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午,清華大學發布訃告,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陪在他身邊的人,是21年前牽手走進婚姻的翁帆。
就在去世前的十七天,楊振寧才剛剛過完103歲生日。
清華的師生代表去了他家,送上鮮花,擺上蛋糕,還在玻璃窗上貼了“103”的數字氣球,氣氛簡單溫馨。
而楊振寧上一次公開露麵,是在今年7月14日,翁帆的生日上。
他特地請來了昆曲演員,為翁帆慶生,楊振寧坐在沙發上笑容滿麵看著妻子穿著戲服唱《牡丹亭》。
但沒人想到,那就是最後一次他們共同出現在鏡頭裏的畫麵了。
楊振寧走了,他留下的不隻是一個名字和榮譽。
還有一個家,一段爭議,和一個晚年溫柔的故事。
1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
小時候父母很重視他的教育,尤其是父親楊武之。
那個年代條件艱苦,楊振寧靠著優異的成績,一路走進了西南聯大。
在那裏,他遇到了李政道,兩人一起走進了物理學的大門。
1945年,他獲得留學資格,去了美國深造。
在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等地做研究,幾年後,他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
這個理論在當時顛覆了物理界對對稱性的認知。
1957年,楊振寧35歲,站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獎台。
當時的楊振寧,衣著樸素,臉上掛著拘謹,但沒人會懷疑他的大腦和勇氣。
那之後,他在美國高校任教幾十年,直到1990年代末回國,加入清華大學,繼續研究和教學工作。
2
楊振寧年輕時在美國安家,娶了第一任妻子杜致禮。
她是杜聿明將軍的女兒,自己也是學識出眾的女子。
兩人早年在西南聯大有過師生緣分,後來在美國重逢,順理成章結婚成家。
1951年,大兒子楊光諾出生;1958年,二兒子楊光宇出生;1961年,又迎來了小女兒楊又禮。
這三個孩子都出生在美國,從小在學術氛圍裏長大。
家裏的書架上堆滿論文、稿紙和實驗設備。
但楊振寧從沒要求他們繼承自己的專業。
他一直強調的一句話是:不要複製父母的人生。
大兒子楊光諾喜歡鼓搗電子設備。
小時候,家裏電視機壞了,他總喜歡拆開來研究。
12歲生日時,楊振寧送他一台打孔計算機。
這成了他走進計算機領域的起點。
後來楊光諾考入密歇根大學,主修計算機,拿了博士。
成名後,他是最早做量子算法應用的科研人之一,還參與了穀歌的量子項目。
楊光諾研究的方向,雖不是物理,但仍與科學最前沿有關。
二兒子楊光宇性子不同,從小愛看天文圖譜和搞化學實驗。
小時候,他在自家車庫裏搭了個簡易實驗室,搞得一團糟,楊振寧沒責怪,反而請了天文學家來輔導他。
大學選了化學,畢業後在美國一家化工企業做研究。
閑暇時,他還建了“沙漠之鷹”天文台,觀測彗星軌道,還提供數據給NASA。
楊光宇還做了一件很實用的事:把化學實驗搬到線上,做了個麵向中學生的“虛擬實驗室”。
這事被好幾家科學教育雜誌報道過,說是真正讓科學觸手可及。
小女兒楊又禮是家裏年齡最小的,也是最懂事的。
她從小就願意照顧別人。
家裏人感冒了,她幫端水,量體溫,什麽都願意做。
上大學時,楊又禮毫不猶豫選了醫學。
畢業後加入了“無國界醫生”組織,去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剛果、敘利亞、南蘇丹……
2014年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她帶隊進隔離區,72小時救回143人。
她能用七種語言與不同國家的患者溝通。
《時代》周刊在當年用一句話評價她的團隊:“死神麵前的最後一道防線。”
楊振寧的三個孩子,一個搞計算機,一個研究天文與化學,一個成為了醫生。
他們沒有一個人繼承楊振寧的物理道路,但他們都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有人說他們“沒有繼承”,但或許,更應該說他們“沒有重複”。
楊振寧給了他們的,不是一條預設的路,而自由的底氣。
3
2003年,楊振寧的原配妻子杜致禮因病去世。
這段婚姻維持了53年,平淡而深情。
第二年,楊振寧宣布再婚,對象是比他小54歲的翁帆。
當時輿論爆炸了。有媒體直接寫標題:“82歲娶28歲?”
但誰都沒想到,這段婚姻會維持整整21年。
翁帆是江蘇人,大學畢業後做過翻譯,也當過教師。
和楊振寧認識,是因為一次公開活動。
她懂英文、懂學術,也很耐心。
楊振寧喜歡跟她聊天,說她思路清晰,情緒穩定。
結婚後,翁帆成了楊振寧的全職助理。
出門演講、寫文章、整理材料、日常生活,全是她一手打理。
外人看不見的,是她如何每晚幫他擦拭藥膏、整理資料、讀郵件。
楊振寧從來不諱言:翁帆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很多人以為楊振寧的三個孩子會反對,畢竟年紀差那麽多。
可實際上,他們表現得出奇地支持。
在楊振寧百歲壽宴上,一家人合影留念,氣氛輕鬆自然,翁帆站在中央,孩子們都站在她身邊。
那張合照,安靜又溫情。
翁帆不是誰的“替代品”,也不是意外的插曲。
她是那個在楊振寧摔倒住院後守在床邊不眠不休的人。
是一年365天,把他的毛筆、講稿、小藥盒收拾得一絲不亂的人。
也是那個,默默接受全世界誤解,也從不爭辯的人。
時間給了這段關係最公正的解釋。
翁帆確確實實陪楊振寧走完了一生。
結語
楊振寧的一生,有高光,也有溫情。
35歲拿下諾貝爾獎的榮譽,證明了中國人的科研能力。
也用103歲的人生,獲得了世人的敬重和緬懷。
願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做著自己最喜歡的物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