灣及其盟友的反應。

他建議,台灣應強化“務實外交”,與各國簽署司法互助協議,並研議預防性措施,例如經濟製裁、凍結中國國安部海外資產、限製中國官員出境等,以提高北京的顧忌。若中國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布通緝,台灣必須與盟友協調攔截機製,確保國人安全。

“今天發生在沈伯洋或網紅身上,明天可能擴及更多人,政府必須提出實質方案,而非僅止於抗議。”



Getty Images,麵對北京持續的外交壓力,台灣日前曾向南非實施晶片出口管製。

學者莊嘉穎表示,中國可能擴張跨境鎮壓手段,台灣敏感人物需強化風險管理,政府則應與理念相近國家建立穩固合作機製,部分國家難以承受來自中國的壓力,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在新的國際遊戲規則下生存,並確保談判籌碼。

莊嘉穎指出,除了合作,台灣也需考慮施壓手段,甚至包括經濟製裁或晶片出口限製,“國際環境的強硬一麵愈加凸顯,僅靠合作與交易恐不足,台灣必須像其他國家一樣,具備反製與施壓的能力”。

他也強調,台灣社會必須思考自身要維護的價值與生活方式,並建立更大共識,如何保護民主製度與法律保障,若恐懼擴散,可能導致互信降低、社會撕裂。

彭博社日前報導,台灣政府正考慮是否在更廣泛的外交策略中,將晶片出口管製作為回應手段,並研究是否針對其他“不友善國家”采取類似措施。

對此,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相關選項確實列入評估,但不代表一定會執行,“若對方損害我國利益,我們就必須有所回應”。至於是否專指先前被列入製裁的南非,或涉及其他國家,林佳龍未明確說明,僅強調台灣“不希望把半導體武器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1.4萬名員工被裁,這家國際巨頭為何突然宣布裁員?
魯比奧下達新指示:肥胖者或遭美國拒簽
人口數據出爐,東北老鐵遙遙領先
燒光48億的“無人”超市,被同行打回原形
一條狗被摔死後,引發的一起鄰裏血案




24小時討論排行

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耶倫嚴厲警告:美國政治製度麵臨“致命危險”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大佐回來了?日本考慮在自衛隊恢複“軍銜”與“兵種”
食品價格成罩門?川普擬讓步 大規模豁免關稅
對,我就是不喜歡取個錢還要被盤問!
神舟21號成功降落內蒙 神舟20號3名太空人順利回家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有川普“撐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諱台海問題
WSJ記者:今年常聽到人說,美國正變得更像中國…
澤連斯基親信涉貪$1億逃海外 能源司法部長雙雙下台
她在美國航班上喊“我們生活在法西斯國家” 下場曝
幫女鄰居擊斃裸體闖入者 老兵雙腿折斷第一時間拿槍
中媒:吳石朱楓後,台灣還有一批同誌“戰鬥”至今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川普二任首度對台軍售 中國表達強烈不滿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BBC 2025-11-14 09:46:12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沈伯洋國會辦公室提供,台灣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沈伯洋遭北京指控涉嫌“從事分裂國家活動”發布通緝後,在德國國會前拍攝影片回應。

中國官方近日先後對台灣民進黨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網紅“八炯”與“閩南狼”涉“從事分裂國家活動”發布通緝令並懸賞追捕,聲稱將透過國際刑警組織進行全球追緝,引發國際關注。

沈伯洋是“黑熊學院”創辦人,長期推動民防訓練並研究中國認知作戰;兩名網紅則因製作《中國統戰紀錄片》而知名。三人皆被視為在台灣社會具有影響力、積極捍衛台灣主權的代表性人物,中方則認定他們從事“台獨工作”或是“台獨打手”。

這是北京首次針對台灣現任立委采取“跨境司法”手段,外界憂心中共“長臂管轄”恐影響台灣參與國際事務。沈伯洋在通緝令壓力下仍前往德國國會進行交流。台灣總統賴清德則回應,中國對台灣並無管轄權,並呼籲立法院跨黨派聲援沈伯洋。

多名學者向BBC中文分析,北京對台灣政治人物的製裁行動正持續升級,未來可能擴大名單。此舉結合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也在測試國際反應,藉此重申“台灣議題”是中國的核心底線。

“紅色通緝令”

中國官媒央視11月9日播出一段七分鍾的紀錄片,指控台灣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包括創辦“黑熊學院”,宣揚台獨理念,三年內訓練逾300萬名“黑熊勇士”協助防衛台灣,獲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藉外部勢力推動議程等。

紀錄片還批評沈伯洋向台灣青少年傳播“仇中”思想,並引述前國民黨立委邱毅指稱他打擊台商。

此前,重慶市公安局在10月28日宣布以“分裂國家罪”立案偵查沈伯洋,表示將依法核實舉報線索。影片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程雷,指當局根據證據偵辦情況,發布通緝令後,“可以利用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紅通’(紅色通報,俗稱‘紅色通緝令’)等一係列的追捕措施,在全球範圍內對他進行抓捕”。

而緊接在沈伯洋後,中方擴大這波通緝行動。央視11月13日報導,福建泉州市公安局發布懸賞通告,指台灣網紅“八炯”及“閩南狼”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等罪名,懸賞金額最高達人民幣25萬元(約新台幣100萬元,折合3.2萬美元)。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福建泉州市公安局發布懸賞通告,指台灣網紅“八炯”及“閩南狼”被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等罪,公開兩人本名及身分證字號等個資。

根據資料,國際刑警共分八種通告,以通告的左上角國際刑警警徽的顏色而命名,“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屬最高級別。紅色通緝令獲部分國際刑警的成員國賦予法律權力,可臨時拘捕或拘留有關人士,以待提出引渡的要求,但這並非國際逮捕令,成員國會根據自己的法律程序和國際義務決定是否采取行動。

中方行動在台灣引發輿論熱議,政府單位也接連發布聲明駁斥。台灣總統府表示,中國對台灣沒有司法管轄權,並批評中國對沈伯洋進行全球抓捕的說法,是“典型的跨國鎮壓”,形容此舉“粗暴且不可接受”。

沈伯洋回應中國央視播出的紀錄片,批評內容“充滿謊言與捏造”,並指中國藉此進行“長臂管轄”與政治恐嚇,稱該舉“是對台灣民主的威脅,而非針對個人”。

他表示,影片指控他接受美國資金及台商捐款,與國內部分政治人物的說法如出一轍,但從未提出證據。他批評北京“妄想透過法律戰與宣傳戰幹預台灣政治焦點”,並警告中國“不要以此掩飾武力犯台的野心”。

沈伯洋近年多次遭中國製裁,但這次調查由地方公安局發起,並直接援引刑法與國家安全法,顯示北京可能在未來采取跨境逮捕行動。他強調,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中國無權在台灣行使司法管轄,“這是中國對台灣公民的集體恐嚇,意在讓民眾噤聲”,並表示自己“絕不退縮”。

在通緝壓力下,沈伯洋11月12日依原定行程抵達德國,出席德國聯邦議院舉行的“獨裁國家假資訊對民主與人權的威脅”聽證會,他表示入境德國過程一切正常,也未申請特別保護。

  沈伯洋是誰?

現年43歲的沈柏洋是台灣現任立法委員,2023年受民進黨提名,於隔年當選,主張防範中國對台灣的法律戰、資訊戰和認知作戰,推動代理人法案、全民防衛改革等。

他是刑法專業的法律學者,曾任台灣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所長,從政前多年投入社會參與,他創辦“黑熊學院”、台灣民主實驗室,並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等。



Getty Images,立委沈伯洋發起“黑熊學院”推廣全民防衛教育,與國際互動頻繁,使其受到北京鎖定。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係教授王宏仁向BBC中文分析,沈伯洋成為北京關注焦點,與其被指與“境外勢力”合作、並透過“黑熊學院”推動組織性行動有關,這在中共眼中不僅是學術和政策倡議,更涉及民防訓練,構成“組織性犯罪”並帶來直接威脅。

2021年,沈伯洋與台灣戰略學者共同發起“黑熊學院”,推廣全民防衛教育,讓台灣民眾具備抗敵意識與戰時基本自衛能力,包括避難、急救等技能。該計劃獲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讚助新台幣6億元(1930萬美元;1億3730萬人民幣),並曾獲得美國在台協會對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小額資助。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翁履中向BBC中文指出,台灣不乏主張台灣主體性的政治人物,沈伯洋遭鎖定,是因為他具國際知名度,創辦黑熊學院,又與美方和國際社會互動頻繁,中方認定與境外勢力勾結,“對北京而言是很適合作為殺雞儆猴的標靶。”

王宏仁指出,沈伯洋在台灣有特殊政治地位,其踏入政壇就獲民進黨高度重用,與黨內核心領導人關係密切,其長年研究認知戰、資訊戰等議題,言論與論述具煽動性,在年輕族群中具有“偶像式影響力”,對社會影響廣泛,“是北京最擔心的部分”。

這並非中方首次對沈伯洋實施製裁。2024年國台辦將沈伯洋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禁止沈伯洋及其家屬進入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並限製“黑熊學院”及其關聯機構與中國機構往來。

2025年,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接連對沈伯洋父親在中國經商進行負麵報導,指控其父婚姻出軌和與中國企業合作獲取暴利,國台辦隨後公開宣布廢除沈父在中國注冊的公司。

沈伯洋回應指中共官媒造謠,其父並非中國台商,而是中南美台商,已六年未踏足中國。

  被通緝網紅曾舉報“陸配”

另外兩名被波通緝的台灣知名網紅包括“八炯”及“閩南狼”。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背景的微信帳號在福建泉州公安局發布消息,揭露中國處置兩人的原因,包含炒作中國統戰威脅、舉報“陸配”、勾結外部勢力等。

當局隨後公布“八炯”攝影工作室核心成員名單,並指未將這些人列入懸賞通告,“是希望給予他們知途迷返、改過自新的機會”,中方依法懲“獨”僅限於少數人。

“八炯”和“閩南狼”都是知名親綠網紅。31歲的“八炯”經營YouTube頻道“攝徒日記”,追蹤人數超過百萬,他早期多介紹花蓮旅遊等生活內容,後來轉型為“反共”政治評論,以直接、嘲諷及煽動風格吸引粉絲。26歲的“閩南狼”則是饒舌歌手及網紅,原本在中國開公司,2024年被中國網民貼上“台獨”標簽後返台。

兩人去年底製作《中國統戰紀錄片》,指控中國共產黨“利誘、收買”台灣特定網紅“舔共”,影片上下集有超過500萬點閱。他們也成為台灣大罷免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多次現身台中、花蓮、桃園等地的綠營造勢集會。



Getty Images,之前台灣一名“陸配”劉振亞(亞亞)被台灣政府認定在台散播戰爭言論因此撤銷她的居留權要求她離境。

今年3月國台辦推出“台獨”打手、幫凶迫害台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名單就包含當時舉報陸配“亞亞”劉振亞的網紅“八炯”及“閩南郎”。

“八炯”發布影片回應中方懸賞通告,強調自己的“抗中保台”是“抵抗中國共產黨、保護中華民國”,呼籲台灣政府保護被中共威脅的國民。

“閩南狼”則回應,自己隻做認為自己對的事,而不是別人希望他做的事。

政治學者翁履中指出,沈伯洋和兩名網紅分別觸及中共當局不同層次的紅線,“八炯”和“閩南狼”主因為檢舉“陸配”傷害中國人民權益。不過兩起案件仍有些許不同,沈伯洋由重慶公安立案調查,由於重慶為直轄市,立案直屬中央,直接由中央單位蒐證;兩名網紅的案件則是由泉州公安立案,並且祭出懸賞,表示還有證據待搜查。

“但後續應該都會有法律動作,就算沒有真的抓到人,也會起訴並交由法院判決。”

  製裁升級“法律戰”



Getty Images,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日前拋出兩岸和平統一,台灣會有七個“更好”論述。

自2020年起,北京製定“台獨頑固分子”名單,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外交部長吳釗燮、駐美代表蕭美琴及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人陸續被列入。2023年,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後,中方再度對蕭美琴實施製裁,並強調“終身追責”。

2024年,名單擴及媒體人士,包括政論節目主持人劉寶傑等。目前累計涉及15人及4個組織。中方稱,名單中的人士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裂國家罪”,行為包括建立“台獨分裂組織”或否認“台灣屬於中國”等,最高可判死刑,且可在嫌疑人不到案情況下起訴。

學者分析,沈伯洋案是北京首次針對台灣現任立委采取“跨境司法”手段,顯示對政治人物製裁升級。過往列入名單仍屬政治表述,但地方公安局公開指控“分裂國家罪”,可能觸發實質執法。

近年台灣人遭中國指控“分裂國家”或相關罪名的案例中,最受關注的是2017年李明哲事件。李明哲是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當年經澳門入境中國境內被國安人員逮捕,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五年,2022年刑滿返台。

政治學者王宏仁指出,《央視》報導宣稱透過國際刑警組織全球通緝,意味台灣政治人物即使不進入中國,在國際旅行時也可能麵臨法律風險,恐影響台灣參與國際事務。“尤其國會議員外交頻繁,出國轉機選擇有限造成不便外,不隻沈伯洋,助理或身邊的人若遭逮捕,後果將非常嚴重。”

台灣外交部日前警告,中方恐藉此施壓其他國家,引渡台灣人至中國受審,並已指示駐外館處加強防範,視情況調整旅遊警示。

據統計,中國目前已與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南韓、泰國、墨西哥等超過60個國家簽訂刑事司法互助條約,並與60多國完成引渡條約簽署。



Getty Images,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李明哲,2017年經澳門入境中國境內,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遭中國國安人員逮捕。

“長臂管轄”

王宏仁分析,兩名網紅遭通緝,也與兩人持續在網路發表言論、拆穿中國認知戰有關,這也意味著未來隻要被中方認定從事“台獨工作”或是“台獨打手”,甚至與境外勢力有關的機構或人員,都可能成為擴大解釋的對象,北京將結合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讓恐懼成為對台政策的日常工具。

政治學者翁履中指出,這波通緝行動對內有宣示意味,強調中國政府“不會放任台獨言論”,並藉民族主義凝聚支持;對外則意在恐嚇台灣社會,製造壓力。北京過去以軍機繞台施壓,但效果逐漸鈍化,現在改以“長臂管轄”方式,讓台灣民眾感受到個人層麵的風險,進而影響言論與行為。

“有些人會認為是沈伯洋太過於挑釁的結果,但無論和平派、抗中派哪方陣營,都會感到北京很強悍,會有點害怕,不要得罪中國政府,人民普遍感受是負麵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莊嘉穎對BBC分析,中國現階段的做法為認知戰手段,目的在於向台灣民眾和政治人物釋出明確威脅,“北京希望部分台灣人因恐懼而更快退縮,不去反抗來自中國的壓力”。

莊嘉穎補充,國際社會對中國跨境製裁的看法分歧。一些對此敏感的國家,可能視之為“跨境鎮壓”,並加強防範中國影響力;但對中國高度依賴的國家,則可能更傾向接受北京的要求,這種壓力可能影響台灣政治人物的國際行程,“部分國家或許不願讓沈伯洋入境,以免與中國關係受損”。

中國國台辦12日表示,相關懲治措施並非針對所有台灣民眾的集體脅迫,“隻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



Getty Images,川普習近平日前會晤結束,川普會後表示沒有提到台灣議題。

“川習會”後測試國際反應?

值得留意的是,中共在這個時間點宣布“懲獨”,除了製造寒蟬效應,同時也在提醒美國與國際社會“台灣議題”是中國底線。

王宏仁指出,中方選擇此時采取行動,與近期兩岸及中美互動有關。總統賴清德在雙十國慶演說後,兩岸溝通並未改善,而中美在台灣問題上也缺乏進展。據他了解,近期“川習會”中,台灣議題並未獲得美方配合,顯示北京在國際層麵難以推動統一進程,因而轉向對台灣施壓。

他指出,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才在台灣光複80周年慶祝大會上拋出兩岸和平統一,台灣會有七個“更好”論述,隨即懲治台獨公告,目的就是在向台灣人民傳達“選擇正確”的好處;隨著明年中國兩會臨近,北京可能推出更完整的對台策略,有跡象顯示王滬寧已召集涉台單位研議,準備製定一套係統性的“攻略計劃”。

翁履中指出,北京此舉也在測試國際反應,“如果美國等大國沒有明確反製,中方會認為底線寬鬆,未來可能采取更多行動”。

目前國際社會尚未有公開聲援台灣立委沈伯洋,或反對中方行動的聲音。

沈伯洋12日出席德國聯邦議院的“獨裁國家假資訊對民主與人權的威脅”聽證會時公開提到,最近中國政府宣布將他列入通緝名單。



Getty Images,台灣副總統蕭美琴日前參與IPAC年度峰會,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象征台灣外交進展。

台灣政府如何應對

針對中方的通緝行動,台灣行政院表示,無法容忍中國“跨國鎮壓”的行徑,將與民主國家合作抵製並防堵此類不法行為。陸委會提醒,若民眾配合中共懸賞通告提供線索,可能觸犯相關法律。

台灣總統賴清德日前呼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應站出來維護國會尊嚴,並率領跨黨派委員聲援沈伯洋。

韓國瑜則回應,若賴總統真要幫沈伯洋,應考慮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重建朝野互動,並撤回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政策。國民黨團則建議,立法院可成立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並與對岸實質交涉以解決問題。

學者翁履中觀察,台灣兩大政黨及民意在此議題上高度分歧,難以形成一致回應。國民黨認為兩岸緊張源於民進黨強化抗中、采取強硬對抗,主張必須從整體架構降溫,並由政府最高層級釋出橄欖枝,才能緩和局勢,雖支持保護個別立委,但認為關鍵在於結構性緊張。反之,民進黨則認為,兩岸緊張並非台灣挑釁,而是中方采取更強硬手段,雙方認知差異顯著。

翁履中指出,中方目前的行動仍屬“威脅”層麵,主要目的在向國際社會宣示,並測試台灣及其盟友的反應。

他建議,台灣應強化“務實外交”,與各國簽署司法互助協議,並研議預防性措施,例如經濟製裁、凍結中國國安部海外資產、限製中國官員出境等,以提高北京的顧忌。若中國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布通緝,台灣必須與盟友協調攔截機製,確保國人安全。

“今天發生在沈伯洋或網紅身上,明天可能擴及更多人,政府必須提出實質方案,而非僅止於抗議。”



Getty Images,麵對北京持續的外交壓力,台灣日前曾向南非實施晶片出口管製。

學者莊嘉穎表示,中國可能擴張跨境鎮壓手段,台灣敏感人物需強化風險管理,政府則應與理念相近國家建立穩固合作機製,部分國家難以承受來自中國的壓力,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在新的國際遊戲規則下生存,並確保談判籌碼。

莊嘉穎指出,除了合作,台灣也需考慮施壓手段,甚至包括經濟製裁或晶片出口限製,“國際環境的強硬一麵愈加凸顯,僅靠合作與交易恐不足,台灣必須像其他國家一樣,具備反製與施壓的能力”。

他也強調,台灣社會必須思考自身要維護的價值與生活方式,並建立更大共識,如何保護民主製度與法律保障,若恐懼擴散,可能導致互信降低、社會撕裂。

彭博社日前報導,台灣政府正考慮是否在更廣泛的外交策略中,將晶片出口管製作為回應手段,並研究是否針對其他“不友善國家”采取類似措施。

對此,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相關選項確實列入評估,但不代表一定會執行,“若對方損害我國利益,我們就必須有所回應”。至於是否專指先前被列入製裁的南非,或涉及其他國家,林佳龍未明確說明,僅強調台灣“不希望把半導體武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