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政府對安世半導體出手幹預事件產生的影響,如今已傳導至生產一線與產業鏈終端。
10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發現,該廠自國慶中秋長假之後,就已經限製出貨,並計劃自下周起實施“上四休三”工作製。與此同時,有貿易商確認,產品麵臨缺貨與漲價壓力。
麵對困局,母公司聞泰科技(600745.SH)對外回應稱,中國區正展開“獨立自救”,緊急拉通國內供應鏈以保障客戶需求。
但問題是,國內供應鏈如何真正拉通?
多名貿易商跨省蹲守求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有消息稱,安世半導體疑似中斷中國區員工薪酬發放、關閉係統權限,同時其產品“缺貨漲價”的討論也在多個平台持續發酵。
安世半導體總部位於荷蘭,業務布局遍布全球。聞泰科技通過多次資本運作,於2020年完成對安世半導體100%股權的收購。根據聞泰科技今年6月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的表述,公司半導體業務在全球設有多個研發中心、晶圓廠和封測廠。在國內,該業務在上海、深圳、香港設有研發據點,封裝測試廠則位於廣東東莞與江蘇無錫(在建)。
10月18日下午,記者實地走訪位於東莞黃江鎮的安世半導體工廠。公開信息顯示,該廠是安世半導體旗下最大的封裝測試基地,占地約10萬平方米,員工約4000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工廠門外,已有部分貿易商及客戶聚集。兩位從蘇州連夜趕來的客戶(以下簡稱“蘇州客戶”)表示,他們17日淩晨就已抵達工廠。“我們坐高鐵過來,在南昌轉的車,也有1000多公裏了,晚上九點多一下火車就趕過來了,就說‘我們是客戶,過來提貨的’,但也沒辦法,就是沒貨。”
另一位從深圳趕來的貿易商(以下簡稱“深圳貿易商”)也提到,公司已派員連日蹲守,“沒辦法,得給客戶一個交代,在現場掌握的信息更多些”。他判斷,工廠停止出貨已超過一周,但生產似未完全停止。
蘇州客戶透露,廠方僅以“這個情況我們也沒辦法”等回應,未給出明確說法。據其17日至18日的蹲守來看,18日間偶有貨車進出,但無法確認是否為出貨車輛,“這兩天,很多客戶、貿易商過來看真實情況、拍照”。
安世半導體官網顯示,其分銷商包括嘉華富昌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0月18日,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安世半導體自國慶假期後開始限製出貨,當前公司手中安世相關產品庫存不多,具體供貨情況需分型號來看。至於價格,原廠並沒有漲價,但市場上缺物料,價格上漲也不奇怪,公司未來可能也會漲價。
就“停薪、關閉係統權限”一事,10月18日下午,安世半導體中國官微發布《安世中國致全體員工》公開信回應稱,全體員工應當繼續執行安世國內公司的工作指示,安世國內全部主體運營及員工薪資福利一切正常。“安世國內團隊的同事均與國內公司建立勞動關係,大家的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將繼續由安世國內公司而不是Nexperia荷蘭主體發放。”
供應鏈受阻影響已傳導至生產端
根據聞泰科技2024年年報,自完成對相關半導體業務的收購後,該業務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已從2019年的第11位穩步上升至第3位,並連續多年位列中國第一。而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的承載平台,便是安世半導體。
這樣一家行業頭部企業因荷蘭政府幹預運營而陷入動蕩,就此,中國政府部門也采取了措施。根據安世半導體官網消息,2025年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製通知,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製造的特定成品和組件。
事實上,供應鏈受阻的影響已傳導至生產端。一名自稱是管理生產效率的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員工介紹,因為部分原材料短缺和員工配置問題,下周起,部分崗位會調整為“上四休三”,同時加班時間也會相應減少,由此前的每月加班七八十小時調減至四五十小時。“今年以來,我們的訂單都是滿的,就是原材料的問題。”
倉庫端同樣出現異常。一名倉庫工作人員透露,國慶假期後入庫量持續大於出庫量。“倉庫裏的貨是越來越多,生產沒有停下來,入貨越來越多,倉庫都快堆不下了,我們需要把之前放架子上的貨,打包到箱子裏,再把新的貨上到貨架上。”
前述深圳貿易商獲得的信息,印證了上述情況。他根據與工廠員工的溝通判斷,東莞工廠目前仍有一定原材料庫存,但供應已出現階段性緊張。“它產能確實調下來了,因為沒有原材料,如果不調調產能,怎麽搞原料都不夠,不是馬上沒有,但不夠。原材料如果按照現在的這種排班,隻能用到12月底。”
半導體行業人士陳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安世半導體的核心設計與晶圓製造位於歐洲,而東莞工廠承擔其全球約70%的產品封裝任務。若荷蘭與國內相關限製持續,安世半導體歐洲與國內業務切割,雙方均將麵臨困境。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在當地時間10月16日發布的聲明中表達了擔憂。該協會表示,盡管行業已從市場上其他參與者那裏采購相同類型的芯片,但特定組件的新供應商的認證和產能提升將需要數月時間,而目前安世半導體芯片的庫存通常隻能維持幾周。
陳啟認為,從行業影響來看,工業與消費類客戶可較快轉用國內替代產品,但車規級客戶因認證壁壘高,短期內將承受更大壓力,需等待新供應商通過認證或安世半導體供應鏈恢複穩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供應鏈“中國化”難在哪?
東莞工廠承擔著安世半導體全球70%的最終產品出貨量,是聞泰科技在本次事件中的重要籌碼。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的支撐作用也不可忽視——根據聞泰科技2025年半年報,公司主要區域市場中,中國區域收入占比高達48.17%,歐洲區域僅為21.72%。
麵對荷蘭方麵的幹預,10月18日,聞泰科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回應稱,中國區已啟動“獨立自救”,正加緊拉通國內供應鏈,以保障國內客戶供應。
在供應鏈本土化路徑上,有觀點提出,可以考慮用安世半導體的技術,由聞泰科技控股股東旗下的鼎泰匠芯來代工。
事實上,近年來聞泰科技已在積極推動安世半導體在中國的供應鏈布局。根據公司今年半年報,在中國市場,公司持續提升汽車、工業及消費領域客戶份額,積極推進功率分立器件、功率IC及模擬IC的國產替代,並依托控股股東聞天下投資的上海臨港12英寸晶圓廠等深化中國區產能布局,完成芯片晶圓工藝平台升級,顯著增強產品競爭力,新一代MOS產品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然而,供應鏈的“中國化”並非易事。陳啟指出,安世半導體的核心設計與晶圓製造始終在歐洲。若要真正拉通國內供應鏈,不能隻做封裝,必須將設計與製造環節同步引入中國,而這涉及複雜的技術轉移,歐洲工廠未必配合。
此外,嚴格的客戶認證也是一大難關。上述深圳貿易商向記者解釋,若安世半導體選擇更換原材料供應商,按流程也需要客戶同意,並且經過驗證、生產等流程,“肯定會有影響”。
盡管安世半導體在10月14日的官網聲明中表示,正積極向中國有關部門申請管製豁免,並動員一切資源減輕影響,但關鍵問題——“何時恢複供貨”,目前仍無明確答案。10月18日,關於這一問題,嘉華富昌工作人員亦表示暫不明確,需等待安世半導體原廠進一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