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市場此刻勢如破竹,似乎任何負麵消息都擋不住這股漲勢。但外媒分析指出,這可能意味著年底前將有一波急漲,後果可能以眼淚收場,隻是目前這場歡樂派對還會再持續一陣子。
從美國、法國到日本,基金經理人愈來愈憂心市場將變盤,因為潛在利空太多,從債務永續性堪虞到風險性資產市場陶醉在非理性榮景氣氛,都令人憂心。但怪的是,美股仍迭創新高、公司債行情火熱,一波波資金更湧入私募市場,在在反映投資人堅信聯準會(Fed)將持續降息的樂觀預期。
三大領域潛在明顯的風險
一、人工智能(AI)概念股狂飆
金融時報報導,最明顯的潛在風險是AI願景炒熱相關公司股價。企業的AI相關支出目前撐起半邊天,不論在公開市場或私募市場皆是如此,而且還為當前美國經濟成長貢獻良多。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若不是龐大的AI支出撐場麵,美國經濟可能早已陷入衰退。但隨著股價高聳入雲,投資人不由得質疑:AI已形成泡沫了嗎?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最近直言,確實是泡沫,但屬於一種“好”泡沫。然而,曆經達康泡沫化的貝佐斯應該記得,泡沫不分好壞,終究會爆破。
二、信用利差緊繃至極
在美股標普500指數不斷衝高的同時,美國公司債需求也熱到爆,以致於公司債殖利率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差距“蒸發”殆盡。美銀(BofA)形容,近幾個月來,投資人對這個資產類別的看漲程度“暴增”,那意味著“修正風險日增”。
三、美國製度和政治標準向下沉淪
這其實是最大的風險。美國既富強,又是全球金融的核心,沒人視之為新興市場;然而,美國此刻卻做出近似新興市場的行為,一再攻擊Fed獨立性即為一例。美國總統川普的MAGA(讓美國再度偉大)勢力萬一全麵掌控貨幣決策,勢必摧毀全球投資人對Fed的信任;一旦Fed抗通膨公信力蕩然無存,美元與美債首當其衝。
二個扳機可能觸動股債反轉下跌
目前為止,市場人士對美國仍姑且信之,畢竟全球首要準備貨幣賦予這個市場最大經濟體特權,而且,美國就業市場現正搖搖欲墜,強化了Fed必須降利率的預期。
但一大風險可能觸動市況急轉直下:通膨複熾。任何可能阻撓Fed和其他主要央行降利率的發展,都可能導致這場市場狂歡宴會戛然而止,迫使債券價格下跌、借貸利率躍升。但美國聯邦政府此刻停擺,造成官方經濟數據延後發布,投資人此刻缺乏數據指引,猶如摸黑而行。根據最近的數據,美國消費者物價已顯露通膨回升跡象。
基金經理人也正緊盯另一潛在引爆點:英國和日本公債市場。英國財政部將在11月公布年度預算,而日本候任新首相高市早苗主張推出刺激政策、反日銀升息的立場鮮明,也可能加劇日本公債跌勢。英、日公債市場的影響力雖遠不如美國公債市場,但可能觸發全球債市骨牌效應--促使投資人反思,是公債提供的收益是否足以彌補持有債券必須承擔的風險?
單就眼前而論,“害怕錯過”(FOMO)心態正盛,讓樂天派投資人依然陶醉在狂歡氣氛,難以自拔。散戶投資人仍前仆後繼買進美股,資金持續湧入美股共同基金,之前錯過進場機會的形形色色避險基金似正摩拳擦掌伺機進場,買盤可能後繼有人。
但當前亢奮氣氛可能導致未來數月市場出現一波融漲(melt-up);急漲之後,通常接踵而至的就是急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