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7日,波蘭華沙地區法院駁回德國對一名涉嫌參與“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案的烏克蘭公民的引渡請求,並當庭釋放該男子。法院裁定,德方提交的證據不足,無法支持引渡。波蘭總理圖斯克對法院的裁決表示認同。
據波蘭通訊社(PAP)報道,華沙地區法院法官在庭審中指出,德國提供的材料缺乏足夠證據,現階段無法滿足引渡要求。法官強調,目前波蘭法院並無可用證據支撐相關裁定,並補充該決定仍可由德方提起上訴。
根據德國檢方指控,現年46歲的烏克蘭籍嫌疑人弗拉基米爾·Z是一名受過專業訓練的潛水員,涉嫌於2022年夥同他人租用“安德羅梅達號”遊艇,前往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海域,通過安放爆炸裝置對“北溪-1”和“北溪-2”管道實施破壞。檢方指出,他參與了整個行動的策劃與實施,涉嫌違反《德國刑法》中的反憲法破壞罪,若罪名成立,最高可判處15年監禁。
該嫌疑人因德國發出的拘捕令於9月30日在華沙附近被捕,但他否認所有指控,並稱案發時本人身在烏克蘭。
法官在宣讀裁定時表示,應將“北溪”襲擊視為發生在戰爭背景下的軍事行動,因此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不構成可引渡的普通刑事犯罪。這也是波蘭法院駁回德方請求的重要理由之一。
波蘭總理圖斯克隨後在X平台上表示,這一裁決“合理”,並對法院的決定表示支持。他稱,“波蘭法院已拒絕將涉嫌破壞‘北溪-2’管道的烏克蘭籍嫌疑人引渡至德國,並已將其釋放。這樣做是正確的,此事已了結。”
“北溪-1”和“北溪-2”是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波羅的海海底輸氣管道,原計劃為歐洲提供穩定天然氣供應。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該管道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焦點,烏克蘭及部分歐洲國家擔憂管道運營會削弱其在能源領域的戰略地位。
2022年9月26日,丹麥、瑞典附近海域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發生劇烈爆炸,4條管道中的3條受損,大量天然氣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