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說蕭敬騰選擇林有慧是因為她“能幹”“有用”,但時間線經不起推敲。
2007年,20歲的蕭敬騰在《超級星光大道》踢館爆紅,當時林有慧剛離開大公司自立門戶,小公司毫無資源優勢。
麵對無數拋來的橄欖枝,蕭敬騰卻直奔林有慧而去,甚至直接放話:“我會追你。 ”
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若真如向太所說精於算計,怎麽可能放棄成熟公司而選擇一個初創團隊?
更別提主動追求當時34歲、在娛樂圈人脈深厚的女經紀人需要承擔的風險。

林有慧的確能力強——哥大畢業,帶過F4,策劃過張惠妹演唱會。
但向太忽略了一個事實:蕭敬騰的“雨神”人設正是林有慧一手打造的經典營銷案例。
2012年北京演唱會遭遇暴雨,她順勢強化“雨神”標簽,讓蕭敬騰擁有了極高的辨識度。
這種彼此成就的關係,遠非“利用”二字能概括。
向太對林有慧的稱呼暴露了真實態度。 她誇林有慧學曆高、會照顧人,卻始終不用“幹兒媳”或本名,這種疏離感與她對蕭敬騰的親密形成鮮明對比。
網友敏銳察覺到:“若真把林有慧當自己人,絕不會用‘這個女的’來指代。 ”

向太提到林有慧為保護蕭敬騰事業選擇隱戀,但細節更紮心。 兩人曾同住一個社區卻分居兩套房,林有慧每天提前一兩小時起床離開,裝作陌生人。 蕭敬騰多次想公開,林有慧卻拒絕:“你是我的搖錢樹,公開了樹就不值錢了。 ”這句話看似玩笑,實則是她為愛隱忍的智慧——當年公開姐弟戀對偶像派歌手幾乎是毀滅性打擊。

林有慧的付出遠不止於此。 當瘋狂女粉絲Yuki半夜給蕭敬騰送湯、甚至製造“潑糞門”事件時,是林有慧堅決劃清界限並法律維權。 她不僅要做戀人,還要當保鏢、危機公關和職業規劃師。 而這些,向太在“誇獎”中隻字未提。
蕭敬騰送給林有慧的婚戒重13.33克拉,寓意“一生愛你除不盡”。?婚後他調侃婚姻“很惡心”,隻因兩人膩到“動不動就想親一口”。?若真帶功利心,蕭敬騰何必拒絕片酬過億的夫妻真人秀,還堅決不讓妻子高齡冒險生子?

更打臉功利論的是蕭敬騰的家庭互動。 林有慧過門後,蕭父把帝王蟹先夾給她,全家把她寵成“團寵”,蕭敬騰反而醋意滿滿說自己是“拖油瓶”。?這種深度的家庭接納,絕非利益交換能實現。
向太的言論之所以引發不適,是因為她潛意識裏否定了年長女性的魅力。 似乎女人比男人大14歲,被愛就一定得“有用”:要麽是事業墊腳石,要麽是生活保姆。 但林有慧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她給蕭敬騰的,是少年叛逆期缺失的引導,是閱讀障礙症患者最需要的耐心,是浮華娛樂圈裏唯一的穩定感。

社會總愛給姐弟戀貼標簽:女的是“找小狼狗”,男的是“找媽”。 可蕭敬騰用17年證明,感情的本質是靈魂契合。 他曾說隻有聽到林有慧的鼾聲才能入睡,這種深入生命習慣的依賴,早已超越所有功利計算。

如今,向太的“提點”與網友的質疑,反而成了蕭敬騰婚姻的試金石。 當多少人等著看51歲林有慧人老色衰後被拋棄的戲碼,他們卻把日子過成了“惡心的甜蜜”。 或許真正“不簡單”的並非林有慧的手段,而是世人總不願相信:愛情裏除了算計,還容得下純粹。

你覺得呢? 一段被標價“價值對等”的感情,究竟更穩固,還是更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