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文章來源: 娛記特調師 於 2025-10-31 20:25:5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誰能想到,坐擁北京60畝馬場、四合院市值過億的“頑主”於謙,竟被法院貼上了“被執行人”的標簽。

這111萬執行款,還不夠他馬場裏一匹荷蘭矮馬的價格,可偏偏成了壓垮明星投資泡沫的第一根稻草。

10月27日,廣州增城區法院的一紙執行通知書,把於謙持股10%的墨客行影業推進了輿論漩渦。

表麵看隻是111萬的債務恢複執行,但天眼查數據揭了老底:這家公司累計被執行金額高達7554萬元。

失信記錄3條,股權凍結15條,法定代表人趙仁鵬早就被限製高消費,連共享充電寶都掃不出來。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於謙在這家公司認繳了500萬出資,兌現期限是2050年。

這原本是資本遊戲的常見操作——用遠期承諾撬動眼前利益。 可一旦公司破產,這500萬就得立刻掏出來填坑。 111萬? 不過是冰山一角。

於謙的私人資產豐厚得嚇人:北京大興60畝的“天精地華”馬場,光是17匹荷蘭矮馬就價值超百萬,年養護費破百萬元。

二環內四合院市價過億,直播帶貨一晚進賬1400萬。 111萬對他來說,相當於普通人兜裏的零錢,可他寧願頂著“被執行人”的名號,也不願輕易掏腰包。



墨客行的股東名單裏,藏著更多熟麵孔:郭德綱徒弟張欒(張鶴欒)持股15%,認繳750萬;另一家關聯公司“北京好馬文化”,更是集結了孫越、吳京、喬杉等明星股東。

這家公司早在2022年就因8.5萬元執行款被曝光,金額小到可笑,卻同樣沒及時解決。

這種“熟人局”投資模式,成了明星跨界的典型陷阱:靠人情背書,缺專業風控。

吳京在《戰狼》裏是精明的冒險家,現實中卻踩中“好馬文化”的坑;孫越的相聲舞台插科打諢,投資場上看走眼。



類似的案例一抓一把:陳赫的“賢合莊”加盟糾紛暴雷,鄭愷的“火鳳祥”被加盟商圍攻,張翰的“燒本燒”烤肉店破產後還被追繳出資。

明星們以為投資是“玩票”,結果玩砸了才發現,法律認的是白紙黑字,不認光環。

於謙們的算盤打得很精:注冊公司時認繳巨額出資,兌現期限設到幾十年後,公司賺錢了坐等分紅,虧錢了就扔殼子止損。 但這種“躺賺”邏輯,在法律麵前行不通。



《公司法》規定,公司破產時,股東未實繳的出資必須加速到期。 也就是說,墨客行若撐不下去,於謙那500萬認繳款得立刻拿出來還債。

如果法院認定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比如公私賬戶混用),有限責任保護直接被擊穿,個人資產也得搭進去。

胡海泉早年退出“本宮的茶”,張翰從“燒本燒”撤股後仍被追責——明星們不是不懂規則,是太懂如何鑽空子。可法律補漏的速度,比他們轉移資產更快。



事件發酵三天,於謙團隊一言不發,德雲社照常商演,郭德綱帶著妻兒旅遊的合照衝上熱搜。 這種冷處理,是精心算過賬的:111萬執行款的日利息不過百元,輿論熱度撐不了一周,花百萬公關反而顯得心虛。

於謙的底氣來自粉絲經濟。 他一場直播帶貨淨賺1400萬,馬場年收入據稱2.7億,執行記錄掛一年也不影響商演報價。

普通人不解“有錢為何不還”,但明星圈的生存法則是“有限責任用到極致”:公司殼子可棄,個人口袋絕不能破。

真正的受害者是被拖欠款項的小供應商——劇組、服裝店、盒飯老板,他們耗不起明星律師團的拖字訣,最後隻能打折債權,自認倒黴。

從趙薇的資本局翻車,到鄭愷的火鍋店暴雷,明星跨界投資的血淚史早已堆成山。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明星關聯的餐飲企業注銷率高達87%,超六成活不過三年。



資本需要明星背書引流,卻怕他們插手管理;明星隻想掛名分錢,不願承擔風險。 這種權責錯配,注定多數項目爛尾。

認繳製不是空頭支票,光環更不是護身符。 當潮水退去,那些靠人情編織的投資網,終將被法律和賬本撕碎。

你說於謙差這111萬嗎? 不差。 可他偏不還——這到底是對資本規則的蔑視,還是算準了“明星特權”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習近平“巨字小抄”被拍到 川習會低頭念稿 上麵寫著....
1.8米的習近平與1.9米的川普一般高?外界議論紛紛
APEC出訪慶州下榻四星酒店 習近平一原因鍾情它
涉知名女演員唐嫣、劉詩詩,7段錄音曝光
“刑訊逼供”:一名北大女研究生的16天小黑屋噩夢




24小時討論排行

卡戴珊公開質疑美國登月造假,NASA局長急了
鄭麗文就職國民黨新任主席激情演說 馬英九落淚
“鄭智化事件”:殘障人士應“受助感恩”還是平等參與?
廳官的奢靡人生:3480萬現金給女友買別墅銀行拒存
還得白宮發話,安世之爭 “中國工廠將恢複出貨”
葬禮吃席圍牆突然倒塌,砸死6人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已“滿月”,為什麽兩黨還不急
又一位!頂級芯片和機器人專家從瑞典回到中國
俄羅斯測試“末日魚雷”,美國最擔心的是什麽
鄧亞萍在福耀科技大學開講:我不是催大家卷 但.....
好萊塢變天了,大佬們為何紛紛下場做短劇?
華男毒梟挖地洞越獄終落網!竟是北大高材生(視頻)
穀歌前CEO:當年李鴻章訪美被震 如今外國人來華受驚
拒絕為“A Level”續費的中產:不裝了,錢不夠了
加總理就反關稅廣告向特朗普致歉 盼重啟貿易談判
鐵流逝世周年紀:從坎坷傳奇到水榭歸隱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娛記特調師 2025-10-31 20:25:57

誰能想到,坐擁北京60畝馬場、四合院市值過億的“頑主”於謙,竟被法院貼上了“被執行人”的標簽。

這111萬執行款,還不夠他馬場裏一匹荷蘭矮馬的價格,可偏偏成了壓垮明星投資泡沫的第一根稻草。

10月27日,廣州增城區法院的一紙執行通知書,把於謙持股10%的墨客行影業推進了輿論漩渦。

表麵看隻是111萬的債務恢複執行,但天眼查數據揭了老底:這家公司累計被執行金額高達7554萬元。

失信記錄3條,股權凍結15條,法定代表人趙仁鵬早就被限製高消費,連共享充電寶都掃不出來。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於謙在這家公司認繳了500萬出資,兌現期限是2050年。

這原本是資本遊戲的常見操作——用遠期承諾撬動眼前利益。 可一旦公司破產,這500萬就得立刻掏出來填坑。 111萬? 不過是冰山一角。

於謙的私人資產豐厚得嚇人:北京大興60畝的“天精地華”馬場,光是17匹荷蘭矮馬就價值超百萬,年養護費破百萬元。

二環內四合院市價過億,直播帶貨一晚進賬1400萬。 111萬對他來說,相當於普通人兜裏的零錢,可他寧願頂著“被執行人”的名號,也不願輕易掏腰包。



墨客行的股東名單裏,藏著更多熟麵孔:郭德綱徒弟張欒(張鶴欒)持股15%,認繳750萬;另一家關聯公司“北京好馬文化”,更是集結了孫越、吳京、喬杉等明星股東。

這家公司早在2022年就因8.5萬元執行款被曝光,金額小到可笑,卻同樣沒及時解決。

這種“熟人局”投資模式,成了明星跨界的典型陷阱:靠人情背書,缺專業風控。

吳京在《戰狼》裏是精明的冒險家,現實中卻踩中“好馬文化”的坑;孫越的相聲舞台插科打諢,投資場上看走眼。



類似的案例一抓一把:陳赫的“賢合莊”加盟糾紛暴雷,鄭愷的“火鳳祥”被加盟商圍攻,張翰的“燒本燒”烤肉店破產後還被追繳出資。

明星們以為投資是“玩票”,結果玩砸了才發現,法律認的是白紙黑字,不認光環。

於謙們的算盤打得很精:注冊公司時認繳巨額出資,兌現期限設到幾十年後,公司賺錢了坐等分紅,虧錢了就扔殼子止損。 但這種“躺賺”邏輯,在法律麵前行不通。



《公司法》規定,公司破產時,股東未實繳的出資必須加速到期。 也就是說,墨客行若撐不下去,於謙那500萬認繳款得立刻拿出來還債。

如果法院認定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比如公私賬戶混用),有限責任保護直接被擊穿,個人資產也得搭進去。

胡海泉早年退出“本宮的茶”,張翰從“燒本燒”撤股後仍被追責——明星們不是不懂規則,是太懂如何鑽空子。可法律補漏的速度,比他們轉移資產更快。



事件發酵三天,於謙團隊一言不發,德雲社照常商演,郭德綱帶著妻兒旅遊的合照衝上熱搜。 這種冷處理,是精心算過賬的:111萬執行款的日利息不過百元,輿論熱度撐不了一周,花百萬公關反而顯得心虛。

於謙的底氣來自粉絲經濟。 他一場直播帶貨淨賺1400萬,馬場年收入據稱2.7億,執行記錄掛一年也不影響商演報價。

普通人不解“有錢為何不還”,但明星圈的生存法則是“有限責任用到極致”:公司殼子可棄,個人口袋絕不能破。

真正的受害者是被拖欠款項的小供應商——劇組、服裝店、盒飯老板,他們耗不起明星律師團的拖字訣,最後隻能打折債權,自認倒黴。

從趙薇的資本局翻車,到鄭愷的火鍋店暴雷,明星跨界投資的血淚史早已堆成山。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明星關聯的餐飲企業注銷率高達87%,超六成活不過三年。



資本需要明星背書引流,卻怕他們插手管理;明星隻想掛名分錢,不願承擔風險。 這種權責錯配,注定多數項目爛尾。

認繳製不是空頭支票,光環更不是護身符。 當潮水退去,那些靠人情編織的投資網,終將被法律和賬本撕碎。

你說於謙差這111萬嗎? 不差。 可他偏不還——這到底是對資本規則的蔑視,還是算準了“明星特權”能淩駕於法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