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10月份中美線空白航班創疫情以來新高,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10月份中美線空白航班創疫情以來新高,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文章來源: ettoday 於 2025-10-08 23:56:3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0月份中美線空白航班創疫情以來新高,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10月份中美航線的空白航次創新冠疫情以來新高。

德魯裏上周五公布本月6日至11月9日5周內,在主要東西航線,船公司將715個航班中的57班撤回,其中51%是在亞洲到美洲的跨太平洋東行航線,但是全球領先的供應鏈可視化與分析機構 project44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美航線的空白航次創新冠疫情以來新高,僅中國往美國方向計劃取消67個航次,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自8月7日美國「解放日關稅」實施兩個月後,project44統計,10月份中美航線的空白航次(blank sailings)數量,中國往美國方向計劃取消67個航次,美國往中國方向更高達71個航次。



該機構指出,這一趨勢並非短期偶發,而是受製於美國新關稅政策、需求下滑及全球貿易結構性不確定性共同推動的係統性反應,預示著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海運市場將持續承壓。

報告顯示,航運公司正通過前所未有的「空白航班」來削減運力、控製艙位,以對衝關稅衝擊和需求疲軟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一策略已在主要航區集中顯現,尤其是涉及美國與亞洲的航線。

數據顯示,美國西海岸至東南亞航線的空白航班年增75%、中國至美國西海岸航線年增46.5%、東南亞至美國西海岸年增40.7%、美國西海岸至歐洲年增31.6%、東南亞至美國東海岸 年增28.7%、美國西海岸至中國年增26.5%。

project44指出,航運公司如今使用跳港的目的已不再是「危機應急」,而是作為一種「價格穩定與產能管理工具」,用以維持被關稅扭曲的市場秩序。

前Gartner供應鏈研究主管、長期關注運價周期的分析師Bart De Myunck 在報告中評論指出,船公司正在以疫情時期未曾見過的力度主動取消航次。這並不是因為航運市場陷入崩潰,而是因為他們要在一個被關稅與政治風險扭曲的市場中生存,維持運價穩定。



project44還指出,在2025年上半年,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跨太平洋航線已經出現了「斷續性供給」現象,從1月到9月,航次取消次數幾乎翻倍,尤其在4月至6月和9月出現兩輪集中空白航次潮。這種情況預計將在10月達到頂點,創下過去5年來的最高記錄。

除了運力收縮外,project44的數據顯示中美貿易流量呈現持續下滑趨勢。盡管美國在9月宣布下調部分關稅,但中美貿易量仍未恢複增長動能,中國對美出口較2024年同期下降27%,並已連續5個月負增長;美國對華出口跌幅更為嚴重,累計下降42%,連續9個月下滑。

4月至9月期間,中國出口美國貨量分別下降38%、46%和41%; 而美國出口至中國的貨量,多月跌幅超過50%。 這表明,美國進口需求減弱與中國出口恢複乏力正在形成「雙向擠壓」,導致跨太平洋運力利用率下降。

project44分析認為,這種「雙重疲軟」既是關稅政策直接作用的結果,也與企業為規避政策風險而推遲裝運、分散采購地有關。 部分美國進口商在上半年曾進行「關稅前搶單」,但隨著政策落地與需求回落,三季度的運量顯著下滑。

在此背景下,印尼與泰國成為2025年最顯著的替代供應國。project44的監測數據顯示,兩國今年對美出口貨量年增11%–81%,除4月外各月均保持正成長。

盡管印尼與泰國的商品仍麵臨平均19%的進口關稅及特定產品附加稅,但憑藉較低的人力成本與地緣政治穩定性,它們成為美國進口商在中短期內規避中國關稅的主要選擇。

project44在報告中明確指出,這種轉移更多屬於戰術性調整,而非結構性重組。多數美國企業尚未進行資本密集型的產能遷移或回流投資。當前的製造分布依舊與2024年基本一致。

換言之,供應鏈的地理重塑仍需時間與政策信號,而眼下更多是「避風港式」的靈活應對。在關稅高壓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並存的背景下,project44認為,美國整體貿易結構雖保持穩定,但波動性正在顯著增強。

數據顯示,2025年美國出口市場占比中,加拿大下降7.6%,中國下降1.4%,而印度和墨西哥分別上升1.9%與1.4%。進口方麵,中國占比保持穩定,印度、日本與孟加拉的占比略有上升。

報告指出,這表明美國企業尚未出現係統性的「供應鏈脫鉤」,但采購與出口策略的時間性調整已成為主流:企業傾向於短周期采購、靈活調度運力,以應對關稅政策頻繁調整的環境。

另一方麵,美國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後,跨境電商物流同樣麵臨挑戰。project44的追蹤數據顯示,8月至9月間美國電商末端配送準時率仍提升1%。報告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大部分大型零售商已通過境內倉儲實現當地語係化履約,而非依賴海外直郵,因此,政策對整體物流效率的影響有限。

不過,project44警告稱,長期的關稅壓力和跳港潮將對航運市場帶來深層次影響。航司為穩定運價而削減艙位,短期內有助於維持利潤,但若貿易量持續低迷,將加劇運價波動、延長船期不確定性,並進一步擠壓中小貨主的生存空間。

project44在報告結論中指出,2025年的全球航運市場已進入「波動管理時代」。關稅政策不再隻是經濟措施,而是影響全球供應鏈韌性和運輸節奏的關鍵變數。

運力削減與貨量下降的雙向作用,將使2026年的貿易與運價更依賴政策走向與地緣格局。 航運業正從一個『穩定增長的全球化市場』,轉變為『高波動、低確定性』的新常態。 ”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外交官戀上中共黨員女兒!違反"禁愛令"被美政府開除
“煙草局退休一萬九”是因為利潤多貢獻大嗎?
"這幾款廚具"恐致鉛中毒!美FDA示警:化學物質滲入食物
10月份中美線空白航班創疫情以來新高,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禁止悲觀,不許"躺平":中國打擊"惡意挑動負麵情緒"賬號




24小時討論排行

奧巴馬後的美國——被拯救的國家,被改寫的靈魂
曾讓川普挨罰4.5億!紐約州檢察長詹樂霞遭起訴
親曆朝鮮:平壤私家車遍地 年輕人刷支付寶喝紮啤
川普得諾貝爾獎機率極低!BBC點出殘酷真相
她朝ICE人員吐口水 芝加哥大學教授麵臨重罪起訴
永久停火!哈馬斯宣布戰爭結束 川普周日親訪中東
川普:中國將恢複買大豆 農民籲“要貿易 不要補貼”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斯洛:崇拜李白 讓全家改用筷子
教川普加密幣還合辦公司 小兒子拜倫身價估$1.5億
In-N-Out快閃到北京了!雨中排隊 人民的熱情讓人震驚
下嫁的公主在紐約過上中產生活 日本網友不淡定了
伊利諾伊州長真急了:川普就是瘋子,有種來抓我!
H1B員工年薪要多少,雇主才能“賺”回$10萬成本?
她用爽身粉患罕見間皮瘤逝世 強生被判賠償天價
今年十一,年輕人光旅遊不花錢?
特朗普:西班牙應被逐出北約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10月份中美線空白航班創疫情以來新高,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ettoday 2025-10-08 23:56:34



10月份中美線空白航班創疫情以來新高,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10月份中美航線的空白航次創新冠疫情以來新高。

德魯裏上周五公布本月6日至11月9日5周內,在主要東西航線,船公司將715個航班中的57班撤回,其中51%是在亞洲到美洲的跨太平洋東行航線,但是全球領先的供應鏈可視化與分析機構 project44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美航線的空白航次創新冠疫情以來新高,僅中國往美國方向計劃取消67個航次,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自8月7日美國「解放日關稅」實施兩個月後,project44統計,10月份中美航線的空白航次(blank sailings)數量,中國往美國方向計劃取消67個航次,美國往中國方向更高達71個航次。



該機構指出,這一趨勢並非短期偶發,而是受製於美國新關稅政策、需求下滑及全球貿易結構性不確定性共同推動的係統性反應,預示著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海運市場將持續承壓。

報告顯示,航運公司正通過前所未有的「空白航班」來削減運力、控製艙位,以對衝關稅衝擊和需求疲軟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一策略已在主要航區集中顯現,尤其是涉及美國與亞洲的航線。

數據顯示,美國西海岸至東南亞航線的空白航班年增75%、中國至美國西海岸航線年增46.5%、東南亞至美國西海岸年增40.7%、美國西海岸至歐洲年增31.6%、東南亞至美國東海岸 年增28.7%、美國西海岸至中國年增26.5%。

project44指出,航運公司如今使用跳港的目的已不再是「危機應急」,而是作為一種「價格穩定與產能管理工具」,用以維持被關稅扭曲的市場秩序。

前Gartner供應鏈研究主管、長期關注運價周期的分析師Bart De Myunck 在報告中評論指出,船公司正在以疫情時期未曾見過的力度主動取消航次。這並不是因為航運市場陷入崩潰,而是因為他們要在一個被關稅與政治風險扭曲的市場中生存,維持運價穩定。



project44還指出,在2025年上半年,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跨太平洋航線已經出現了「斷續性供給」現象,從1月到9月,航次取消次數幾乎翻倍,尤其在4月至6月和9月出現兩輪集中空白航次潮。這種情況預計將在10月達到頂點,創下過去5年來的最高記錄。

除了運力收縮外,project44的數據顯示中美貿易流量呈現持續下滑趨勢。盡管美國在9月宣布下調部分關稅,但中美貿易量仍未恢複增長動能,中國對美出口較2024年同期下降27%,並已連續5個月負增長;美國對華出口跌幅更為嚴重,累計下降42%,連續9個月下滑。

4月至9月期間,中國出口美國貨量分別下降38%、46%和41%; 而美國出口至中國的貨量,多月跌幅超過50%。 這表明,美國進口需求減弱與中國出口恢複乏力正在形成「雙向擠壓」,導致跨太平洋運力利用率下降。

project44分析認為,這種「雙重疲軟」既是關稅政策直接作用的結果,也與企業為規避政策風險而推遲裝運、分散采購地有關。 部分美國進口商在上半年曾進行「關稅前搶單」,但隨著政策落地與需求回落,三季度的運量顯著下滑。

在此背景下,印尼與泰國成為2025年最顯著的替代供應國。project44的監測數據顯示,兩國今年對美出口貨量年增11%–81%,除4月外各月均保持正成長。

盡管印尼與泰國的商品仍麵臨平均19%的進口關稅及特定產品附加稅,但憑藉較低的人力成本與地緣政治穩定性,它們成為美國進口商在中短期內規避中國關稅的主要選擇。

project44在報告中明確指出,這種轉移更多屬於戰術性調整,而非結構性重組。多數美國企業尚未進行資本密集型的產能遷移或回流投資。當前的製造分布依舊與2024年基本一致。

換言之,供應鏈的地理重塑仍需時間與政策信號,而眼下更多是「避風港式」的靈活應對。在關稅高壓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並存的背景下,project44認為,美國整體貿易結構雖保持穩定,但波動性正在顯著增強。

數據顯示,2025年美國出口市場占比中,加拿大下降7.6%,中國下降1.4%,而印度和墨西哥分別上升1.9%與1.4%。進口方麵,中國占比保持穩定,印度、日本與孟加拉的占比略有上升。

報告指出,這表明美國企業尚未出現係統性的「供應鏈脫鉤」,但采購與出口策略的時間性調整已成為主流:企業傾向於短周期采購、靈活調度運力,以應對關稅政策頻繁調整的環境。

另一方麵,美國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後,跨境電商物流同樣麵臨挑戰。project44的追蹤數據顯示,8月至9月間美國電商末端配送準時率仍提升1%。報告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大部分大型零售商已通過境內倉儲實現當地語係化履約,而非依賴海外直郵,因此,政策對整體物流效率的影響有限。

不過,project44警告稱,長期的關稅壓力和跳港潮將對航運市場帶來深層次影響。航司為穩定運價而削減艙位,短期內有助於維持利潤,但若貿易量持續低迷,將加劇運價波動、延長船期不確定性,並進一步擠壓中小貨主的生存空間。

project44在報告結論中指出,2025年的全球航運市場已進入「波動管理時代」。關稅政策不再隻是經濟措施,而是影響全球供應鏈韌性和運輸節奏的關鍵變數。

運力削減與貨量下降的雙向作用,將使2026年的貿易與運價更依賴政策走向與地緣格局。 航運業正從一個『穩定增長的全球化市場』,轉變為『高波動、低確定性』的新常態。 ”