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多地再次爆發反對特朗普的“不要國王”(No
Kings)”集會。組織者估計,全美有約700萬人參加了有關抗議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隊伍中出現了很多身穿充氣服裝的示威者,尤其是青蛙服,很多人手上也舉著繪有青蛙形象的標語。
這些青蛙為何會成為美國近期示威活動的標誌性符號?
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加州洛杉磯,“不要國王”集會上,示威者身穿充氣青蛙服。 東方IC
這或許要追溯到特朗普的移民執法行動。一連串的“鐵腕掃蕩”在美國多地引發不滿和反彈,包括俄勒岡州最大城市波特蘭。
波特蘭是所謂的“庇護城市”,意味著當地政府不太會配合聯邦政府的移民執法行動。另一方麵,“讓波特蘭保持怪異”(Keep Portland
weird)這一非官方口號,凸顯了這座城市另類、獨特的文化。
今年6月,美國首次爆發“不要國王”集會期間,數千人在波特蘭舉行遊行,部分示威者聚集在波特蘭的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設施外與聯邦執法人員發生衝突。此後,波特蘭的示威者定期在該設施外舉行活動。
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不要國王”抗議活動現場出現青蛙踢王冠的標語牌。 東方IC
9月27日,特朗普曾宣布向波特蘭部署國民警衛隊,但被聯邦法官阻止。他10月7日再次威脅稱,考慮援引《叛亂法》行使緊急權力向波特蘭和芝加哥派遣軍隊。
據美媒Axios報道,24歲的塞思·托德(Seth Todd)是第一個穿上充氣青蛙服抗議政府移民政策的人。
10月2日晚,托德在波特蘭參加集會時遭到執法人員偷襲,其身後的充氣服通風口被噴入大量胡椒噴霧。這段視頻後來在美國社交平台瘋傳,點擊量超過了150萬。
托德被從充氣服通風口噴胡椒噴霧 視頻截圖
從那以後,美國各地參加“不要國王”集會以及在ICE設施外示威的抗議者,紛紛將青蛙視為反抗的象征。一些人將這隻青蛙稱為“波特蘭自由蛙”。
據《俄勒岡人報》報道,幾天之內,在波特蘭的抗議活動中,充氣青蛙的形象成倍增加。還由此催生出一個名為“充氣行動”( Operation
Inflation)的組織,為抗議者提供了100多件免費充氣服。
報道分析稱,諸如青蛙之類的滑稽裝扮往往能削弱對立情緒,而集會現場這樣輕鬆詼諧的場麵,也和特朗普口中那個“被戰爭蹂躪”的波特蘭形成鮮明對比。穿著充氣青蛙服的人們,用這種方式諷刺他們眼中的政府越權行為。
當地時間10月18日,在波特蘭示威的人們。 波特蘭《威拉米特周報》
“這是為了打破特朗普政府的敘事——他們說我們極端暴力。其實並非如此,我們是在抗議,但帶著幽默感。”托德此前接受法國《世界報》采訪時,闡述了他的觀點。
波特蘭居民喬伊·威爾遜(Joy Wilson)認為,青蛙已經成為非暴力抗議的象征。
《俄勒岡人報》注意到,在18日“不要國王(No
King)”集會2.0開始前夕,充氣青蛙服已經成為搶手貨,在不少網購平台都是預售狀態,很難買到現貨。
10月18日,在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的市中心,超過一萬人參加了“不要國王”集會。當地媒體“Georgia
Recorder”發現,很多人打扮成青蛙模樣,阿曼達·索爾伯格-鮑恩(Amanda Solberg-Bowen)就是其中之一。
她在談到自己的裝扮時表示:“剛才有人提到,這是一種既能表達立場、又明顯非暴力的方式——一種‘解除武裝式’的存在。”
10月18日,加州舊金山,民眾身著充氣服裝參加“不要國王”抗議活動。 東方IC
不隻是青蛙,那些受到啟發的美國示威者也會把自己裝扮成恐龍或是其他卡通形象。
“充氣行動”的組織者之一喬迪·約翰遜(Jordy
Johnson)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旗下KOIN電視台說:“我們要明確表示,這裏不是戰區,如果他(特朗普)想援引《叛亂法》,他就得指著那些充氣雞、充氣青蛙和充氣獨角獸的人。”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18日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前,組織者表示,他們已經培訓了“數萬人”,以避免與執法部門和反對抗議者發生摩擦。“不要國王”網站上的一份聲明說,任何形式的武器都不應該被帶到集會上。
在6月第一輪“不要國王”的遊行示威活動中,盡管大多數是和平進行的,但仍有一些暴力事件導致了數人被捕。部分地區抗議現場發生衝突,有示威者向警方投擲石塊等物品。在鹽湖城市中心舉行的萬人遊行中還發生了槍擊事件,安保人員向衝進人群的持槍嫌疑人射擊時,誤傷了一名旁觀男子致其死亡。
對於此次“不要國王”的抗議遊行活動,一些共和黨執政州特意強調會嚴陣以待。得克薩斯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表示,他將動用州國民警衛隊在奧斯丁“增派力量”,並與得州騎警司和公共安全部人員協同行動。阿博特稱,這些部隊將“得到飛機及其他戰術裝備的支援”。
不過,據《華盛頓郵報》稱,直至18日傍晚,全美範圍內的大規模集會基本保持和平。很多地方彌漫著街頭狂歡的氣氛。紐約和華盛頓警方周六下午都表示,他們沒有逮捕任何與抗議有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