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當地時間18日投票,此次黨主席選舉共有六位參選人,依抽簽順序分別為:1號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號前國大代表蔡誌弘、3號立委羅智強、4號前台北市長郝龍斌、5號前立委鄭麗文,以及6號前彰化縣長卓伯源。

Legislative Yuan, Attributio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最終結果,鄭麗文以6萬5122票、50.15%的得票率當選黨主席,其他候選人票數為:郝龍斌4萬6551票,羅智強1萬3504票,張亞中2486票,卓伯源1944票,蔡誌弘260票。
國民黨主席為黨內最高領導職務,選舉采用黨員直選製,全體黨員可參與投票。此次選舉結果顯示鄭麗文以過半得票率勝出,展現其在基層黨員間的號召力,也標誌著國民黨內部世代與路線之爭進入新階段。
根據國民黨規劃,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後,將於21日公告黨主席當選名單,並於22日將黨主席選舉結果陳報中常會核備,並於11月1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進行新舊任黨主席交接。
前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出身學運世代,政壇生涯從民進黨起步,退黨後轉戰國民黨,經曆不少重要黨政職務;這次以黑馬之姿,憑借戰將形象,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等候選人,當選國民黨主席,堪稱政壇一大驚奇。
她成功當選新任國民黨主席,也是國民黨繼前黨主席洪秀柱之後,第2位以黨員直選方式產生的女性黨主席。
政壇傳奇
鄭麗文出身雲林,在台南長大,就讀台大法律係期間曾參與野百合學運,大學畢業後加入民進黨,並曾代表民進黨擔任國大代表、民進黨青年部副主任等職;但在2002年,因評論“塗醒哲舔耳案”遭民進黨停權,鄭麗文決定退黨。
注:“塗醒哲舔耳案”指2002年時任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塗醒哲,被指一次公開場合中疑似舔男子耳朵,引發社會爭議與媒體關注。鄭麗文當時以民進黨黨員身份公開批評此事,認為黨應嚴肅處理。
鄭麗文離開民進黨後,曾沉潛一段時間。2004年3月27日,泛藍陣營在凱道集結抗議總統大選選舉不公,鄭麗文擔任主持人被視為正式挺藍;後於同年年底投入高雄市立委選舉、但落敗。
不過,鄭麗文的口才便給、犀利主持與論述清晰等特質,獲得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賞識,2005年獲邀加入國民黨,隨後擔任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發言人等職務;2008年立委選舉時,被國民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當選,但在2012年轉戰台中市區域立委,不敵民進黨立委何欣純。
鄭麗文勇於投入艱困選區選戰,形塑出藍營少見的戰將形象,立委落選後,受時任行政院長陳衝的邀請擔任行政院發言人職務,深獲高層信賴。
鄭麗文2014年請辭行政院發言人後,轉往媒體圈發展並主持節目。2020年立委選舉,被時任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提名為第十屆立法院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再度當選重回立法院,隨後擔任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一職。
第十屆立法院會期遇到全球爆發新冠疫情,鄭麗文接任黨團書記長後,擔負起黨團重炮手角色,質詢炮火猛烈,屢屢站在第一線抗衡,為國民黨發聲。
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鄭麗文以黑馬之姿出馬角逐,她積極走訪基層,展現不同於傳統藍營的戰鬥形象,獲得不少軍公教體係的支持,最終擊敗競爭對手,登上黨主席之位。
鄭麗文成功當選黨主席,但她非傳統藍營出身,能否將組織錯綜複雜、地方勢力盤根錯節的國民黨,以及細膩處理和民眾黨的競合,助國民黨2028重返執政,考驗才剛開始。
兩岸關係和核電
在兩岸關係上,鄭主張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交流。她稱“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不可能化冰、對話跟交流”,並主張在其上“與時具進”,推動如“共同打詐、航太交流”等合作。
她聲稱國民黨提出九二共識,在九二共識“創造性模糊”下,兩岸放下兵刃,通過交流、對談,開啟不一樣的兩岸局勢;榮譽主席連戰展開和平之旅後,具體呈現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八年,帶來了兩岸的春天,各方麵密集交流,增進彼此理解與情誼。
鄭麗文批評民進黨執政不承認九二共識,把兩岸推向冰點。中華民國前總統蔡英文、賴清德總統都想推動“兩國論”,成為兩岸局勢緊張的最大根源。國民黨反對分裂、台獨,堅守“一中憲法”,憲法增修條文也開宗明義指出“國家統一前”,在堅守一中原則、一中憲法下,這是兩岸最重要的政治基礎,擴大交流並化解矛盾與敵意。
對於日前她提出的“九二共識要與時俱進”,她說明,國際局勢與對岸發展已今非昔比,要根據現實發展,調整我方的國際戰略及兩岸關係,反對狹隘地在死胡同裏思考兩岸問題,要有更多可能性和舞台。
關於國際關係,鄭提出對美國及所有國家一定要對等互惠,認為任何健康的關係不可能是一方無止盡付出。她不讚成賴清德總統經營對美關係,把中華民國主權、話語權完全交到美國手裏。強調對外關係上,中華民國絕不做麻煩製造者,更不可淪為地緣政治的犧牲品,希望積極作為和平締造者。
中央社與聯合新聞網在當選當晚的分析中指出,她的兩岸論述較不“中間”,例如曾主張“台灣人應自豪說自己是中國人”,將麵臨黨內整合與藍白合作等考驗。
時代力量等在野黨指稱她“主張兩岸同屬一中、恢複政治談判”,並批評她“曾稱軍艦、軍機繞台是在保護台灣”,但也有人指出,這是反對者對其言論的政治解讀與指控,並非鄭本人當日受訪原話。
分析文章指出,她選前高喊“我是中國人”,與馬英九時代“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表述相比更靠近“紅統”語匯,但其“文化中國/政治中國”的界定保留模糊空間。
在能源與產業政策上,鄭主張重啟與延續核能。她拜會工商團體時表示“沒有電力就沒有產業(與競爭力)”,“台灣一定需要核能”,主張“重啟核電、回到正確的能源政策”,以避免缺電、穩住產業與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