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一架由浙江杭州飛往韓國仁川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國航)航班突發險情:機艙行李架突然起火,現場濃煙彌漫,乘客驚恐尖叫。所幸機組人員迅速處置,飛機最終緊急備降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無人受傷。
多名乘客事後回憶,事發時飛機已在空中平飛,突然傳出一聲巨響:“砰的一聲,就看到前麵行李架冒出火來,整個客艙都是煙,行李架都熏黑了!”
機組人員第一時間拿起滅火器進行撲救,乘客也被指示保持鎮定,係好安全帶,機艙內一度充滿焦味與煙霧。
據《新聞晨報》報道,國航於18日中午12時39分發布官方情況通報稱:“杭州飛往仁川的CA131航班上,一名旅客存放於行李架上的手提行李內鋰電池發生自燃。機組按程序立即處置,未出現人員受傷。為確保飛行安全,飛機已備降上海浦東機場。國航已調配其他飛機繼續執行該航班任務。”
業內人士指出,鋰電池一旦在高空發生熱失控,燃燒速度極快,若未及時撲滅,後果不堪設想。
今年以來,中國民航係統已多次發生乘客隨身攜帶鋰電池或行動電源在航班上冒煙、自燃的事件。
8月28日,東航一架大連至南京航班在登機階段,一名旅客的移動電源突然冒煙。機組在30秒內控製火情,所幸未造成人員受傷。
6月13日,上海航空一架航班飛行中,一名旅客攜帶的行動電源冒煙,機組與乘客合力用礦泉水撲救。
5月31日,南航杭州飛深圳航班上,一名旅客攜帶的相機電池與行動電源冒煙,飛機起飛15分鍾後緊急返航,安全降落。
業內人士分析,這類事故的共性在於:部分旅客攜帶無質量認證或損壞的鋰電池上機,在高壓低溫環境下極易發生短路或熱失控。
針對近期多起航班起火事件,中國民航局已於6月26日發布緊急通知: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或已被召回的行動電源乘坐國內航班。上海機場隨後跟進,於6月28日起實施更嚴格的安檢標準:
無“3C”認證的移動電源一律禁止登機;
“3C”標識不清晰或被召回產品亦不得攜帶;
行動電源容量、數量仍需符合原有標準(單個不超過100Wh,超過須申報)。
民航安全專家提醒:切勿將行動電源、備用鋰電池放入托運行李中,應隨身攜帶並防止受壓受潮;避免使用無品牌、改裝或老舊電池,尤其是網絡低價產品;發現行李冒煙、發熱或異味,應立即通知乘務員,不可擅自處理。
在3萬英尺高空,哪怕一個小小電池,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引爆點”,所有旅客需要警鍾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