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四輪貿易談判的核心人物,美國財長貝森特周三在譴責北京最新管控稀土舉措是“與世界對抗”的同時,公開點名指責中方代表團中有一名“較低級官員”“精神失常”。這就是位置次於中共政治局委員、副總理何立峰的
正部級國際貿易代表兼商務部副部長李成剛。貝森特為何要在外交場合指名道姓指責中國的一名談判高官?
中國江蘇省連雲港市某港口,工人們正將含有稀土元素的土壤裝運出口。 REUTERS - CHINA STRINGER
NETWORK
貝森特指責李成剛“無禮”,“不請自來”華盛頓,發表煽動性言論,威脅如果對停靠美國港口的船舶征收港口運輸費,中方將引發全球混亂。貝森特指其在推出新的出口管製措施方麵“任意妄為”,但貝森特稱他不相信中國希望成為混亂的製造者。
貝森特的表述直白得令人驚訝。這位直通特朗普的美國高官譴責“較低級官員”,輕輕放過了何立峰,乃至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一些分析認為貝森特這樣做是以進為退,留有餘地,把鍋甩給李成剛,為他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的後續談判留下空間,也為特朗普與習近平可能的會晤鋪路。
美中經過四輪貿易談判,達成貿易休戰,然而一夜之間“灰飛煙滅”,“肇事者”當然是中國商務部的一紙“禁令”,該部10月9日出招,以中國國家安全為由,嚴厲管控稀土及與稀土相關的技術項目出口,美國旋即認定北京在嚐試“長臂管轄”,把手伸向全世界,企圖卡住美國的咽喉,特朗普隨即威脅11月1日起將把對中國關稅提升至100%。
美中4輪談判,對美方而言大約最關鍵的協議就是中國同意放鬆稀土出口,中方10月9日的稀土公告很突然,完全是一種要與美國徹底翻臉的感覺。北京的做法成謎?
中國商務部周四承認,這是對美國商務部9月29日“出台出口管製實體清單穿透性規則,事實上將數千家中國企業延伸列入‘實體清單’的反擊”。中國商務部還補充說,中美馬德裏談判之後,“美方密集出台20項對華打壓措施”,其中包括“不顧中方磋商誠意,執意於10月14日落地對華造船“301”調查港口費措施”等等。
紐約時報周四在“中國對特朗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一文中披露的細節發人深思。該報援引與中國官員交談過的分析人士表示,中方認為美國商務部9月29日的決定,是特朗普政府中鷹派成員所為。北京的感覺是,專注於加沙談判和美國政府停擺的特朗普“需要意識到這些舉措的後果”,於是,北京通過向美方發起強烈反擊來提醒特朗普,“必須親自處理與中國的關係,而不是放任‘鷹派人士’破壞兩國關係。”
怪罪“鷹派人士”,認為特朗普本人“不意識”,於是其手下的人士乘其忙於中東事務之際從中攪局,貝森特對李成剛的指責表麵看似乎如出一轍,指責“較低級官員”“任意妄為”。然而緊接著一句“不相信中國希望成為混亂的製造者”,棉裏藏刀,話鋒指向中國的統治者。
在外交場合公開點名指責中國官員李成剛,但隨後又放緩語氣,認為中國對對話解決問題持開放態度,而且據他了解的信息,特朗普總統仍打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不久後會麵,軟硬結合,其中利害,北京自己權衡吧。
北京的稀土牌是否打過了頭?中共四中全會臨近,習近平此舉應是向國內民眾展示實力:中國絕不會向美國讓步。紐約時報援引分析指出,“中國誤判了形勢”。麵對房地產危機與通縮,出口已是中國經濟為數不多的增長動力之一,這樣做隻能加劇貿易緊張局勢。“這是一種吸引特朗普關注的糟糕方式。”
中國過於自信,以為這樣做能夠讓華盛頓撤回其最新的製裁措施,同時避免全球範圍的反彈。然而北京的決定已經引發強烈的反彈,七國集團正在磋商對策,意識到危險的歐盟也準備與七國集團統一行動。
周四主持七國集團圓桌會議的加拿大財政部長商鵬飛就表示,中國可拿稀土卡脖子於一時,豈能永久?相信七國集團可減少對來自中國的稀土依賴。
北京繼續沿著10月9日稀土公告的思維前進,中國商務部周四駁斥貝森特“無端指責”李成剛,要求“美方能夠認識到自身錯誤行為”,頗有孤注一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