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五年規劃 有限資金用於高科技競賽還是提振消費?

中國五年規劃 有限資金用於高科技競賽還是提振消費?

文章來源: 德國之聲 於 2025-10-18 08:52:5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https://t.co/YTJFpaZFl2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October 18, 2025
下周,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就要召開。本次黨代會的重要任務就是審議並批準新一輪的五年規劃。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北京亟需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來提振經濟。然而,不斷加劇的中美地緣政治爭鬥,迫使中國當局將資金優先用於高科技產業升級而不是消費者。

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定於10月20日至24日召開,中共中央委員會的200餘人將參加此次閉門進行的會議。按照以往的慣例,中央全會隻會在閉幕時,對外發布一份簡短的報告,概述會議取得的主要共識。

本次會議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審議新一輪五年規劃,也就是2026-2030年間的“十五五”規劃建議稿,並予以批準。

此份五年規劃的製訂,正值中美地緣政治爭鬥

不斷加劇的時間點,北京方麵實現高科技領域獨立自主甚至領先全球的需求勢必全麵升高。與此同時,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消費不足等結構性問題,也需要大量資金才能解決。但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其造成的債務高企之時刻,中國政府能夠調用的資金相對有限,難以同時滿足大舉投資高科技產業以及提振消費這兩大需求。

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中國經濟分析師布朗(Alexander Brown)指出,此次中共中央全會以及新的五年計劃,極有可能把強調創新能力的產業政策以及強調需求側改革的提振消費政策都列為重點。“但是回顧過去的幾年,對製造業的投資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年增長率,服務業等領域卻沒有這樣的增速。再加上房地產行業的拖累,中國家庭或者說私人消費者的信心如今非常低。我認為,消費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考慮到中國政府在當前外部環境下

實現經濟自主、增強韌性方麵的總體目標,北京可能還是會把資金優先用於產業政策。”

有限資金優先用於高科技爭霸

就在一星期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加征三位數關稅,並進一步收緊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管製

,更是強化了北京的這一傾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對路透社表示,相比解決國內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中國政府目前更加擔憂大國競爭,“新一輪的五年規劃將會明確地再度強調對高科技研發以及產業發展的支持。因為就一個國家的硬實力而言,製造業仍是重中之重。衝突爆發時,最重要的還是製造業,而非服務業。”

今年7月,中共中央的意識形態理論雜誌《求是》刊發了一則習近平的演講,其中也提到“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和大國競爭日益交織”。習近平呼籲中國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占據“戰略製高點”。

目前,中國已經在電動汽車、清潔能源等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除了商用飛機製造、先進半導體等少數領域,中國已經幾乎能夠把全產業鏈部署在本國境內。北京還在持續加大對高科技行業的投資,進一步提升經濟自主性,避免在少數領域受製於人。

消費疲軟問題日趨嚴峻

不過,中國當局也並沒有放棄解決消費不足等長期結構性問題。就在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再次提出要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目前,中國私人家庭消費約占經濟的四成比重,遠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六成。在美國,這一比例更是逼近七成。已經有一些官方背景的中國智庫人士建議在十年內將私人消費占比提升到五成。

澳大利亞財團麥格理的大中華區首席分析師胡偉俊也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指出,如今的年輕一代在接受教育時都是以今後從事高技能、高薪資的服務業工作為導向,而隻有在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下才更有可能創造這樣的就業崗位;“如果隻依賴外部需求,而國內消費需求不提振,那麽就會出現失業問題和通貨緊縮。假如這種情況持續一兩年,尚可忍受。但從長遠來看,這肯定會造成問題。”

胡偉俊認為,在外部需求萎縮到足以威脅增長目標時,中國政府自然會認真考慮拉動國內消費。畢竟,根據美國花旗銀行的測算,要想真正地在化解經濟供需不平衡問題,中國政府需要在今後五年內拿出2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81萬億美元)之巨資來出台相應措施。這相當於2024年中國全年GDP的15%。

北京可能押注高科技反哺消費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分析師布朗則對德國之聲表示,隨著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產能過剩、出口受阻等壓力不斷變大,北京方麵還是會不斷出台改善養老保障、改善幼兒園服務等措施來提振私人消費者的信心。“盡管我們不會看到這類措施大幅增長,但一係列措施還是會持續推出。今年已經有一些相關措施出台了,我覺得這也會是今後五年的趨勢。”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政府陸續出台了國家補貼消費、小幅提高退休金、育兒補貼等措施。最高法院還做出了一項判決,規定企業和雇員必須繳納社會保險,這也為長期增強社會保障體係奠定了基礎。一位不願居民的中國政策顧問人士對路透社表示,未來五年內,社會福利資金將進一步增加,但是“盡管每個人都認識到了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但是改善不會特別顯著,因為社保預算緊張、地方財政資源吃緊限製了政策的選擇空間”。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布朗認為,北京還是會將賭注放在“如果能夠維持現在的經濟模式,繼續將資源優先投入到有望取得全球領先地位的眾多高科技領域,就能通過這樣的成就獲得足夠的回報,從而增加稅收,然後將這些錢更廣泛地輸送到整個經濟體係。”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沒聽過“67”?美國青少年最潮密語 讓大人一臉問號
“福建號”列裝! “因為這個原因仍難與美核航母比肩
加拿大外長赴北京會王毅 討論電動車等貿易爭端
電詐中國人的1000億,被美國政府遠洋捕撈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習近平電賀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翁帆的出路:當“楊振寧夫人”人生開啟新章
中科院院士回憶楊振寧最後時刻:上午10點半還挺好
翁帆發小詩悼念楊振寧:多年陪伴我何其有幸…
全美上千場示威怒吼“不要國王”!川普:我不是國王
返家途中"越過黃線",加薩一家11口遭以軍全數擊殺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歲
美國向販毒“舞劍”,意在委內瑞拉石油?
稀土武器?彭博:終將後悔 能靠泥土挾持全世界?
iPhone Air撬開了中國的eSIM,真諷刺
反特朗普集會席卷美國,"不要國王"示威吸引大批民群
授川普最高榮耀!南韓考慮頒發"無窮花勳章":對和平有重大貢獻
"太子集團"詐騙首腦突然失蹤,美英查扣比特幣150億
實探風波中的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原材料告急
美媒披露普京停火條件:基輔必須放棄頓涅茨克
美國各地再爆反特朗普示威,抗議其強硬政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五年規劃 有限資金用於高科技競賽還是提振消費?

德國之聲 2025-10-18 08:52:50
https://t.co/YTJFpaZFl2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October 18, 2025
下周,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就要召開。本次黨代會的重要任務就是審議並批準新一輪的五年規劃。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北京亟需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來提振經濟。然而,不斷加劇的中美地緣政治爭鬥,迫使中國當局將資金優先用於高科技產業升級而不是消費者。

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定於10月20日至24日召開,中共中央委員會的200餘人將參加此次閉門進行的會議。按照以往的慣例,中央全會隻會在閉幕時,對外發布一份簡短的報告,概述會議取得的主要共識。

本次會議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審議新一輪五年規劃,也就是2026-2030年間的“十五五”規劃建議稿,並予以批準。

此份五年規劃的製訂,正值中美地緣政治爭鬥

不斷加劇的時間點,北京方麵實現高科技領域獨立自主甚至領先全球的需求勢必全麵升高。與此同時,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消費不足等結構性問題,也需要大量資金才能解決。但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其造成的債務高企之時刻,中國政府能夠調用的資金相對有限,難以同時滿足大舉投資高科技產業以及提振消費這兩大需求。

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中國經濟分析師布朗(Alexander Brown)指出,此次中共中央全會以及新的五年計劃,極有可能把強調創新能力的產業政策以及強調需求側改革的提振消費政策都列為重點。“但是回顧過去的幾年,對製造業的投資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年增長率,服務業等領域卻沒有這樣的增速。再加上房地產行業的拖累,中國家庭或者說私人消費者的信心如今非常低。我認為,消費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考慮到中國政府在當前外部環境下

實現經濟自主、增強韌性方麵的總體目標,北京可能還是會把資金優先用於產業政策。”

有限資金優先用於高科技爭霸

就在一星期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加征三位數關稅,並進一步收緊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管製

,更是強化了北京的這一傾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對路透社表示,相比解決國內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中國政府目前更加擔憂大國競爭,“新一輪的五年規劃將會明確地再度強調對高科技研發以及產業發展的支持。因為就一個國家的硬實力而言,製造業仍是重中之重。衝突爆發時,最重要的還是製造業,而非服務業。”

今年7月,中共中央的意識形態理論雜誌《求是》刊發了一則習近平的演講,其中也提到“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和大國競爭日益交織”。習近平呼籲中國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占據“戰略製高點”。

目前,中國已經在電動汽車、清潔能源等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除了商用飛機製造、先進半導體等少數領域,中國已經幾乎能夠把全產業鏈部署在本國境內。北京還在持續加大對高科技行業的投資,進一步提升經濟自主性,避免在少數領域受製於人。

消費疲軟問題日趨嚴峻

不過,中國當局也並沒有放棄解決消費不足等長期結構性問題。就在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再次提出要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目前,中國私人家庭消費約占經濟的四成比重,遠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六成。在美國,這一比例更是逼近七成。已經有一些官方背景的中國智庫人士建議在十年內將私人消費占比提升到五成。

澳大利亞財團麥格理的大中華區首席分析師胡偉俊也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指出,如今的年輕一代在接受教育時都是以今後從事高技能、高薪資的服務業工作為導向,而隻有在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下才更有可能創造這樣的就業崗位;“如果隻依賴外部需求,而國內消費需求不提振,那麽就會出現失業問題和通貨緊縮。假如這種情況持續一兩年,尚可忍受。但從長遠來看,這肯定會造成問題。”

胡偉俊認為,在外部需求萎縮到足以威脅增長目標時,中國政府自然會認真考慮拉動國內消費。畢竟,根據美國花旗銀行的測算,要想真正地在化解經濟供需不平衡問題,中國政府需要在今後五年內拿出2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81萬億美元)之巨資來出台相應措施。這相當於2024年中國全年GDP的15%。

北京可能押注高科技反哺消費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分析師布朗則對德國之聲表示,隨著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產能過剩、出口受阻等壓力不斷變大,北京方麵還是會不斷出台改善養老保障、改善幼兒園服務等措施來提振私人消費者的信心。“盡管我們不會看到這類措施大幅增長,但一係列措施還是會持續推出。今年已經有一些相關措施出台了,我覺得這也會是今後五年的趨勢。”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政府陸續出台了國家補貼消費、小幅提高退休金、育兒補貼等措施。最高法院還做出了一項判決,規定企業和雇員必須繳納社會保險,這也為長期增強社會保障體係奠定了基礎。一位不願居民的中國政策顧問人士對路透社表示,未來五年內,社會福利資金將進一步增加,但是“盡管每個人都認識到了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但是改善不會特別顯著,因為社保預算緊張、地方財政資源吃緊限製了政策的選擇空間”。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布朗認為,北京還是會將賭注放在“如果能夠維持現在的經濟模式,繼續將資源優先投入到有望取得全球領先地位的眾多高科技領域,就能通過這樣的成就獲得足夠的回報,從而增加稅收,然後將這些錢更廣泛地輸送到整個經濟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