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委內瑞拉之間軍事緊張持續,加勒比海域劍拔弩張。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17日證實,美軍日前在加勒比海域襲擊了一艘潛艇。特朗普說,“那是專門用於運輸大量毒品的潛艇。”此次襲擊發生在16日,導致2人死亡。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美軍本周還在委內瑞拉附近國際水域對一艘船隻進行空襲,造成6人死亡。

美軍打擊“販毒船隻”畫麵
當前,美國已在加勒比海地區集結約1萬名美軍士兵、8艘軍艦、1艘核動力潛艇和多架戰鬥機。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稱,8艘總計攜帶1200枚導彈的美軍戰艦和一艘核潛艇正“瞄準”委內瑞拉,給委方造成100年來“最大威脅”。
外界對兩國可能發生衝突的擔憂,正變得越來越真切。

10月3日,美軍稱襲擊委內瑞拉附近海域“販毒船隻”
襲船隻 炫武力
美軍此番在加勒比海的行動,始於今年8月。
當時,美國政府懸賞5000萬美元緝拿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宣稱其涉嫌通過犯罪組織向美國輸送毒品。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大量來自委內瑞拉的毒品,通過水路流入美國。
然而,美國毒品管製局去年和今年發布的“國家毒品威脅評估”報告,從未提及委內瑞拉是對美販毒活動的重要相關方。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8月發布的《2025年世界毒品報告》也顯示,自委過境的販毒活動很少。

9月以來,美政府以“打擊拉美販毒集團”為由,在委內瑞拉附近加勒比海域部署多艘軍艦,迄今宣稱在委內瑞拉外海國際水域擊沉5艘所謂“運毒船”,並打死27名“毒販”。
針對美方此舉,馬杜羅多次指責,美國意圖通過軍事威脅在委搞政權更迭,並在拉美進行軍事擴張。
9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宮表示,打擊販毒船隻頗有成效,正考慮打擊通過陸路向美國走私毒品的委內瑞拉販毒集團。

9月30日,特朗普乘直升機返抵白宮
本月初,特朗普政府向國會遞交備忘錄,稱美國與被美認定為恐怖組織的販毒集團“正處於非國際武裝衝突之中”。
不過,備忘錄未具體說明涉及哪些販毒集團,也未說明如何將個人目標認定為販毒集團成員。這在美國國內引發質疑。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方在所謂“國際海域”單方麵、超出合理限度對他國船隻進行執法,侵犯相關人員生命權等基本人權,對相關海域的航行自由與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相關行為嚴重侵犯他國主權安全和合法權益,嚴重違反國際法。
新華社援引多名分析人士的觀點稱,美政府的舉措超出反毒範疇,導致長期緊張的美委關係急劇惡化。

美軍海軍陸戰隊兩架直升機在加勒比海上空並肩飛行,進行實彈演練
授權中情局秘密行動
除了氣氛緊張的軍事威脅,美委兩國在情報層麵也暗流湧動。
本月6日,馬杜羅在電視節目中透露,委內瑞拉挫敗了一起由“本地恐怖組織”策劃的“假旗”行動。該行動圖謀在美國駐委使館安放爆炸物,以嫁禍委政府,進一步激化委美兩國矛盾。
“假旗”行動是指一方通過製造事端,將其偽裝成另一方所為的行動。2019年,由於特朗普在首個總統任期內公開支持委內瑞拉反對派成員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委內瑞拉與美國斷交至今。
同一天,新華社援引美國媒體的報道稱,特朗普叫停與委內瑞拉的外交接觸。

本周以來,美委緊張局勢螺旋式上升。
10月15日,特朗普稱已授權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委內瑞拉開展秘密行動,並聲稱五角大樓正考慮在委內瑞拉領土內發起“反毒”打擊。
同一天,馬杜羅在新聞發布會上譴責道,美國單方麵對委內瑞拉發動了“全麵侵略”,並指出兩國政府間的溝通基本中斷。
馬杜羅當天質問:“美國中情局還要發動多少次政變?拉美地區對此行徑不歡迎、不需要,並予以抵製。”
馬杜羅說,這讓人想起那些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國持久的失敗戰爭。

曆史上,美國中情局多次在拉美國家策劃、發動、參與政變,圖謀推翻美國政府眼中的“敵對政權”。
針對特朗普的表態,拉美多國紛紛予以強烈譴責。
巴西總統盧拉16日強調,巴西不接受一個國家幹涉另一個國家。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指出,美國政府此舉悍然違反國際法,是赤裸裸的威脅。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同日表示,墨西哥反對任何形式的外部幹涉。
“門羅主義”的新變種
據央視新聞10月16日報道,委內瑞拉常駐聯合國大使蒙卡達已向聯合國秘書長和安全理事會主席遞交正式信函,要求安理會調查美國襲擊行動,以“確定其非法性質”。

聯合國總部
委內瑞拉方麵認為,美國政府強化在加勒比海軍事部署,有三個目的。
·企圖顛覆委內瑞拉政權。
按照委防長帕德裏諾·洛佩斯的說法,美國舉動意在引發委“政權更迭”,企圖煽動叛變,“從內部瓦解委內瑞拉國家機構”。
·覬覦委內瑞拉戰略資源。
委內瑞拉是重要產油國,今年以來原油日產量已超過100萬桶。美國對委實施禁止原油出口等經濟製裁,卻允許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在委開展有限業務。

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威懾拉美地區其他國家。
委內瑞拉位於加勒比海南岸,是連接南北美洲的重要通道。分析認為,美國增兵加勒比海是為強化對這一地緣博弈要衝的控製,同時對地區形成壓力,謀求迫使相關國家在經貿、航道等問題上對美妥協。
對美國在拉美的新防務布局,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點破實質——這無異於“門羅主義”的新變種,“是新殖民主義的回潮”。

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
所謂“門羅主義”,是1823年12月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在國情谘文中提出的外交政策。
當時,門羅拋出所謂“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論調,主張把拉美乃至西半球變成美國的勢力範圍。
200多年來,美國抱持“門羅主義”對多個拉美國家發動入侵、策動政變、強加製裁、實施滲透,從中掠奪資源、攫取利益、掌控命脈,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為其稱霸世界服務。

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的一尊雕像,雕像前的牌子寫著“紀念1989年12月20日的遇難者”。那一天,美國發起代號為“正義事業”的軍事行動,悍然入侵巴拿馬,推翻當時的政府
今年以來,美國對拉美多國連出重手打壓,加劇了美國與拉美國家間的緊張局勢。
從威脅接管巴拿馬運河到把古巴領導人列入製裁名單,從限製移民新政到不斷威脅墨西哥政府,從再次把古巴列為所謂“支恐國家”到對巴西施加50%的最高關稅……美國頻頻對拉美國家揮舞起“大棒”。

美國白宮
據央視新聞報道,10月下旬,美軍還將前往阿根廷,與該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霸權主義的陰霾,正持續籠罩著加勒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