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楊振寧3個兒女與翁帆關係很好 無人繼承父業

楊振寧3個兒女與翁帆關係很好 無人繼承父業

文章來源: 留學生日報 於 2025-10-19 12:42:2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0月18日中午,清華大學發布訃告,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陪在他身邊的人,是21年前牽手走進婚姻的翁帆。

就在去世前的十七天,楊振寧才剛剛過完103歲生日。

清華的師生代表去了他家,送上鮮花,擺上蛋糕,還在玻璃窗上貼了“103”的數字氣球,氣氛簡單溫馨。

而楊振寧上一次公開露麵,是在今年7月14日,翁帆的生日上。

他特地請來了昆曲演員,為翁帆慶生,楊振寧坐在沙發上笑容滿麵看著妻子穿著戲服唱《牡丹亭》。

楊振寧3個兒女與翁帆關係很好 無人繼承父業

但沒人想到,那就是最後一次他們共同出現在鏡頭裏的畫麵了。

楊振寧走了,他留下的不隻是一個名字和榮譽。

還有一個家,一段爭議,和一個晚年溫柔的故事。



1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

小時候父母很重視他的教育,尤其是父親楊武之。

那個年代條件艱苦,楊振寧靠著優異的成績,一路走進了西南聯大。

在那裏,他遇到了李政道,兩人一起走進了物理學的大門。

1945年,他獲得留學資格,去了美國深造。

在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等地做研究,幾年後,他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

這個理論在當時顛覆了物理界對對稱性的認知。

1957年,楊振寧35歲,站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獎台。

當時的楊振寧,衣著樸素,臉上掛著拘謹,但沒人會懷疑他的大腦和勇氣。

那之後,他在美國高校任教幾十年,直到1990年代末回國,加入清華大學,繼續研究和教學工作。

2

楊振寧年輕時在美國安家,娶了第一任妻子杜致禮。

她是杜聿明將軍的女兒,自己也是學識出眾的女子。



兩人早年在西南聯大有過師生緣分,後來在美國重逢,順理成章結婚成家。

1951年,大兒子楊光諾出生;1958年,二兒子楊光宇出生;1961年,又迎來了小女兒楊又禮。

這三個孩子都出生在美國,從小在學術氛圍裏長大。



家裏的書架上堆滿論文、稿紙和實驗設備。

但楊振寧從沒要求他們繼承自己的專業。

他一直強調的一句話是:不要複製父母的人生。

大兒子楊光諾喜歡鼓搗電子設備。

小時候,家裏電視機壞了,他總喜歡拆開來研究。

12歲生日時,楊振寧送他一台打孔計算機。

這成了他走進計算機領域的起點。

後來楊光諾考入密歇根大學,主修計算機,拿了博士。

成名後,他是最早做量子算法應用的科研人之一,還參與了穀歌的量子項目。

楊光諾研究的方向,雖不是物理,但仍與科學最前沿有關。

二兒子楊光宇性子不同,從小愛看天文圖譜和搞化學實驗。

小時候,他在自家車庫裏搭了個簡易實驗室,搞得一團糟,楊振寧沒責怪,反而請了天文學家來輔導他。

大學選了化學,畢業後在美國一家化工企業做研究。

閑暇時,他還建了“沙漠之鷹”天文台,觀測彗星軌道,還提供數據給NASA。

楊光宇還做了一件很實用的事:把化學實驗搬到線上,做了個麵向中學生的“虛擬實驗室”。

這事被好幾家科學教育雜誌報道過,說是真正讓科學觸手可及。

小女兒楊又禮是家裏年齡最小的,也是最懂事的。

她從小就願意照顧別人。

家裏人感冒了,她幫端水,量體溫,什麽都願意做。

上大學時,楊又禮毫不猶豫選了醫學。

畢業後加入了“無國界醫生”組織,去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剛果、敘利亞、南蘇丹……

2014年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她帶隊進隔離區,72小時救回143人。

她能用七種語言與不同國家的患者溝通。

《時代》周刊在當年用一句話評價她的團隊:“死神麵前的最後一道防線。”

楊振寧的三個孩子,一個搞計算機,一個研究天文與化學,一個成為了醫生。

他們沒有一個人繼承楊振寧的物理道路,但他們都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有人說他們“沒有繼承”,但或許,更應該說他們“沒有重複”。

楊振寧給了他們的,不是一條預設的路,而自由的底氣。

3

2003年,楊振寧的原配妻子杜致禮因病去世。

這段婚姻維持了53年,平淡而深情。

第二年,楊振寧宣布再婚,對象是比他小54歲的翁帆。

當時輿論爆炸了。有媒體直接寫標題:“82歲娶28歲?”

但誰都沒想到,這段婚姻會維持整整21年。

翁帆是江蘇人,大學畢業後做過翻譯,也當過教師。

和楊振寧認識,是因為一次公開活動。

她懂英文、懂學術,也很耐心。

楊振寧喜歡跟她聊天,說她思路清晰,情緒穩定。

結婚後,翁帆成了楊振寧的全職助理。

出門演講、寫文章、整理材料、日常生活,全是她一手打理。

外人看不見的,是她如何每晚幫他擦拭藥膏、整理資料、讀郵件。



楊振寧從來不諱言:翁帆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很多人以為楊振寧的三個孩子會反對,畢竟年紀差那麽多。

可實際上,他們表現得出奇地支持。

在楊振寧百歲壽宴上,一家人合影留念,氣氛輕鬆自然,翁帆站在中央,孩子們都站在她身邊。

那張合照,安靜又溫情。

翁帆不是誰的“替代品”,也不是意外的插曲。

她是那個在楊振寧摔倒住院後守在床邊不眠不休的人。

是一年365天,把他的毛筆、講稿、小藥盒收拾得一絲不亂的人。

也是那個,默默接受全世界誤解,也從不爭辯的人。

時間給了這段關係最公正的解釋。

翁帆確確實實陪楊振寧走完了一生。

結語

楊振寧的一生,有高光,也有溫情。

35歲拿下諾貝爾獎的榮譽,證明了中國人的科研能力。

也用103歲的人生,獲得了世人的敬重和緬懷。

願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做著自己最喜歡的物理研究。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一座“失蹤”幾百年的南宋皇陵現出真身
習近平電賀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楊振寧分好遺產?翁帆隻得別墅使用權 18億全給子女?
實探風波中的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原材料告急
川普偷偷鬆綁對等關稅!美擬「零課稅」數百商品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施壓澤倫斯基 接受俄條件終戰 警告“普京會摧毀你們”
全美上千場示威怒吼“不要國王”!川普:我不是國王
古特雷斯通告193國 聯合國大裁員開始 麵臨破產…
稀土武器?彭博:終將後悔 能靠泥土挾持全世界?
翁帆發小詩悼念楊振寧:多年陪伴我何其有幸…
中國拒買 美穀倉不堪重負崩塌 數百噸黃豆如海嘯湧出
特朗普據報要求烏割讓領土給俄,並拒絕提供戰斧導彈
情婦幫銷毀罪證 加州男槍殺妻子與嶽母 雙胞胎成孤兒
返家途中"越過黃線",加薩一家11口遭以軍全數擊殺
楊振寧3個兒女與翁帆關係很好 無人繼承父業
鄭麗文出身民進黨卻成國民黨主席 來看她的兩岸觀點
川普:我沒有尋求摧毀中國,預計2周後和習近平會麵
反特朗普集會席卷美國,"不要國王"示威吸引大批民群
授川普最高榮耀!南韓考慮頒發"無窮花勳章":對和平有重大貢獻
國航航班空中起火 濃煙灌滿機艙 緊急迫降上海
何衛東苗華9人被開除黨籍軍籍 官媒:郭伯雄徐才厚流毒…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楊振寧3個兒女與翁帆關係很好 無人繼承父業

留學生日報 2025-10-19 12:42:20

10月18日中午,清華大學發布訃告,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陪在他身邊的人,是21年前牽手走進婚姻的翁帆。

就在去世前的十七天,楊振寧才剛剛過完103歲生日。

清華的師生代表去了他家,送上鮮花,擺上蛋糕,還在玻璃窗上貼了“103”的數字氣球,氣氛簡單溫馨。

而楊振寧上一次公開露麵,是在今年7月14日,翁帆的生日上。

他特地請來了昆曲演員,為翁帆慶生,楊振寧坐在沙發上笑容滿麵看著妻子穿著戲服唱《牡丹亭》。

楊振寧3個兒女與翁帆關係很好 無人繼承父業

但沒人想到,那就是最後一次他們共同出現在鏡頭裏的畫麵了。

楊振寧走了,他留下的不隻是一個名字和榮譽。

還有一個家,一段爭議,和一個晚年溫柔的故事。



1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

小時候父母很重視他的教育,尤其是父親楊武之。

那個年代條件艱苦,楊振寧靠著優異的成績,一路走進了西南聯大。

在那裏,他遇到了李政道,兩人一起走進了物理學的大門。

1945年,他獲得留學資格,去了美國深造。

在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等地做研究,幾年後,他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

這個理論在當時顛覆了物理界對對稱性的認知。

1957年,楊振寧35歲,站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獎台。

當時的楊振寧,衣著樸素,臉上掛著拘謹,但沒人會懷疑他的大腦和勇氣。

那之後,他在美國高校任教幾十年,直到1990年代末回國,加入清華大學,繼續研究和教學工作。

2

楊振寧年輕時在美國安家,娶了第一任妻子杜致禮。

她是杜聿明將軍的女兒,自己也是學識出眾的女子。



兩人早年在西南聯大有過師生緣分,後來在美國重逢,順理成章結婚成家。

1951年,大兒子楊光諾出生;1958年,二兒子楊光宇出生;1961年,又迎來了小女兒楊又禮。

這三個孩子都出生在美國,從小在學術氛圍裏長大。



家裏的書架上堆滿論文、稿紙和實驗設備。

但楊振寧從沒要求他們繼承自己的專業。

他一直強調的一句話是:不要複製父母的人生。

大兒子楊光諾喜歡鼓搗電子設備。

小時候,家裏電視機壞了,他總喜歡拆開來研究。

12歲生日時,楊振寧送他一台打孔計算機。

這成了他走進計算機領域的起點。

後來楊光諾考入密歇根大學,主修計算機,拿了博士。

成名後,他是最早做量子算法應用的科研人之一,還參與了穀歌的量子項目。

楊光諾研究的方向,雖不是物理,但仍與科學最前沿有關。

二兒子楊光宇性子不同,從小愛看天文圖譜和搞化學實驗。

小時候,他在自家車庫裏搭了個簡易實驗室,搞得一團糟,楊振寧沒責怪,反而請了天文學家來輔導他。

大學選了化學,畢業後在美國一家化工企業做研究。

閑暇時,他還建了“沙漠之鷹”天文台,觀測彗星軌道,還提供數據給NASA。

楊光宇還做了一件很實用的事:把化學實驗搬到線上,做了個麵向中學生的“虛擬實驗室”。

這事被好幾家科學教育雜誌報道過,說是真正讓科學觸手可及。

小女兒楊又禮是家裏年齡最小的,也是最懂事的。

她從小就願意照顧別人。

家裏人感冒了,她幫端水,量體溫,什麽都願意做。

上大學時,楊又禮毫不猶豫選了醫學。

畢業後加入了“無國界醫生”組織,去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剛果、敘利亞、南蘇丹……

2014年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她帶隊進隔離區,72小時救回143人。

她能用七種語言與不同國家的患者溝通。

《時代》周刊在當年用一句話評價她的團隊:“死神麵前的最後一道防線。”

楊振寧的三個孩子,一個搞計算機,一個研究天文與化學,一個成為了醫生。

他們沒有一個人繼承楊振寧的物理道路,但他們都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有人說他們“沒有繼承”,但或許,更應該說他們“沒有重複”。

楊振寧給了他們的,不是一條預設的路,而自由的底氣。

3

2003年,楊振寧的原配妻子杜致禮因病去世。

這段婚姻維持了53年,平淡而深情。

第二年,楊振寧宣布再婚,對象是比他小54歲的翁帆。

當時輿論爆炸了。有媒體直接寫標題:“82歲娶28歲?”

但誰都沒想到,這段婚姻會維持整整21年。

翁帆是江蘇人,大學畢業後做過翻譯,也當過教師。

和楊振寧認識,是因為一次公開活動。

她懂英文、懂學術,也很耐心。

楊振寧喜歡跟她聊天,說她思路清晰,情緒穩定。

結婚後,翁帆成了楊振寧的全職助理。

出門演講、寫文章、整理材料、日常生活,全是她一手打理。

外人看不見的,是她如何每晚幫他擦拭藥膏、整理資料、讀郵件。



楊振寧從來不諱言:翁帆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很多人以為楊振寧的三個孩子會反對,畢竟年紀差那麽多。

可實際上,他們表現得出奇地支持。

在楊振寧百歲壽宴上,一家人合影留念,氣氛輕鬆自然,翁帆站在中央,孩子們都站在她身邊。

那張合照,安靜又溫情。

翁帆不是誰的“替代品”,也不是意外的插曲。

她是那個在楊振寧摔倒住院後守在床邊不眠不休的人。

是一年365天,把他的毛筆、講稿、小藥盒收拾得一絲不亂的人。

也是那個,默默接受全世界誤解,也從不爭辯的人。

時間給了這段關係最公正的解釋。

翁帆確確實實陪楊振寧走完了一生。

結語

楊振寧的一生,有高光,也有溫情。

35歲拿下諾貝爾獎的榮譽,證明了中國人的科研能力。

也用103歲的人生,獲得了世人的敬重和緬懷。

願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做著自己最喜歡的物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