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文章來源: 國民經略 於 2025-11-13 22:30:0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機場爭奪戰,最大贏家出現了。

01

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繼續上“新”。

近日,安徽亳州機場正式通航,以4C級支線機場為定位,成為安徽第7座、長三角第26座開通運營的民用運輸機場。

無獨有偶,今年7月,浙江麗水機場正式通航,以4C級旅遊支線機場為定位,填補了浙西南地區的空白。

這還沒完。浙江嘉興南湖機場、安徽蚌埠滕湖機場均已通過驗收,預計將於年底開通。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其中,嘉興南湖機場定位更高,以4E級標準建設,建成後將成為全國第二個、長三角區域第一個專業航空貨運樞紐。

這意味著,截至2025年底,長三角將有28座大型機場,占全國1/10強,堪稱機場最多、密度最高、航線最密集的城市群。

從浙西南群山到皖北平原再到杭嘉湖平原,哪怕是最為偏僻的角落,機場無處不在。

機場數量之多隻是一方麵,吞吐量之大、能級之高,同樣走在全國前列。

2024年,全國共有41座千萬人次機場,長三角占了8席。

前十大機場則占了3席,分別是上海浦東、虹橋機場和杭州蕭山機場。



這仍舊不是終點。

加上在建、規劃新建的上海第三機場(南通新機場)、南京馬鞍機場、安徽宿州機場等,未來幾年長三角至少將有34座機場。

與之對比,同為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京津冀共有9座機場,大灣區則有7座機場。

02

“市市通機場”時代,誰缺位了?

長三角城市群,涵蓋三省一市,共有41個地市,坐擁30多座機場,“世界級機場群”藍圖基本實現。

不考慮規劃機場,截至今年底,江蘇、浙江各有9座機場,安徽8座,上海2座,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即使機場密度全國最高,仍有部分地市與機場無緣。

考慮到蕪湖宣城、揚州泰州等共用機場,以及上海雙機場的存在,僅有9個城市沒有機場。

蘇州、鎮江、宿遷、紹興、湖州、淮南、銅陵等地市在列。

雖然短期都看不到機場上馬的希望,但不同地市麵臨的約束截然不同。

一些地市靠近省會,本身就是都市圈成員,能直接享受到省會機場的溢出效應,沒有必要另起爐灶。

紹興之於杭州,淮南之於合肥,鎮江之於南京,馬鞍山之於南京,都是如此。

對,你沒看錯,南京不隻是江蘇省會。



一些地市本身經濟實力有限,而高鐵等陸路交通並不弱,建機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沒有那麽強。

安徽部分地市就是如此。不過,未來隨著“市市通機場”持續推進,這些偏遠地市未必沒有建機場的可能。

最特別也最無奈的仍是蘇州,既不是缺乏經濟實力,也不是因為靠近省會,更非沒有努力過,但就是遲遲建不了機場。

周邊地市搶灘布局,空域資源極其緊張是硬約束。

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輻射能力太強,無錫蘇南碩放機場涵蓋蘇州,也是難以忽視的軟約束。

未來,上海的國際航空樞紐定位隻會進一步鞏固,而長三角機場越來越多,空域隻會更加緊張。

“環蘇州機場群”的尷尬,短期恐怕難以逆轉。

03

拚命建機場,誰是最大受益者?

預計到2025年底,全國將有270座民用運輸機場,相比十三五末期(2020年底)增加近30座。

機場已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動能之一。據民航部門數據,民航固定資產投資連續5年超千億,再創曆史新高。



長三角地區無疑是最大贏家,而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區同樣是這場基建盛宴的重要受益者。

經過10多年的大建設,機場基本不再欠缺,但超大特大城市麵臨飽和之困,西部偏遠地區仍有空白。

從近期各類規劃和公開報道來看,“十五五”時期,還有兩類地區機場建設將會加速。

一是,超大特大城市的第二機場,“雙機場”城市將會迎來擴容時刻。

目前,我國隻有上海、北京、成都三大“雙機場城市”,而廣州、重慶、南京的第二機場已在路上。

最為特殊的當屬廣州第二機場,選址在佛山與肇慶交界處,佛山因此得以微調擴容,將肇慶9村納入行政版圖。

即使沒有建設第二機場的空間,大型機場仍可尋求就地改擴建。

廣州白雲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廈門翔安機場就是如此。

畢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持續向大城市集聚,無論航空客流還是貨運需求,隻多不少。

二是,西部和東北偏遠地區,市市通高鐵的成本過高,而機場更有性價比。

一般而言,機場與高鐵的競爭分水嶺是800-1200公裏。

距離越遠,地貌越複雜,人口密度越低,機場的競爭力就越強。

畢竟,一條高鐵動輒投資數百億,而支線機場投資隻有數十億元,後期維護成本也遠遠低於高鐵。

這正是中部地區機場實力不及高鐵的原因所在,也是新疆、四川、雲南、黑龍江等地尋求“市市通機場”的現實意義。

未來的機場第一省,也將在這些省份中決出。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1.4萬名員工被裁,這家國際巨頭為何突然宣布裁員?
燒光48億的“無人”超市,被同行打回原形
人口數據出爐,東北老鐵遙遙領先
一條狗被摔死後,引發的一起鄰裏血案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24小時討論排行

魯比奧下達新指示:肥胖者或遭美國拒簽
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耶倫嚴厲警告:美國政治製度麵臨“致命危險”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對,我就是不喜歡取個錢還要被盤問!
國際關注 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大佐回來了?日本考慮在自衛隊恢複“軍銜”與“兵種”
神舟21號成功降落內蒙 神舟20號3名太空人順利回家
白卡重大改革!恢複資產審查 車 房 存款 現金都要算
食品價格成罩門?川普擬讓步 大規模豁免關稅
WSJ記者:今年常聽到人說,美國正變得更像中國…
幫女鄰居擊斃裸體闖入者 老兵雙腿折斷第一時間拿槍
中國外交部:高市早苗不思悔改 癡心妄想 螳臂擋車…
她懟上川普!MAGA議員格林宣布法案廢除H-1B
遺體檢出精液 連雲港女職員陪酒死亡 5鎮幹部被處理
有川普“撐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諱台海問題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國民經略 2025-11-13 22:30:05



機場爭奪戰,最大贏家出現了。

01

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繼續上“新”。

近日,安徽亳州機場正式通航,以4C級支線機場為定位,成為安徽第7座、長三角第26座開通運營的民用運輸機場。

無獨有偶,今年7月,浙江麗水機場正式通航,以4C級旅遊支線機場為定位,填補了浙西南地區的空白。

這還沒完。浙江嘉興南湖機場、安徽蚌埠滕湖機場均已通過驗收,預計將於年底開通。

中國最大城市群,正在拚命建機場

其中,嘉興南湖機場定位更高,以4E級標準建設,建成後將成為全國第二個、長三角區域第一個專業航空貨運樞紐。

這意味著,截至2025年底,長三角將有28座大型機場,占全國1/10強,堪稱機場最多、密度最高、航線最密集的城市群。

從浙西南群山到皖北平原再到杭嘉湖平原,哪怕是最為偏僻的角落,機場無處不在。

機場數量之多隻是一方麵,吞吐量之大、能級之高,同樣走在全國前列。

2024年,全國共有41座千萬人次機場,長三角占了8席。

前十大機場則占了3席,分別是上海浦東、虹橋機場和杭州蕭山機場。



這仍舊不是終點。

加上在建、規劃新建的上海第三機場(南通新機場)、南京馬鞍機場、安徽宿州機場等,未來幾年長三角至少將有34座機場。

與之對比,同為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京津冀共有9座機場,大灣區則有7座機場。

02

“市市通機場”時代,誰缺位了?

長三角城市群,涵蓋三省一市,共有41個地市,坐擁30多座機場,“世界級機場群”藍圖基本實現。

不考慮規劃機場,截至今年底,江蘇、浙江各有9座機場,安徽8座,上海2座,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即使機場密度全國最高,仍有部分地市與機場無緣。

考慮到蕪湖宣城、揚州泰州等共用機場,以及上海雙機場的存在,僅有9個城市沒有機場。

蘇州、鎮江、宿遷、紹興、湖州、淮南、銅陵等地市在列。

雖然短期都看不到機場上馬的希望,但不同地市麵臨的約束截然不同。

一些地市靠近省會,本身就是都市圈成員,能直接享受到省會機場的溢出效應,沒有必要另起爐灶。

紹興之於杭州,淮南之於合肥,鎮江之於南京,馬鞍山之於南京,都是如此。

對,你沒看錯,南京不隻是江蘇省會。



一些地市本身經濟實力有限,而高鐵等陸路交通並不弱,建機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沒有那麽強。

安徽部分地市就是如此。不過,未來隨著“市市通機場”持續推進,這些偏遠地市未必沒有建機場的可能。

最特別也最無奈的仍是蘇州,既不是缺乏經濟實力,也不是因為靠近省會,更非沒有努力過,但就是遲遲建不了機場。

周邊地市搶灘布局,空域資源極其緊張是硬約束。

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輻射能力太強,無錫蘇南碩放機場涵蓋蘇州,也是難以忽視的軟約束。

未來,上海的國際航空樞紐定位隻會進一步鞏固,而長三角機場越來越多,空域隻會更加緊張。

“環蘇州機場群”的尷尬,短期恐怕難以逆轉。

03

拚命建機場,誰是最大受益者?

預計到2025年底,全國將有270座民用運輸機場,相比十三五末期(2020年底)增加近30座。

機場已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動能之一。據民航部門數據,民航固定資產投資連續5年超千億,再創曆史新高。



長三角地區無疑是最大贏家,而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區同樣是這場基建盛宴的重要受益者。

經過10多年的大建設,機場基本不再欠缺,但超大特大城市麵臨飽和之困,西部偏遠地區仍有空白。

從近期各類規劃和公開報道來看,“十五五”時期,還有兩類地區機場建設將會加速。

一是,超大特大城市的第二機場,“雙機場”城市將會迎來擴容時刻。

目前,我國隻有上海、北京、成都三大“雙機場城市”,而廣州、重慶、南京的第二機場已在路上。

最為特殊的當屬廣州第二機場,選址在佛山與肇慶交界處,佛山因此得以微調擴容,將肇慶9村納入行政版圖。

即使沒有建設第二機場的空間,大型機場仍可尋求就地改擴建。

廣州白雲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廈門翔安機場就是如此。

畢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持續向大城市集聚,無論航空客流還是貨運需求,隻多不少。

二是,西部和東北偏遠地區,市市通高鐵的成本過高,而機場更有性價比。

一般而言,機場與高鐵的競爭分水嶺是800-1200公裏。

距離越遠,地貌越複雜,人口密度越低,機場的競爭力就越強。

畢竟,一條高鐵動輒投資數百億,而支線機場投資隻有數十億元,後期維護成本也遠遠低於高鐵。

這正是中部地區機場實力不及高鐵的原因所在,也是新疆、四川、雲南、黑龍江等地尋求“市市通機場”的現實意義。

未來的機場第一省,也將在這些省份中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