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文章來源: 娛記特調師 於 2025-10-31 20:25:5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誰能想到,坐擁北京60畝馬場、四合院市值過億的“頑主”於謙,竟被法院貼上了“被執行人”的標簽。

這111萬執行款,還不夠他馬場裏一匹荷蘭矮馬的價格,可偏偏成了壓垮明星投資泡沫的第一根稻草。

10月27日,廣州增城區法院的一紙執行通知書,把於謙持股10%的墨客行影業推進了輿論漩渦。

表麵看隻是111萬的債務恢複執行,但天眼查數據揭了老底:這家公司累計被執行金額高達7554萬元。

失信記錄3條,股權凍結15條,法定代表人趙仁鵬早就被限製高消費,連共享充電寶都掃不出來。

於謙在這家公司認繳了500萬出資,兌現期限是2050年。

這原本是資本遊戲的常見操作——用遠期承諾撬動眼前利益。 可一旦公司破產,這500萬就得立刻掏出來填坑。 111萬? 不過是冰山一角。

於謙的私人資產豐厚得嚇人:北京大興60畝的“天精地華”馬場,光是17匹荷蘭矮馬就價值超百萬,年養護費破百萬元。

二環內四合院市價過億,直播帶貨一晚進賬1400萬。 111萬對他來說,相當於普通人兜裏的零錢,可他寧願頂著“被執行人”的名號,也不願輕易掏腰包。

墨客行的股東名單裏,藏著更多熟麵孔:郭德綱徒弟張欒(張鶴欒)持股15%,認繳750萬;另一家關聯公司“北京好馬文化”,更是集結了孫越、吳京、喬杉等明星股東。

這家公司早在2022年就因8.5萬元執行款被曝光,金額小到可笑,卻同樣沒及時解決。

這種“熟人局”投資模式,成了明星跨界的典型陷阱:靠人情背書,缺專業風控。

吳京在《戰狼》裏是精明的冒險家,現實中卻踩中“好馬文化”的坑;孫越的相聲舞台插科打諢,投資場上看走眼。

類似的案例一抓一把:陳赫的“賢合莊”加盟糾紛暴雷,鄭愷的“火鳳祥”被加盟商圍攻,張翰的“燒本燒”烤肉店破產後還被追繳出資。

明星們以為投資是“玩票”,結果玩砸了才發現,法律認的是白紙黑字,不認光環。

於謙們的算盤打得很精:注冊公司時認繳巨額出資,兌現期限設到幾十年後,公司賺錢了坐等分紅,虧錢了就扔殼子止損。 但這種“躺賺”邏輯,在法律麵前行不通。

《公司法》規定,公司破產時,股東未實繳的出資必須加速到期。 也就是說,墨客行若撐不下去,於謙那500萬認繳款得立刻拿出來還債。

如果法院認定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比如公私賬戶混用),有限責任保護直接被擊穿,個人資產也得搭進去。

胡海泉早年退出“本宮的茶”,張翰從“燒本燒”撤股後仍被追責——明星們不是不懂規則,是太懂如何鑽空子。可法律補漏的速度,比他們轉移資產更快。

事件發酵三天,於謙團隊一言不發,德雲社照常商演,郭德綱帶著妻兒旅遊的合照衝上熱搜。 這種冷處理,是精心算過賬的:111萬執行款的日利息不過百元,輿論熱度撐不了一周,花百萬公關反而顯得心虛。

於謙的底氣來自粉絲經濟。 他一場直播帶貨淨賺1400萬,馬場年收入據稱2.7億,執行記錄掛一年也不影響商演報價。

普通人不解“有錢為何不還”,但明星圈的生存法則是“有限責任用到極致”:公司殼子可棄,個人口袋絕不能破。

真正的受害者是被拖欠款項的小供應商——劇組、服裝店、盒飯老板,他們耗不起明星律師團的拖字訣,最後隻能打折債權,自認倒黴。

從趙薇的資本局翻車,到鄭愷的火鍋店暴雷,明星跨界投資的血淚史早已堆成山。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明星關聯的餐飲企業注銷率高達87%,超六成活不過三年。

資本需要明星背書引流,卻怕他們插手管理;明星隻想掛名分錢,不願承擔風險。 這種權責錯配,注定多數項目爛尾。

認繳製不是空頭支票,光環更不是護身符。 當潮水退去,那些靠人情編織的投資網,終將被法律和賬本撕碎。

你說於謙差這111萬嗎? 不差。 可他偏不還——這到底是對資本規則的蔑視,還是算準了“明星特權”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35歲失去高薪,我在14個月後重啟生活
直擊廣州車展:被拋棄的油車重回C位,靠的是什麽
重慶男子6年前花116萬買房,如今55萬賣掉,還借了26萬
9.9元“偷甘蔗”爆火,人流量暴漲,老板虧出血
Claude 4.5重奪最強模型王冠:編碼能力超越人類專家




24小時討論排行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武統,宣布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香港大火疑人禍?工人竹棚架旁吸煙畫麵瘋傳
日本研議放棄非核三原則,掀國內外安全疑慮
和平協議擋不住?學者示警:俄最快"停戰1年內"挑戰北約
高市早苗越過紅線後:中日航線減少、文娛活動取消
美財長證實特朗普致電習近平,重申對台立場不變
台灣因應“超高齡化” 擬放寬近親結婚 引爆倫理爭議
特朗普正在考慮:是否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先進AI芯片
被曝在俄烏問題上尖銳對立,魯比奧、萬斯回應
特朗普:美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從28點縮減至22點
在德國錯過登機 兩男子砸玻璃、闖安檢、攔飛機
特朗普稱:習近平基本同意加快采購美國商品
恒大清盤追資再獲突破,許家印前妻2.2億美元資產被凍結
"我的偽證導致三人被判終身監禁"美校園槍擊案證人告白
派拉蒙將發行電影《尖峰時刻4》 成龍據稱將回歸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於謙暴雷僅2天,內娛老戲骨被扒底朝天

娛記特調師 2025-10-31 20:25:57

誰能想到,坐擁北京60畝馬場、四合院市值過億的“頑主”於謙,竟被法院貼上了“被執行人”的標簽。

這111萬執行款,還不夠他馬場裏一匹荷蘭矮馬的價格,可偏偏成了壓垮明星投資泡沫的第一根稻草。

10月27日,廣州增城區法院的一紙執行通知書,把於謙持股10%的墨客行影業推進了輿論漩渦。

表麵看隻是111萬的債務恢複執行,但天眼查數據揭了老底:這家公司累計被執行金額高達7554萬元。

失信記錄3條,股權凍結15條,法定代表人趙仁鵬早就被限製高消費,連共享充電寶都掃不出來。

於謙在這家公司認繳了500萬出資,兌現期限是2050年。

這原本是資本遊戲的常見操作——用遠期承諾撬動眼前利益。 可一旦公司破產,這500萬就得立刻掏出來填坑。 111萬? 不過是冰山一角。

於謙的私人資產豐厚得嚇人:北京大興60畝的“天精地華”馬場,光是17匹荷蘭矮馬就價值超百萬,年養護費破百萬元。

二環內四合院市價過億,直播帶貨一晚進賬1400萬。 111萬對他來說,相當於普通人兜裏的零錢,可他寧願頂著“被執行人”的名號,也不願輕易掏腰包。

墨客行的股東名單裏,藏著更多熟麵孔:郭德綱徒弟張欒(張鶴欒)持股15%,認繳750萬;另一家關聯公司“北京好馬文化”,更是集結了孫越、吳京、喬杉等明星股東。

這家公司早在2022年就因8.5萬元執行款被曝光,金額小到可笑,卻同樣沒及時解決。

這種“熟人局”投資模式,成了明星跨界的典型陷阱:靠人情背書,缺專業風控。

吳京在《戰狼》裏是精明的冒險家,現實中卻踩中“好馬文化”的坑;孫越的相聲舞台插科打諢,投資場上看走眼。

類似的案例一抓一把:陳赫的“賢合莊”加盟糾紛暴雷,鄭愷的“火鳳祥”被加盟商圍攻,張翰的“燒本燒”烤肉店破產後還被追繳出資。

明星們以為投資是“玩票”,結果玩砸了才發現,法律認的是白紙黑字,不認光環。

於謙們的算盤打得很精:注冊公司時認繳巨額出資,兌現期限設到幾十年後,公司賺錢了坐等分紅,虧錢了就扔殼子止損。 但這種“躺賺”邏輯,在法律麵前行不通。

《公司法》規定,公司破產時,股東未實繳的出資必須加速到期。 也就是說,墨客行若撐不下去,於謙那500萬認繳款得立刻拿出來還債。

如果法院認定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比如公私賬戶混用),有限責任保護直接被擊穿,個人資產也得搭進去。

胡海泉早年退出“本宮的茶”,張翰從“燒本燒”撤股後仍被追責——明星們不是不懂規則,是太懂如何鑽空子。可法律補漏的速度,比他們轉移資產更快。

事件發酵三天,於謙團隊一言不發,德雲社照常商演,郭德綱帶著妻兒旅遊的合照衝上熱搜。 這種冷處理,是精心算過賬的:111萬執行款的日利息不過百元,輿論熱度撐不了一周,花百萬公關反而顯得心虛。

於謙的底氣來自粉絲經濟。 他一場直播帶貨淨賺1400萬,馬場年收入據稱2.7億,執行記錄掛一年也不影響商演報價。

普通人不解“有錢為何不還”,但明星圈的生存法則是“有限責任用到極致”:公司殼子可棄,個人口袋絕不能破。

真正的受害者是被拖欠款項的小供應商——劇組、服裝店、盒飯老板,他們耗不起明星律師團的拖字訣,最後隻能打折債權,自認倒黴。

從趙薇的資本局翻車,到鄭愷的火鍋店暴雷,明星跨界投資的血淚史早已堆成山。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明星關聯的餐飲企業注銷率高達87%,超六成活不過三年。

資本需要明星背書引流,卻怕他們插手管理;明星隻想掛名分錢,不願承擔風險。 這種權責錯配,注定多數項目爛尾。

認繳製不是空頭支票,光環更不是護身符。 當潮水退去,那些靠人情編織的投資網,終將被法律和賬本撕碎。

你說於謙差這111萬嗎? 不差。 可他偏不還——這到底是對資本規則的蔑視,還是算準了“明星特權”能淩駕於法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