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外企,正加速從955滑向996

外企,正加速從955滑向996

文章來源: 外企觀CHA 於 2025-10-18 20:03:2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外企,正加速從955滑向996

2025年的九月,Jane在自己的日曆上做了一個統計:這個季度,她準點下班的天數,貌似不足五分之一。

猶記得五年前,她剛加入這家美資消費品公司時,每天下班時間是17:30,準點關電腦,然後和同事去健身房或朋友吃飯,差不多就是每天的固定生活儀式。

那時公司內部還流行一句自嘲 —— "955鐵律":早九點上班,晚五點走人,年假20天,周末雙休,沒人加班。

時間來到2025年,Jane的生活節奏早已改變:每天工作到20:00已是常態,碰到總部視頻會議,晚上十點後必須上線,到了月底數據結算,連續三天淩晨兩點才睡也是常事。

以及,被壓縮到"錯峰使用"的年假,“其實很多時候實質上都用不掉,HR也早已見怪不怪了。”

“以前我們說外企是養老院,現在是離養老越來越遠,但離4050政策越來越近"Jane詼諧得開著玩笑說。

坦白說,她的感受,不是個例 — 這些年的外企,正沿著一條向下的坡道,急速從955滑向996的深淵。

01

回顧20年前,外企在中國還屬於職場頂流,憑借穩定的工作和彈性工作製,一度就是“白領天堂”的金字招牌。

彼時的本土民企尚停留在“責任製+加班文化”的泥潭裏,可以說兩者之間涇渭分明,孰高孰低立眼可判。

但如今,這道界線已開始模糊甚至在消失:

外企的上班時間越來越早,郵件/信息24小時不斷,早會晚會夜會開不完、節假日臨時加班也是常有,KPI越來越狠,工作節奏越來越緊,組織架構不斷重組,管理層調換頻繁,基層員工多線並崗…..

“現在的外企,除了社保齊一點,節奏比我上一家國內大廠還卷。”Jane說,“原先強調的“965”(9點-6點5天工作製)早就從入職培訓裏拿掉了,每天不加班準點回家就算不錯了。”

02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BAT、華為等本土大廠進入外企高管行列,他們在帶來效率倍增,執行力拉滿的管理風格的同時,也帶來了高度壓縮周期的項目節奏。

原有歐美跨國公司的慢節奏、慢決策、慢反饋體係,被“互聯網速度”徹底擊碎,“晚上熬一熬,明天出結果。”,一切都以速度為先。

外企的“金飯碗”招牌在市場上已不吃香,原有的超低離職率、高忠誠度已漸漸無法維持,為適應人才挑戰,很多外企改變原先強調外企背景為主的招聘風格,開始放寬招聘門檻、民企外企人員兼容並蓄。

於是很多新入職得員工自帶996屬性,對外企文化直接造成衝擊,拖進內卷漩渦的故事常常發生。

還有疫情後,全球辦公的真正無界限隨之開始:遠程開會、線上任務追蹤、領導隨時“@”你的任務進度,多時區的外部協作,變成了本地團隊的日常模式,外企員工也再難享有以往充分的下班空間。

03

時間再拉回2015年,當年外企尚能依靠產品品質、全球協作、流程標準、員工素養等優勢,對本土企業形成絕對壁壘,但到了2025年,這些壁壘似乎已被逐一攻破:

技術、資源、渠道,民企都補齊了,成本優勢也消失了,標準的流程管理,現在變成保守和緩慢的代名詞,而福利、硬件、國際視野等職場環境,國內大廠也陸續在跟上,更別說薪酬激勵、晉升通道,已遠輸本土互聯網和大民企了。

“外企的老一套流程思維在中國基本行不通了。”Jane說,“你不往前卷,就會被競爭對手淘汰。”

“甚至連我們公司的高層管理者自己也不避諱,我們繼續講work-life balance真的現實嗎,如果不能高強度執行,我們還能守住中國市場嗎?”

但唯一有個問題是:如果外企繼續頭也不回的卷向996,最大的尷尬是:**你既不高薪,也不再舒適,既無紅利,也缺乏成長,還不穩定**。

那麽外企與民企/大廠有何本質區別?

外企頭也不回滑向996,是短視盲從還是必選之路?

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不得不說,中國市場的確需要更高的效率和執行力,但外企真正的生存之道,是否該守住長期、可持續、健康的職場生態 — 給人才“有生活、有發展、有歸屬”的工作空間。

否則,一旦失去955的人文關懷和對人的投資,外企將也就徹底失去了相較於本土民企和大廠的唯一價值。

未來留給外企的,也許隻剩衰退和邊緣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沒聽過“67”?美國青少年最潮密語 讓大人一臉問號
電詐中國人的1000億,被美國政府遠洋捕撈了
82歲拜登「癌症治療後」首露麵!額頭明顯手術刀疤
iPhone Air撬開了中國的eSIM,真諷刺
喊燒猶太人!共和黨青年群組爆"反猶言論"下場慘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福建號”列裝! “因為這個原因仍難與美核航母比肩
習近平電賀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全美上千場示威怒吼“不要國王”!川普:我不是國王
翁帆發小詩悼念楊振寧:多年陪伴我何其有幸…
稀土武器?彭博:終將後悔 能靠泥土挾持全世界?
返家途中"越過黃線",加薩一家11口遭以軍全數擊殺
美國向販毒“舞劍”,意在委內瑞拉石油?
中國拒買 美穀倉不堪重負崩塌 數百噸黃豆如海嘯湧出
反特朗普集會席卷美國,"不要國王"示威吸引大批民群
古特雷斯通告193國 聯合國大裁員開始 麵臨破產…
翁帆的出路:當“楊振寧夫人”人生開啟新章
加拿大外長赴北京會王毅 討論電動車等貿易爭端
授川普最高榮耀!南韓考慮頒發"無窮花勳章":對和平有重大貢獻
美媒披露普京停火條件:基輔必須放棄頓涅茨克
實探風波中的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原材料告急
何衛東等9上將遭雙開 習整肅規模創1976年來之最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外企,正加速從955滑向996

外企觀CHA 2025-10-18 20:03:24
外企,正加速從955滑向996

2025年的九月,Jane在自己的日曆上做了一個統計:這個季度,她準點下班的天數,貌似不足五分之一。

猶記得五年前,她剛加入這家美資消費品公司時,每天下班時間是17:30,準點關電腦,然後和同事去健身房或朋友吃飯,差不多就是每天的固定生活儀式。

那時公司內部還流行一句自嘲 —— "955鐵律":早九點上班,晚五點走人,年假20天,周末雙休,沒人加班。

時間來到2025年,Jane的生活節奏早已改變:每天工作到20:00已是常態,碰到總部視頻會議,晚上十點後必須上線,到了月底數據結算,連續三天淩晨兩點才睡也是常事。

以及,被壓縮到"錯峰使用"的年假,“其實很多時候實質上都用不掉,HR也早已見怪不怪了。”

“以前我們說外企是養老院,現在是離養老越來越遠,但離4050政策越來越近"Jane詼諧得開著玩笑說。

坦白說,她的感受,不是個例 — 這些年的外企,正沿著一條向下的坡道,急速從955滑向996的深淵。

01

回顧20年前,外企在中國還屬於職場頂流,憑借穩定的工作和彈性工作製,一度就是“白領天堂”的金字招牌。

彼時的本土民企尚停留在“責任製+加班文化”的泥潭裏,可以說兩者之間涇渭分明,孰高孰低立眼可判。

但如今,這道界線已開始模糊甚至在消失:

外企的上班時間越來越早,郵件/信息24小時不斷,早會晚會夜會開不完、節假日臨時加班也是常有,KPI越來越狠,工作節奏越來越緊,組織架構不斷重組,管理層調換頻繁,基層員工多線並崗…..

“現在的外企,除了社保齊一點,節奏比我上一家國內大廠還卷。”Jane說,“原先強調的“965”(9點-6點5天工作製)早就從入職培訓裏拿掉了,每天不加班準點回家就算不錯了。”

02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BAT、華為等本土大廠進入外企高管行列,他們在帶來效率倍增,執行力拉滿的管理風格的同時,也帶來了高度壓縮周期的項目節奏。

原有歐美跨國公司的慢節奏、慢決策、慢反饋體係,被“互聯網速度”徹底擊碎,“晚上熬一熬,明天出結果。”,一切都以速度為先。

外企的“金飯碗”招牌在市場上已不吃香,原有的超低離職率、高忠誠度已漸漸無法維持,為適應人才挑戰,很多外企改變原先強調外企背景為主的招聘風格,開始放寬招聘門檻、民企外企人員兼容並蓄。

於是很多新入職得員工自帶996屬性,對外企文化直接造成衝擊,拖進內卷漩渦的故事常常發生。

還有疫情後,全球辦公的真正無界限隨之開始:遠程開會、線上任務追蹤、領導隨時“@”你的任務進度,多時區的外部協作,變成了本地團隊的日常模式,外企員工也再難享有以往充分的下班空間。

03

時間再拉回2015年,當年外企尚能依靠產品品質、全球協作、流程標準、員工素養等優勢,對本土企業形成絕對壁壘,但到了2025年,這些壁壘似乎已被逐一攻破:

技術、資源、渠道,民企都補齊了,成本優勢也消失了,標準的流程管理,現在變成保守和緩慢的代名詞,而福利、硬件、國際視野等職場環境,國內大廠也陸續在跟上,更別說薪酬激勵、晉升通道,已遠輸本土互聯網和大民企了。

“外企的老一套流程思維在中國基本行不通了。”Jane說,“你不往前卷,就會被競爭對手淘汰。”

“甚至連我們公司的高層管理者自己也不避諱,我們繼續講work-life balance真的現實嗎,如果不能高強度執行,我們還能守住中國市場嗎?”

但唯一有個問題是:如果外企繼續頭也不回的卷向996,最大的尷尬是:**你既不高薪,也不再舒適,既無紅利,也缺乏成長,還不穩定**。

那麽外企與民企/大廠有何本質區別?

外企頭也不回滑向996,是短視盲從還是必選之路?

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不得不說,中國市場的確需要更高的效率和執行力,但外企真正的生存之道,是否該守住長期、可持續、健康的職場生態 — 給人才“有生活、有發展、有歸屬”的工作空間。

否則,一旦失去955的人文關懷和對人的投資,外企將也就徹底失去了相較於本土民企和大廠的唯一價值。

未來留給外企的,也許隻剩衰退和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